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鸿志

作品数:254 被引量:1,142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7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3篇脑炎
  • 45篇脑脊液
  • 44篇细胞
  • 42篇受体
  • 41篇抗体
  • 39篇神经系统
  • 38篇神经系
  • 35篇氨酸
  • 31篇脑膜
  • 28篇细胞学
  • 27篇天冬氨酸
  • 27篇N-甲基-D...
  • 25篇N-甲基-D...
  • 23篇肿瘤
  • 23篇病理
  • 22篇综合征
  • 21篇蛋白
  • 20篇周围神经
  • 20篇自身免疫
  • 18篇中枢神经

机构

  • 250篇北京协和医院
  • 32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郑州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赤峰学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河北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53篇关鸿志
  • 114篇任海涛
  • 95篇崔丽英
  • 69篇陈琳
  • 57篇彭斌
  • 38篇赵燕环
  • 35篇郭玉璞
  • 32篇朱以诚
  • 31篇钱敏
  • 30篇卢强
  • 29篇范思远
  • 20篇黄颜
  • 20篇柳青
  • 18篇倪俊
  • 15篇魏妍平
  • 14篇周立新
  • 14篇刘智
  • 13篇金丽日
  • 11篇郝红琳
  • 10篇袁晶

传媒

  • 69篇中华神经科杂...
  • 24篇中国现代神经...
  • 18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中国神经免疫...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英国医学杂志...
  • 6篇协和医学杂志
  • 5篇脑与神经疾病...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2015北京...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第七届中华医...
  • 2篇护理研究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3篇2022
  • 15篇2021
  • 16篇2020
  • 19篇2019
  • 20篇2018
  • 13篇2017
  • 16篇2016
  • 28篇2015
  • 25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2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观察
目的观察隐球茵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分析脑脊液检测资料,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回顾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4年中北京协和医院隐球茵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诊断检测方法。结果(1)临床资料:共15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
关鸿志陈琳郭玉璞任海涛赵燕环
文献传递
LGI1脑炎患者面臂肌张力障碍样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LGI1脑炎患者面臂肌张力障碍样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FBDS)的临床特征,探讨FBDS的发作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2...
黄颜金丽日卢强周详琴关鸿志吴立文
文献传递
克-雅病^(18)F-FDG PET影像学特点分析
2021年
目的总结克-雅病患者^(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影像学特点。方法与结果共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8例克-雅病患者(包括散发性克-雅病7例、遗传性克-雅病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性痴呆。DWI均存在皮质和(或)基底节区高信号(8/8例);^(18)F-FDG PET均呈单侧或双侧额顶颞叶葡萄糖低代谢(8/8例),其次依次为枕叶(7/8例)、丘脑(5/8例)、基底节区(3/8例)、脑干(3/8例)和小脑(3/8例)低代谢。对比分析葡萄糖低代谢区域与相应DWI高信号区域,发现皮质50个葡萄糖低代谢区域中40个呈DWI高信号,尤以额叶的一致性较好;皮质下25个葡萄糖低代谢区域中仅9个呈DWI高信号,尤以基底节区的一致性较好;脑干和小脑仅呈现葡萄糖低代谢。结论克-雅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别是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18)F-FDG PET低代谢多提示病变部位神经功能严重缺损。对于快速进展性痴呆且伴明显锥体外系症状或小脑症状的患者,^(18)F-FDG PET显示皮质低代谢而DWI未见明显高信号,应考虑克-雅病的诊断。
林雪甄祯易芳杨吉刚关鸿志石琦刘磊王佳伟郭燕军
关键词:克-亚综合征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脑膜胶质瘤病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表现
症状性脑膜胶质瘤病比较罕见,尤其是原发性脑膜胶质瘤更为少见.本文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00至2014年脑膜胶质瘤患者7例.总结了本院脑膜胶质瘤病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发现脑膜胶质瘤病生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
谭颖关鸿志任海涛赵燕环崔丽英
关键词:临床病理影像学诊断脑脊液检查
文献传递
免疫抑制患者并发带状疱疹脑膜血管炎一例
2020年
患者男性,64岁,退休教师。主因“肢体无力、尿便障碍1个月,突发意识障碍1.5 h”于2017年11月20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急诊。患者1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麻木,可行走,伴恶心、非喷射性呕吐,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无头痛、视物模糊、畏寒寒战。外院检查不详,诊断“脑梗死”,予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口服。患者左侧肢体无力加重,并出现尿潴留、便失禁,予以留置尿管,11月7日完善检查:头MRI示左侧颞极囊肿,左侧硬膜下积液(未见DWI);头MRA、胸及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期间因间断血尿、发热停用阿司匹林,改用厄他培南抗感染。
洪月慧关鸿志黎波刘霜彭斌
关键词:左侧肢体无力厄他培南尿便障碍
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病三例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通过抗神经元抗体检测筛查抗IgLON家族蛋白5(IgLON5)抗体相关脑病患者,对抗IgLON5抗体阳性者进行临床观察,描述其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伴有明显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或者多系统萎缩样表现的患者,对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IgLON5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者继续进行HLA-DRB1、HLA-DQB1基因检测,并进行临床评估、免疫治疗与随诊。结果3例患者抗IgLON5抗体阳性,其中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61~64岁。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例1口唇不适伴不自主运动、行走不稳和失眠;例2失眠、睡眠行为异常和精神异常伴吞咽困难;例3失眠、睡眠行为异常、构音障碍、震颤伴有流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例可见轻度淋巴细胞性炎症并可见浆细胞,1例未见异常。多导睡眠监测:例1和例2可见睡眠呼吸暂停,例2和例3严重失眠,例2可见睡眠行为异常。基因检测3例均HLA-DQB1*0501阳性,2例伴HLA-DRB1*1001阳性,1例HLA-DRB1*1001阴性。3例均接受免疫治疗,1例有效。结论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病是一种少见的抗神经元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病,具有较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尽管本病具有tau蛋白相关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改变,但免疫治疗仍具有潜在价值。
任海涛关鸿志范思远王姝徐晓璐郝红琳刘彩燕崔丽英黄颜
关键词:自身抗体脑疾病睡眠障碍免疫疗法
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区及再灌注时间窗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 研究脑缺血早期神经元损伤、半暗带及再灌注时间窗。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做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 /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 :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缺血 (不再灌注 ) 30min组 ;缺血 (不再灌注 ) 1 ,2 ,4,6 ,2 4h ;缺血 1 ,2 ,3h后再灌注 2 4h组。每组 6只。恒温冰冻切片 ,行微管相关蛋白 (MAP2 )免疫组化染色 ;嗜银Ⅲ染色法复染 ;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MAP2免疫染色可显示神经元形态和皮质结构 ,显示缺血 30min的神经元病变。病变可分为 :中心区———MAP2阳性消失区 ;半暗带———MAP2阳性减弱伴选择性表达增强 ;继发损伤反应区———MAP2表达增强。缺血 6h内半暗带被迅速扩大的中心区取代 ,同时半暗带的神经元病变进行性加重。再灌注的时间窗应在缺血 3h以内。嗜银神经元集中分布于中心区边缘 ,半暗带也有散在分布 ,MAP2表达增强的神经元不易被银染。结论 MAP2表达增加可能是神经元对抗缺血的保护性反应 ;
关鸿志刘士民郭玉璞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微管相关蛋白2半暗带
贝叶斯法在神经科诊断决策中的应用
贝叶斯法(Bayes theorem)是一种用于概率分析的数学方法,是重要的决策学数理模型。本文举例说明贝叶斯法在神经科床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例1、后交通动脉瘤(Michael R?,BMJ,2001):一位21岁的男性...
关鸿志
文献传递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大鼠急性脑卒中模型的生物效应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转染大鼠急性脑卒中模型后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效应。方法 39只实验用大鼠,线栓法制备成可控性急性大鼠脑卒中模型。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 HGF 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 PIRES2-EGFP 进行融合,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法,立体定向下多点注射到大鼠急性脑卒中模型的缺血半暗带区域行基因转染,转染7 d 后断头取大鼠脑组织,切片观察 HGF 基因在大鼠脑内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兔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对大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随机检测5个高倍视野下缺血半暗带区血管数量;同时在基因转染前及转染后7 d,应用 CT 灌注扫描对实验鼠脑血流量进行监测,观察基因转染对脑血流量的影响。将大鼠脑卒中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3只):(1)注射脂质体/pIRES2-EGFP-HGF 质粒的实验组;(2)注射脂质体/PIRES2-EGFP 空载质粒的空载体对照组;(3)空白对照组(未进行注射)。结果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HGF 基因片段已克隆到PIRES2-EGFP 的 BamH I 和 Sal I 位点之间。HGF 基因转染大鼠缺血半暗带区7 d 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进一步让实了 HGF 的表达。实验组大鼠转染局部血管数量(46.71±7.11)条/5个高倍视野,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0.43±3.21)条/5个高倍视野和空白对照组的(18.00±3.27)条/5个高倍视野(F=74.447;P<0.01);CT 灌注显示其梗死侧大脑半球的脑血流量(63.82±6.08)%也高于对照组(53.58±4.19)%和空白对照组(52.46±4.93)%(F=10.445;P<0.01)。结论脂质体转染 HGF 基因能够在缺血半暗带区表达,表达产物能够发挥生物学效应,促进局部血管侧支循环形成。
张晓波金征宇李明利王任直李桂林孔燕国王建明高山关鸿志王德田罗玉凤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脑缺血转基因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李斯特菌脑膜炎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对李斯特菌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细菌如何跨肠道屏障、胎盘屏障方面。而免疫学机制及炎症通路有待表征。研究发现在感染早期宿主就能识别细菌DNA启动先天性免疫反应,随后引起相应靶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该文从固有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反应、补体系统等方面综述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脑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月王晓娟关鸿志王芳王芳秦灵芝秦灵芝贾亚珍周珂珂李玮
关键词:脑膜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免疫学机制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