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桂双

作品数:27 被引量:146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主题

  • 9篇水稻
  • 7篇种子
  • 4篇种子萌发
  • 4篇萌发
  • 3篇植物
  • 3篇种质
  • 3篇黄芩
  • 3篇C值
  • 2篇稻种
  • 2篇多倍体
  • 2篇性状
  • 2篇优质种
  • 2篇优质种苗
  • 2篇诱变
  • 2篇山茱萸
  • 2篇水稻种
  • 2篇水稻种子
  • 2篇水仙
  • 2篇突变体
  • 2篇千粒重

机构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华...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北濒危药材...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3篇李桂双
  • 17篇白成科
  • 13篇段俊
  • 7篇彭长连
  • 5篇翁克难
  • 4篇徐世平
  • 3篇曾宋君
  • 3篇陈建通
  • 3篇陈之林
  • 3篇文苗苗
  • 2篇刘曙东
  • 2篇曹博
  • 2篇张龙进
  • 2篇于凤
  • 1篇吴坤林
  • 1篇王喆之
  • 1篇言普
  • 1篇郑鹏
  • 1篇郭发华
  • 1篇段中岗

传媒

  • 4篇种子
  • 4篇高压物理学报
  • 3篇植物研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药材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处理后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1
2005年
对经高静水压处理的水稻粤香占(Oryza sativaL.cv.Yuexiangzhan)种子播种后的植株进行了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和对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处理抑制了水稻生长早期(12 d)色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并使早期抗氧化酶活性表现较对照低。随着播种天数增加,经高压处理的材料中的色素、蛋白质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改变,至播种后32 d时,高压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高于对照粤香占。在自然低温条件下,经高压(干压、湿压)处理的植株其Rubisco大、小亚基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较高,抗光抑制能力增强,具一定的耐低温性。
白成科李桂双段俊彭长连翁克难徐世平
关键词:水稻抗氧化胁迫
高静水压诱导水稻变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以高静水压处理水稻粤香占、粤丰占、998、999和毕粳38种子后的当代群体(M1),以及从中筛选到的突变株粤变长、巨无霸、粤丰压变1号-5号、毕籼为材料,研究了静水高压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对照相比,粤香占和998处理当代群体的株高和有效穗数明显增加,但株叶形态没有明显变化;粤丰占、999和毕粳38的处理群体没有明显变化;(2)粤变长和巨无霸从第二代(M2)到第四代(M4)性状稳定,未发现明显分离,但在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长和千粒重等方面,与对照相比明显不同;(3)在M3代,粤丰压变1号-5号中除粤丰压变2号外的株高都发生了分离,而且粤丰压变4号分离出了大粒型和长芒型的植株;(4)毕籼从M2代到M4代,性状稳定,但其株高、穗长、粒长和穗粒数均比对照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明显降低;(5)经静水高压处理后的粤丰占种子发芽试验中,出现了双苗和3苗现象。这些结果表明静水高压能够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并能诱导水稻产生变异。
白成科李桂双彭长连段俊徐世平翁克难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
高静水压诱变水稻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被引量:13
2003年
比较了经高静水压力处理已萌动的水稻 (OryzasativaL .)粤香占筛选的突变株系粤压Ⅰ号、突变 1、突变 2和对照粤香占的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与对照相比 ,突变株系株高、有效穗数、收获指数等性状都存在明显差异 ,空秕粒率降低 ,理论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籽粒的长 宽比值也均较对照提高。突变株系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 ,孕穗 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增幅较大。突变株系增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孕穗 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急剧增加。
李桂双白成科段俊彭长连刘曙东翁克难徐世平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
静水高压处理对水稻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03年
以 75MPa静水高压处理萌动的水稻种子 1 2h ,成苗后移栽至大田 ,研究高压处理后植株剑叶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静水高压处理后 ,粤香占和粤丰占种子的发芽率分别降低了 1 4.4%和 1 6 .6 % ,成苗率分别降至对照的 2 4 .6 %和 2 1 .9% ,生长明显受抑制 ,幼苗的株高在 3 5天左右才能追赶上对照。高压处理的粤香占剑叶在生育过程中的净光合速率 (Pn)和表观量子效率 (AQY)的总平均值分别比未处理的对照增加了 9.2 %和 1 2 .4% ,而粤丰占则分别增加 5 .7%和 1 7.4%。高压处理后两个品种的植株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平均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未处理的对照 ,在生长后期的衰老过程中高压处理植株剑叶的色素含量和PSⅡ光化学效率Fv/Fm 下降速率较各自的未处理对照缓慢。高压处理后两个水稻品种的生物量和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8%~ 2 7%及 7%~ 1 4%。
李桂双白成科段俊彭长连翁克难刘曙东
关键词:水稻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光合特性
松科植物属间C值和种子千粒重与进化关系初探
2013年
在检索C值数据库和种子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松科具有完整c值和种子千粒重等数据信息的5个属108种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松科植物12值从9.5~36pg呈正态分布,种子千粒重从1.2~1269g呈偏态分布,种间千粒重相差悬殊,高达1058倍。ANOVA分析表明,松属C值平均为25.79pg,显著高于其它4个属;落叶松属C值最低(12.53pg),显著低于云杉属(18.44Pg),而云杉属、冷杉属和雪松属C值间却无显著性差异。结合前人研究结果,从C值的角度分析,松科5属间的演化顺序为:松属-云杉属-雪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松科5属间种子干粒重均值差异显著,松属种子均值最大(123.7g),其次为雪松属(84.5g)和冷杉属(26.4g),最后为落叶松属(5.5g)和云杉属(3,9g)。除松属外,其它4个属ANOVA分析,雪松属种子千粒重显著高于云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P〈0.01),而云杉属和落叶松属种子千粒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数回归分析和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松科108种植物的C值和种子千粒重回归方程为:Y=3.145x-7.248,决定系数(R^2)为0.346,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001),线性相关系数(1,)高达58.8%,这说明松科植物随着C值增大,其种子千粒重呈明显增加趋势。综上所述,松科属间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且随着属间进化程度的提高,C值和种子千粒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具体机理尚有待于结合其它功能性状做深入分析。
李桂双白成科
关键词:松科C值种子千粒重进化
秋水仙素诱导黄芩多倍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浓度为0.01%,0.05%,0.1%,0.2%,0.5%的秋水仙素浸泡黄芩种子24、48、72 h和96 h,统计种子发芽率;此外,在黄芩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5、10 mg/L和15mg/L的秋水仙素,进行黄芩多倍体的诱导。种子发芽和诱导愈伤形成芽后,取二者幼芽分别固定和制片观察,统计秋水仙素诱导黄芩产生的多倍体细胞率。结果表明:0.01%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24、48、72 h)黄芩种子,随着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提高;当浓度高于0.05%时,种子发芽率降低,但规律不明显。染色体压片观察表明,以浓度0.1%秋水仙素浸泡处理黄芩种子24 h的多倍体细胞诱导率最高,可达49.2%;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和芽的形成,但多倍体细胞诱导率仅为9.7%。以上结果表明,种子浸泡或培养基添加秋水仙素均能诱导黄芩根尖或愈伤产生多倍体细胞,但要获得纯合的四倍体或多倍体植株,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桂双刘强于凤白成科
关键词:黄芩多倍体愈伤组织秋水仙素诱导率
黄芩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8
2012年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野生或栽培居群共147份黄芩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1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48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466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6.0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44 4和0.388 9,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93 8和1.383 9,遗传分化指数Gst=0.122 3,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分别为0.951 5和0.050 1,说明收集的黄芩种质资源在总体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分子聚类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种质并没有按照收集来源完全聚类,可能与种质不同起源或民间栽培引种有关。在DNA分子水平揭示黄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将为进一步黄芩种质资源评价、保存和新品种选育等利用提供依据。
文苗苗李桂双张龙进郑鹏白成科
关键词:黄芩种质资源ISSR聚类分析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黄芩核心种质的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构建黄芩核心种质。方法: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0份黄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核心种质资源。结果:筛选出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24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7.1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5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19,等位基因数(NA)为1.964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17,表现出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中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4~0.80之间,除个别种质外,40个种质聚类结果与地区来源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多态性比率降低明显,但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较小,Nei′s遗传多样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还有所增加;抽样3构建的核心种质最具代表性,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0%左右,多态位点比率是抽样前的96.8%,Nei′s遗传多样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等参数还有所增加。结论: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黄芩核心种质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进一步构建黄芩核心种质库的方法。
白成科文苗苗于凤李桂双
关键词:黄芩ISSR核心种质
高压对水稻种子细胞膜透性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以粳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利用不同压力处理不同浸种时间的水稻种子,研究了处理后水稻种子细胞膜透性和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了它们与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压处理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随处理压力的升高而降低,种子细胞膜透性随处理压力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浸种时间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种子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随处理压力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高压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高压处理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及淀粉酶活性降低有关.
言普李桂双段俊
关键词:水稻种子萌发细胞膜透性淀粉酶活性
苦参种子催芽及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浓硫酸浸种、热水浸泡和种皮破损等方法来提高苦参(Sophora flavescensAit.)种子的萌发率,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已萌发苦参种子,通过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染色体加倍情况。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发芽率随浓硫酸浸种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浸种90 min的效果最好,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3%,不采用任何处理的对照发芽率仅有13%;70℃热水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发芽率逐渐降低;种皮破损也能显著提高苦参的种子发芽率;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染色体的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能够诱导苦参根尖四倍体细胞的产生,当处理浓度相同时,多倍体细胞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诱变植株率却一直明显增加,其中处理0.2%+72 h时,根尖多倍体细胞率最高为59.5%,处理0.2%+108 h时,诱变植株率高达68%,0.1%+48 h的根尖多细胞率和诱变植株率均最低,分别为18.5%和8%。同时部分个体出现了混倍体细胞现象,其中四倍体细胞出现几率高于八倍体细胞。
李桂双何莎白成科
关键词:苦参种子萌发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