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屠振兴

作品数:249 被引量:999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9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5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7篇胰腺
  • 59篇细胞
  • 54篇螺杆菌
  • 53篇幽门螺
  • 51篇幽门螺杆菌
  • 50篇腺癌
  • 49篇胰腺癌
  • 46篇基因
  • 37篇蛋白
  • 36篇肿瘤
  • 33篇胰腺炎
  • 33篇腺炎
  • 26篇急性胰腺炎
  • 22篇溃疡
  • 16篇血清
  • 15篇免疫
  • 15篇癌细胞
  • 14篇肝癌
  • 14篇癌组织
  • 11篇胰腺癌细胞

机构

  • 243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上海市肿瘤研...
  • 3篇南通医学院附...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医学部

作者

  • 249篇屠振兴
  • 204篇李兆申
  • 150篇龚燕芳
  • 131篇许国铭
  • 58篇满晓华
  • 31篇金晶
  • 28篇杜奕奇
  • 22篇邹多武
  • 21篇吴孟超
  • 20篇聂时南
  • 19篇湛先保
  • 18篇孙振兴
  • 17篇刘枫
  • 15篇徐灿
  • 14篇许爱芳
  • 14篇高军
  • 12篇施新岗
  • 12篇刘炯
  • 12篇陈汉
  • 12篇周国雄

传媒

  • 48篇第二军医大学...
  • 31篇中华消化杂志
  • 31篇胰腺病学
  • 15篇解放军医学杂...
  • 13篇世界华人消化...
  • 11篇胃肠病学
  • 7篇上海医学
  • 7篇国外医学(消...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现代消化及介...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华胰腺病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上海医学检验...
  • 2篇癌症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8
  • 10篇2007
  • 20篇2006
  • 45篇2005
  • 34篇2004
  • 33篇2003
  • 37篇2002
  • 24篇2001
  • 10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5
  • 8篇1994
  • 2篇1993
  • 9篇1992
  • 4篇1991
  • 2篇1990
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MMP-9和MMP-3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MMP-9和MM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炎症区和非炎症区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炎症区和非炎症区MMP-9和MMP-3的表达。显微镜下细胞质内和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
张文俊李兆申龚燕芳满晓华屠振兴
文献传递
原核表达活性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蛋白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人canstatin蛋白,并验证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BamH Ⅰ和HindⅢ从重组质粒pUCm-T/canstatin上切下canstatin基因,插入表达质粒 pET-22b(+)相应位点,转化E.coli BL21。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 PAGE电泳分析蛋白表达情况。超声破碎菌体,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PBS对其透析复性。鸡胚尿囊膜(CAM)实验验证目的蛋白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重组质粒pUCm-T/canstatin在 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电泳证实切下目的基因canstatin cDNA,将其插入质粒pET-22b(+)相应位点,转化E.coli BL21后,琼脂板上生长出多个白色菌落。挑选7个白色菌落做BamH Ⅰ和Hind Ⅲ双酶切,所有菌落均切出分别对应原质粒与目的基因的2条特异性条带,证实均为阳性克隆。IPTG 诱导其中1个克隆表达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24 000左右出现新的蛋白表达条带,诱导后1、2、3、4 h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百分比分别为18.2%、18.8%、23.0%和23.4%。Ni- NTA柱亲和层析后,在125、250mmol/L洗脱液中纯化出目的蛋白。CAM实验显示重组人canstatin 蛋白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成功构建了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有活性的重组人canstatin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李兆申何小平屠振兴高军潘雪龚燕芳金晶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IL-8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Hp)体外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 IL - 8的状况。方法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IL - 8在 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的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IL - 8表达产物的量。结果 :经 Hp标准菌株 CCU G17874刺激后 ,在胃上皮细胞株 MKN 4 5、MKN 2 8、SGC 790 1均检测到 IL - 8m RNA;共同培养 6 0 m in开始明显表达 (P<0 .0 5 ) ,12 0~ 180 min时表达最强 (P<0 .0 1)。刺激 2 4 h后 ,MKN 4 5分泌 IL - 8蛋白最高 ,为 (14 80± 36 0 ) pg/ ml,SGC790 1为 (112 0± 2 90 ) pg/ ml,MKN 2 8最低 ,为 (710± 2 2 0 ) pg/ ml,而未刺激对照组为 (6 3± 2 1)、(5 2± 16 )和 (30± 18)pg/ m l,刺激组与各自未刺激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1) ,其相差倍数分别为 2 3.5、 2 1.5、2 3.7倍 ,不同细胞株间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p能体外诱导胃上皮细胞株表达分泌 IL - 8,该作用可能与
徐灿李兆申屠振兴龚燕芳张乐之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胃肠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核酸疫苗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H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Hp -NAP)口服DNA疫苗,初步评价其免疫治疗作用,为Hp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全长Hp- NAP基因(napA) ,测序并同源性分析后,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 ,双酶切并PCR鉴定。将重组质粒pIRES- napA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 0 7,口服接种长期感染Hp之BALB/c小鼠,观察疗效。结果 PCR扩增出一4 35bp产物,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序列与GenBank中SS1 napA核苷酸及蛋白质同源性均>98%。PCR及双酶切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napA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DNA疫苗。疫苗接种后4周,治疗组3/ 4小鼠快速尿素酶检测阴性,对照组均阳性(P =0 .0 4 76 ) ;治疗组血清抗Hp NAP抗体效价明显升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具有较好免疫治疗作用的Hp -NAP口服重组DNA疫苗,为进一步研制多价抗Hp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孙波杨骅李兆申龚燕芳屠振兴许国铭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亚克隆PCR扩增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壁内NO能、VIP能神经的改变和相互关系被引量:5
2000年
为探讨反流性食管炎 (RE)患者食管运动障碍的发生机制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IHN Envision法 )结合IMS型彩色图像分析综合系统 ,对 39例RE患者及 14例正常人食管壁内一氧化氮 (NO)能及血管活性肠肽 (VIP)能神经进行了定位、定量研究。结果发现 ,RE组食管粘膜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VIP阳性产物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多 (P <0 .0 1) ,RE组NOS及VIP阳性区域的面积比和阳性强度均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NOS和VIP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r=0 .87,P <0 .0 1)。RE组食管粘膜肌层NOS及VIP阳性神经纤维比正常组明显增多、增粗、染色增强 ,粘膜下层易见NOS及VIP阳性神经节细胞。结果提示 ,RE患者食管壁内NO能和VIP能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 ,活性增强 ,表明RE患者食管壁内NO能和VIP能神经显著增加在RE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于风海李兆申许国铭倪灿荣邹多武孙振兴屠振兴龚燕芳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一氧化氮合酶血管活性肠肽
cagE在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研究 cag E在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不同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 Hp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 :合成 cag EU 1- cag EU 2和 cag E3- cag E4两组引物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扩增 14 5株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 cag E片段。 结果 :Hp临床菌株的 cag EU 1- cag EU 2 PCR产物总检出率为 75 .9%(110 / 14 5 )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中检出率分别为 6 9.4 %、85 .4 %、76 .5 %、75 .0 %,溃疡组略高于胃炎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cag E3- cag E4总检出率为 4 2 .1%(6 1/ 14 5 )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中检出率分别为 38.9%,4 7.9%,35 .3%,5 0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cag E总检出率为 79.3%(115 / 14 5 )。 结论 :cag E在不同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的Hp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 ,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无特异性 ,cag
徐灿李兆申屠振兴龚燕芳许国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E胃肠疾病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内脏感觉过敏与P物质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感觉过敏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黏膜中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和31例NERD患者(NERD组)采用Synectics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测定食管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利用食管酸灌注试验检测食管对酸的敏感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LES局部组织中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表达。结果NERD患者食管对气囊扩张刺激的初始感知阈值、疼痛阈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51.6%的患者对食管机械扩张刺激感觉过敏;NERD患者对酸的敏感性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58.0%的患者对酸感知过敏。NERD患者感知过敏组LES黏膜中SP阳性纤维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OD)值较正常对照组和感知正常的NERD患者明显增高(P<0.05);NERD患者SP阳性产物的OD值与食管初始感知阈值和最大疼痛阈值均呈直线负相关(分别为r=-0.74和r=-0.82,P<0.01)。结论LES局部黏膜中P物质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外周敏化机制。
杨敏房殿春李兆申徐晓容邹多武孙振兴屠振兴许国铭满晓华
关键词: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内脏感觉过敏P物质食管下括约肌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假尿苷被引量:4
1994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中假尿嘧啶核苷(ψ)含量。固定相SpherisorbC18柱,流动相10mmol/LNH_4H_2PO_4,流速1ml/min,紫外吸收波长263nm。正常健康成人尿中ψ含量为26.0±4.5nmol/μmol肌酐。本法测定的回收率98.5±4.5%,CV4.6%。其浓度在1.0~80nmol/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直线正相关(r=0.99918)。结果表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ψ含量具有迅速、精确、结果可靠等优点。
屠振兴许圣献
关键词:尿液高效液相色谱HPLC假尿嘧啶核苷
携带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核酸疫苗的构建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构建含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基因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核酸疫苗。方法 抽提Hp标准菌株CCUG17874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基因组DNA扩增ureB基因,克隆入pUCmT载体,检测ureB基因序列,经过酶切、连接反应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转入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通过PCR和酶切反应进行鉴定。重组载体pIRES ureB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LB5000,抽提质粒,再次转入SL7207,反复传代,鉴定重组核酸疫苗菌的稳定性。通过脂质体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pIRES ureB转染COS 7细胞,SDS PAGE Western 印迹法检测pIRES ureB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 扩增出长约1700 bp的ureB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ureB基因与基因库Hp ureB序列一致,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证实ureB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并成功构建了Hp ureB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核酸疫苗,重组核酸疫苗稳定,并且Western印迹法检测到特异性的蛋白条带。结论 构建了具有免疫反应性的Hp UreB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核酸疫苗,为进一步探索其体内的免疫作用奠定了基础。
徐灿李兆申屠振兴杜奕奇龚燕芳金晶满晓华孙波杨哗许国铭
关键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WESTERN印迹法COS-7细胞DNA扩增免疫反应性
cag致病岛缺失的中国幽门螺杆菌突变菌株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构建cag致病岛缺失的中国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突变株。为cag致病岛功能及H .pylori感染致病多样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基因重组方法将氯霉素抗性基因(CmR)连接到PCR扩增cag致病岛两端区域产生的 2个目的基因片段之间 ,并共同插入到pBluescriptSK( )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中 ,构建出带氯霉素抗性标志的缺失突变载体pBS cag mutant,将突变载体转化到含完整cag致病岛基因的突变受体H .pylori菌株中 ,根据同源重组原理 ,筛选出cag致病岛缺失的中国H .pylori突变株 ,并经PCR方法鉴定。结果 构建的突变载体经内切酶酶切分析显示 :产生的条带与设计结果完全一致。PCR方法扩增cagA、cagⅠ、cagⅡ、尿素酶等基因的结果显示 :筛选出的细菌为缺失cag致病岛基因的H .pylori菌株。结论 我们成功地构建出 1株中国人来源的、cag致病岛缺失的H .pylori突变株 ,对于阐明cag致病岛功能及其在H .
刘炯许国铭屠振兴李兆申聂时南龚燕芳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突变体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