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日

作品数:367 被引量:4,486H指数:35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9篇期刊文章
  • 58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73篇农业科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99篇施肥
  • 90篇土壤
  • 59篇玉米
  • 56篇棕壤
  • 53篇肥料
  • 40篇养分
  • 33篇花生
  • 29篇生物炭
  • 27篇氮肥
  • 27篇定位施肥
  • 26篇酶活性
  • 26篇长期定位施肥
  • 24篇水稻
  • 24篇不同施肥
  • 22篇长期施肥
  • 21篇微生物
  • 20篇氮素
  • 20篇胁迫
  • 18篇幼苗
  • 17篇番茄

机构

  • 366篇沈阳农业大学
  • 20篇辽宁省农业科...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内蒙古民族大...
  • 10篇天津农学院
  • 8篇莱阳农学院
  • 6篇黑龙江八一农...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沈阳市农业科...
  • 4篇黑龙江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辽宁省果树科...
  • 3篇上海市农业技...
  • 2篇黑龙江省科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沈阳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67篇韩晓日
  • 119篇杨劲峰
  • 77篇战秀梅
  • 56篇刘小虎
  • 31篇罗培宇
  • 27篇王月
  • 25篇刘宁
  • 24篇韩梅
  • 23篇吴正超
  • 21篇王岩
  • 21篇刘轶飞
  • 21篇李娜
  • 20篇彭靖
  • 20篇兰宇
  • 19篇王月
  • 18篇付时丰
  • 18篇孟军
  • 18篇孙振涛
  • 18篇刘侯俊
  • 15篇田秀平

传媒

  • 48篇土壤通报
  • 42篇沈阳农业大学...
  • 39篇植物营养与肥...
  • 12篇中国土壤与肥...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辽宁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农业科技与装...
  • 6篇玉米科学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土壤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杂粮作物
  • 4篇核农学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3篇花生学报

年份

  • 9篇2023
  • 14篇2022
  • 9篇2021
  • 14篇2020
  • 14篇2019
  • 15篇2018
  • 12篇2017
  • 21篇2016
  • 14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8篇2012
  • 20篇2011
  • 22篇2010
  • 16篇2009
  • 20篇2008
  • 28篇2007
  • 31篇2006
  • 28篇2005
  • 8篇2004
3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中镉含量的影响及其时空变异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针对磷肥是农田土壤中镉的主要来源,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28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重金属镉含量变化及其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高量有机肥会增加土壤中镉的含量,0-20 cm土层镉的含量高于20-40,40-60 cm土层土壤,说明镉在表土中积累与施肥有密切关系。试验区土壤中镉的背景值(1979年表层值)为0.712 6 mg/kg,约为棕壤土壤环境背景值的8倍,表明其镉的本底含量就很高,再加上人为耕作活动的影响,使镉快速累集、富集并达到污染的程度(Pi=Ci/Si=实测浓度/评价标准>0.85)。
韩晓日王颖杨劲峰付时丰刘宁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棕壤
不同无机矿物应用于包膜复合肥的氮素释放特征及其评价被引量:8
2009年
探讨了不同无机矿物用于膜材料后的包膜复合肥氮素养分释放特性、生物效应和评价方法。采用了土壤淋溶和土壤盆栽试验两种方法。试验方法的不同造成土壤盆栽与淋溶试验中各处理养分释放拟合曲线的差异。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都能说明:无机矿物材料能有效地保持N素养分较长时间处于NH_4^+-N形态,减少了因转化为NO_3^--N形态造成的养分淋溶损失,但是各种材料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盆栽试验中养分累计释放量与释放速率虽然快于作物的生理需求,但是受矿物材料和土壤缓冲作用的影响,作物氮素供应状况良好。与普通复合肥相比,各无机矿物用于包膜肥后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蒙脱土效果最好,其次为高岭土,且差异显著。滑石粉、硅粉、硅藻土与前两者相比效果稍差,差异显著,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无机矿物材料的耐水程度,养分吸附、固定能力和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会影响包膜肥的养分释放性能。对于膜层疏松、耐水性差、主要靠养分吸附和固定机理控释的包膜肥来说,采用土壤作为养分释放介质更接近真实释放性能。评价包膜肥料的性能应该充分考虑养分形态、膜材特性、包膜工艺、土壤环境、供试作物等各方面因素,重点在"肥料-土壤-作物"系统中考察,从多种角度制定不同方案,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其缓释效果。
牟林韩晓日于成广聂大杭吴正超
关键词:氮素利用率
盘锦、营口地区水稻综合缺素症发生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对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001~2002年水稻综合缺素症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发生缺素症不同于以往描述的病症现象 ,其发病期在每年的6~7月份。主要症状为初期水稻抽出叶中段出现黄化斑 ,个别发展到叶间和叶基部。为了进一步弄清水稻缺素症发生原因 ,2001年进行田间试验和2002年进行水培试验。在田间试验中 ,对该地区水稻的土样、水样、植物样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化学诊断。在水培试验中 ,对同一品种水稻进行了形态诊断。通过水培试验验证田间试验的结果 ,该地区主要缺乏B、Zn ,其次缺Fe、Mn。缺素主要原因是6~7月份气温高 ,降雨少 ,土壤pH和HCO3-高及全盐量增加 ,导致Zn、B、Mn。
蒋卫东韩晓日王洪田宋正国金香玉
关键词:水稻症状水培试验田间试验
长期施肥对棕壤矿物吸附点位钾有效性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运用连续提取法结合常规方法,研究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经过31年不同施肥后棕壤矿物吸附的p位钾、e位钾和i位钾的有效性及其剖面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各位点钾含量及占全钾比例均表现为i位>e位>p位;长期单施化学钾肥或不施钾各位点钾含量降低,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维持土壤中各位点钾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交换性钾与p位和e位钾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和0.886*;植株地上部吸钾量与p和e位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i位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3**);不同位点间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剖面分布中,p、e和i位钾含量均表现为0—20 cm>20—40 cm。
李娜韩晓日杨劲峰刘宁李巧宁房大伟
关键词:长期施肥棕壤有效性剖面分布
包膜控释草坪专用肥料及其制法
一种包膜控释草坪专用肥料,其特征是包膜层的投料组分及重量比例如下:聚乙烯醇16.2~16.8、淀粉9~9.9、氮肥控释粉剂0.05~0.2、硫酸铜或硫酸锌粉体0.05、石英砂粉体6~6.6、水66.45~68.55,在特...
韩晓日刘兴斌梁文举王岩战秀梅刘小虎杨劲峰周崇峻
文献传递
膜厚度对聚合物包膜复合肥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试验采用水溶出率实测法研究了自行研制的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的特性。以养分释放速率和释放期为主要指标评价了膜厚度对调节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包膜后的复合肥能明显克服未包膜复合肥的"破裂释放"模式的缺点,使养分释放更加平缓;聚合物包膜的膜厚度对肥料的养分释放期起决定性作用,养分初期溶出率随着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养分释放期相对延长;通过调节膜材料厚度可以研制出释放期不同的控释肥料。
高鸣韩晓日隋小慧唐亮宁晓韦陈璐
关键词:养分释放溶出率
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对辽宁中部和北部地区棕壤玉米产区,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四个光合指标和产量的研究,均得出当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40、97.5、105(kg/hm2)时,采用一次深施控释尿素、磷钾肥作底肥的施肥方法,可以使玉米的光合指标和产量达到最大。过量施肥和其他施肥措施都不利于玉米光合作用的增强和产量的提高。
左仁辉韩晓日战秀梅杨劲峰叶冰赵艳红
关键词: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
混合培养对菌剂固氮、解磷和解钾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将研究室保藏的固氮菌(GY)、溶磷菌(LY)和硅酸盐细菌(JY)以不同组合进行混合培养,探讨通过此方式提高菌剂的固氮、解磷和解钾能力。分别以单菌株培养、两两混合双菌株培养及三菌株混合培养方式,对培养液的固氮酶活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固氮能力方面,培养24h,pH值7.0条件下,分别对7种组合固氮酶活性进行测定,发现菌株组合GY+LY+JY的C2H4浓度达到1987.4nmol.h-1.mL-1,其固氮酶活性最强;在解磷能力方面,培养10d,pH值7.0条件下,各体系解磷量达到最高值;其中,LY菌液中可溶性磷浓度为0.930μg·mL-1,其解磷能力最强;在解钾能力方面,培养15d,pH值7.0条件下,各体系解钾量达到最高值;其中,菌株组合GY+LY+JY混合菌液中可溶性钾浓度为23.4μg·mL-1,其解钾能力最强。
韩梅魏冉李丽娜韩晓日
关键词:固氮菌溶磷菌硅酸盐细菌固氮酶活性解磷解钾
一种生物炭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炭土壤改良剂,所述生物炭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复合生物炭10‑16份,黏土6‑8份,微生物菌剂2‑4份,壳聚糖4‑8份,复合生物炭由花生壳、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组成,...
兰宇杨旭曹殿云王庆阳王迪孟军韩晓日杨劲峰李娜杨萍
文献传递
耐酸耐胆盐乳酸菌的鉴定及筛选被引量:38
2015年
从自然发酵的酸奶中分离出2株细菌,经16S rDNA分子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N1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SN6,并对其生长曲线、产酸速率、耐酸耐胆盐能力进行了研究。L.plantarum SN1和L.rhamnosus SN6在2 h后进入对数期,16 h后达到稳定期,其OD_(600nm)值分别为8.47、7.43。L plantarum SN1和L.rhamnosus SN6的产酸速率较快,pH值在8 h后就降到了4.2以下,48 h后降到3.3左右。L.plantarum SN1和L.rhamnosus SN6在pH 4的培养基培养16 h后,其相对OD_(600nm)值分别为49.29%、47.14%,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L.plantarum SN1和L.rhamnosus SN6在0.3 g/L胆盐质量浓度下培养16 h后,相对OD_(600nm)值分别为57.7%、69.48%;在0.6 g/L胆盐质量浓度下的相对OD_(600nm)值分别为48.22%、29.56%,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结果表明:L.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是生长性能好、产酸能力强、耐酸耐胆盐的益生菌株。
李利孔丽张宁赵伟超肖亦农李炳学韩晓日
关键词:乳酸菌RDNA序列分析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