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影
- 作品数:13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I型一家系调查
- 2011年
- 目的报告遗传性感觉性神经病Ⅰ型一家系的临床特点,探讨遗传性感觉性神经病Ⅰ型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鉴别,检测手段及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遗传性感觉神经病I型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客观检测资料。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双胫后神经及双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运动神经传导未见明显异常。家族中2例发病者SPTLC1基因热点突变筛查未发现突变。结论遗传性感觉性神经病I型具有明显的遗传特性,以进行性远端感觉功能丧失为临床特征,诊断依靠其临床特征及遗传特性,辅助神经电生理检查得以证实,基因检测尚不完善,治疗上以防止各类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 韩立影方琪俞立强
- 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4
- 2016年
- 目的利用经颅磁刺激(TMS)技术评估脑卒中患者瘫痪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变,从电生理角度评估患者预后并指导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早期脑卒中患者46例,根据病灶侧脑区TMS检查结果,将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低于50汕V的患者归人运动诱发实验阴性组(阴性组),MEP波幅达到或超过50μV的患者则归入运动诱发实验阳性组(阳性组)。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及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2组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同时采用TMS检查2组患者健侧脑区运动皮质静息阈值(RMT)、MEP波幅(Amp)、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等。结果治疗4周时,阳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为(54.99±2.76)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同时亦高于阴性组水平(P〈0.05);治疗8周时,阳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73.11±2.98)分]进一步提高,同时亦显著高于阴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健侧脑区运动皮质RMT均呈渐进性降低趋势,阴性组RMT从(98.35±10.12)%下降至(30.35±7.31)%,下降幅度及下降速度均明显超过阳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Amp均呈渐进性增高趋势,并且阳性组Amp开始增加时间点早于阴性组,但在Amp增加幅度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阴性组CL及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而阳性组CL及CMCT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健侧脑区运动皮质兴奋性呈动态变化过程,通过TMS分析其MEP特点有助于早期预测及评估脑卒中患者瘫痪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科学制订康复干预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 苏敏韩立影杨卫新张红兵昝云强
-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上肢运动功能
- 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泌尿道感染的预防评价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泌尿道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72例脑卒中后住院患者平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及传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泌尿道感染率及相关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泌尿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ADL、NIHSS及G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后实施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泌尿道感染率,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韩立影
-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脑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
- 自噬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生物学意义
-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中最常见的类型,以进行性和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死亡为特征,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前...
- 韩立影方琪
- 文献传递
- 脊髓重复磁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观察脊髓重复磁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尿路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骶上SCI后膀胱功能无再改善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5例。试验采取前、后对照设计,第一阶段,为期2周,期间所有患者只接受饮水计划和间歇导尿治疗;第二阶段,为期4周,所有患者在饮水计划和间歇导尿的基础上增加脊髓重复磁刺激干预,刺激位于第1腰椎棘突水平,刺激频率1 Hz,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干预4周。于入组时、第2周结束时和第6周结束时,记录15例患者的排尿日记,并分别对其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NBSS)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第6周结束时,15例患者的导尿次数和平均自排尿量与第2周结束时和入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6周结束时,15例患者的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期最大尿道压和排尿效率与第2周结束时和入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6周结束时,15例患者的NBSS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3.80±6.88)分和(3.53±1.36)分,与第2周结束时和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重复磁刺激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下尿路功能和生活质量。
- 陶媛媛张大伟冯晓燕朱心玮焦乐蔡萍陈庆梅韩立影朱红军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 多模态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疲劳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模态运动干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肢体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I)评定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采用足印法进行步态分析;采用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评估两组患者疲劳程度。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步态参数、疲劳程度。结果两组干预后MMSE、FMA、BI、GSES评分均比干预前高,步速、步频均比干预前快,步幅较干预前大,S-AI、T-AI、精神疲乏、活动减少、身体疲乏、活动下降、总体疲乏评分均比干预前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MMSE、FMA、BI、GSE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步速、步频均比对照组快,步幅较对照组大,S-AI、T-AI、精神疲乏、活动减少、身体疲乏、活动下降、总体疲乏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多模态运动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和疲劳状态,提高自我效能,还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 王维韩立影胡凤娟徐红星俞立强方琪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心理状态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对参与研究的脑卒中患者实施两种差异化较大的两组治疗,明确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治疗在各项指标上的区别,并探析实验组采取的治疗模式对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60例患者,实施2种治疗。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失语指数、治疗满意度以及依从性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对于患者言语功能改善有积极意义,并改善依从性以及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满意度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应用。
- 王维胡凤娟徐红星韩立影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语言康复训练言语功能障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康复疗效的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PD患者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假刺激组,治疗组29例,假刺激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频率为0.5Hz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假刺激组患者以同样方式置于经颅磁刺激仪器下,但仪器无能量输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采用30项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ue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对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抑郁状况、睡眠状况、认知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NMSQuest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非运动症状改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并不显著(P〉0.05),但假刺激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NMSQuest评分逐渐增高(P〈0.05),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假刺激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HAMD评分逐渐增高(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抑郁改善程度均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障碍明显缓解(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睡眠障碍改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并不显著(P〉0.05),而假刺激组PDSS评分逐渐降低,虽然患者的睡眠障碍未明显加重(P〉0.05),但2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睡眠障碍改善效果均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水平提高(P〈0.05),但治疗后1个月时认知功能改善效果减退(P〉0.05),而假刺激组MMSE量表得分逐渐下降(P〉0.05),治疗组与假刺激组相比,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 苏敏韩立影刘传道昝云强杨卫新
-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康复疗效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脑卒中早期患者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DCS治疗组18例和伪刺激组19例。在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DCS治疗组在采用tDCS阳极刺激运动皮质M1区的同步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训练,伪刺激组则在tDCS伪刺激模式下同步进行FES-cycling锻炼,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检测其下肢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大脑皮质运动阈值(CM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LE、MBI评分和TUG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FMA-LE评分和TUGT分别为(28.28±2.72)分和(18.04±3.09)s,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MT、CL、CMCT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mp则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CMT、Amp、CL、CMCT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可有效兴奋脑卒中早期患者运动皮质的兴奋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及下肢功能的改善。
- 耿姣姣夏燕萍钮晨佳朱新新韩立影吴炜刘沙沙高敏苏敏
-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下肢
- 去颅骨减压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去颅骨减压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5-2014年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2例,根据有无行去颅骨减压术分为手术组(148例)和未手术组(164例),计算各组的气管气开率,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后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55例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组49例实施气管切开,未手术组6例实施气管切开。总体的气管切开率为17.6%(55/312),手术组为33.1%(49/148),未手术组为3.66%(6/16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的发生与卒中相关性肺炎密切相关。结论:去颅骨减压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气管切开率较高,卒中相关性肺炎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鉴于气管切开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仍需对其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 韩立影苏敏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气管切开卒中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