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学民

作品数:149 被引量:455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视网膜
  • 50篇网膜
  • 43篇玻璃体
  • 38篇黄斑
  • 24篇血管
  • 24篇病变
  • 18篇切除
  • 18篇注射
  • 18篇玻璃体切除
  • 16篇糖尿
  • 16篇糖尿病
  • 16篇突变
  • 16篇近视
  • 15篇切除术
  • 15篇玻璃体切除术
  • 14篇视网膜病
  • 13篇视网膜病变
  • 13篇手术
  • 11篇遗传性
  • 11篇遗传性视神经...

机构

  • 130篇郑州大学第一...
  • 19篇郑州大学
  • 14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河南省眼科研...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河南省立眼科...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国家人口计生...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47篇金学民
  • 20篇万文萃
  • 19篇杜利平
  • 12篇金波
  • 12篇周朋义
  • 11篇尹玉
  • 9篇张效房
  • 8篇张金嵩
  • 8篇杨鸽
  • 7篇杨进献
  • 7篇刘宇莹
  • 6篇朱海燕
  • 5篇文宝红
  • 5篇李晓文
  • 5篇陈悦
  • 5篇赵朝霞
  • 5篇曾宪果
  • 5篇张凤妍
  • 5篇鹿晓燕
  • 5篇程敬亮

传媒

  • 33篇中华眼外伤职...
  • 14篇中华实验眼科...
  • 13篇眼科新进展
  • 10篇眼外伤职业眼...
  • 10篇中华眼底病杂...
  • 10篇中国实用眼科...
  • 8篇眼科研究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4篇2014年河...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华眼科医学...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0篇2022
  • 1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verteporfin的光动力疗法治疗兔虹膜新生血管的效果观察
2008年
目的建立兔虹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以verteporfin为光敏剂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兔虹膜新生血管(iris neovascularization,NVI)的效果。方法应用前段缺血法建立新西兰白兔NVI模型,以verteporfin为光敏剂,以689nm二极管激光行PDT治疗,同一眼分治疗区和对照区,每组3眼,用虹膜荧光造影(iri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IFA)、光镜、电镜观察治疗后1d(3眼),1周(3眼),1月(3眼)虹膜新生血管改变。正常眼(3眼)为正常对照组。结果IFA显示PDT治疗后1d及1周治疗区NVI闭塞,治疗后1月治疗区有新生血管重新出现。光镜和电镜显示治疗区1d及1周NVI明显消退,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T治疗后NVI周围细胞和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以vertepor-fin为光敏剂行PDT,可有效治疗兔虹膜新生血管(NVl),但疗效不持久。
栗小丽金学民
关键词: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虹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外伤性黄斑孔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外伤性黄斑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的结果。方法分析本院2004年7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外伤性黄斑孔病人8例8眼,均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吲哚青绿辅助下的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及过氟化碳眼内填充术。观察黄斑孔愈合和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均为全层黄斑孔。术前视力范围CF/30cm~0.2,低于0.01者3眼,0.01~0.1者3眼,0.1以上者2眼。挫伤直接造成黄斑孔3眼,陈旧伤、伴随黄斑前膜等改变者5例5眼。8例均顺利剥除内界膜。随访3m~6m,1眼因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而再次手术,其余7眼(87.5%)黄斑孔闭合。术后视力范围眼前数指~0.5。视力<0.01者1眼,0.01~0.1者2眼,0.1~0.3者1眼,0.3以上者4眼,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气体填充能有效促进外伤性黄斑孔闭合、提高视力。
马静王文战金学民杨进献
关键词:黄斑孔内界膜外伤手术
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的形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并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PVP)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3/06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SS-OCT检查发现PPVP的受检者91例138眼。观察PPVP的SS-OCT形态学特点,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受检者的PPVP的宽度和高度的差异。结果:纳入91例138眼中112眼(81.2%)PPVP形态为船形,19眼(13.8%)为椭圆形,7眼(5.1%)为对勾形。99眼(71.7%)PPVP与Martegiani区连通。138眼的PPVP的平均宽度为6248.82±1117.87μm,平均高度为562.12±476.94μm。不同性别受检者的PPVP的平均宽度和高度比较无差异(P>0.05),PPVP的宽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32,P<0.01),低度近视组受检者PPVP的高度低于非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P=0.01、0.03)。结论:PPVP多为黄斑前船形液体腔隙,多与玻璃体管(Cloquet管)连通,其宽度与年龄相关,PPVP的存在可能影响PVD的形成与进展。
金波安广琪雷博杜利平戴方方金学民
关键词:玻璃体后脱离
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的黄斑视网膜前膜的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分析眼外伤及视网膜脱离等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的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眼二科眼底病专业第2治疗组进行此种玻璃体切除术随访3个月以上者1498例(1536只眼),其中55例(58只眼,占3.78%)术后发生了黄斑前膜.对患者年龄、原发病种及黄斑前膜发生时间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 ~ 20岁年龄组中发生黄斑前膜者20只眼,占本年龄组164只眼的12.20%;21 ~40岁组17只眼占本组的3.37%;41 ~60岁组13只眼占本组的2.28%;61 ~76岁组8只眼占本组的2.67%.眼外伤眼发生黄斑前膜者35只眼占眼外伤318眼的11.0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组(RRD) 15只眼占3.33%;玻璃体积血组2只眼占4.35%;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6只眼占1.21%.将眼外伤及RRD合为一组,余为另一组,采用卡方检验,黄斑前膜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13,P<0.001).眼外伤及RRD出现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时间分别为术后(55.23±4.70)d、(62.83±3.25)d.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前膜易在眼外伤及RRD组中及年轻患者中出现,时间为术后两个月左右.
鹿晓燕马静金学民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眼外伤
睫状体光凝与视网膜消融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消融术(全视网膜光凝或前部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12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治疗。8眼睫状体光凝和全视网膜光凝,4眼同时行睫状体光凝和前部视网膜冷凝。术后随访6~19月,对比分析6月时的眼压、视力及虹膜新生血管改变。结果睫状体光凝前眼压36~67mmHg(1mmHg=0.133kPa),平均45.52mmHg。末次治疗后6月,在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6眼(50%)眼压在9~17mmHg;局部滴用0.5%噻吗心胺滴眼液后4眼(33.33%)眼压低于21mmHg,2眼(16.67%)眼压高于21mmHg。视力下降者2眼,提高者2眼,不变者8眼。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失8眼,部分消失4眼。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消融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减少视网膜缺血,拯救现有或潜在视力。
金学民尹玉张凤妍王元芳
关键词:睫状体光凝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缺血
曲安奈德吲哚青绿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安全、彻底地剥离内界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吲哚青绿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IMH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研究设计。收集IMH患者23例25眼进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核心部玻璃体切割之后,后极部注射曲安奈德约0.1ml。气液交换后保留约1/4的灌注液,将质量分数0.5%吲哚青绿0.2~0.5ml于灌注液面下滴于黄斑裂孔处。术中观察内界膜染色效果,术后观察术眼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25眼玻璃体后皮质及内界膜染色效果好,残余玻璃体及后皮质切除干净,内界膜剥离过程中瓣膜和边缘清晰可见。随访3~8个月,一次性手术裂孔完全闭合率为88.0%(22/25),部分闭合型占12.O%(3/25)。术后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07—0.60,84.0%的患眼视物变形、眼前暗影明显减少或消失,52.0%的患眼视力提高。结论曲安奈德、吲哚青绿双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IMH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金波金学民朱海燕周朋义曾宪果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剥离吲哚青绿曲安奈德
睫状体细小磁性异物的摘出及微形平衡磁铁的设计和应用价值
张效房王文战金学民
兔视网膜光凝后色素上皮的修复及MMP-2的表达
董艳敏金学民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对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54例(63眼)PDR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造成术后视力不良的原因。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48眼(76.19%),63眼中视力≥0.01者由术前23眼(36.51%)增加到术后49眼(77.78%),其中视力≥0.1者由术前3眼(4.76%)增加到术后27眼(42.86%),8眼(12.70%)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7眼(11.11%)较术前稍有下降。Ⅳ,V期患眼术后视力改善程度(84.78%)明显好于Ⅵ期者(52.94%)。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方法,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对治疗效果很关键。
董艳敏栗小丽孙继超赵文博金学民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率与发病关系研究
<正>目的: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mtDNA突变率与发病及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在DNA测序的基础上,运用PCR及dH- PLC...
金学民杜利平马旭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MTDNA突变率发病
文献传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