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乾

作品数:51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政治法律
  • 14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法律
  • 12篇清代
  • 5篇讼师
  • 5篇清朝
  • 5篇法律史
  • 4篇司法
  • 3篇晚清
  • 3篇法制
  • 2篇档案
  • 2篇丁日昌
  • 2篇行政
  • 2篇研究方法
  • 2篇雍正
  • 2篇秩序
  • 2篇中国法
  • 2篇中国法律
  • 2篇上诉
  • 2篇沈家本
  • 2篇史学
  • 2篇讼案

机构

  • 48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文学院

作者

  • 48篇林乾
  • 2篇张晋藩
  • 2篇王丽娟
  • 2篇高艳
  • 1篇陈丽
  • 1篇罗洪启

传媒

  • 3篇国家行政学院...
  • 3篇清史研究
  • 2篇故宫博物院院...
  • 2篇黑龙江史志
  • 2篇南京大学法律...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古代法律...
  • 2篇法律文化研究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民族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政法论坛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比较法研究
  • 1篇松辽学刊(社...
  • 1篇紫光阁
  • 1篇中国军转民
  • 1篇中国检察官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会典》的历次纂修与清朝行政法制被引量:8
2005年
清朝在确立全国的统治后,先后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修订《会典》,构筑了贯穿二百余年间的完备发达的行政法管理体系。《会典》及其《则例》的多次修订,使国家各级、各部门权力的行使有法必依、有章可循,在使国家管理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也使传统社会的依法行政达到了新的高度民主。
林乾
关键词:清朝会典
一个讼师家庭的两代上诉史
唐代为人作词状,如果得实,受到官府奖励.从立法的目的而言,鼓励民间对诉讼的介入.宋明时期的相关立法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将讼师完全排除在诉讼之外,并作为严厉惩治的客体,是清代乾隆中叶对'教唆词讼'例的全面修订,这也...
林乾
关键词:法律秩序
文献传递
从包世臣"书三案始末"透视嘉道时期的司法危机
林乾
论传统中国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被引量:1
2013年
传统中国虽然有篇帙浩繁的成文法典,统治者也重视通过法律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但古代中国却缺乏西方传统中视法律为"至尊"、以法律来限制最高权力的信仰。这是与中国古代"工具主义"的法律观、法律从属于权力以及儒家法"德主刑辅"的政治观密切相关的。构建现代法律信仰,需要以个人权利概念转变法律的工具性,赋予其独立价值;以公民社会背景下的多元秩序来制约权力的专断性,使权力在法律约束下运行,从而实现法治秩序。
林乾罗洪启
关键词:中国法律信仰缺失制约权力社会背景
康熙统一台湾的战略决策被引量:5
2000年
本文论述了康熙统一台湾的战略转变及其过程。清政府最初致力于和平统一方略,并为此做出重大让步,但当郑氏集团坚持“照朝鲜例",即将走上“版图之外,另辟乾坤”的危险道路后,康熙适时地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武力统一上来,从而保证了台湾的顺利回归。
林乾
关键词:康熙
诉讼案件所再现的文书类型——以“淡新档案”为中心被引量:14
2001年
清代地方官厅旧址的公文书经战后台湾大学戴炎辉教授整理成为可利用的“淡新档案” ,其中所有诉讼案件的文书类型包括 :申诉书、诉状、指令书原稿、差役复命书、法庭记录、证文、字据。官厅间文书所再现的内容全面反映了当时州县的诉讼实态 ,弥足珍贵 。
林乾
关键词:诉讼案件诉状
论清代太医院的防疫职能被引量:2
2020年
清代瘟疫频发,客观上推动了传统温病学派及其理论的发展。作为"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供医事"的太医院,在保持固有职能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中,且因之而发生了职能上的重要转变。清代太医院已把瘟疫防治初步纳入医学人才选拔和考核体系,并适时加大其内设机构职能的调整。太医院在精研、制配防治药品和引方等以指导各地防疫抗疫的同时,"施药"成为其重要职守。雍、乾时期形成的颁赏锭子药"成例",特别是乾隆时期将医生随征、药料备办纳入《钦定户部军需则例》中,为国家军事行动的顺利开展以及边防镇守、河道、漕运等事关国家安全体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强力保障。
林乾陈丽
关键词:清代瘟疫
清代旗、民法律关系的调整——以“犯罪免发遣”律为核心被引量:19
2004年
本文通过“犯罪免发遣”入律及例文的变化 ,尤其是诸多案例所暴露的问题 。
林乾
关键词:清代法律关系旗人法律特权
晚清司法专业化倡议雏论--以丁日昌为中心的考察(初稿)
在清代司法体制的诸多弊端中,公权力的私属化堪称弊政之尤,清人称“以吏治天下”,而经制吏员尽管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在官人役”,但他们没有固定收入,不拿薪水(工食银,中央与地方略有不同),甚至自备资斧;经制吏以外的吏员与衙役更...
林乾
关键词:司法制度晚清时期丁日昌
一个讼师家庭的两代上诉史
2014年
被包世臣等清代名吏称为嘉庆年间三大巨案之首的寿州三命之案,包括钦差在内,审理结果迥然不同,被告也屡审屡翻,而最终得以向真相归依,使得谋毒之犯被绳之以法,端赖于讼师刘儒恒的参与。但刘儒恒仅仅因为所控的些许事实不符,被充军发配,这与惩治讼师的相关立法也不吻合。而刘儒恒一家到配所后,又进行长达十余年的上控,但结局更为悲惨。刘儒恒冤死狱中,其妻死于京控押解的路途,其子被发遣。对寿州大案的解读,为我们了解清代法律表达与实践的背离提供了一个实例。
林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