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刚

作品数:63 被引量:76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金矿
  • 9篇遥感
  • 8篇地质
  • 8篇矿床
  • 6篇青藏
  • 6篇滑坡
  • 6篇成矿
  • 5篇青藏高原
  • 5篇金矿床
  • 4篇造山带
  • 4篇三叠
  • 4篇三叠世
  • 4篇中生代
  • 4篇控矿
  • 3篇地貌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质环境
  • 3篇地质灾害
  • 3篇遥感调查

机构

  • 58篇中国地质科学...
  • 16篇国土资源部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河北省地勘局
  • 2篇重庆和信农业...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北京市国土资...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北京市地质调...

作者

  • 63篇徐刚
  • 15篇郑达兴
  • 14篇赵越
  • 12篇胡健民
  • 8篇张拴宏
  • 8篇刘建民
  • 7篇刘晓文
  • 7篇乔子江
  • 6篇董法先
  • 6篇刘晓春
  • 6篇赵志中
  • 5篇刘健
  • 5篇吴海
  • 4篇王平安
  • 4篇王燕
  • 4篇王书兵
  • 4篇于新兵
  • 3篇乔彦松
  • 3篇杨富全
  • 3篇曾庆利

传媒

  • 12篇地质力学学报
  • 6篇地质通报
  • 4篇地球学报
  • 4篇矿床地质
  • 4篇地学前缘
  • 3篇第七届全国矿...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与环境
  • 2篇第七届全国地...
  • 2篇纪念李四光诞...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2008年地...
  • 1篇青藏高原地质...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焦家金矿田断裂构造与矿化特征的关系研究
在焦家金矿田内部,不同级别和序次的构造表现出分级控矿的特征.单个金矿体的定位、形态、产状则取决于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北北东向与北东向断裂构造的单一或复合的控制.分析金矿田与构造演化相关的矿化类型、矿化...
徐刚
关键词:控矿构造矿化特征成矿过程
文献传递
基于DEM的活动构造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地形地貌参数指标是分析区域活动构造的有力工具。本文以渭河上游流域的活动构造研究为例,通过提取地貌的参数指标,如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山前曲折度(Smf)以及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的比值(Vf)、盆地形状指数(Bs)等,然后对地貌参数指标等级进行算术平均化(S/n),可得到区域的相对构造活动程度(Iat),分为:低、中等、高、较高四类等级。研究认为渭河上游流域的构造活动程度相对高(Iat=1.50),这种方法对探讨整个区域活动构造的差异性具有很好的效果和意义。
李利波徐刚胡健民于新兵
关键词:构造地貌DEM
构造地貌--认识高原历史的钥匙被引量:14
2008年
简要评述了构造地貌的研究.并以青藏高原西北缘克里雅河流域地貌演化说明了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历。以西域砾岩顶部的玄武岩作为区域构造地貌的标志,获得的高质量Ar-Ar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Ma±0.13Ma。该年龄不仅代表了西域砾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并制约了区域风沙堆积时代的下限,是一个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该年龄标志了克里雅河演化的开始,即目前可观察的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过1.1Ma。另外获得的系统、丰富、翔实的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低温热年代数据和克里雅河流域地貌的测量结果还揭示了上新世晚期以来区域强烈的变形与构造地貌的演化。获得的重要结论还包括:能够分析恢复的前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超过西域砾岩沉积期,能够推测的青藏高原西北缘河流体系演化的最老历史不超过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在中新世乌恰组沉积时,基本观察不到青藏高原现今地貌体系产生的沉积作用的记录,而是更老的前青藏高原构造地貌格榘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主体可能在中更新世早期前后才抬升进入冰冻圈。现今的克里雅河地貌主要是在区域构造抬升中由冰川融水侵蚀形成的。克里雅河源头可能残留了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记录。
赵越黎敦明刘健王瑜潘燕兵何哲峰徐刚裴军令李惠娣张克旗张拴宏
关键词:构造地貌青藏高原早更新世
拉斯曼丘陵新生代剥露作用的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
2007年
在西南极和横贯南极山脉地区,新生代裂谷和剥露作用非常普遍。但是,文献中很少记录东南极地区的新生代剥露作用。文中根据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质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热历史的模拟,认为在东南极海岸边缘存在新生代的隆升和伸展作用,其年龄为始于(49.8±12)Ma。该年龄略晚于西南极裂谷系的启动年龄(约60-50Ma)。由于差异隆升作用,在拉斯曼丘陵地区发育了更新的正断层作用——拉斯曼丘陵拆离断层的新活动,其年龄为约5.4Ma。东南极周缘新生代裂谷和伸展作用的普遍存在,是冈瓦纳裂解以来大陆分离和印度洋形成的结果。
陈宣华马宗晋蒋荣宝万景林徐刚姜梅陈丹红
关键词:正断层新生代拉斯曼丘陵
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构造变形演化——以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为例被引量:34
2004年
燕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 ,自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蒙古板块的拼合后 ,燕山地区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以往燕山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侏罗世开始的燕山运动 ,而对已经发现的印支期构造的详细研究比较缺乏。通过对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进行详细的构造解剖分析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揭示出在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期间 ,该区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构造变形。即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早期 ,发育由东往西逆冲的后展式逆冲推覆 ,早侏罗世晚期由西往东逆冲的前展式逆冲推覆和早侏罗世晚期崩塌滑覆构造。三期构造变形显示了燕山造山带早期构造的非极性演化特征 ,也显示了燕山地区的快速抬升和剥露过程。短时期内三期逆冲构造推覆方向的反转 ,显示了板内变形的特征 ,结合已经确定的变形时代及构造指向 。
胡健民刘晓文赵越徐刚刘健张拴宏
关键词: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西秦岭白龙江复背斜两端弧形构造控矿特征初探被引量:10
1998年
本文提出西秦岭南亚带弧形构造控矿的新认识,初步探讨了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及控矿机制。两组斜列的弧形构造发育于白龙江复背斜东、西两端,并分别控制了两个Au(U-As-Sb-Cu)矿集区。弧形构造顶部及附近的多组多方向次级断裂对本区大型金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中生代浅成-超浅成(碱质)中酸性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弧形构造翼部的成矿条件则不如其顶部。
王平安徐刚董法先郑达兴吴淦国刘晓春刘建民李中坚胡传久赵彦庆李亚东刘宏云阎升好杜子图
关键词:控矿构造西秦岭
燕山运动与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被引量:286
2004年
构造体制转变的本质是动力学体系的转变。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是从一个汇聚碰撞的动力学体系转变为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体系。其核心问题是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新生的亚洲大陆下俯冲。在这一独特的动力学体系转变过程中 ,产生了陆缘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 ,火山弧和相关的表壳变形等一系列标志。文中强调以自然的、显著的、易于识别的标志———火山弧的出现代表东亚构造域动力学体系的转变 ;指出翁文灏命名的燕山运动A幕———髫髻山组火山岩下的不整合 ( ( 16 0± 5 )Ma前 )和B幕———张家口组火山岩下的不整合 ( ( 13 5± 1)Ma前 )代表这一转变。也就是说 ,燕山运动是东亚构造体制转变的产物 。
赵越徐刚张拴宏杨振宇张岳桥胡健民
关键词:燕山运动火山弧
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1∶500万地质图编制
建立整个南极的构造变形演化序列,确定不同构造区主要变形作用的时代;研究不同期次岩浆作用的性质、成因及侵位的构造环境;查明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离散再到冈瓦纳超大陆形成过程等及其所起的作用;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调查资料、地球物...
徐刚
巫山县新城区主要衍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被引量:3
2004年
三峡水库区自然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已广为报道。但对衍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涉及甚少。三峡移民迁建的县城、乡镇和工厂多位于长江沿岸低山斜坡地带,迁建区内沟谷密布、切割强烈、地形复杂,几乎无可供成片建设的平坦地带。为满足移民工程的需求,迁建业主都采用"削坡填沟"的施工方式,即在道路、迁建场地内侧开挖高边坡,外侧修建挡土墙,并将开挖的弃土弃渣堆积于挡土墙内或冲沟中。这在道路、迁建场地两侧形成了众多的人工高边坡、高挡墙,沿冲沟堆放了成串的弃土弃渣。对巫山县新城区详细的衍生地质灾害调查表明,三峡移民迁建工程施工中开挖的高边坡、修建的挡土墙和沿冲沟堆放的弃土弃渣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天然山坡的稳定性,堵塞了地表迳流的排泄途径,在某些地段存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衍生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直接威胁移民建设工程。论文以巫山县新城区为重点,采用遥感调查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高边坡、高挡墙和弃土弃渣堆放场进行调查评价。经调查共计人工高边坡、高挡墙、弃土弃渣堆放场122个,选定了重点监测对象20个,并对可能发生衍生地质灾害的3个地段进行了分析,为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进行适时管理和决策提供现时性强、数据准确的资料。
徐刚郑达兴乔子江张志峰张维杰
关键词:移民工程人工高边坡挡墙地质环境遥感监测
冀北承德地区张营子—六沟走滑断层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3
2005年
笔者等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在对冀北承德县一带的研究中鉴别出一条走向为北北西到北西向的右行走滑断层.断层将沿线太古宙古老变质岩、元古宇蓟县系、青白口系右行错断,它也将一个早期形成的短轴背斜构造带右行错断.位移距离沿断层向南南东方向逐渐减小,由15~16 km逐渐减小到12~13 km.断层截止于平泉-古北口断裂南侧元古宙逆冲岩片前缘,并将逆冲岩片南侧寒武系和奥陶系错动形成右行不对称牵引褶皱.由于断层使下三叠统丁家沟组变形而中三叠统胡杖子组却自西向东稳定延伸,所以笔者等认为断层形成的时代为早三叠世末.该走滑断层的存在表明,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逆冲构造通过一些横向走滑断层的调节,呈板条状向南逆冲的.另外,前人所确定的'承德推覆体'上的元古宇与实际上在中三叠世以前与其东南侧的元古宇是连为一体的,由于北北西向右行走滑断层的错动使它们被右行错开.
胡健民刘晓文徐刚吴海刘健张拴宏
关键词:走滑断层燕山造山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