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程惠

作品数:134 被引量:1,093H指数:1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0篇鲜切
  • 24篇生理生化
  • 20篇保鲜
  • 17篇贮藏
  • 17篇果蔬
  • 14篇抗氧化
  • 13篇褐变
  • 11篇生理生化变化
  • 11篇鲜切果蔬
  • 11篇鲜切苹果
  • 9篇酶促
  • 9篇酶促褐变
  • 8篇营养
  • 8篇流体萃取
  • 8篇辣椒
  • 8篇活性
  • 7篇色谱
  • 7篇相色谱
  • 7篇香蕉
  • 6篇樱桃

机构

  • 12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6篇教育部
  • 12篇大连民族大学
  • 11篇大连工业大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大连轻工业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空军勤务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4篇刘程惠
  • 124篇胡文忠
  • 94篇姜爱丽
  • 51篇田密霞
  • 42篇何煜波
  • 31篇王艳颖
  • 13篇陈晨
  • 11篇金黎明
  • 11篇刘易伟
  • 10篇白露露
  • 9篇邹宇
  • 8篇齐海萍
  • 5篇陈晨
  • 4篇徐国凯
  • 4篇程双
  • 4篇吴晓彬
  • 3篇冮洁
  • 3篇范圣第
  • 3篇萨仁高娃
  • 3篇冯可

传媒

  • 39篇食品工业科技
  • 18篇中国食品科学...
  • 8篇食品与发酵工...
  • 7篇中国食品科学...
  • 6篇食品科学
  • 6篇保鲜与加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食品科技
  • 3篇食品与机械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大连轻工业学...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包装工程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黔南民族医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11篇2013
  • 29篇2012
  • 27篇2011
  • 18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坏血酸处理抑制李果实冷害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寻找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新途径,以新鲜李子为试材,研究李果实经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处理后冷害与酶促褐变机理。结果表明,对照果冷藏12d后,多酚含量和PPO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MDA含量和冷害指数开始逐渐提高,说明冷害已经启动。而抗坏血酸处理组延缓了多酚含量的上升趋势,提高了PPO、POD、CAT的活性,外观和内部冷害指数明显降低,SOD活性变化不大。处理1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说明用抗坏血酸处理李果实,从外观上明显抑制了李果实冷害的发生。综合内、外两种冷害指数,只有处理1抑制冷害的效果最好,保持了李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
王艳颖胡文忠田密霞刘程惠姜爱丽
关键词:抗坏血酸冷害酶促褐变
间歇升温对采后香蕉李贮藏中酶促褐变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以香蕉李为试材,研究不同的间歇升温对低温贮藏的李果实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李果实在冷藏20d时启动冷害,多酚含量和PPO活性逐渐下降,冷害指数显著增大,果实正常后熟过程受阻。同时,低温胁迫诱导了SOD活性的增加,而冷害又激发CAT或POD活性的上升,说明受冷害果实的保护酶系统在抵抗逆境胁迫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上升,冷害和褐变程度加剧。而间歇升温提高了SOD、POD和CAT的活性,抑制了活性氧的积累,减弱了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延缓了冷害的发生,特别是间歇升温到18℃抑制冷害的效果更好,促进果实逐渐后熟,延迟了果实的衰老进程。而间歇升温到10℃贮藏前期虽然对冷害症状有所缓解,但果实成熟老化速度较快,贮藏后期老化的果实不耐低温贮藏,导致冷害加剧,果实褐变现象严重。
王艳颖胡文忠刘程惠田密霞姜爱丽
关键词:香蕉李贮藏酶促褐变
不同酸处理壳聚糖涂膜保鲜鲜切苹果的研究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酸制备壳聚糖膜的膜特性及其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膜特性方面,壳聚糖浓度为1%,酸浓度4%时,成膜效果最好。并通过对膜处理后的鲜切苹果失重率、硬度、好果率、商品率及贮藏过程中鲜切苹果表...
齐海萍郜玮胡南姜爱丽刘程惠胡文忠
关键词:壳聚糖鲜切苹果
切割伤害对油桃果实后熟软化及乙烯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研究鲜切油桃果实贮藏过程中,不同切割层面的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酶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相关酶活性及乙烯生成量、1-氨基环丙烷-1-羟酸合成酶(ACS)、1-氨基环丙烷-1-羟酸氧化酶(ACO)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鲜切油桃果实不同切割层面乙烯生成机制及其与果实成熟软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鲜切油桃2d时便出现ACS和ACO活性高峰以及乙烯释放量高峰,明显早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高峰和酯氧合酶(LOX)活性高峰,说明切割伤害引发的乙烯大量生成启动了细胞壁水解进程及膜质过氧化作用的发生。切割上层细胞壁水解和膜质过氧化作用的程度最为严重,2d时切割上层细胞的原果胶含量比对照低83.7%,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高57%。
姜爱丽马艳胡文忠田密霞刘程惠
关键词:油桃后熟软化乙烯合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大连湾牡蛎中微量元素的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牡蛎及其内脏中钠、铜、锌、铁、铅、锶、锰、钙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连续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作对比分析。同时考察不同消解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用加标回收法对比检验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效果较好,相对标准偏差在3.04%以下,回收率为96.89%~104.33%之间。牡蛎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Na、Cu、Zn、Fe、Sr、Mn、Ca,特别是Cu、Zn含量较高。牡蛎内脏中Na、Cu、Zn、Fe、Mn含量高于完整牡蛎中含量,Sr、Ca含量低于完整牡蛎中含量。牡蛎及其内脏中均未检出Pb。
张聪刘程惠马坤胡文忠李婷婷
关键词:牡蛎微量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健技术环节,而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最大弱点是耗时过长、效率低、敏感性差,不能及时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菌。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
陈晨胡文忠姜爱丽刘程惠何煜波
关键词:食品安全
鲜活农产品中大肠杆菌的PCR检测
本试验利用常规PCR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确定了此检测方法的引物和检测限,将其应用在畜禽类、水产类和果蔬类等三类鲜活产品的检测.结果表明:以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UidA为扩增片段,用PCR检测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检测限为7.5&...
何煜波孙艳胡文忠刘程惠姜爱丽
关键词:大肠杆菌PCR鲜活农产品
鲜切冬瓜保鲜的研究
本实验旨在研究保鲜剂处理对鲜切冬瓜品质的影响,以新鲜冬瓜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乳酸钙和L-半胱氨酸为保鲜剂,对鲜切冬瓜进行保鲜处理,以硬度、褐变指数、失重率、感官评分为指标,评价了不同保鲜剂...
刘程惠姜爱丽何煜波田密霞王艳颖胡文忠
关键词:冬瓜鲜切保鲜D-异抗坏血酸钠乳酸钙L-半胱氨酸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辣椒及辣椒食品中的微量元素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辣椒及辣椒食品中的Cu、Na、Fe、K、Sr、Mg、Ca、Mn、Zn等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Cu、Na、Fe、K、Sr、Mg、Ca、Mn、Zn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9、...
萨仁高娃胡文忠姜爱丽刘程惠何煜波
关键词:辣椒辣椒食品原子吸收光谱法微量元素
壳聚糖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综述了壳聚糖的成膜特性、影响因素,并以失重率、VC等指标,对果蔬的保鲜效果进行介绍,深入阐明其保鲜机理,同时提出对壳聚糖保鲜剂开发应用的前景与展望。
曹馨月齐海萍郜伟刘程惠胡文忠姜爱丽
关键词:壳聚糖果蔬保鲜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