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斌

作品数:279 被引量:11,002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9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7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卒中
  • 35篇缺血
  • 32篇脑炎
  • 28篇血性
  • 25篇血管
  • 25篇急性
  • 21篇综合征
  • 21篇脑卒中
  • 20篇神经系统
  • 19篇神经系
  • 19篇受体
  • 19篇病例
  • 18篇无力
  • 18篇颅内
  • 18篇复发
  • 17篇动脉
  • 17篇抗体
  • 16篇细胞
  • 15篇缺血性脑卒中
  • 14篇影像

机构

  • 27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复旦大学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吉林大学第一...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医学会
  • 4篇中南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78篇彭斌
  • 136篇崔丽英
  • 63篇倪俊
  • 59篇朱以诚
  • 57篇关鸿志
  • 42篇周立新
  • 39篇任海涛
  • 37篇姚明
  • 27篇卢强
  • 21篇高晶
  • 19篇李舜伟
  • 16篇袁晶
  • 15篇毛晨晖
  • 14篇徐蔚海
  • 14篇高山
  • 13篇柳青
  • 13篇范思远
  • 12篇陈琳
  • 12篇黄颜
  • 12篇刘彩燕

传媒

  • 6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6篇中国现代神经...
  • 17篇中华医学杂志
  • 14篇中国卒中杂志
  • 9篇中国神经免疫...
  • 9篇中华脑血管病...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协和医学杂志
  • 6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北京医学
  • 5篇基础医学与临...
  • 5篇中华医学信息...
  • 5篇中国脑血管病...
  • 5篇2014北京...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英国医学杂志...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12篇2021
  • 15篇2020
  • 24篇2019
  • 17篇2018
  • 25篇2017
  • 23篇2016
  • 31篇2015
  • 34篇2014
  • 18篇2013
  • 17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2
  • 3篇2001
2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MNB1突变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一家系临床、影像特点报道
戴毅李胜德金丽日彭斌崔丽英
重症医疗病房中的谵妄无论是否致命,在世界范围内谵妄对患者都是一个严重威胁
2015年
最近几年,人们对重症医疗病房(ICU)中患者谵妄的关注度快速上升。考虑到谵妄很常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十分常见,于是一个问题被反复提及:“谵妄会直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吗?抑或仅仅是一个伴发现象?”在一篇文章中(见本期第126页;doi:10.1136/bmj.g6652)Klein Klouwenberg和他的同事们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他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作者使用了复杂的统计模型以证明谵妄可能不直接增加病死率,这推翻了以往的大规模观察性研究的结论。
Valene J PageTobias Kurth姜南彭斌
关键词:重症监护
缺氧诱导大鼠脑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观察低氧条件下大鼠脑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 - 1α(HIF- 1α)的表达情况 ,探讨缺氧脑损伤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常压状态下缺氧动物模型。急性缺氧模型 :将大鼠置于 5± 0 .5 %氧浓度的低氧舱中 1.5 h;慢性间断性缺氧模型 :将大鼠置于 10± 0 .5 %氧浓度的低氧舱中 6 h/ d,6 d/周 ,共 4周。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 HIF- 1α表达。结果 急性及慢性间断性缺氧后大脑变性神经元增加 ,同时 ,HIF- 1α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 ,主要分布在海马及下丘脑。结论 缺氧可诱导 HIF - 1α在大脑神经元中的表达。 HIF- 1α可能参与了缺氧性脑损伤过程。
彭斌李舜伟谭会兵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缺氧性脑损伤动物实验
免疫抑制患者并发带状疱疹脑膜血管炎一例
2020年
患者男性,64岁,退休教师。主因“肢体无力、尿便障碍1个月,突发意识障碍1.5 h”于2017年11月20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急诊。患者1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麻木,可行走,伴恶心、非喷射性呕吐,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无头痛、视物模糊、畏寒寒战。外院检查不详,诊断“脑梗死”,予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口服。患者左侧肢体无力加重,并出现尿潴留、便失禁,予以留置尿管,11月7日完善检查:头MRI示左侧颞极囊肿,左侧硬膜下积液(未见DWI);头MRA、胸及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期间因间断血尿、发热停用阿司匹林,改用厄他培南抗感染。
洪月慧关鸿志黎波刘霜彭斌
关键词:左侧肢体无力厄他培南尿便障碍
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监护与治疗(成人)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15年
癫癎持续状态(SE)是高病死率和高病残率的神经科常见急危重症。据国外文献报道病死率为3%~33%[1]。中国西南部地区SE的病死率为15.8%[2]。早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系统全面的生命支持,能防止因惊厥时间过长导致的不可逆性脑损伤和重要脏器功能损伤,成为改变SE不良预后的关键[3-4]。
宿英英黄旭升潘速跃彭斌江文田飞陈卫碧任国平
关键词:惊厥重症监护病房成年人
青年及中老年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分析青年及中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脑小血管病队列中的数据共50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比较青年(76例,≤50岁)及中老年(426例,>50岁)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与无扩大患者在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首次血压、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等特征,并通过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研究青年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老年与青年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7%(148/426)比27.6%(21/76),P=0.227]。发生血肿扩大的青年患者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无扩大者[(95.2%(20/21)比61.8%(34/55),P=0.004)],且吸烟患者均为男性。在青年及中老年患者中,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青年:13(5,17)分比7(4,12)分,P<0.05;中老年:13(8,17)分比6(3,11)分,P<0.05]、入院时收缩压[青年:190(170,204)mmHg比160(140,190)mmHg,P<0.05;中老年:180(164,200)mmHg比160(143,178)mmHg,P<0.05]、血肿体积[青年:11.3(5.7,24.6)ml比5.7(1.5,14.7)ml,P<0.05;中老年:11.8(6.3,22.6)ml比4.7(1.6,11.3)ml,P<0.05]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血肿扩大患者,入院时GCS评分[青年:12(9,15)分比15(13,15)分,P<0.05;中老年:13(9,15)分比15(14,15)分,P<0.05]显著低于未发生血肿扩大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是预测青年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0.660,95%CI:0.517~0.842,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OR=1.112,95%CI:1.062~1.164,P<0.01)、收缩压(OR=1.025,95%CI:1.016~1.034,P<0.01)、血肿体积(OR=1.037,95%CI:1.011~1.063,P=0.005)、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OR=1.847,95%CI:0.999~3.415,P=0.005)及密度不均征(OR=1.640,95%CI:1.025~2.624,P=0.039)与中老年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结论青年与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GCS评分是青年患者发
蔡宾张梅彭琳彭斌
关键词:脑出血青年血肿扩大吸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动脉病变特征和治疗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脑动脉病变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05~2008年间诊治的20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对侧颅内外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其责任血管分布:颈内动脉虹吸段6例;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中动脉起始部6例;大脑中动脉的M2段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7例。8例头颅磁共振显示典型的分水岭脑梗死。6例行血管重建治疗,临床未再发作。结论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可能是中国人群LS-TIA的主要血管病变特征;血管重建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倪俊高山崔丽英徐蔚海王含刘彩燕陈琳彭斌王建明
关键词: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血管重建术
成年起病的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一例
2014年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又称为Leigh综合征(Leigh syndrome,LS),临床表现多样,患儿多于2岁前死亡,成人起病罕见,容易造成误诊[1-3].我们报道1例成年起病的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视物成双、行走不稳4个月”于2012年11月入院.患者于2012年7月底开始发热,体温高达39.4℃,5d后出现行走不稳,视力下降,双眼睑下垂,晨轻暮重,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应用溴吡斯的明治疗无效.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小便困难.
魏妍平王琳柳清刘智崔丽英彭斌朱以诚
关键词: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成年LEIGH综合征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纪要被引量:5
2014年
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于2013年10月11-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报到人数3 135人,收到投稿篇数3 412篇.本次会议共安排了2次全体大会发言,60场专题交流,10场卫星会,并开设壁报交流展区.会议本着聚焦学术、关注进展、增进了解、促进交流的宗旨,除设立大会专题发言外,且各分会场内容覆盖了神经病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包括脑血管病、痴呆与认知障碍、神经肌肉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生理、神经免疫、神经病理、感染与脑脊液细胞学、神经遗传、神经生化、脑电图与癫痫、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神经康复、睡眠障碍及头痛等专题.
彭斌蒲传强
关键词:神经病学学术脑脊液细胞学神经肌肉病脑血管病
左眼前黑影8个月 头痛1个月 视物模糊 耳鸣2周
2015年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9岁。主因左眼前黑影8个月,头痛1个月,视物模糊、耳鸣2周,于2015年1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左眼前黑影,无头痛、视物模糊、眼红或眼痛,至当地医院眼科就诊。眼底镜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水肿,左眼视乳头上方出血。视觉诱发电位(VEP)显示,双眼P100波潜伏期延长。头部CT显示,右侧颞叶蛛网膜囊肿,未见脑室扩大(图1)。
洪月慧姚明关鸿志侯波杨荫昌彭斌冯逢崔丽英
关键词:神经系统囊虫病病例报告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