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国铭

作品数:902 被引量:8,471H指数:4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02篇期刊文章
  • 8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88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28篇胰腺
  • 140篇食管
  • 130篇内镜
  • 110篇细胞
  • 110篇腺癌
  • 110篇反流
  • 105篇肿瘤
  • 99篇胰腺癌
  • 80篇基因
  • 78篇胰腺炎
  • 78篇腺炎
  • 78篇螺杆菌
  • 77篇幽门螺
  • 75篇幽门螺杆菌
  • 75篇超声
  • 68篇粘膜
  • 66篇溃疡
  • 58篇胃粘膜
  • 50篇胰腺肿瘤
  • 48篇胆管

机构

  • 86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5篇上海市第一人...
  • 13篇复旦大学
  • 13篇南京军区南京...
  • 13篇中华医学会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南京军区福州...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南通医学院附...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医药工业...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4篇上海市杨浦区...
  • 4篇宜昌市第一人...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889篇许国铭
  • 616篇李兆申
  • 201篇邹多武
  • 131篇屠振兴
  • 126篇龚燕芳
  • 107篇金震东
  • 102篇孙振兴
  • 92篇邹晓平
  • 70篇湛先保
  • 63篇满晓华
  • 60篇尹宁
  • 41篇王雯
  • 40篇叶萍
  • 39篇刘枫
  • 39篇宛新建
  • 37篇杜奕奇
  • 35篇李淑德
  • 29篇徐晓蓉
  • 28篇方裕强
  • 28篇张洪富

传媒

  • 134篇中华消化杂志
  • 132篇第二军医大学...
  • 66篇胃肠病学
  • 56篇解放军医学杂...
  • 39篇中华消化内镜...
  • 3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8篇胰腺病学
  • 21篇上海医学
  • 20篇国外医学(消...
  • 18篇世界华人消化...
  • 18篇基础医学与临...
  • 1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0篇中华肝胆外科...
  • 10篇中华超声影像...
  • 10篇中国实用内科...
  • 10篇新消化病学杂...
  • 7篇胃肠病学和肝...
  • 7篇2005年全...
  • 6篇上海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16篇2008
  • 29篇2007
  • 37篇2006
  • 58篇2005
  • 67篇2004
  • 87篇2003
  • 94篇2002
  • 124篇2001
  • 56篇2000
  • 39篇1999
  • 80篇1998
  • 54篇1997
  • 38篇1996
  • 26篇1995
  • 20篇1994
  • 14篇1993
9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g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中的检出率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00年
探讨cag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中的检出率及其与H.pylori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方法:H.ylori菌株分离自10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胃炎67例,消化性溃疡34例,胃癌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7株H.pylori菌株cagⅡ中的597bp片段进行扩增。结果:107株H.pylori菌株的cagⅡ阳性检出率为69.2%(74/107),慢性胃炎(64.2%)、消化性溃疡(79.4%)和胃癌(4/6)组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agⅡ在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感染的H.pylori中均有检出,其分布与不同H.pylori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cagⅡ在H.pylori致病中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炯许国铭龚燕芳屠振兴李兆申纪徐淮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肠疾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胰管结石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胰管结(PDS)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经ERCP诊治的18例PDS患者的治疗方式和结果。结果:卫8例*DS患者临床上均以上腹痛为主要首发症状且合并慢性胰腺炎,其中1例合并胰腺癌。经B超检查,10例患者硷出有PDS或胰管扩张;全部病例经ERCP检查后均明确显示有PDS和胰管扩张。经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T)成功取石4例;行EPST+体外震波碎石(ESWL)及ESWL+胰管内支架引流(ERPD)者各1例,半年后复查时胰石消失;行ERPD者12例。3例患者置管后3个月内因伴主胰管多发、巨大结石或胰腺癌而接受手术治疗。18例患者经1~11个月的随访,腹痛近期(<3个月)缓解率为88.9%,远期(>3个月)缓解率为75刀%,体重、脂肪泻、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ERCP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支架阻塞是其晚期并发症。结论:ERCP能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数量,是诊断PDS的主要手段。经ERCP取石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满意及患者易于接受等优?
李兆申许国铭段义民孙振兴
关键词:胰管结石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PDS
超声内镜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超审内镜(EUS)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EUS检查,并与体表超声(US)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作比较。结果:EUS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US和ERCP,其诊断符合率达91.3%,亦显著高于US(45.7%)和ERCP(58.7%)(P<0.01)。结论:EUS对慢性胰腺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牛燕陵李兆申许国铭邹晓平金震东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胰腺炎
应激对大鼠胃黏膜黏液层pH梯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应激对大鼠胃黏膜黏液层pH梯度的影响。方法:制作锑微电极,测定标准溶液的电位(mV)值,绘制pH-mV标准曲线。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不施加应激,其他3组大鼠分别施加水浸束缚应激1、2和4 h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胃腔,以0.01 mol/L盐酸溶液酸化胃腔10 min,取腺胃黏膜以锑微电极测定胃黏液层pH梯度。结果:锑微电极在pH相同但组成不同的标准溶液中测定电位结果不同,但在同一组成的标准缓冲系统中pH-mV呈直线相关。应激1 h组黏液层pH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黏液层胃腔侧p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黏液层上皮侧pH与对照组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应激2 h组黏液层胃腔侧pH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应激1 h组(P<0.05),与对照组及应激1 h组相比,黏液层上皮侧pH及pH梯度明显降低(P<0.01);应激4 h组黏液层胃腔侧pH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黏液层上皮侧pH较应激2 h组无明显变化,但明显低于应激1 h组及对照组(P<0.01),黏液层pH梯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 0.01)。结论:胃黏膜维持黏液层pH梯度的功能在应激早期明显增强,而应激后期明显减弱;应激后期胃黏膜上皮层pH明显降低,提示黏膜上皮层明显酸化。
湛先保李兆申邹多武许国铭
关键词:应激胃黏膜黏液胃酸
胰腺淋巴上皮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4年
邹晓平李玉梅李兆申许国铭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
大鼠冷束缚应激时胃粘膜损伤与外周β-内啡肽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探讨冷束缚应激大鼠血浆及胃黏膜中β-内啡肽(2-endorphine)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冷束缚应激模型,以放免法测定应激0,1/4,2,8 h血浆及胃黏膜中β-内啡肽的含量,同时测定胃液pH、胃黏膜溃疡指数(UI)。另设两预处理组,分别于应激前15分钟用纳洛酮(1.6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颈静脉注射,测定其UI及胃液pH。结果:整个应激过程中血浆及胃黏膜中β-内啡肽的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应激各组胃黏膜UI均显著高于未应激组(P0.05)。结论:应激过程中血浆及胃黏膜β-内啡肽含量稳定,阻断β-内啡肽不影响胃液pH及UI,外周β-内啡肽变化对应激所致胃黏膜损伤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邹晓平刘枫雷银雪李兆申许国铭
关键词:应激胃黏膜Β-内啡肽纳洛酮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99
2005年
目的通过对14年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分析,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90年至2004年间经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3851例,按LA分级系统分级,对其一般状况、临床症状、内镜表现以及部分患者进行的食管动力检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4年间RE占总胃镜检查人数的2.95%,而2000年至2004年间达4.25%。RE的男女性别比为3.4:1。近4年原发性RE发病年龄为(53.9±14.5)岁,其中A、B级者85.8%,C、D级者仅14.2%。RE患者行24 h食管pH、胆汁监测的pH<4时间百分比、光吸收值≥0.14时间百分比等均明显异常, 且在轻、重度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流症状者占67.23%。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在轻、重度患者中无显著差异,但相对高龄、男性、合并消化性溃疡等在重度RE中的比例明显较高。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在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仍以轻度RE为主,老年男性、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重度RE的危险因素,酸反流、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RE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近年对反流症状识别率的提高有助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李兆申徐晓蓉许国铭邹多武孙振兴王雯叶萍陆建萍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内镜检查PH监测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经内镜诊断反流症状
厚片法测定大鼠胃壁粘液凝胶层的厚度被引量:6
2000年
湛先保李兆申许国铭崔忠敏段义民
关键词:胃粘膜厚度
左旋精氨酸甲酯及左旋精氨酸对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 (NO)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重复浸水束缚应激 (WRS)制作动物模型 ,以左旋精氨酸甲酯 (L NAME)或左旋精氨酸 (L Arg)抑制或促进内源性NO的合成 ,动态检测胃黏膜血流量 (GMBF)、溃疡指数 (UI)、黏膜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结果 重复应激后 ,实验对照组大鼠UI明显下降 ,同时GMBF上升 ,黏膜内NO含量增高 ;L NAME使WRS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加重 ,消除了GMBF的递增趋势 ,黏膜NO含量明显下降 ;而L Arg可减轻WRS造成的黏膜损伤 ,GMBF、黏膜NO含量均相应增加 ;GMBF、UI、黏膜NO含量变化之间有相关关系。结论 内源性NO通过调节GMBF而介导耐受性细胞保护作用 ,L NAME抑制其合成 ,延缓这一作用 ,L Arg增加其合成 。
崔忠敏李兆申许国铭湛先保
关键词:胃黏膜细胞保护左旋精氨酸应激状态应激性溃疡
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 Ⅱ: 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被引量:42
1997年
在对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有烧心、反酸及反食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按症状轻重记分,根据总分将有症状者分为低分组(6~9分)、中分组(10~12分)及高分组(≥13分),并按随机原则分别抽取20、10及10例,进行24h食管pH监测及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各有症状组异常胃食管反流(AGER)及胃食管反流病(GOR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分组反流性食管炎(RE)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症状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6.67%AGER患者存在RE,77.78%RE患者证实有AGER。AGER、RE及GORD患病率分别为3.58%、2.27%及2.86%。
许国铭李兆申邹多武刘婧湛先保谢苏庆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流行病学内窥镜检
共8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