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利平

作品数:20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玻璃体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5篇病变
  • 4篇突变
  • 4篇黄斑
  • 4篇家系
  • 3篇血管
  • 3篇遗传性
  • 3篇遗传性视神经...
  • 3篇遗传性视神经...
  • 3篇扫频
  • 3篇扫频源
  • 3篇神经病
  • 3篇视神经
  • 3篇视神经病
  • 3篇视神经病变
  • 3篇特发性
  • 3篇脉络膜
  • 3篇LEBER遗...

机构

  • 20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国家人口计生...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杜利平
  • 19篇金学民
  • 7篇周朋义
  • 6篇金波
  • 3篇马旭
  • 3篇朱海燕
  • 2篇谢坤鹏
  • 2篇杨琳
  • 1篇吕勇
  • 1篇孙大光
  • 1篇杨培增
  • 1篇胡宏阁
  • 1篇卢杰
  • 1篇杨进献
  • 1篇曾宪果
  • 1篇杨帆
  • 1篇张效房
  • 1篇夏昆
  • 1篇董艳敏
  • 1篇史小玲

传媒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的形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并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PVP)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3/06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SS-OCT检查发现PPVP的受检者91例138眼。观察PPVP的SS-OCT形态学特点,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受检者的PPVP的宽度和高度的差异。结果:纳入91例138眼中112眼(81.2%)PPVP形态为船形,19眼(13.8%)为椭圆形,7眼(5.1%)为对勾形。99眼(71.7%)PPVP与Martegiani区连通。138眼的PPVP的平均宽度为6248.82±1117.87μm,平均高度为562.12±476.94μm。不同性别受检者的PPVP的平均宽度和高度比较无差异(P>0.05),PPVP的宽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32,P<0.01),低度近视组受检者PPVP的高度低于非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P=0.01、0.03)。结论:PPVP多为黄斑前船形液体腔隙,多与玻璃体管(Cloquet管)连通,其宽度与年龄相关,PPVP的存在可能影响PVD的形成与进展。
金波安广琪雷博杜利平戴方方金学民
关键词:玻璃体后脱离
特发性黄斑裂孔脉络膜厚度及血流灌注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血流灌注(CBP)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连续就诊的IMH患者60例60只眼(IMH组)以及健康志愿者60名6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IMH组60只眼中,裂孔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8、15、29只眼。两组受检者年龄、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7、0.157、0.542,P>0.05)。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受检眼黄斑区不同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AMCT)和CB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的分区方法将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在内环区和外环区分别有2条放射线将其各自分为4个区,包括内环上方(IS)、内环下方(II)、内环鼻侧(IN)、内环颞侧(IT)、外环上方(OS)、外环下方(OI)、外环鼻侧(ON)、外环颞侧(OT);共计9个区域。观察不同区域AMCT、CBP分布特点。AMCT与CB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MCT、CBP与IMH分期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受检眼比较,IMH组患眼黄斑各区域AMCT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4.641、2.888、3.390、3.575、4.870、4.077、4.946、4.578,P<0.05)。IMH组患眼OS、OT区域CB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4.51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T区域AMCT与CBP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AMCT与IMH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5、0.374、0.289、0.379、0.441、0.392、0.303、0.341、0.292,P<0.05)。IN、OI、OT区域CBP与IMH分期无明显相关性(r=-0.138、-0.016、-0.221,P>0.05);其余区域CBP与IMH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r=-0.560、-0.390、-0.819、-0.692、-0.329、-0.587,P<0.05)。结论与正常者比�
朱海燕郭菊周朋义金波谢坤鹏杜利平金学民
关键词:视网膜穿孔局部血流脉络膜厚度
抗VEGF治疗对PDR患者玻璃体液中TGF-β及相关microRN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液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相关micro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眼底病患者67例(67只眼), 年龄(54.37±11.70)岁, 男性38例, 女性29例。其中PDR患者45例, 未经治疗者(29例)为患病组,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后7 d者(16例)为治疗组;其余22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36例患者(每组12例)玻璃体液内microRNA(hsa-miR-24-3p和hsa-miR-197-3p)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7例患者玻璃体液内TGF-β及VEGF-A水平。采用RNAhybrid、miRanda及TargetScan7.2数据库预测hsa-miR-24-3p和hsa-miR-197-3p的靶基因, 对靶向mRNA进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个组间生长因子以及microRNA水平,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 生长因子浓度与microRNA相对表达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使用Pe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对照组玻璃体液内VEGF-A、TGF-β、hsa-miR-24-3p、hsa-miR-197-3p表达水平分别为(158.15±17.72)pg/ml、(640.47±24.80)pg/ml、0.81±0.11、1.07±0.15, 患病组分别为(1047.54±26.61)pg/ml、(3553.17±92.61)pg/ml、8.50±2.33、12.23±3.38, 治疗组分别为(778.10±27.73)pg/ml、(3376.02±78.83)pg/ml、4.54±0.67、3.90±0.65。其中患病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F=355.581, 440.538, 7.546, 7.546;P均<0.05);治疗组玻璃体液内VEGF-A、hsa-miR-24-3p、hsa-miR-197-3p表达水平较患病组显著降低(P均<0.05), TGF-β浓度也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玻璃体液内VEGF-A浓度与hsa-miR-24-3p、hsa-miR-197-3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 0.51;P<0.05), TGF-β浓度也与两者呈正相关(r=0.40, 0.42;P<0.05)。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 hsa-miR-24-3p、hsa-miR-197-3p的靶向mRNA在VEGF及
郭菊刘珍慧潘萌安广琪杜利平周朋义金学民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生成抑制剂微RNAS
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及常染色体隐性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家系BEST1基因突变及临床表型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VMD)及常染色体隐性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RB)家系BEST1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BVMD一家系(4例患者和6名家系成员)及ARB一家系(2例患者和2名家系成员),共计6例患者和8名正常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其病史并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身荧光、眼电图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采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基于靶向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行基因测序,与数据库对比,筛选可疑致病突变位点,并对家系其他成员行Sanger验证。结果BVMD家系先证者临床表型为典型BVMD,其余患者临床表型为多灶性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基因测序结果显示,4例患者及2名家系成员均携带BEST1基因第3号外显子c.240C>G(p.F80L)(M1)杂合错义突变,该变异为首次报道,定义为可疑致病突变。ARB家系先证者及另1例患者均为ARB。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者均携带BEST1基因第5、2号外显子c.584C>T(p.A195V)(M2)、c.139C>A(p.R47S)(M3)2个杂合性错义突变,第3号外显子c.235dupT(p.S79Ffs*153)(M4)移码突变;为复合杂合突变。其中M2为已报道致病突变位点,M3致病性不明确,M4为首次报道。结论BEST1基因突变是导致BVMD及ARB的主要原因,不同突变位点可导致不同临床表型;BVMD及ARB具有遗传及临床表型异质性。
潘萌谢坤鹏杜利平周朋义金学民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率与发病关系研究
<正>目的: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mtDNA突变率与发病及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在DNA测序的基础上,运用PCR及dH- PLC...
金学民杜利平马旭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MTDNA突变率发病
文献传递
视网膜切除术预防严重眼外伤术后视网膜增生的意义
2022年
目的分析视网膜切除术预防严重开放性眼外伤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严重开放性眼外伤48例(48只眼)。所有患者已行清创缝合术,二期玻璃体切除术中接受预防性切除僵硬、破损或嵌顿的视网膜。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BCVA,logMAR),PVR发生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后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2,P<0.001),术后6个月视力为1.83±0.60,优于术前的2.62±0.24(P<0.001)。随访期内14例(29.17%)发生PVR,其中10例因PVR而致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开放性眼外伤术中切除病变的视网膜是预防术后发生PVR的有效方法。
董艳敏朱海燕杜利平金学民
关键词:眼损伤玻璃体切除术
曲安奈德术中眼内注射对血眼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评价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对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后血眼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11例(13眼)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手术结束后,将曲安奈德混悬液注入玻璃体腔内,在硅油填充眼,曲安奈德的注入量为0.05mL(2mg),非硅油填充眼为0.1mL(4mg).手术后随访2~4月,观察曲安奈德颗粒的消失时间、抗炎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曲安奈德颗粒从眼内消失的时间,硅油填充眼为2~3月,非硅油填充眼为1~1.5月.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早期眼部炎症反应.眼压升高2眼,1眼由硅油引起,另1眼发生在手术后4月,由葡萄膜炎引起.无与曲安奈德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可有效地防止血眼屏障破坏,减轻手术后眼部炎症反应.
金学民卢杰杨进献杜利平
关键词:曲安奈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血眼屏障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伴有玻璃体积血的PCV 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术,其中8眼联合视网膜造孔引流,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硅油填充;其余22眼仅进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和手术灌注液眼内填充,视网膜下出血未进行处理。随访3~9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及眼底形态改变。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积血均被清除,8眼视网膜下出血顺利排出,其余22眼中2眼发生复发性玻璃体积血,20眼视网膜下出血逐渐吸收减少。末次随访术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t=6.295,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有效的治疗方式。
金波郭菊杜利平朱海燕金学民
亮蓝与吲哚菁绿辅助内界膜染色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效果对比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比较亮蓝(BBG)与吲哚菁绿(ICG)辅助内界膜(ILM)染色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44例(46只眼)IMH,随机分为两组:20只眼使用0.25%BBG染色(BBG组);26只眼使用0.25%ICG染色(ICG组).比较两组术中染色效果、剥膜率,术后两组患者的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3月时)等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术前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BBG或ICG使所有患眼ILM染色,均有效增加了ILM的可见度,染色率为100%.BBG将ILM染成淡蓝色,ICG将ILM染成淡绿色,但后者染色效果更清晰.两组均顺利剥除ILM,剥除率为100%.分析两组间的裂孔闭合率(P=0.926)和BCVA提高程度(t=-0.359,P=0.7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CVA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t=-25.947,-16.595,P值均=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特发性黄斑孔患者,0.25%BBG与0.25%ICG均使所有的ILM染色并剥离,染色率、剥膜率均为100%;两组术后裂孔闭合率、BCVA提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曾宪果杜利平金学民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亮蓝吲哚菁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眼外伤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眼外伤入院者疾病谱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入院治疗的眼外伤者876例905眼,其中对照组(2019-01/06)545例565眼,研究组(2020-01/06)331例340眼。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地点、受伤原因、居住地、受伤类型等信息。结果:研究组眼外伤住院人数较对照组减少39.3%,对照组和研究组年龄均呈双峰样分布,分别为0~10岁(20.55%,21.45%)和41~50岁(17.98%,19.03%)占比最高,两组年龄分布无差异(P=0.907)。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以男性为主,占比80.37%,83.69%(P=0.219)。研究组居家受伤比例(28.40%)高于对照组(11.38%)(P<0.001)。研究组机械性眼外伤占比(98.19%)高于对照组(95.60%)(P=0.041),开放性眼外伤占比(85.54%)高于对照组(76.58%)(P=0.001),无光感者占比(18.86%)高于对照组(9.53%)(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眼外伤住院患者显著减少,机械性眼外伤是主要眼外伤类型,在流行病暴发期间,仍应加强眼外伤的防护意识。
周朋义杨琳郭菊许友美潘萌刘珍慧杜利平吕勇金学民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眼外伤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