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东风

作品数:47 被引量:21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剖面
  • 17篇气候
  • 13篇全新世
  • 12篇萨拉乌苏河流...
  • 12篇层段
  • 9篇古气候
  • 8篇冰期
  • 7篇气候波动
  • 7篇粒度特征
  • 7篇末次间冰期
  • 7篇间冰期
  • 6篇气候变化
  • 5篇粒度
  • 5篇流域
  • 5篇毛乌素沙漠
  • 5篇米浪沟湾剖面
  • 5篇冰阶
  • 4篇东江流域
  • 4篇全新世气候
  • 4篇全新世气候变...

机构

  • 45篇华南师范大学
  • 4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山大学
  • 8篇惠州学院
  • 6篇香港大学
  • 6篇广州地理研究...
  • 5篇广西师范学院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包头职业技术...
  • 2篇国土资源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7篇牛东风
  • 44篇李保生
  • 41篇温小浩
  • 19篇杜恕环
  • 15篇司月君
  • 15篇王丰年
  • 14篇李志文
  • 10篇郭亿华
  • 10篇欧先交
  • 7篇邱世藩
  • 7篇杨庆江
  • 6篇李后信
  • 6篇杨艺
  • 6篇孟洁
  • 4篇郑琰明
  • 4篇孙业凤
  • 4篇陈敏
  • 3篇叶建萍
  • 3篇陈德牛
  • 3篇胡观冠

传媒

  • 12篇中国沙漠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包头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蚀变指数指示古气候变化的适用性探讨被引量:9
2018年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冰消期层段由3层沙丘砂、2层湖相沉积、2层古土壤和5层黄土构成,对各沉积相进行了年代学研究与主量元素含量测试,确定该层段为末次冰消期,计算了各沉积相CIA指数,结果显示CIA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沙丘砂>黄土>古土壤>湖相沉积。通过对比,发现CIA指示的各沉积相化学风化作用强度(气候环境)与已有粒度成分指示的该时期气候变化研究结论相矛盾,通过对该矛盾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得到以下认识:1)研究层段的古土壤、湖相沉积、黄土的沉积物质可能来源于土门剖面东南一侧的黄土高原,沙丘砂沉积物质受北侧的腾格里沙漠沙丘砂强烈影响,各沉积相的物源化学元素存在差别使得不同沉积相CIA指数的对比存在先天性不足;2)土门剖面所处的低洼地形会产生汇水作用,使易迁移的钙、钠、钾等元素随降水迁移而汇聚于此,对不同沉积相的CIA值产生干扰,导致CIA指数偏小,其不能反映真实化学风化作用强度;3)应用CIA指数作为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需综合考虑沉积相物源差异及沉积环境的影响,CIA指数用于指示古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的适用性问题。
赵占仑温小浩汤连生汤连生李保生牛东风孟洁
关键词:主量元素古气候变化
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研究进展
2013年
基于对最近20年来国际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认识的基础,粗略解析了2012年编制的过去270 ka以来区域年代地层对比表,并评述了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与研究进展.对于气候变化不稳定性的原因,列举了一些学者对其驱动机制的看法,并倾向地认为千年尺度变化是在地球外部太阳活动强迫因子影响下与地球气候系统内部耦合发生的气候的震荡.
李保生温小浩王丰年郭元军李忠云郭亿华司月君牛东风胡观冠郑春红
全新世大暖期时中国夏季风向西北大幅度漂移的一个古生物地层学证据被引量:4
2010年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边缘巴丹海子全新世大暖期6-9kaBP的湖相沉积中含有大量腹足类化石——Radix cucunorica (Moellendorff), Succinea erythrophana Ancey, Gyraulus sibricus (Dunker), Radix lagotis (Schranck), Gyraulus albus(Miiller), Lymnaea stagnalis(Linnaeus),Gyraulus convexiusculus (HuRon),除Succinea erythrophana Ancey属陆生蜗牛外,余皆为淡水腹足类。这些化石代表了当时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其中,现生的Gyraulus convexiusculus (Hutton)生活的最NW位置为地处暖温带的南泥湾,据此推知,6-9kaBP时的巴丹海子的气温和降水至少较今分别高出1.1℃和440mnl;从南泥湾至巴丹海子,气候带向NW移动了差不多700km;那时夏季风暖锋位置可向NW移动到从玉门其以NE走向至额济纳旗及其以北的中蒙国界一线,夏季风的波及范围可以漂越甘新交界的深居内陆的星星峡。
李保生HOFMANN Jürgen陈德牛温小浩闫满存ZHANG David Dian牛东风李志文邱世藩王丰年杜恕环
关键词:全新世大暖期腹足类化石
岭南东江流域碧寿洞哺乳动物化石再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别是其中典型热带成员中国犀、华南巨獏、长臂猿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的热带雨林环境。而化石层位土状堆积物的硅铝系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该动物群生存时期的这种气候环境。由此表明,OIS5a时东江流域及至岭南的南亚热带范围曾经发生过热带气候向北较大幅度移动的重大环境变迁。
彭培欣李保生边戈果何劲温小浩陈龙珠李志文刘韫司月君牛东风
关键词:岭南哺乳动物化石
毛乌素沙地现代沙丘沙的粒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7
2016年
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41个现代沙丘的沙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沙主要由细沙和中沙组成,平均粒径为2.17Φ;固定-半固定沙丘沙的主要粒级是细沙和极细沙,平均粒径为3.09Φ。流动沙丘沙平均粒径整体自西北到东南减小,而分选性总体表现为中等-较好,无明显空间变化规律。概率累计曲线和粒度特征参数散点图表明,毛乌素沙地沙丘沙以跃移搬运方式为主,存在着就地起沙和就地堆积的可能。平均粒径和分选性空间变化规律的差异,是在频繁强烈的风沙活动环境下物源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培仙牛东风李保生温小浩司月君郭亿华胡观冠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粒度特征
太阳活动驱动的百年尺度沙漠气候波动--来自神木剖面主量元素的证据
本文以毛乌素沙漠东缘具有风成沙与古土壤交替的神木剖面为代表,在AMS14C定年基础上,通过常量元素分析,探讨了该地全新世早期(~7600-10800 cal.yr)沙漠气候百年尺度波动.结果表明,除Si、K、Na外其他常...
舒培仙李保生温小浩牛东风章典郑春红田雪莲
关键词:早全新世气候波动太阳活动
微量元素记录的毛乌素沙漠全新世气候波动——以萨拉乌苏流域DGS1层段为例被引量:14
2015年
选取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滴哨沟湾剖面全新统(DGSl层段),结合微量元素与测年分析结果,探讨了该地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结果表明,P、V、Cu、Zn、Sr、Ni、As、Cr、Pb属于易迁移一较稳定元素,其含量在沉积相中主要呈现为古土壤〈沙丘砂〈湖沼相,Co、Rb、Nb、Ba、C1、Zr属于稳定一惰性元素,主要呈现为古土壤〉沙丘砂〉湖沼相,说明沙丘砂是冬季风主导下的沉积,古土壤和湖沼相是夏季风主导下的沉积。以Rb和Sr两种元素在垂向上峰谷交替的变化特征为依据,将DGSl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分为升温期(11000-10130aB.P.)、大暖期(10130-6590aB.P.)、降温期(6590-3760aB.P.)和寒冷期(3760-0aB.P.)四个阶段,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萨拉乌苏河流域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的结果。
牛东风李保生王丰年陈琼舒培仙温小浩陈敏
关键词:毛乌素沙漠微量元素全新世气候变化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阶层段的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沉积环境被引量:4
2017年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阶层段(TMS 3)由风成砂、黄土状亚砂土、砂黄土、古土壤、湖相沉积物和冲积黄土等6种沉积相相互叠覆构成。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该层段以砂质沉积物为主,粉砂次之,黏土最少,平均值分别为65.45%、26.72%和8.83%;在砂粒级中,以细砂含量最高,其次为极细砂,其余为中砂-粗砂颗粒。粉砂含量、黏土含量、Mz和σ在风成砂中呈现谷值,在其他沉积相为峰值,中砂-粗砂和细砂则相反。粒度指标指示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阶至少经历了13次暖湿和12次冷干的气候波动,且可划分为TMS 3e(54 200~59 750aBP)、TMS 3d(54 200~40 800aBP)、TMS 3c(40 800~32 800aBP)、TMS 3b(32 800~25 400aBP)和TMS 3a(25 400~22 940aBP)等5个亚段,25次冷暖波动与格陵兰冰芯和中国南方石笋记录的D/O事件以及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记录的H事件具有很高的同步性。
杨庆江温小浩李保生陈敏马佳丽李芳牛东风
关键词:粒度特征古气候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期5e的主量元素特征及其记录的古气候被引量:2
2015年
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处中国西北沙漠与黄土交错带,也是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交替控制的过渡地带,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古气候与古生态的理想地点。选择该区域一典型剖面即"土门剖面"(TMS)为代表,通过野外考察、采样和室内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主量元素测试,探讨了以该剖面主元素氧化物为气候代用指标指示的腾格里沙漠沙漠南缘末次间冰期5e(MIS5e)的古气候变化。年代相当于MIS5e的土门剖面末次间冰期5e层段(TMS5e)由16层风成砂、11层湖积黄土和5层湖相构成,记录了14.5个风成砂与湖相或和湖积黄土构成的沉积旋回与元素旋回。分析结果显示,该层段8种主量元素的含量高低依次为:SiO2〉Al2O3〉CaO〉TOFE(Fe O+Fe2O3)〉K2O〉MgO〉Na2O〉TiO2,平均值依次为64.11%、11.31%、5.15%、4.08%、2.37%、2.26%、2.01%、0.41%。这些主量元素在TMS5e层段的垂直方向上呈两组镜像对称变化:一组为SiO2,其含量在风成砂层位显峰态,而在湖相和湖积黄土层位显谷态;另一组为Al2O3、TOFE、CaO、Mg O、Na2O、K2O、TiO2,它们在风成砂层位呈谷态,在湖相和湖积黄土层位显谷态。土门剖面TMS5e层段的主元素氧化物指示的MIS5e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气候是不稳定的,经历了14.5次暖湿与冷干交替的气候波动,且可划分为TMS5e5(139~129.30 ka BP)、TMS5e4(129.30~124 ka BP)、TMS5e3(124~119.50 ka BP)、TMS5e2(119.5~116.5 ka BP)和TMS5e1(116.5~113.70 ka BP)等5个亚段,其在时代上与末次间冰期5e GRIP冰芯δ18O记录的5个阶段具有遥相关关系。该研究深化了对我国西北季风边缘区MIS5e古气候状况的了解,也为国际上仍有争议的"MIS5e气候是不稳定"的理论观点提供了有力的地质证据。
孙业凤温小浩李保生牛东风赵占仑孟洁杨庆江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主量元素
粤东北丘陵区末次间冰期红土的特征与气候环境被引量:9
2010年
地处华南之粤东北丘陵区的蕉岭红土属粉砂质粘土,形成于末次间冰期。红土的细粘粒含量为12.15%~24.64%(平均值18.46%)、Mz为5.91Φ~7.53Φ(6.72Φ)、概率累积曲线和频率曲线分别呈现以"四段式"和"三峰式"构型;主元素氧化物以SiO2、Al2O3、TFe2O3为主,含量依次为50.10%~53.14%(51.36%)、23.07%~24.44%(24.00%)、10.18%~11.40%(10.77%),其它如CaO、Na2O、MgO、K2O的含量均小于1%。这一趋向于细粉砂分布的粒度特征和脱硅富铝化的化学元素特征说明红土形成于较强的风化—淋溶作用下,硅铝系数(3.49~3.86,平均为3.64)指示多数层位属次强度富铝化。其气候环境,以<2μm和<1μm颗粒的含量、硅铝系数、CIA值为指标,与我国的南亚热带—北热带一些地点的现代赤红土和砖红土作一详细对比后认为蕉岭红土发育在湿热于现今南亚热带,相似于热带北缘的气候环境之下。这一看法与前人有关同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表明,末次间冰期的粤东北甚至整个华南地区可能都处在类似现今热带北缘的气候环境之下,其时的热带—亚热带界线向北推移了至少3个纬度。
李志文李保生董玉祥温小浩邱世藩牛东风欧先交彭培欣
关键词:末次间冰期粒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