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翼

作品数:72 被引量:321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5篇手术
  • 24篇动脉瘤
  • 23篇动脉
  • 17篇血管
  • 17篇颅内
  • 16篇外科
  • 15篇出血
  • 11篇显微外科
  • 11篇颅内动脉
  • 11篇颅内动脉瘤
  • 10篇手术治疗
  • 10篇外科手术
  • 10篇显微手术
  • 7篇蛛网膜
  • 7篇蛛网膜下
  • 7篇蛛网膜下腔
  • 7篇蛛网膜下腔出...
  • 7篇网膜
  • 7篇下腔出血
  • 7篇显微手术治疗

机构

  • 72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安徽省宣城市...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重庆大学
  • 2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资阳市第一人...
  • 1篇江油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作者

  • 72篇刘翼
  • 55篇游潮
  • 28篇贺民
  • 12篇孙鸿
  • 12篇李浩
  • 11篇王斌
  • 9篇李进
  • 7篇周良学
  • 7篇蔡博文
  • 6篇杨咏波
  • 6篇毛伯镛
  • 5篇谢晓东
  • 5篇徐建国
  • 5篇王朝华
  • 5篇叶锋
  • 5篇孙剑涛
  • 5篇黄玉杰
  • 5篇甘奇
  • 4篇惠旭辉
  • 4篇张昌伟

传媒

  • 28篇华西医学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四川医学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线上本科见习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在线教育模式下利用三维重建等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本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见习的120名临床5年制医学生,包括40名线下接受传统影像资料授课的学生、40名线下接受影像后处理技术授课的学生以及40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接受线上影像后处理技术授课的学生,分别设定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统计3组学生出科成绩及其对教学满意度的反馈调查结果;将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1及对照组2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出科时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36.80±3.22)、(38.17±2.61)、(38.97±2.79)分,病案分析成绩分别为(37.05±2.01)、(38.40±2.62)、(39.25±2.88)分,总成绩分别为(73.85±5.06)、(76.57±4.29)、(78.10±4.53)分,对教学的兴趣分别为(84.47±3.71)、(86.05±2.87)、(86.82±2.60)分,对知识的掌握分别为(82.85±4.39)、(84.90±2.72)、(85.78±2.36)分,对教学的整体满意度分别为(84.17±3.45)、(85.97±2.64)、(86.37±2.59)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相比,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相比,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见习活动中,线上应用三维重建等影像后处理技术有利于学生建立三维空间概念,更好地理解颅脑解剖结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接受度。
任艳明肖安琪肖家和刘翼
关键词:三维重建神经外科
颅内常见肿瘤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多体素(multi-voxel)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技术对颅内常见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的多体素1HMRS资料,依据病检结果,比较不同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以及各肿瘤组织之间主要代谢物峰值及相对比值的变化;并进一步定量界定相关代谢物峰值及相对比值的变化范围;分析多体素1HMRS对颅内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颅内肿瘤患者41例,通过比较其多体素1HMRS主要代谢物信号强度的差异,得到以下结果:(1)胶质瘤组织NAA、Cho、MI值与对侧脑组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脑膜瘤组织NAA、Cho、MI及Lac值与对侧脑组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听神经瘤组织NAA、Cho、MI值与对侧脑组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2)ΔNAA、ΔCho值在胶质瘤组织与脑膜瘤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胶质瘤ΔNAA值的95%可信区间为-6·38^-2·56,ΔCho值的95%可信区间为3·16~6·97;脑膜瘤ΔNAA值的95%可信区间为-11·58^-6·59,ΔCho值的95%可信区间为5·89~10·20。结论:(1)多体素1HMRS能够灵敏准确地反映出颅内肿瘤组织与对侧脑组织之间的代谢差异,以及不同类别肿瘤组织之间的代谢差异,具有对颅内肿瘤进行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2)Δ代谢物是本次研究中我们提出的一套具有交流价值的新指标,经定量分析证实,能够对颅内肿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其效能与目前常用的代谢物相对比值等指标接近,具有进一步研究证实的价值。
刘翼李瑞春吴珂游潮蔡博文贺民
关键词:质子磁共振波谱颅内肿瘤多体素
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内血肿63例临床诊治体会
2005年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临床 6 3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内血肿病例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 ,18例行MRI检查 ,4 8例次行全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 ;早期行血肿清除术 4 7例 ,同期处理出血病灶 2 8例。结果 :动静脉畸形 2 8例 ,动脉瘤 10例 ,肿瘤卒中 7例 ,烟雾病 3例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2例 ,出血性脑梗塞、凝血功能障碍及静脉瘤各 1例 ,另有 10例出血原因不明。预后 :出院时疗效优良 4 2例 ,较差 13例 ,死亡 8例。结论 :对于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内血肿 ,完善全脑血管造影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而早期清除血肿及术中的正确处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徐宗华刘翼游潮李浩
关键词: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脑血管造影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8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3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3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8例,12例视力无改变,2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经相应治疗后在7天内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视觉症状恢复率高,疗效满意。
王斌游潮蔡博文刘翼李进贺民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
术前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颈静脉球瘤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栓塞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探讨显微外科切除颈静脉球瘤的策略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颈静脉球瘤患者资料,均术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然后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2-3天后行开颅手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或减轻;栓塞后行开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少、显露好,全切除肿瘤9例。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栓塞治疗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有重要作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颈静脉球瘤的理想方法。
周良学罗林丽惠旭辉游潮刘翼张跃康张恒鞠延
关键词:颈静脉球瘤栓塞显微手术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伴脑内血肿的显微手术治疗(附15例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伴脑内血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1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手术经验。结果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瘤。术后因严重脑梗死导致死亡2例;发生血管严重痉挛2例。对13例随访6~12个月,预后优良9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伴血肿者,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中应尽量避免对大脑中动脉分支血管的损伤,减少术后脑梗死的发生。
李进游潮贺民孙鸿刘翼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显微外科手术
术前肿瘤三维重建在幕上凸面脑肿瘤开颅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三维重建用于幕上凸面脑肿瘤开颅术定位的准确性,为开颅手术提供一种精准、安全的辅助方法。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4月-2020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凸面脑肿瘤患者,随机分入重建组和对照组。重建组采用术前肿瘤三维重建进行开颅术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二维断层影像进行开颅术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术中定位及肿瘤暴露情况满意率、骨窗最大直径、手术时间、脑引流静脉损伤情况和术后皮下积液或颅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43例患者,重建组22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中线移位发生率、肿瘤生长部位和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脑引流静脉损伤发生率和术后皮下积液或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的术中定位及肿瘤暴露情况满意率(95.5%vs.66.7%)高于对照组,骨窗最大直径[(6.26±1.32)vs.(7.31±1.13)cm]和手术时间[(194.00±22.76)vs.(214.57±26.53)mi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前三维重建有助于更精确地定位肿瘤,提高肿瘤暴露满意率,缩小开颅骨窗直径,缩短手术时间,与传统的二维断层影像定位相比更具有优势。
王瀚刘翼刘志勇王跃龙易勇邱俊徐建国
关键词:术前定位三维影像颅骨切开术
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治疗
2010年
目的探讨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初步探索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有24例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患者进行了半椎板切除显微外科治疗并获得随访。其中2例为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因复发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接受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脊髓功能评价采用改良阿米诺夫量表,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影像学随访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脊髓功能评价16例为优,阿米诺夫评分平均0.7分;4例为良,平均4.8分;3例为中,平均6.7分;1例为差,平均9.0分。综合疗效评价,治愈16例,改善6例,无变化2例。结论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是对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有助于手术。
叶锋游潮贺民李进贾禄刘翼张瑜
关键词:动静脉瘘显微外科手术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皮质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鼠大脑皮质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变化规律。方法76只大鼠随机分配3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28只,分7组,对应6、12、24、48 h、3、5、7 d,每小组4只;SAH组42只,同样按照以上时间点对应分组,每小组各6只,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中OPN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记录不同时间段大鼠SAH后的神经系统评分。结果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的SAH大鼠模型,在24 h时神经功能评分最低(7.3±2.2,t=7.45,P=0.002),48 h后逐渐好转,大鼠死亡率7.3%。OPN mRNA在SAH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从发生SAH后12 h开始上调,在第3天达到最高峰(30.5±8.6),为对照组的30.5倍(t=5.891,P=0.004),之后开始下调。OPN蛋白在SAH大鼠大脑皮质的表达与OPN mRNA同步上调,高峰值(16.2±4.1)为对照组的16.2倍(t=6.320,P=0.003)。结论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的SAH大鼠模型可较好地模拟SAH后脑损伤过程。OPN mRNA和OPN蛋白在SAH后7 d内的表达都是单峰脉冲型,在第3天达到峰值浓度后,逐渐下降。
余斌刘家刚李进刘翼贺民游潮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骨桥蛋白脑血管痉挛
基于紧密型临床-基础结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尽管当前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健全完善,但目前我国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类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教育模式对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既全面发展又能专注于某一方向的人才的能力有不足,也需提升培养向科学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四个面向”科技工作者的能力。针对以上问题,该文在导师制的基础上探索基于紧密型临床-基础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并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刘仑鑫刘宇黄科儒刘翼郭刚仝爱平周良学
关键词:教学双导师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