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德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稻田
  • 10篇炉渣
  • 7篇
  • 6篇稻田土
  • 6篇稻田土壤
  • 6篇土壤
  • 4篇甲烷
  • 3篇稻田甲烷
  • 3篇甲烷排放
  • 2篇代谢
  • 2篇养分
  • 2篇湿地
  • 2篇水稻
  • 2篇土壤养分
  • 2篇环境因子
  • 2篇甲烷产生
  • 2篇甲烷产生潜力
  • 2篇甲烷减排
  • 2篇减排
  • 1篇稻田甲烷排放

机构

  • 15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林德华
  • 12篇王维奇
  • 7篇林芳
  • 6篇赵娜
  • 6篇李鹏飞
  • 5篇王纯
  • 2篇仝川
  • 2篇蓝妮
  • 1篇马永跃
  • 1篇曾从盛
  • 1篇杨柳明
  • 1篇雷波
  • 1篇李鹏飞
  • 1篇徐玲琳
  • 1篇郑行洋

传媒

  • 4篇亚热带农业研...
  • 3篇实验室研究与...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烷产生潜力测定的风干土与鲜土厌氧培养法比较
2011年
为了进一步揭示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测定的风干土厌氧培养法与鲜土厌氧培养法在湿地甲烷产生测定过程中的差异,在分析了风干土和鲜土甲烷产生潜力测定方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重点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实验研究对风干土和鲜土厌氧培养法测定的甲烷产生潜力峰值出现时间、潜力大小和培养样品重复间的变异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应用两种方法测定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徐玲琳王维奇李鹏飞赵娜林德华林芳
关键词:甲烷湿地
铁炉渣施加对稻田不同途径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阐明铁炉渣施加对稻田不同途径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对照、2、4、8 Mg/hm^2铁炉渣施加后稻田不同途径氧化亚氮通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对照、2、4、8 Mg/hm^2铁炉渣施加后植物体传输氧化亚氮通量为-0.020 4~0.033 4、-0.038 9~0.052 3、-0.062 3 ~0.094 4、-0.035 1~0.080 2 mg/(m^2·h),平均值分别为0.005 9、-0.013 9、0.017 7、-0.000 1 mg/(m^2·h).扩散传输为-0.032 3~ 0.069 9、-0.015 5~0.037 2、-0.023 1~0.067 1、-0.035 2~0.032 4,平均值分别为0.020 6、-0.003 1、0.005 3、-0.001 6 mg/(m^2·h).气泡传输为-0.073 6~ 0.033 4、-0.025 7~0.084 2、-0.045 6~0.068 9、-0.080 1~0.0802 mg/(m^2·h),平均值分别为-0.014 7、0.000 2、0.012 5、-0.011 7 mg/(m^2·h).铁炉渣的施加对不同途径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并不一致.
林芳王纯王维奇林德华
关键词:氧化亚氮稻田
一种具有甲烷减排功能的水稻复合颗粒肥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甲烷减排功能的水稻复合颗粒肥的制备方法。制备时:将100重量份的铁炉渣加入搅拌机中;同时加入20~30重量份氮肥、10~15重量份磷肥和15~20重量份钾肥,搅拌10~15分钟,...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杨柳明李鹏飞马永跃林芳赵娜林德华
文献传递
稻田土壤理化特征与甲烷排放对铁炉渣施加响应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CK、2Mg/hm2(Fe I)、4Mg/hm2(Fe II)和8Mg/hm2(Fe III)铁炉渣施加后稻田甲烷排放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CK、Fe I、Fe II和Fe III样地甲烷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4.19、3.28、2.50、2.08mg/(m2.h);CK、Fe I、Fe II和Fe III样地土壤三价铁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21、5.55、8.93、9.88mg/g;盐度平均值分别为0.62、0.84、0.79、0.93mS/cm;pH平均值分别为6.75、6.94、7.05、7.17;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3.76、23.82、23.92、24.03℃。铁炉渣的施加显著增加了稻田土壤三价铁含量、盐度和pH值,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显著。三价铁、盐度和pH的升高可能是铁炉渣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的主要原因。
王维奇王纯李鹏飞林德华
关键词:稻田土壤甲烷环境因子
静态箱法在甲烷排放及稻田甲烷减排策略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为揭示天然湿地与稻田甲烷排放特征的差异,采用静态箱法对闽江河口天然湿地和稻田甲烷排放特征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水旱轮作的甲烷减排模式。结果表明:早稻田平均甲烷排放量为17.03 mg/m2.h,高于相应季节的天然芦苇沼泽甲烷排放量(7.47 mg/m2.h);天然湿地和稻田土壤理化特征差异是导致甲烷排放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早稻田甲烷排放量日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而潮汐是影响天然芦苇沼泽的关键因素;水旱轮作可有效降低稻田甲烷排放。
王维奇雷波李鹏飞赵娜林德华
关键词:天然湿地水旱轮作甲烷排放
2017-2018赛季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四强核心主攻扣球效果研究
近年来,中国女排取得了傲人佳绩,在国民心目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存在水平停滞不前或者有所下滑等亟须解决的严峻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其他国家的女排竞技实力迅猛提升的挑战。其中,一名优秀的主攻手既是整个队伍的领袖和灵魂,也是队...
林德华
关键词:女排四强球队扣球效果
文献传递
铁炉渣对稻田土壤反硝化作用N_2O通量的影响
2013年
采用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对铁炉渣施用后稻田土壤反硝化作用N2O通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0,2、4、8t·hm^-2铁炉渣施加样地N20通量分别-0.0035—0.0771、-0.0444-0.2136、-0.0720-0.2095、-0.0700,0.1592mg·m^-2·h^-1,平均值分别为0.0323、0.0879、0.0769、0.0449mg·m^-2·h^-1。施用铁炉渣并未对稻田土壤反硝化作用N20通量造成影响(P〉0.05)。
林芳蓝妮王维奇林德华
关键词:N2O通量稻田
铁炉渣施加对稻田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
2014年
为了探讨铁炉渣施加对稻田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对照样地(C K )和施加2 Mg/hm2(Fe I)、4 Mg/hm2(Fe II)和8 Mg/hm2(Fe III)铁炉渣后稻田氧化亚氮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孔隙水中溶解性氧化亚氮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氧化亚氮通量日变化在分蘖期对照样地与铁炉渣施加样地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对照样地与Fe III铁炉渣施加样地氧化亚氮通量差异显著( P<0.05);季节变化通量分别为-84.77~358.83、-19.11~225.23、-59.09~171.17、-89.27~146.62μg/(m2· h ),平均值分别为36.09、28.54、26.97、12.14μg/(m2· h ),铁炉渣的施加降低了稻田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不同处理稻田0~30 cm孔隙水氧化亚氮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94、0.79、0.68、0.67 nmol/L ,表现为随着铁炉渣施加量的增加而减小。
林芳蓝妮王纯王维奇林德华
关键词:稻田
闽江河口稻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对炉渣添加的响应被引量:3
2010年
对闽江河口稻田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对炉渣添加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稻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在培养第3天出现峰值,10-20 cm土壤是甲烷产生的主要发生层;(2)甲烷产生潜力的剖面变异性低于时间变异性;(3)炉渣添加对0-40 cm土壤层次甲烷产生潜力具有抑制作用,但不同土壤层次甲烷产生潜力对炉渣添加比例的响应有所不同。
李鹏飞赵娜林德华王维奇林芳
关键词:甲烷炉渣稻田
炉渣对调节稻田土壤pH和盐度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对炉渣调节稻田土壤pH和盐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土壤pH和盐度随着炉渣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大,并表现为炉渣施用后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的pH(P<0.01),但对盐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土壤层次之间pH和盐度的差异性随着施用量的提高而减小。
赵娜李鹏飞林德华王维奇林芳
关键词:炉渣PH盐度稻田土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