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方头

作品数:33 被引量:33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地震
  • 9篇地壳
  • 7篇断裂带
  • 7篇裂带
  • 5篇地壳运动
  • 5篇断层
  • 5篇强震
  • 5篇青藏高原
  • 5篇GPS
  • 4篇地震活动
  • 4篇青藏
  • 3篇地壳运动观测...
  • 3篇第四纪
  • 3篇形变
  • 3篇中国地壳
  • 3篇中国地壳运动...
  • 3篇华北地块
  • 3篇活动地块
  • 3篇观测网
  • 3篇观测网络

机构

  • 2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8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北京市勘察设...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鲁东大学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淮南市地震局
  • 1篇东华理工学院
  • 1篇四川华电泸定...
  • 1篇深圳防灾减灾...

作者

  • 32篇唐方头
  • 8篇邓志辉
  • 5篇甘卫军
  • 5篇尤惠川
  • 4篇宋键
  • 4篇王椿镛
  • 3篇徐好民
  • 3篇张培震
  • 3篇李丽
  • 2篇陈梅花
  • 2篇常利军
  • 2篇梁小华
  • 2篇吴庆举
  • 2篇张勇
  • 2篇张锐
  • 2篇楚全芝
  • 2篇楼海
  • 2篇邵翠茹
  • 2篇王煜
  • 2篇连尉平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地表倾角和无地表破裂前期逆冲地震对汶川M_S8.0地震逆冲滑动量随深度分布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逆冲滑动是汶川地震的初始和主要震源过程,其破裂滑动量随断层深度的分布形态与多数板内逆冲强震不一致.本文用摩压比值来表征断层沿线的局部破裂危险程度,通过数值实验讨论了底部破裂源、近地表倾角和无地表破裂的前期地震等对铲形逆冲断层的破裂危险分布和破裂滑动分布的影响.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巴颜喀拉块体对龙门山断裂带的高强度挤压下,上陡下缓近地表陡倾角的铲形断层形态使得汶川发震断层近地表对逆冲破裂和滑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破裂滑动量集中于发震断层中部的前期逆冲地震是造成汶川MS8.0地震逆冲滑动分布异于板内逆冲强震滑动分布现象的一个可行解释.
连尉平唐方头李丽王阅兵陈为涛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蒙古一贝加尔裂谷区地壳构造运动的GPS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介绍了蒙古—贝加尔裂谷区的GPS观测结果、贝加尔裂谷形成的岩石圈动力学机制及Amurian板块地壳变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GPS观测资料研究表明:贝加尔裂谷区正以4.5±1.2 mm/a的速率向两侧扩张,但对于扩张的动力源问题还有不同的认识.关于贝加尔裂谷区扩张的动力机制主要有:(1)地幔柱的上升是主要的控制因素,(2)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是主控因素.作者认为贝加尔裂谷的形成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了贝加尔裂谷区地幔柱的上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GPS观测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Amurian板块的存在,但对板块南部、西南部边界的划分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在Amurian板块内部、蒙古地区、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布设更多的GPS连续观测点,以明确限定Amurian板块的独立性、边界范围及运动特征.
宋键吴庆举杨歧焱唐方头
关键词:GPS
华北地区主要断裂带的现今运动特征被引量:11
2005年
用中国地壳网络观测中心提供的华北地区最新GPS观测数据 ,研究了华北地区主要断裂带的现今运动特征 ,得到NE走向断裂带由北至南存在由挤压转变为拉张、右旋走滑速率增大的特征 ,NW走向断裂带以左旋挤压变形为主 ,走滑速率NW向断裂带大于NE走向断裂带 。
唐方头张培震邓志辉王椿镛甘卫军
关键词:GPS煤层气
2001年我国大陆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被引量:1
2002年
归纳总结了 2 0 0 1年我国西部 5级、东部 4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构造背景 ,研究表明 :2 0 0 1年中国大陆 5级以上的地震大部分发生在青藏一级地块内 ,华北地块仅发生几次 4级地震 ,其它地块内的地震也较少。发震断层均为各活动地块内的主要活动断层。其中 1998~ 2 0 0 1年 。
唐方头李建华邓志辉
关键词:中强地震活动地块华北地块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下地壳流的深部环境被引量:108
2008年
在青藏高原东部沿30°N布设由26个台站组成的远震观测剖面.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反演方法获得了该剖面下方0~80km深度范围的S波速度结构.反演的结果揭示了沿剖面不同构造块体的地壳速度结构横向变化特征.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侧的林芝,往东北方向的地壳逐渐增厚;地壳厚度在班公-怒江缝合带为最大值,达72km;进入羌塘地块,减至65km;至巴颜喀拉地块,为57~64km;至四川盆地,仅为40~45km.剖面的巴塘以东部分与2000年完成的竹巴龙-资中人工地震测深剖面重合,由远震接收函数确定的S波地壳结构与由人工地震测深获得的P波地壳结构在莫霍界面和壳内主要界面的深度上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沿观测剖面的下地壳(30~60km深度范围内)普遍存在低速异常,而四川盆地下地壳则属于正常的速度分布.剖面通过的各构造单元地壳平均波速比(泊松比):拉萨地块1.73(σ=0.247),班公-怒江缝合带1.78(σ=0.269),羌塘地块1.80(σ=0.275),巴颜喀拉地块1.86(σ=0.294)和扬子地块1.77(σ=0.265).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具有下地壳S波低速异常、复杂的莫霍过渡带以及地壳高泊松比的特征,预示下地壳物质处于热和软弱状态,这是青藏高原东部存在下地壳流的深部环境.下地壳韧性物质的流动可能起因于从高原内部至外部上地壳内重力势能的变化.
王椿镛楼海吕智勇吴建平常利军戴仕贵尤惠川唐方头L.ZhuP.Silver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地壳上地幔结构远震接收函数
北亚造山带及蒙古国构造形成、演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北亚造山带及蒙古国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本文整理和分析了近年来北亚造山带及蒙古国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北亚造山带及蒙古国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针对北亚造山带的形成,提出了软碰撞模型、增生楔模型、印度尼西亚式模型等,各个模型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北亚造山带的形成.蒙古国由众多地体拼贴组成,其构造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太古代(An)—新元古代早期(~850Ma);新元古代晚期—三叠纪(包括萨拉伊尔、加里东、海西和印支阶段)(~210Ma);中生代—新生代,其构造演化可与中国构造演化阶段进行对比.
宋键吴庆举杨歧焱唐方头
关键词:西伯利亚地台中朝地台塔里木地台
卫星热红外预报地震研究新进展被引量:8
2001年
作者将随机共振概念引进卫星热红外领域 ,在卫星图像上发现六种与地壳运动有关的异常现象 ,制定了卫星热红外预报全球 6级以上地震的 6项判别标志及其量化评分标准。本文通过卫星热红外的高新技术 ,开展了全球地壳运动微观动态的研究 ,成功预报了建台以来全球 80 %以上强震的时间和震级 ,可见 ,卫星热红外信息与宏观异常结合研究 ,一定会在人类减轻强震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徐好民王煜唐方头陈梅花
关键词:地震研究地壳运动热红外卫星
沧口断裂黄岛段断裂几何结构和活动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地质和地貌调查、探槽开挖、钻孔探测及地质年代测定等方法,对沧口断裂黄岛段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沧口断裂在黄岛前湾一带经保税区、武家庄、长江路街道办事处、辛庄、高家台、张家庄、小洼、白果树村和新建村进入黄海;沧口断裂带在黄岛整体上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长约15 km,断裂带宽度在5~35 m之间;断层主要发育在燕山花岗岩体中,对白垩纪地层、现代地貌和第四纪沉积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经过多期运动,沧口断裂黄岛段中更新世以来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逆冲运动,断裂带中发育断层泥,断裂带附近基岩破碎严重。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沧口断裂黄岛段采取14 m宽度作为避让带宽度。沧口断裂黄岛段空间展布及现代活动性的研究对未来青岛市黄岛区国土资源的合理规划、综合开发以及重大工程的地质灾害评价有重要意义。
宋键唐方头唐方头邓志辉
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中国大陆现代以块体构造变形为主要特征.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块体活动的普遍性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所认同,导致了活动地块理论的诞生.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100~120kaB.P.)至现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
唐方头
关键词:活动地块强震活动地壳形变垂直形变水平形变
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活动断裂带GPS加密观测及结果分析被引量:32
2005年
为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观测研究,我们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1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断裂GPS加密测线网。该测线网的站点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已有站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1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型GPS跨断裂剖面。在第1期观测中,考虑到测区周围存在2个“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观测基准站(西宁XNIN、盐池YANC),我们尝试采用了各观测组未必同步的“自由观测方式”,而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GIPSY先进的“精确单点定位”策略。结果表明,由“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基准网作为支撑平台,在局部区域的GPS加密监测中采用灵活的“自由观测方式”和简易的“精确单点定位”数据处理策略,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实施。
甘卫军程朋根周德敏唐方头李金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GPS活动断裂带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加密观测海原断裂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