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16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原发部位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疗效差异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肿瘤原发部位与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行一线及二线化疗的72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肿瘤原发部位划分,其中回盲部61例(8.5%),升结肠或结肠肝曲126例(17.5%),横结肠或结肠脾曲26例(3.6%),降结肠或乙状结肠172例(23.9%),直肠336例(46.6%)。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将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并计算总有效率(CR与PR例数之和/所有患者例数)。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原发部位转移性结直肠癌接受一线与二线化疗的疗效差异。结果接受一线化疗的571例患者中,无CR病例,190例(33.3%)为PR,277例(48.5%)为SD,104例(18.2%)为PD,总有效率为33.3%(190/571)。原发于回盲部、升结肠或结肠肝曲、横结肠或结肠脾曲、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直肠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率分别为21.3%(10/47)、35.3%(36/102)、14.3%(3/21)、41.3%(57/138)和31.9%(84/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不同原发部位患者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接受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和氟尿嘧啶单药一线化疗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灶位于横结肠或结肠脾曲的患者接受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疗效明显优于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和氟尿嘧啶单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原发灶位于其他部位患者接受不同方案一线化疗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二线化疗的352例患者中,无CR病例,43例(12.2%)为PR,186例(52.9%)为SD,1 孙志伟 王晰程 贾军 刘传玲 张晓东 沈琳关键词:原发部位 化疗 疗效 结直肠癌中MDR1和ABCG2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MDRl和ABCG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患者伊立替康(CPT-11)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以CPT.11为基础化疗药物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提取血液DNA,用直接测序法检测MDRl和ABCG2基因SNP.分析基因多态性与CPT-11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MDR12677G〉T/A及ABCG2421C〉A、34G〉A和376C〉T的血标本及肿瘤组织检测SNP结果一致率高,分别为94.4%(34/36)、94.6%(35/37)、95.0%(38/40)和97.2%(35/36)。MDR12677G〉T/A中,野生型(G/G)患者较突变型患者临床获益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二线化疗的患者中,野生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优于突变型患者(P=0.012)。未观察到ABCG2421C〉A、34G〉A和376C〉T多态性与化疗疗效有相关性(均P〉0.05)。同时,未观察到MDR12677G〉T/A、ABCG2421C〉A、ABCG234G〉A和ABCG2376C〉T多态性与患者3度以上粒细胞减少及腹泻相关。结论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MDR12677G〉T/A可能作为分子标记物来预测伊寺替康方案化疗疗效。 孙志伟 王晰程 高静 李洁 李艳艳 党运芝 沈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单核苷酸多态性 伊立替康 ABCC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索药代动力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关系,用于评估手术患者预后。方法以77例食管鳞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BCB1)rs1045642、rs2032582、rs3213619,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BCG2)rs2231137、rs2231142,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1(ABCC1)rs246221和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2(ABCC2)rs3740066这7个SNP行基因测序,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遗传变异和无病生存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半贝叶斯收缩方法对多次检验和小样本量进行校正。结果在显性基因模型下,ABCC2 rs3740066的次要等位基因与无病生存期缩短有关[粗HR(95%CI)为4.623(1.111~19.241),P=0.035;校正HR(95%CI)为4.290(1.010~18.215),P=0.048]。结论药物代谢动力学基因ABCC2 rs37400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有关。 曹放 孙志伟 史幼梧 孙婧 杜丰 肖艳洁 余靖 贾军 杨颖关键词:无病生存 淋巴结转移率与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及术后辅助化疗的关系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与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及术后辅助化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21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5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42~76岁。患者均行至少两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部分患者施行对应化疗和放疗。胸部和腹腔淋巴结分组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标准,清扫淋巴结按分组进行标记,清扫淋巴结均行病理学活组织检查。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不同AJCC N分期中LNR对预后的影响。(3)LNR与术后辅助化疗的关系。采用门诊、电话和医院统计室查询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2月。无病生存时间为手术日至确认肿瘤复发的时间,总体生存时间为手术日至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1)随访情况:12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9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1个月。随访期间,121例患者中98例肿瘤复发转移(64例死亡),22例未发生转移,1例肿瘤转移情况不详。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平均为30.8个月,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7.1%、20.3%、5.9%,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1%、48.7%、35.3%。(2)不同AJCC N分期中LNR对预后的影响:121例患者中,46例N0期,42例N1期,28例N2期,5例N3期。42例N1期患者中,35例00.15无病生存时间为6.9个月(2.1~23.1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8,P<0.05)。28例N2期患者中,12例00.15无病生存时间为4.4个月(1.0~52.7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05)。46 王方 贾军 杨颖 余靖 孙志伟 刘传玲 肖艳洁 杜丰 史幼梧 张晓东关键词:食管肿瘤 食管鳞癌 淋巴结转移率 预后 辅助化疗 血液炎症相关指标在晚期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评估血液炎症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白蛋白(albumin,ALB)及联合炎症指标在晚期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VIP-Ⅱ病区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诊断时的基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炎症相关指标临界值,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估计预后因素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价值。结果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2个月(95%CI:3.568~10.699)。炎症相关指标的临界值分别为:NLR=4.5(AUC=0.840,95%CI:0.732~0.948,P<0.001),PLR=138(AUC=0.671,95%CI:0.517~0.826,P=0.038),LMR=4.0(AUC=0.873,95%CI:0.770~0.975,P<0.001),ALB=41.5(AUC=0.726,95%CI:0.582~0.870,P=0.00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NLR≥4.5(HR=11.936,95%CI:4.571~31.169,P<0.001)、PLR≥138(HR=2.246,95%CI:1.045~4.828,P=0.038)、ALB<41.5 g/L(HR=3.214,95%CI:1.463~7.060,P=0.004)为独立危险因素;LMR≥4(HR=0.336,95%CI:0.165~0.687,P=0.003)为独立保护因素。联合炎症指标NLR_ALB、PLR_ALB、LMR_ALB为独立预后指标,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NLR、LMR、PLR、ALB可以作为晚期胰腺癌的预后指标,联合血液炎症相关指标有助于简便、迅速地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孙婧 史幼梧 贾军 杨颖 孙志伟 杜丰 余靖 肖艳洁 张晓东关键词:胰腺肿瘤 预后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基因分型(附660例分析) 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诊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660例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肿瘤组织标本,运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c-ki(t外显子9、11、13和17)、PDGFRA基因(外显子12和18)的突变状态,统计学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660例胃肠间质瘤病人中,男389例(58.9%),女271例(41.1%)。中位年龄56(15~82)岁。原发部位以胃(37%)和小肠(35%)为主,转移部位以肝脏及腹腔最常见。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阳性率95.0%,DOG1阳性率88.1%。360例病人接受基因突变检测,其中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241例(66.9%),外显子9突变43例(11.9%),外显子13突变6例(1.7%),外显子17突变4例(1.1%),PDGFRA基因外显子12突变1例(0.3%),外显子18突变7例(1.9%),野生型病人58例(16.2%);c-kit外显子9突变主要见于小肠,而PDGFRA12/18突变主要见于胃;基因突变频率与肿瘤大小与和分裂像未见相关性。结论胃肠间质瘤最常发生在胃和小肠;c-kit基因外显子11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基因突变类型与原发部位相关。 党运芝 高静 李健 李艳艳 田野 孙志伟 何琼 沈琳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病理特征 结直肠癌中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标志物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标志物。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并对伊立替康作用机制、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在其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肿瘤的异质性以及患者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患者对于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很大,因此寻找化疗药物的潜在分子标志物是很重要的,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孙志伟 贾军 张晓东关键词:结直肠癌 伊立替康 分子标志物 消化道肿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95例接受ICIs治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irAEs发生情况。irAEs、内分泌irAEs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共应用ICIs治疗458例次,中位应用3例次(范围:1~33例次)。irAEs的发生率为55.8%,3~4级irAEs发生率为9.5%。最常见的irAEs为皮肤irAEs(27.4%)和内分泌irAEs(22.1%)。内分泌irAEs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16.8%),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1%)和垂体炎(1.1%)少见。多数irAEs发生于免疫治疗初期,78.2%发生于12周内。过敏反应、皮肤irAEs最早发生,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2周(范围:0.9~3.1周)和3.8周(范围:0.9~17.9周),内分泌irAEs中位发生时间为6.9周(范围:3.0~52.1周)。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5.197,95%CI:1.166~23.154,P=0.031)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OR=35.048,95%CI:2.756~445.787,P=0.006)是内分泌irAEs发生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OR=0.107,95%CI:0.021~0.412,P=0.001)是内分泌irAE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应用ICIs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女性和MSI-H患者出现内分泌irAEs风险增加,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可能降低内分泌irAEs发生风险。 孙婧 史幼梧 杜丰 杨颖 孙志伟 余靖 肖艳洁 张晓东 贾军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ABCG2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2年 临床实践中,很多肿瘤因具有了多药耐药性(MDR)而对抗肿瘤药治疗无效,其中一重要的机制是与多药耐药转运蛋白相关。ABCG2是ABC转运超家族的一个成员,可转运包括拓扑替康、伊立替康等细胞毒药物,但ABCG2具体的蛋白结构及如何转运这些结构不同的底物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近期ABCG2基础研究成果及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研究的进展。这些研究提示ABCG2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能与预后相关。同时ABCG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影响ABCG2蛋白的表达、分布和功能,从而可能导致肿瘤对相关药物的耐药性及作为提示预后差的指标。 王晰程 孙志伟 沈琳关键词:ABCG2 消化系肿瘤 多药耐药 结直肠癌中ABCG2表达与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明确结直肠癌组织中ABC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伊立替康(CPT-11)为基础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从而为结直肠癌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CPT-11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完整病史资料及肿瘤组织样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样本中ABCG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ABCG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CPT-11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BCG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达93.2%,癌旁正常肠黏膜ABCG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3.6%,癌组织较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ABCG2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病变部位、肝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2)ABCG2蛋白表达与CPT-11化疗疗效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在应用伊立替康为基础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癌组织中ABCG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 孙志伟 王晰程 高静 李艳艳 张晓东 沈琳关键词:ABCG2 伊立替康 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