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浩

作品数:88 被引量:739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出血
  • 22篇手术
  • 21篇脑出血
  • 19篇高血压
  • 17篇外科
  • 15篇血压
  • 13篇显微外科
  • 12篇脑干
  • 11篇手术治疗
  • 10篇动脉瘤
  • 10篇血管
  • 10篇细胞
  • 9篇颅内
  • 8篇动脉
  • 8篇外科手术
  • 8篇外科治疗
  • 8篇疗效
  • 7篇预后
  • 7篇脑干出血
  • 7篇内出血

机构

  • 80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内江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第...
  • 1篇医学部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 1篇日喀则市人民...

作者

  • 88篇李浩
  • 62篇游潮
  • 16篇陈兢
  • 15篇贺民
  • 14篇蔡博文
  • 12篇刘文科
  • 12篇刘翼
  • 10篇惠旭辉
  • 10篇李国平
  • 7篇杨朝华
  • 6篇马潞
  • 6篇孙鸿
  • 6篇王昆
  • 5篇谢晓东
  • 5篇苑玉清
  • 5篇朱彬
  • 5篇王朝华
  • 5篇傅敏
  • 5篇王伟
  • 4篇张昌伟

传媒

  • 19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华西医学
  • 5篇中华医学会神...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15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间变性脑膜瘤肺转移一例被引量:1
2005年
患者男性,61岁.复发脑膜瘤术后5年,伴颅骨缺损入院.患者于13年前感觉言语不利,在当地医院行"脑膜瘤切除术",术后恢复可.7年后方向感较差,CT示脑膜瘤复发,再次行"脑膜瘤切除术",并去除骨瓣.
张荣军游潮蔡博文苑玉清贺民唐建建李浩杨咏波
关键词:复发肺转移间变性瘤切除术疾病史言语不利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4
2006年
李浩游潮贺民蔡博文杨咏波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颅内血管畸形生命中枢神经核团
颅内压监测指标预测闭合性颅脑创伤预后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指标预测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急性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按照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其中44例患者预后不良。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期间的颅内压相关指标,包括颅内压、波幅、压力波幅相关指数、压力反应指数、脑灌注压。用Log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疝(OR=2.401)、合并脑挫伤(OR=1.341)、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OR=2.102)、去骨瓣减压术(OR=2.923)、颅内压(OR=3.701)、波幅(OR=1.212)、和压力反应指数(OR=2.539)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脑灌注压(OR=0.799)是保护性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压、波幅、压力反应指数、脑灌注压预测闭合性TBI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612、0.613、0.780。结论颅内压监测指标对闭合性TBI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黄弋洋李浩毛磊雷军
关键词:颅内压闭合性颅脑损伤创伤预后
烟雾病的现状和最新认识被引量:5
2012年
烟雾病是好发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一类血管疾病,随着半个世纪对该病的不断更新认识,使得该病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同时它仍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防再岀血和治疗上存在许多争议,在此通过对国内外该病的现状和发展进行阐述,以更新对该病的认识,为最终更好诊断、治疗该病作铺垫。
谯飞游潮李浩刘文科
关键词:烟雾病流行病学基因再出血手术方式围手术期
进一步重视和规范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30
2011年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骤,预后差,死亡率较高。目前,内科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步和显微外科、微创理念技术的发展,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逐渐显现。但是,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仍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和规范。
游潮李浩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神经影像学显微外科微创理念预后差
四川成都地区脑出血发病的时间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调查四川成都地区脑出血发病时间的季节差异,并找出其差异与该地区气候的相关性。方法对四川成都市两城区内160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在整个时间段内各季节脑出血发病率的差异,并对气象因素与脑出血的发病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脑出血发病率在冬季最高(45.3,95%CI:39.1~51.5),夏季最低(24.1,95%CI:20.8~27.4);在不同的性别及年龄组(〈60岁组与≥60岁组)中,这一现象仍然存在。同时分析发现脑出血发病率与气候因子,如气温、气压、湿度、日照长度、风速等存在相关性。结论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差异,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高血压患者则表现出春季更易出现脑出血的趋势。这种季节差异性表现出与气候因子存在相关性,但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王昆李浩刘文科游潮
关键词:脑出血流行病学
伊马替尼联合依维莫司对小鼠垂体瘤细胞AtT-20的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垂体瘤药物治疗目前主要针对泌乳素腺瘤和生长激素腺瘤,对于其他类型垂体瘤疗效差,因此新的治疗药物亟待发现。文中探讨伊马替尼联合依维莫司对小鼠垂体瘤细胞AtT-20的作用效果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单独使用伊马替尼、依维莫司以及联合作用于AtT-20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情况。结果伊马替尼与依维莫司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At T-20细胞增殖,但两者联合作用效果为相互拮抗[联合指数CI分别为(1.13±0.06)、(1.12±0.03)和(1.07±0.03)];单独和联合用药对AKT、ERK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伊马替尼和依维莫司均可上调AKT、ERK的磷酸化水平,联合用药对p-AKT、p-ERK水平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单药(P<0.05)。结论伊马替尼和依维莫司对AtT-20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但联合用药表现出了拮抗效应。推测其机制为伊马替尼与依维莫司通过阻断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时均负反馈活化AKT、ERK,从而在联合用药时相互拮抗。
李浩王凯民李志强沈赞
关键词:伊马替尼依维莫司拮抗作用
高血压脑干出血显微手术治疗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我院伸经外科自2004年-2006年共手术治疗了21例高血压脯十出血,现对这些病例作回顺分析.
李浩李国平游潮杨朝华陈兢胡志
关键词: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出血高血压
5·12汶川大地震后颅脑损伤的救治
2009年
目的总结汶川大地震后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收集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2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对其伤情分类、治疗方法及后果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2例患者中,轻型129例,中型32例,重型21例。根据患者的损伤类型和具体情况,182例患者均得到合理规范的治疗。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120例,中残21例,重残29例,昏迷7例,死亡5例。结论对地震后颅脑损伤患者要及早发现,进行现场急救,正确处理开放性损伤,及时规范化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杨朝华李国平刘家刚李浩李强游潮
关键词:颅脑损伤地震
前瞻性研究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报告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脑室内出血(IVH)的影响因素、病因、危险因素等,为IVH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四川省3家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为基础,进行多中心协作登记,收集包括人口学因素、IVH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数据。结果纳人IVH患者660例,男416例(63.0%),女244例(37.0%);年龄17—93岁,平均(60.4±13.8)岁;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中高血压病31例(31.3%)、动脉瘤13例(13.1%)、血管畸形18例(18.2%)、烟雾病24例(24.2%)和未知病因13例(13.1%);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SIVH)中高血压病为391例(69.7%)、未知病因162例(28.9%)、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脑淀粉样血管病分别有3例(0.5%)、3例(0.5%)和2例(0.4%);入院时PIVH和SIVH组间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H组47例(47.5%)手术治疗、32例(32.3)保守治疗,18例(18.2%)伽马刀治疗,另有2例(2.0%)介入治疗;SIVH组手术、保守和介入治疗分别是175例(31.2%)、383例(68.3%)和3例(0.5%),手术、保守和伽马刀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是发生S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样本量最大,研究质量较高,结论可靠,为IVH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浩陈礼刚唐晓平方媛昝昕董薇林森王昆傅敏游潮
关键词:脑室内出血病因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