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文萃

作品数:39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视网膜
  • 17篇网膜
  • 13篇黄斑
  • 12篇玻璃体
  • 9篇视网膜病
  • 9篇视网膜病变
  • 9篇病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内界膜
  • 7篇界膜
  • 6篇手术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近视
  • 6篇高度近视
  • 5篇视网膜脱离
  • 5篇切除
  • 5篇裂孔

机构

  • 35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省立眼科...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西安市人民医...

作者

  • 37篇万文萃
  • 20篇金学民
  • 5篇刘宇莹
  • 4篇杨鸽
  • 3篇戴方方
  • 2篇万光明
  • 2篇朱豫
  • 2篇田磊
  • 2篇杨鑫
  • 1篇闫磐石
  • 1篇张卫
  • 1篇张楠楠
  • 1篇王倩
  • 1篇李志刚
  • 1篇徐广
  • 1篇米彦芳
  • 1篇曾奎
  • 1篇郭辉
  • 1篇卢杰
  • 1篇李秋明

传媒

  • 10篇眼科新进展
  • 9篇中华眼外伤职...
  • 6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斑加固联合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 评价黄斑加固联合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注气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和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方法 连续性观察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就诊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0个患者10只眼.观察...
万文萃路小楠金学民
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治疗小组收治的22例(22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均行23G玻璃体切除术及内界膜填塞,并进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6只眼,C3F8气体或空气填充16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黄斑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中1只眼未成功剥离内界膜,1只眼未成功填塞内界膜。术后19只眼黄斑孔闭合并且视网膜复位,治愈率86.36%(19/22);3只眼视网膜复位,但黄斑孔未闭,占13.64%(3/22)。结论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并且大多不必填充硅油。
杨果果万文萃杨鸽金学民
关键词: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
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32例(132只眼)眼内异物的临床资料。根据异物位置、性质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静脉应用抗生素, 眼内炎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术后随访6个月~1年。对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2~84(44.53±13.99)岁。男124例, 女8例。异物性质以金属为主。最终视力(BCVA, logMAR)为0.91±0.48显著优于术前的1.87±0.62 (t=8.36, P<0.001), 其中7例无光感, 12例光感/手动, 7例0.005~0.095, 62例0.1~0.4, 44例≥0.5。最终视力与术前视力正相关(r=0.53, P<0.001)。低等级眼外伤评分(P<0.001)、眼后段异物(P=0.002)、4 d后异物摘出(P=0.036)、一期修复(P=0.035)及眼内炎(P=0.003)患者最终视力较差。术前视力较佳(OR=1.78, 95%CI:1.17~2.69, P=0.007)及4 d内异物摘出(OR=3.17, 95%CI:1.12~8.94, P=0.029)是最终视力的保护因素。结论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与术前视力、眼外伤评分、异物位置、异物摘出时间、一期修复及眼内炎等因素有相关性。
苑悦悦万文萃彭洁王倩闫磐石
关键词:眼异物
积雪草酸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积雪草酸(AA)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8周龄雄性SD大鼠9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AA组和高剂量AA组,每组24只。取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AA组、高剂量AA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枸橼酸盐缓冲液,模型建立后1个月,低剂量AA组和高剂量AA组分别给予37.5 mg/kg、75.0 mg/kg AA灌胃;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组给予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每日1次。在给药第0、1、2、3、4周称量大鼠体质量并检测鼠尾静脉血糖值。给药后1个月取大鼠视网膜组织进行实验。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伊文思蓝定量法检测BRB的破坏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Occludin、Notch1、Jagged典型Notch配体1(JAG1)、Delta样典型Notch配体4(DLL4)蛋白的表达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Occludin、Notch1、JAG1、DLL4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给药第4周,高剂量AA组体质量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AA组和高剂量AA组血糖浓度均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层次清晰。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明显增厚,外核层增厚,细胞排列紊乱,结构层次不清晰。低剂量AA组和高剂量AA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和结构均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改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AA组和高剂量AA组视网膜中伊文思蓝含量依次为(3.07±1.30)、(13.73±3.88)、(9.57±2.69)和(6.55±1.61)ng/mg,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0,P<0.01),其中高剂量AA组视网膜中伊文思蓝含量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模型组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余3个组,Notch1、JAG
方梦园李秋明杨鑫万伟伟龙洋刘宏卓万文萃
关键词:积雪草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复发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后复发玻璃体积血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PDR玻切术后复发玻璃体积血15例(15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术,并随访观察至注药后3个月。结果术后末次随访LogMAR视力为1.00±0.70,较术前的1.88±0.54有所提高(t=3.763,P=0.002)。玻璃体积血平均吸收时间(25.53±13.52)d,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PDR患者玻切术后复发玻璃体积血给予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可促进积血吸收,提高视力。
李爽爽金学民万文萃王艳婷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内注射
高度近视家系ZNF644基因突变筛查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明确10个高度近视家系是否与ZNF644基因突变有关。方法收集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10个高度近视家系,对同意参加本研究的99例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提取所有成员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PCR方法,对家系先证者ZNF644基因的外显子各片段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正、反双向测序。结果 10个高度近视家系先证者ZNF644基因测序发现3个已知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rs358691、rs17131232和rs76101054,未发现ZNF644基因突变。结论高度近视存在遗传异质性,遗传性高度近视发病可能只部分与ZNF644基因突变相关。
田磊万文萃郭辉王天云卢杰夏昆金学民胡正茂
关键词:高度近视PCR检测遗传异质性
吲哚青绿辅助黄斑前膜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可与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黄斑假孔、黄斑板层裂孔同时发生,清除眼后极部玻璃体及完整剥离IMEM是治疗的关键. 目的 探讨吲哚青绿(ICG)辅助黄斑前膜联合内界膜剥离在IMEM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IMEM患者29例29眼,包括单纯黄斑前膜16眼、黄斑前膜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6眼、黄斑前膜合并黄斑假孔3眼、黄斑前膜合并黄斑板层裂孔4眼.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先将0.1ml曲安奈德4 mg注入玻璃体腔染色玻璃体后皮质,对无玻璃体后皮质脱离者或不全性玻璃体后皮质脱离者行诱导脱离并完全切除,然后用1 ml注射器吸取0.1 ml质量分数0.25% ICG推注3~5滴于黄斑部表面,30 s后笛针吸除.染色后有前膜游离边缘者用视网膜镊夹取剥除,之后0.25% ICG再染色,剥除黄斑区内界膜;无法分辨黄斑前膜范围或前膜与内界膜贴伏平整或粘连较紧密者则将内界膜及前膜一并剥除.记录染色及膜剥离效果.主要分析指标包括膜染色形态及成功膜剥离眼数,次要分析指标包括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染色后所有患眼均能很好地辨认剥离区及未剥离区,黄斑前膜范围清晰者23眼,占79%,能够分辨前膜游离边界并直接剥除前膜者17眼,占58%;染色后无法分辨前膜范围或前膜与内界膜贴伏平整或粘连紧密者,术中由内界膜起瓣并将前膜及内界膜同时剥离者12眼,占42%.术后随访1~28个月,平均(9.65±7.58)个月,20眼术后视力提高,占69%.患眼术前LogMAR视力为0.72±0.67,术后为0.62±0.56,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P=0.025).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无黄斑前膜复发病例.结论 ICG染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有助于安全、彻底地剥离IMEM,改善术眼视力,并能�
戴方方金学民万文萃
关键词:吲哚青绿手术内界膜
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应用笛针辅助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是目前治疗黄斑裂孔(MH)的标准治疗方式。手术中ILM剥除后解除了黄斑部牵拉,使裂孔边缘尽量接近,促进MH尽可能达到解剖和功能复位,但临床中仍有部分患眼裂孔无法闭合。为促进MH闭合,提高患者预后视力,我们采用PPV联合ILM剥除手术并利用笛针负压吸引作用治疗了一组特发性MH(IMH)。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梁申芝万光明钱诚王炯万文萃董洪涛郑玉宝刘舒静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挫伤所致玻璃体积血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挫伤所致大量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76只眼)严重眼外伤所致大量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的术前及术后情况。结果76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73只眼。术前无光感的4眼中术后仍无光感1只眼,光感2只眼,1只眼视力恢复至0.6。22只眼视网膜脱离者中,21只眼成功复位,复位率为95.45%。外伤性晶状体脱位28只眼,玻璃体术后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5例。外伤性黄斑孔4只眼,3只眼玻璃体切除术中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后黄斑孔闭合。1例因黄斑区视网膜下大量积血,内界膜未剥离,孔未闭合,进行激光光凝,以防止孔周围视网膜脱离。结论严重眼挫伤所致大量玻璃体积血,均可在外伤后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于术前无光感眼,当眼B超显示玻璃体团块状回声,未能分清视网膜及脉络膜结构者,需待玻璃体机化后,经过恰当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大多能解剖治愈,部分患者可功能治愈。
万文萃金学民
关键词:眼挫伤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中黄斑前玻璃体残留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中黄斑前玻璃体残留患眼的临床表现。方法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辅助下行玻璃体切除术484例(509只眼),切除前段及中央部玻璃体,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进行玻璃体染色,术中观察玻璃体是否后脱离及黄斑前有无玻璃体残留,分析玻璃体残留与年龄、原发病、发病时间等因素的关系。结果509只眼中,黄斑前玻璃体残留者34只眼,残留率为6.68%。0—20岁组残留率为18.64%;21~40岁组残留率为7.88%;41~60岁组残留率为4.17%;60~76岁组残留率为2.15%。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OR=0.445,95%可信区间为0.298—0.666。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组残留率为11.61%;眼外伤组残留率为10.52%;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与眼外伤组合为一组,其余原发病合另一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16.104,P〈0.001,两组间残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组和眼外伤组出现残留者的平均发生时间分别为(10.39±6.02)d和(10.90±4.70)d。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黄斑前玻璃体残留更容易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外伤、年龄偏小及发病早期的患者中出现。
尹向可金学民万文萃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曲安奈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