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建尧

作品数:21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骨髓
  • 6篇细胞
  • 4篇蛋白
  • 4篇贫血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4篇病理
  • 3篇血液
  • 3篇免疫
  • 2篇蛋白C
  • 2篇血浆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液病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障碍性贫血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患者血浆
  • 2篇活检
  • 2篇基因

机构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巢湖职业技术...
  • 1篇安徽省政协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21篇黄建尧
  • 11篇程昌斌
  • 5篇任立奋
  • 5篇曾庆曙
  • 3篇夏瑞祥
  • 3篇卞茂红
  • 2篇叶志恒
  • 2篇何涛
  • 2篇巫梅
  • 2篇蔡学杰
  • 2篇刘淑均
  • 2篇许伟
  • 2篇杨明珍
  • 2篇杨鹏
  • 2篇郝思国
  • 1篇王长江
  • 1篇尹玉
  • 1篇刘淼
  • 1篇王佑民
  • 1篇朱太岗

传媒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安徽省第十二...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微流芯片检测人血小板抗原系统基因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人血小板抗原(HPA)-2、4、5系统基因型的检测方法。方法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微流芯片检测方法,通过设计9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在一个体系中同时扩增HPA-2、4、5系统特异性的目的基因片段,利用微流芯片快速检测HPA-2、4、5系统基因型;并把分型结果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35名健康单采血小板者进行HPA-2、4、5系统分型的结果为:33名为2a/2a型,2名为28/2b型;34名为4a/4a型,1名为4a/4b型;29名为5a/5a型,6名为,5a/5b型。未发现2b/2b、4b/4b及5b/5b纯合子个体。该结果与PCR-SSP方法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基因分型,尤其适合于大样本检测。
卞茂红刘淼杨鹏黄建尧许伟刘淑均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微流芯片
骨髓小粒细胞成分分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1997年
利用骨髓检查对30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20例增生性贫血、20例增生性骨髓象的骨髓小粒、小粒内细胞平均数、骨髓脂肪滴的出现率以及骨髓小粒内、外细胞成分进行分析,分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认为AAA和CAA骨髓脂肪滴出现率明显增高,而骨髓小粒出现率各组没有明显差异。AAA与CAA的骨髓小粒内细胞成分没有明显差异,而骨髓小粒外细胞成分差异显著。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程昌斌黄建尧杜爱梅蔡学杰任立奋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检查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用于人血小板抗原-2、-4、-5系统基因分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人血小板抗原(HPA)-2、-4、-5系统基因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HPA-2、-4、-5系统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HPA-2、-4、-5系统基因型;再用多重PCR对75名健康的单采血小板者进行HPA-2、-4-、5系统基因分型,分型结果与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PA-2、-4、-5系统分型的结果为:70名为2 a/2 a型,5名为2 a/2b型;73名为4 a/4 a型,2名为4 a/4b型;66名为5 a/5 a型,9名为5 a/5b型。未发现2b/2b、4b/4b及5b/5b纯合子个体。多重PCR结果与PCR-SSP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以用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基因分型。
卞茂红黄建尧杨鹏刘淑均许伟沈际佳
关键词:基因分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血栓形成高危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检测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GMP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GMP140的增高程度与血栓形成的量及血管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内GMP140,可作为血栓形成的一种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
黄建尧叶志恒程昌斌巫梅
关键词:血小板血栓形成病理学GMP-140
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 ,并与Raji细胞株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 ;采用BAS ELISA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的IFN γ、TNF α、sFasL的表达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PBMC的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时 ,都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而且在培养的第 4天杀伤活性最高 (P <0 0 5 ) ,诱导PBMC 4d后 ,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B组相比 ,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主要是通过诱导PBMC表达IFN γ、穿孔素。
杨明珍夏瑞祥黄建尧曾庆曙程昌斌谭锦泉
关键词:IL-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细胞杀伤效应免疫学
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究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RITP)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应用硫唑嘌呤治疗,研究组31例应用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外周血Th淋巴细胞因子水平、B1淋巴细胞百分数、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前,两组的白介素(interleukin,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IL-4、IL-5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IL-2、IFN-γ水平均降低,IL-4、IL-5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的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褪黑素(melatonin,MT)与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AC、SOD、MT、GSH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的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状态有关,该方法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徐露露黄建尧蔡露青马圣宇李洁茹
关键词:硫唑嘌呤
Survivin和Caspase-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7表达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ur...
黄建尧
关键词:SURVIVINCASPASE-7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和蛋白C的检测被引量:1
1994年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和蛋白C的检测黄建尧,曾庆曙,杜爱梅,任立奋,严国维恶性血液病往往伴有止血功能紊乱,而止血功能紊乱的原因甚为复杂,近年来对此问题研究颇多,其中抗凝系统的变化可能起着较为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对1991年9月至1992年10月间...
黄建尧曾庆曙杜爱梅任立奋严国维
关键词:血液病C蛋白恶性
糖尿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及蛋白C活性水平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对35例糖尿病(DM)及22例健康对照组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DM组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组低于无并发症组,但无统计学意义。DM组血浆蛋白C活性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DM患者存在凝血系统激活及AT-Ⅲ的消耗,而蛋白C与DM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彭永德程昌斌王长江王佑民黄建尧
关键词:糖尿病血液蛋白C
大颗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1996年
大颗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程昌斌,任立奋,黄建尧,杜爱梅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1岁,未婚。2月前出现面黄、头晕、乏力、纳差。全身皮肤散在性瘀斑伴鼻出血5d,齿龈出血3d,于1994年1月12日入院。体温37℃,心率98次,呼吸20次;血压13/9...
程昌斌任立奋黄建尧杜爱梅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大颗粒病例报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