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卫新

作品数:86 被引量:1,391H指数:1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关节
  • 22篇康复
  • 16篇腰椎
  • 16篇卒中
  • 15篇脑卒中
  • 11篇关节突
  • 10篇关节突关节
  • 9篇偏瘫
  • 9篇椎间盘
  • 9篇康复治疗
  • 8篇肉毒
  • 8篇肉毒毒素
  • 8篇退变
  • 7篇上肢
  • 7篇疗效
  • 7篇超声
  • 6篇腰椎滑脱
  • 6篇偏瘫患者
  • 6篇疗法
  • 6篇滑脱

机构

  • 86篇苏州大学
  • 10篇苏州卫生学校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苏州市立医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6篇杨卫新
  • 23篇昝云强
  • 20篇朱红军
  • 18篇何怀
  • 17篇刘传道
  • 14篇李莉
  • 14篇张大伟
  • 11篇陈庆梅
  • 10篇章稼
  • 8篇苏敏
  • 6篇王海波
  • 6篇徐红星
  • 5篇冯金法
  • 5篇胡凤娟
  • 3篇蔡秀英
  • 3篇刘跃
  • 3篇招少枫
  • 3篇方琪
  • 3篇王维
  • 3篇朱大梅

传媒

  • 17篇中国康复医学...
  • 16篇中华物理医学...
  • 6篇中国康复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航空航天医药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六次全国运...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股沟疼痛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腹股沟疼痛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319例L4-5和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其中34例有腹股沟疼痛,将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与没有腹股沟疼痛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腹股沟疼痛主...
杨卫新昝云强章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文献传递
超声引导肉毒毒素注射尿道外括约肌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肉毒毒素A(BTX—A)注射尿道外括约肌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2例,按排尿功能障碍分类,逼尿肌尿道括约肌障碍7例(A组),逼尿肌无力10例(B组),尿道括约肌失弛缓5例(C组)。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向尿道外括约肌分3个点注射肉毒素(BTX-A)100U。3组患者均于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标准依据患者的主观的排尿感觉和尿流动力学的客观检查结果进行判断。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中,A组优3例(43%)、良3例(43%);B组优3例(60%)、良2例(40%);C组优5例(50%),良3例(30%)。治疗后,3组患者的各项尿动力学参数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波定位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是一项简单、可重复应用的治疗方法。
杨卫新苏敏张大伟朱红军冯金法陈庆梅
关键词:肉毒毒素A超声波定位神经源性膀胱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疗效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膝骨关节病行TKR常规治疗后接受渐进抗阻训练、终末伸膝训练、扶助行器负重行走、身体平衡及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同时配合物理疗法等系统康复训练的30例患者(A组),与TKR后自行功能锻炼的28例患者(B组)均进行术后6个月回访,并应用美国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估系统(HSS)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A组膝关节HSS总分及疼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单因子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TKR后系统康复训练的介入能更好缓减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胡凤娟杨卫新李莉何怀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康复
等离子髓核消融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们门诊的一种常见病,传统的保守治疗已为大家所熟知需要的时间较长,部分患者难以治愈,我们时常为其烦恼。手术治疗创伤大,一旦失败难以处理。近年来生物物理学的微创技术发展迅速,其中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COB...
杨卫新
文献传递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8
2003年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常引起关节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1],其临床特点以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目前大多采用推拿、医疗体操及理疗等传统手段治疗,临床具有一定疗效.我们采用关节松动术(mobilization)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同时与中频电疗法相比较.现将临床治疗过程及疗效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何怀杨卫新戴桂英王年
关键词:肩周炎疗效分析慢性无菌性炎症
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首先对 41例 60岁以下 (平均年龄 5 5岁 )有L4~ 5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和 3 2例 (平均年龄 5 3岁 )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 ,测量L3~ 4、L4~ 5、L5~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关节横径、关节面的深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第二部分研究分别测量 40例 40岁以下和 40例 60岁以上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 ,观察其关节形态。结果 退变性滑脱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L4~ 5节段关节角度方向明显偏向矢状面 ,关节角度不对称和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 2组下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0岁以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着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 ,L4~ 5节段关节成矢状排列和 /或同时伴有关节角不对称是腰椎早期滑脱的危险因素。
杨卫新章稼昝云强何怀朱大梅
关键词:关节突关节退变性腰椎滑脱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38例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方法:观察组19例给予冲击波治疗加关节松动术及低周波治疗。对照组19例给予关节松动术及低周波治疗。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及被动肩关节前屈活动度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天,治疗第15天。疗程结束后第4周肩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肩痛程度、被动肩关节活动度在治疗第1天、第15天及疗程结束后第4周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1天、第15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第4周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
陈庆梅杨卫新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脑卒中后肩痛脑卒中偏瘫
重复功能性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1
2019年
目的观察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F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型NB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制订饮水计划、间歇性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电刺激(PES),观察组则辅以S3神经根rF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膀胱测压容量(MCC)、最大闭合尿道压(Pura.clos.max)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明显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Qmax)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MCC[(360.35±26.49)ml]、Pdet.max[(48.22±3.67)cmH2O]、Pura.clos.max[(79.00±9.62)cmH2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Qmax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MS治疗脊髓损伤后NB患者疗效明显优于PES治疗,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闫振壮张大伟杨卫新苏清伦王鑫隆苏敏
关键词:脊髓损伤逼尿肌过度活动尿流动力学
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被引量:11
2011年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想象疗法和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是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康复治疗方法,鲜有此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偏瘫患者的报道。
朱红军何怀刘传道杨卫新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电触发电刺激下肢功能障碍电刺激疗法日常生活活动
电刺激定位肉毒素注射治疗肌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定位在肉毒素注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45例,按痉挛部位分组,肱二头肌组分为电刺激定位组18例(A1组)采用电刺激定位法,徒手定位组17例(A2组)采用徒手定位法,下肢组分为电刺激定位组20例(B1组)及徒手定位组20例(B2组)。注射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及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评价肌张力,测量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评定肘、踝跖屈曲活动度;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10m步速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4、8及12周时,A1、A2组MAS及IEMG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A1组更低于A2组(P<0.05);治疗后,A1、A2组肘关节屈曲PROM及上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A1组肘关节屈曲PROM在治疗后4、8及12周时较A2组提高更显著(P<0.05),A1组上肢FMA在治疗后8及12周时较A2组提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2、4、8及12周时,B1、B2组MAS、IEMG评分及10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B1、B2组下肢踝关节跖屈PROM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B1组下肢踝关节跖屈PROM在治疗后2周及下肢FMA在治疗后12周较B2组提高更显著(P<0.05),余各项评分及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肱二头肌采用电刺激定位肉毒素注射临床治疗肌痉挛的临床效果优于徒手定位;比目鱼肌、腓肠肌及胫后肌采用电刺激定位肉毒素注射临床治疗肌痉挛的临床效果与徒手定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陈庆梅孙海伟李莉张大伟杨卫新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电刺激定位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