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秀

作品数:46 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8篇睡眠
  • 32篇睡眠呼吸
  • 3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9篇阻塞性
  • 26篇阻塞性睡眠
  • 26篇阻塞性睡眠呼...
  • 26篇阻塞性睡眠呼...
  • 25篇通气
  • 24篇综合征
  • 21篇低通气
  • 19篇睡眠呼吸暂停...
  • 19篇阻塞性睡眠呼...
  • 18篇低通气综合征
  • 18篇睡眠呼吸暂停...
  • 18篇阻塞性睡眠呼...
  • 18篇呼吸暂停低通...
  • 9篇睡眠监测
  • 8篇描记
  • 8篇描记术
  • 6篇多道睡眠描记...

机构

  • 4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华北电网有限...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46篇丁秀
  • 26篇王小轶
  • 24篇叶京英
  • 18篇张玉焕
  • 18篇李彦如
  • 13篇韩德民
  • 12篇李鸿光
  • 10篇尹国平
  • 9篇王江泳
  • 9篇徐文
  • 8篇亢丹
  • 6篇王军
  • 5篇李宏彬
  • 4篇曹鑫
  • 3篇王立曼
  • 2篇胡宝明
  • 2篇常青林
  • 2篇杨庆文
  • 2篇王晓晔
  • 2篇边秋丽

传媒

  • 14篇中国耳鼻咽喉...
  • 7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届国际睡...
  • 1篇2006年中...
  • 1篇2010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教育在儿童多导睡眠监测中的作用
<正>目的患儿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配合程度低,易导致多导睡眠监测失败。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前健康教育指导,以提高成功率,减少监测失败率及数据分析误差率。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以睡眠打鼾来北京同仁医院就诊...
王春燕丁秀王小轶
关键词:患儿多导睡眠监测健康教育
文献传递
快动眼睡眠期相关氧减程度预测OSAHS患者上气道一期手术疗效
【背景及目的】解剖异常和上气道神经-肌张力代偿水平下降等因素均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致病因素。神经-肌张力代偿水平较差的患者可能更难通过手术改变上气道解剖结构获得治愈,但是目前尚无量化该因素的临床指标。很多代偿...
叶京英李彦如丁秀王军韩德民
文献传递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长期疗效的主观评价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评价保留悬雍垂的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术后5年的主观疗效改善程度。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电话问卷随访2165例确诊5年及以上的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分为未治疗组、H-UPPP组和持续正压通气(CPAP)组。评估患者确诊时和随访时主观症状的评分,获得各项评分的改变量。对比手术治疗前、后评分改变量并比较3组患者上述症状改善量的差异。对接受治疗者,主观评价该治疗措施消除OSAHS对生活不利影响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0分为满分,表示完全消除OSAHS对生活不利影响,对比组间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成功随访744例(34.4%)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24年。H-UPPP治疗194例(26.1%),CPAP治疗125例(16.8%),未治疗者320例(43.0%),其他治疗方式105例。H-UPPP治疗者与治疗前相比,打鼾较术前减轻或消失者占84.7%;夜间呼吸暂停较术前减轻或消失的患者占70.2%;149例(76.8%)患者的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评分较术前下降,平均下降4.5[1.0;9.0];在术前有嗜睡(ESS评分≥9分)的83例手术患者中,69例(83.1%)术后嗜睡症状消失;白天精力和工作能力改善者占75.7%;晨起口干改善者占63.2%。176例手术患者参与评分,中位数8[7;9],评分≥5分的患者占92.0%;H-UPPP与CPAP治疗患者相比,VAS评分(8[7;9]vs 8[8;9],Z=-1.881,P=0.06),白天困意程度不存在差异。CPAP与H-UPPP治疗相比,ESS评分(Z=-3.277,P=0.001),晨起口干(Z=-3.474,P=0.001),精力和注意力(Z=-3.071,P=0.001)的改善程度较高。结论 H-UPPP治疗OSAHS术后5年ESS评分,打鼾、嗜睡、晨起口干、夜间呼吸暂停较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叶京英李彦如李鹏鲲丁秀高丽敏尹国平王伯轩董佳佳王军杨庆文韩德民
关键词: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2006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VB!TIA)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方法将28例VB-T-A患者分为夜间频发VB!TIA组及非夜间频发VB!TIA组,于急性期进行夜间多导睡眠仪(PSG)的监测,并对SAS进行诊断与分级,用t检验及!2检验比较SAS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28例监测结果显示SAS26例(92.8%),正常2例(7.1%)。其中夜间频繁发作组中、重度SAS12例(80%),轻度SAS3例(20%);而非夜间频繁发作组中、重度SAS1例(7.7%),轻度10例(76.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VB!TIA患者SAS常见,尤其是夜间频繁发作的VB!TIA患者,SAS的程度重。因此,SAS与VB!TIA关系密切。
于逢春丁秀张玉焕张晓君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导睡眠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CT软组织测量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目的应用高速螺旋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上气道进行扫描,并进行容积三维重建,探讨上气道形态学指标尤其是气道壁软组织体积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顼晋昆叶京英常青林王军王小轶丁秀
OSAHS患者下颌肌电特点的初步分析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OSAHS患者表面下颌肌电的变化特点,推断OSAHS患者下颌肌群肌肉活性的变化特点.方法:23例OSAHS患者(男19例,女4例),BMI:28.32±4.88,AHI:52.37±29.61,分别测量...
尹国平叶京英王小轶王立曼张玉焕王江泳丁秀李鸿光
关键词:阻塞性
文献传递
体重变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体重变化对成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呼吸暂停严重程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随访多道睡眠图监测确诊但未系统治疗的OSAHS患者65例,分析患者体重变化程度与睡眠生理参数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呼吸暂停严重程度的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14.4[9.4,23.0]个月,体重增加的患者28例,体重无变化的患者9例,体重减轻的患者28例。体重变化范围是-11.2%^+10.7%,体重降低组与体重升高组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变化量[(1.86±17.2)次/h vs(-12.2±14.1)次/h]、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量(-0.014±0.076 vs0.031±0.084)以及SaO2≤90%的累积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CT90)的变化量(0.053±0.133 vs-0.075±0.1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影响AHI变化的因素,基线时的AHI以及体重变化的百分比对AHI的改变量有预测意义(F=16.266,P<0.001,R2=0.344),体质量指数的改变量绝对值对CT90的改变量有预测意义(F=8.783,P=0.004,R 2=0.124)。结论体重增加为CT90增加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对降低AHI和CT90有意义,体重变化对不同个体的呼吸暂停严重程度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李彦如丁秀边秋丽叶京英
关键词:肥胖症人体质量指数动脉血氧饱和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1)评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diseas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18 ...
李宏彬叶京英王小轶张玉焕丁秀王江泳
文献传递
肥胖指标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肥胖指标在筛查中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作用。方法对51名参加OSAHS筛查的中年男性打鼾者进行身高、体重、颈围、腰臀比和人体成分的测定,对比5个指标对筛查OSAHS的诊断能力,分析肥胖指标用于筛查OSAHS的可行性及优劣。结果符合OSAHS诊断26例,不符合OSAHS诊断25名,OSAHS组的肥胖指标明显高于非OSAHS组,肥胖指标与OSAHS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肥胖指标对OSAHS有较好的诊断能力,按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排列依次为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颈围、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AUC 71.7%~78.5%),诊断切点值分别为100.9 cm2,0.89,37 cm,27.7 kg/m2,30.3%。用于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71%;61.8%,81.3%;56.3%,70.6%;70%,64.5%;70%,69%。结论肥胖参数可以用来筛查男性OSAHS,其中内脏脂肪面积用于诊断OSAHS,AUC、阳性预测值和特异性最高。
栗宇崔晶任继平王盛花华琳丁秀王小轶陈东宁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身体成分
光学相干体层摄影血管成像技术在评估OSA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改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体层摄影血管成像技术(OCTA)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方法对2016年1—4月以睡眠打鼾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并诊断为OSAS的成年患者,完成人体学特征采集、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同时采用OCTA对视网膜微血管进行定量测量。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AHI≤30次/h),重度组(30次/h〈AHI≤60次/h),极重度组(AHI〉60次/h),比较各组间视网膜微血管测量结果及其与临床特征、PSG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选27例患者中男21例(77.8%),女6例(22.2%);年龄25—65岁,平均(41.7±10.0)岁;体质指数18.5~37.2kg/m^2,平均(27.9±4.5)kg/m^2;颈围31-48cm,平均(39.8±4.3)cm;可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8例(29.6%);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1—18分,平均(8.5±4.4)分;AHI5.5—92.1次/h,平均(46.4±28.6)次/h,其中轻中度组9例(33.3%),重度组7例(25.9%),极重度组11例(40.7%)。与重度组相比,极重度组视乳头层盘周区血管密度值(62.4%±1.9%比60.3%±1.9%,P=0.041)、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层盘周区血管密度值(64.7%±1.7%比62.2%±2.3%,P=0.036)均显著降低。结论OCTA在评估OSA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方面具有快速、安全、客观的特点;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损伤与其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视网膜微血管密度降低可能与间断性缺氧有关。
王小轶李猛丁秀韩德民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