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燕芳

作品数:303 被引量:1,044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1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3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154篇胰腺
  • 91篇腺癌
  • 85篇胰腺癌
  • 76篇细胞
  • 70篇肿瘤
  • 61篇基因
  • 52篇蛋白
  • 51篇胰腺肿瘤
  • 51篇腺肿瘤
  • 48篇幽门螺
  • 48篇螺杆菌
  • 46篇幽门螺杆菌
  • 44篇胰腺炎
  • 44篇腺炎
  • 25篇腺癌组织
  • 25篇癌组织
  • 24篇胰腺癌组织
  • 24篇癌细胞
  • 21篇胰腺癌细胞
  • 21篇腺癌细胞

机构

  • 297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江苏大学附属...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40...
  • 3篇上海市第八人...
  • 2篇宁夏医学院附...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03篇龚燕芳
  • 264篇李兆申
  • 150篇屠振兴
  • 126篇许国铭
  • 105篇满晓华
  • 96篇高军
  • 72篇金晶
  • 57篇杜奕奇
  • 28篇吴红玉
  • 28篇邹多武
  • 23篇湛先保
  • 23篇吴洪玉
  • 19篇张乐之
  • 18篇许爱芳
  • 15篇徐灿
  • 15篇聂时南
  • 12篇潘雪
  • 12篇贾一韬
  • 12篇吕顺莉
  • 11篇施新岗

传媒

  • 44篇中华胰腺病杂...
  • 39篇第二军医大学...
  • 36篇中华消化杂志
  • 28篇胰腺病学
  • 19篇解放军医学杂...
  • 18篇胃肠病学
  • 10篇世界华人消化...
  • 10篇中华消化内镜...
  • 7篇上海医学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现代消化及介...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上海医学检验...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医学会消...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16篇2011
  • 16篇2010
  • 24篇2009
  • 22篇2008
  • 22篇2007
  • 21篇2006
  • 37篇2005
  • 26篇2004
  • 28篇2003
  • 30篇2002
  • 16篇2001
  • 8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3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MMP-9和MMP-3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MMP-9和MM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炎症区和非炎症区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炎症区和非炎症区MMP-9和MMP-3的表达。显微镜下细胞质内和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
张文俊李兆申龚燕芳满晓华屠振兴
文献传递
胰腺癌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甲基化模式及意义
2008年
目的研究胰腺癌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2(SARP2)基因第~外显子区CpG岛甲基化模式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3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6例慢性胰腺炎和7例正常胰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抽提上述标本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岛区域,测序明确该区域CpG位点甲基化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SARP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率(37.9%)显著高于正常胰腺(O.O%)、慢性胰腺炎(2.5%)及癌旁组织(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RP2基因CpG岛1区甲基化具有较好的胰腺癌特异性。胰腺癌SARP2基因CpG岛1区CpG位点甲基化与性别、年龄、诱因、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分期、转移无关(P值均〉O.05),但肿瘤直径较大者及分化程度较高者具有SARP2基因高甲基化趋势。结论胰腺癌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基因CpG岛甲基化分布具有不均衡性,部分CpG位点高甲基化具有胰腺癌特异性.可作为胰腺癌基因诊断的靶点,且与一些临床生物学特征有关,可能对胰腺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宋健高军杜奕奇曹佳吕顺莉许国铭李兆申龚燕芳满晓华
关键词:胰腺癌甲基化CPG岛遗传学诊断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幽门螺杆菌所致胃黏膜萎缩的血清学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Hp的cag致病岛(PAI)。和其中的一个免疫抗原CagA所产生的IgG抗体已经证明和Hp感染引起的胃黏膜萎缩和胃癌有关。我国的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群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Hp感染者,这些共感染人群是否存在特殊的临床后果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现有的血清学资料,检测是否日本血吸虫感染调节了针对Hp的体液免疫反应,并延缓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杜奕奇李兆申苏暾龚燕芳赵晓贡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感染胃黏膜萎缩幽门螺杆菌血清学黏膜相关淋巴组织CAG致病岛
原核表达活性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蛋白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人canstatin蛋白,并验证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BamH Ⅰ和HindⅢ从重组质粒pUCm-T/canstatin上切下canstatin基因,插入表达质粒 pET-22b(+)相应位点,转化E.coli BL21。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 PAGE电泳分析蛋白表达情况。超声破碎菌体,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PBS对其透析复性。鸡胚尿囊膜(CAM)实验验证目的蛋白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重组质粒pUCm-T/canstatin在 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电泳证实切下目的基因canstatin cDNA,将其插入质粒pET-22b(+)相应位点,转化E.coli BL21后,琼脂板上生长出多个白色菌落。挑选7个白色菌落做BamH Ⅰ和Hind Ⅲ双酶切,所有菌落均切出分别对应原质粒与目的基因的2条特异性条带,证实均为阳性克隆。IPTG 诱导其中1个克隆表达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24 000左右出现新的蛋白表达条带,诱导后1、2、3、4 h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百分比分别为18.2%、18.8%、23.0%和23.4%。Ni- NTA柱亲和层析后,在125、250mmol/L洗脱液中纯化出目的蛋白。CAM实验显示重组人canstatin 蛋白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成功构建了canstatin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有活性的重组人canstatin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李兆申何小平屠振兴高军潘雪龚燕芳金晶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IL-8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Hp)体外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 IL - 8的状况。方法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IL - 8在 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的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IL - 8表达产物的量。结果 :经 Hp标准菌株 CCU G17874刺激后 ,在胃上皮细胞株 MKN 4 5、MKN 2 8、SGC 790 1均检测到 IL - 8m RNA;共同培养 6 0 m in开始明显表达 (P<0 .0 5 ) ,12 0~ 180 min时表达最强 (P<0 .0 1)。刺激 2 4 h后 ,MKN 4 5分泌 IL - 8蛋白最高 ,为 (14 80± 36 0 ) pg/ ml,SGC790 1为 (112 0± 2 90 ) pg/ ml,MKN 2 8最低 ,为 (710± 2 2 0 ) pg/ ml,而未刺激对照组为 (6 3± 2 1)、(5 2± 16 )和 (30± 18)pg/ m l,刺激组与各自未刺激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1) ,其相差倍数分别为 2 3.5、 2 1.5、2 3.7倍 ,不同细胞株间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p能体外诱导胃上皮细胞株表达分泌 IL - 8,该作用可能与
徐灿李兆申屠振兴龚燕芳张乐之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胃肠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核酸疫苗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H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Hp -NAP)口服DNA疫苗,初步评价其免疫治疗作用,为Hp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全长Hp- NAP基因(napA) ,测序并同源性分析后,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 ,双酶切并PCR鉴定。将重组质粒pIRES- napA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 0 7,口服接种长期感染Hp之BALB/c小鼠,观察疗效。结果 PCR扩增出一4 35bp产物,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序列与GenBank中SS1 napA核苷酸及蛋白质同源性均>98%。PCR及双酶切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napA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DNA疫苗。疫苗接种后4周,治疗组3/ 4小鼠快速尿素酶检测阴性,对照组均阳性(P =0 .0 4 76 ) ;治疗组血清抗Hp NAP抗体效价明显升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具有较好免疫治疗作用的Hp -NAP口服重组DNA疫苗,为进一步研制多价抗Hp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孙波杨骅李兆申龚燕芳屠振兴许国铭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亚克隆PCR扩增
抵抗素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抵抗素在大鼠急性胰腺炎(AP)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胰腺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AEP组腹腔注射雨蛙素,ANP组腹腔注射精氨酸,正常组未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抵抗素、TNF-α、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胰腺/体重比值,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抵抗素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组织抵抗素mRNA表达。结果抵抗素主要定位于胰腺腺泡细胞的胞质内。AEP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体重(g/kg)比值、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抵抗素mRNA表达量及血清抵抗素、IL-1β、TNF-α和CRP水平分别为(4377±343)U/L、(8.67±1.43)、(5.39±0.26)、(2.04±0.19)、(10.21±1.34)ng/ml、(184.18±45.24)pg/ml、(194.24±44.81)pg/ml、(3586±63)ng/ml;ANP组分别为(6750±322)U/L、(9.33±1.76)、(7.81±0.28)、(3.29±0.30)、(15.14±0.84)ng/ml、(349.31±94.54)pg/ml、(315.59±37.04)pg/ml、(4345±244)ng/ml。两组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1442±183)U/L、(4.34±0.42)、(1.10±0.21)、(0.88±O.08)、(5.13±0.74)ng/ml、(108.74±31.03)pg/ml、(106.44±21.31)pg/ml和(2895±165)ng/ml(P〈0.01),且该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与CRP、TNF-α、IL-1β水平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1、0.871、0.794和0.812(P〈0.01)。结论抵抗素与AP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检测结果可能是评估AP严重程度的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徐克群沈云志龚燕芳满晓华吴洪玉金晶
关键词:胰腺炎抵抗素C反应蛋白TNF-ΑIL-1Β
APC蛋白在胰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APC基因突变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可促进肿瘤发生。目的:分析APC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和胰腺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探讨APC在PDA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C蛋白在正常胰腺、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s)、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PDAC中的表达,分析其在PanIN-1、-2、-3、IPMN腺瘤(IPMA)、IPMN交界性肿瘤(IPMB)、IPMN腺癌(IPMC)、PDAC中的表达差异,以及APC蛋白表达与PDAC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正常胰腺导管上皮APC表达阴性。由PanIN-1、PanIN-2至PanIN-3,APC免疫组化评分(IHCS)逐渐增高(P<0.05),PanIN-1 APC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PanIN-2、PanIN-3(P<0.05);IPMA、IPMB、IPMC间APC IHCS和APC阳性表达率均无明显差异。APC在PDAC和IPMNs中的表达具有明显不均一性,PDAC的APC IHCS和APC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各级别PanINs(P<0.05),与各级别IPMNs无明显差异。APC阳性表达与PDAC患者术后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0.003)。结论:APC蛋白表达异常是PDAC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其表达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APC在胰腺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伟满晓华湛先保高军龚燕芳李兆申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胰腺上皮内瘤变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癌前状态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壁内NO能、VIP能神经的改变和相互关系被引量:5
2000年
为探讨反流性食管炎 (RE)患者食管运动障碍的发生机制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IHN Envision法 )结合IMS型彩色图像分析综合系统 ,对 39例RE患者及 14例正常人食管壁内一氧化氮 (NO)能及血管活性肠肽 (VIP)能神经进行了定位、定量研究。结果发现 ,RE组食管粘膜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VIP阳性产物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多 (P <0 .0 1) ,RE组NOS及VIP阳性区域的面积比和阳性强度均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NOS和VIP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r=0 .87,P <0 .0 1)。RE组食管粘膜肌层NOS及VIP阳性神经纤维比正常组明显增多、增粗、染色增强 ,粘膜下层易见NOS及VIP阳性神经节细胞。结果提示 ,RE患者食管壁内NO能和VIP能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 ,活性增强 ,表明RE患者食管壁内NO能和VIP能神经显著增加在RE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于风海李兆申许国铭倪灿荣邹多武孙振兴屠振兴龚燕芳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一氧化氮合酶血管活性肠肽
cagE在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研究 cag E在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不同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 Hp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 :合成 cag EU 1- cag EU 2和 cag E3- cag E4两组引物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扩增 14 5株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 cag E片段。 结果 :Hp临床菌株的 cag EU 1- cag EU 2 PCR产物总检出率为 75 .9%(110 / 14 5 )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中检出率分别为 6 9.4 %、85 .4 %、76 .5 %、75 .0 %,溃疡组略高于胃炎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cag E3- cag E4总检出率为 4 2 .1%(6 1/ 14 5 )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中检出率分别为 38.9%,4 7.9%,35 .3%,5 0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cag E总检出率为 79.3%(115 / 14 5 )。 结论 :cag E在不同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的Hp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 ,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无特异性 ,cag
徐灿李兆申屠振兴龚燕芳许国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E胃肠疾病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