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宝辉

作品数:112 被引量:256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9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5篇胶质
  • 67篇细胞
  • 64篇胶质瘤
  • 26篇脑胶质瘤
  • 24篇蛋白
  • 16篇胶质瘤细胞
  • 13篇U251细胞
  • 12篇手术
  • 12篇细胞瘤
  • 11篇凋亡
  • 11篇信号
  • 11篇U251
  • 10篇通路
  • 10篇免疫
  • 10篇母细胞
  • 10篇母细胞瘤
  • 10篇耐药
  • 10篇胶质母细胞
  • 10篇胶质母细胞瘤
  • 9篇化疗

机构

  • 112篇武汉大学
  • 4篇鄂州市中心医...
  • 3篇湖北科技学院
  • 2篇武警湖北总队...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荆州市第二人...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随州市中心医...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常州市妇幼保...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12篇刘宝辉
  • 97篇陈谦学
  • 63篇田道锋
  • 44篇吴立权
  • 37篇张申起
  • 33篇郭振涛
  • 31篇冀保卫
  • 23篇董慧敏
  • 18篇杨吉安
  • 16篇王军民
  • 15篇纪振刚
  • 12篇陈治标
  • 12篇朱晓楠
  • 10篇蔡强
  • 10篇王龙
  • 10篇毛善平
  • 10篇易伟
  • 9篇李明昌
  • 8篇邓钢
  • 7篇郭丽蕊

传媒

  • 2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3篇中国临床神经...
  • 12篇卒中与神经疾...
  • 8篇第16届中南...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医学会神...
  • 3篇中国神经肿瘤...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14篇2013
  • 7篇2012
  • 13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RIG1与MnSOD、bcl-2在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区1(LRIG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表面跨膜蛋白,在人类各种组织及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因与果蝇跨膜蛋白KeKKon1(Kekl)结构相似而被发现.我们通过检测LRIG1、锰超氧化物岐化酶(MnSOD)、bcl-2三种因子,探讨LRJG1与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多药耐药性的关系.
纪振刚刘宝辉冀保卫郭振涛吴立权田道锋陈谦学
关键词:脑星形胶质细胞瘤LRIG1BCL-2组织芯片MNSOD
BCL-2蛋白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BCL-2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EGFP-BCL-2质粒体,应用FUGENE HD转染PEGFP-N1,PEGFP-BCL-2质粒体进入U251,G418筛选,并进行单克隆扩增,建立稳定细胞株...
刘宝辉陈谦学田道锋吴立权张申起易伟王军民蔡强
关键词:BCL-2胶质瘤细胞U251
文献传递
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部位小脑出血13例诊疗体会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部位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12月发生的13例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及发生机制。结果13例患者术后表现为头痛10例,神志恍惚3例,呕吐5例,一侧肢体肌力降低2例,昏迷3例,麻醉苏醒延迟2例。13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于双侧,7例发生于单侧,3例因出血多(超过10mL),神志昏迷,行二期或者三期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10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全部吸收,13例经积极治疗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分析倍例手术记录发现,术中均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操作。结论头痛、呕吐、麻醉苏醒延迟、意识水平下降及肢体肌力降低为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小脑出血的常见表现。一旦发生远隔部位小脑出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术中颅内压的骤然改变可能是远隔部位小脑出血发生的机制。
刘宝辉王军民田道锋张申起陈治标徐海涛李明昌蔡强吴立权王龙冀保卫朱晓楠邓刚陈谦学
关键词:动脉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U251细胞中的作用
2015年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1993年发现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3)家族的新成员[1].我们通过构建GDNF质粒,并构建稳定细胞株,观察GDNF在胶质瘤中的作用.
刘宝辉田道锋董慧敏张申起蔡强郭振涛吴立权王军民李明昌杨吉安李云涛陈谦学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U251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GDNF胶质瘤
胶质瘤相关性癫痫的诊治研究进展
2021年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癫痫可能是胶质瘤唯一和最早的临床表现,20%~80%的脑胶质瘤可并发癫痫[1],也是胶质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与非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比较,胶质瘤相关性癫痫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较差,预后不良。抗癫痫药物不仅对病人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也会对治疗胶质瘤有一定影响,而胶质瘤的治疗对癫痫的治疗也有潜在的作用。低级别胶质瘤预后尚可,生存期相对较长,并发癫痫几率明显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本文就胶质瘤相关性癫痫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江洪祥邓钢刘宝辉陈谦学
关键词:胶质瘤癫痫诊治进展
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分别构建携带LIRG1的质粒和针对LRIG1基因的小干扰片段,将LRIG1质粒和小干扰片段分别转染进入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后...
郭振涛刘宝辉喻军华易伟冀保卫纪振刚吴立权田道锋陈谦学
关键词:LRIG1胶质瘤细胞凋亡
骨形成发生蛋白-4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
2014年
骨形成发生蛋白(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中的一员,在BMP家族中,包含30个成员,BMP-4是BMP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在1988年第1次被单克隆合成[1],研究证实:BMP-4与多种肿瘤相关[2],而在胶质瘤中已经发现BMP-4可以降低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率[3],体外实验则证实BMP-4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4],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胶质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机制.
刘宝辉陈谦学田道锋吴立权董慧敏王军民张申起
关键词:骨形成发生蛋白胶质母细胞瘤BMP-4转化生长因子-Β胶质瘤细胞体外实验
一种胶质瘤图像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质瘤图像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获取坏死区域分割图像、细胞核分割图像以及微血管增生分割图像的标签属性的特征量化值,得到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等级的第一分类...
徐阳陈谦学綦仰之熊琳袁静萍刘宝辉张申起邓钢郭丽蕊
鞣花酸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检测鞣花酸(EA)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EA对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A对U251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EA对U251细胞侵袭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A对U251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EA能够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处理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IC50)浓度为39.24 μg/ml;流式凋亡分析中对照组、40 μg/ml的凋亡率分别为(2.41±1.74)%、(34.07±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EA能促进U251细胞凋亡。流式周期分析中对照组、40μg/ml组S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45±0.28)%、(47.75±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明EA能引起细胞周期S期阻滞。EA作用48 h后,U251细胞中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对照组、EA 5 μg/ml和10 μg/ml组24 h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53.88±0.30)%、(36.82±0.56)%、(31.3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Transwell侵袭实验中对照组、EA 5 μg/ml和10 μg/ml组24 h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8.2±7.1)、(66.4±2.5)、(38.6±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EA作用48 h后,U251细胞中MMP-9、MMP-2的表达水平下降。 结论EA能够抑制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王栋良陈谦学刘宝辉李云涛杨邦坤袁凡恩吴鹏谈胤求
关键词:胶质瘤鞣花酸增殖U251细胞
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2
2021年
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根据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报告,HGG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Ⅲ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Ⅳ级)和伴H3-K27M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Ⅳ级)[1]。目前,手术仍然是HGG治疗的基础,神经导航系统(neuronavigation system,NNS)和术中荧光引导等技术可帮助更好地辨识肿瘤边界和重要神经。GBM的标准术后辅助治疗是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放、化疗,明显改善GBM的生存预后。
刘宝辉孙前(综述)袁凡恩(综述)徐阳(综述)陈谦学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