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虎

作品数:71 被引量:796H指数:18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8篇施肥
  • 26篇土壤
  • 18篇玉米
  • 15篇棕壤
  • 14篇肥料
  • 9篇养分
  • 7篇控释
  • 7篇不同施肥
  • 6篇控释肥
  • 6篇控释肥料
  • 6篇花生
  • 5篇氮肥
  • 5篇定位施肥
  • 5篇微生物
  • 5篇钾养分
  • 5篇肥效
  • 5篇长期轮作施肥
  • 4篇氮磷钾
  • 4篇氮磷钾养分
  • 4篇制法

机构

  • 71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沈阳市农业科...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大石桥市农业...
  • 1篇康平县农业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1篇刘小虎
  • 56篇韩晓日
  • 30篇杨劲峰
  • 29篇战秀梅
  • 11篇王岩
  • 9篇邹德乙
  • 8篇孙振涛
  • 7篇王忠强
  • 5篇吴正超
  • 5篇付时丰
  • 5篇王月
  • 5篇宋正国
  • 5篇刘轶飞
  • 5篇刘兴斌
  • 4篇刘宁
  • 4篇周崇峻
  • 4篇林国林
  • 4篇李娜
  • 3篇阴红彬
  • 3篇罗培宇

传媒

  • 17篇土壤通报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土壤与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辽宁农业科学
  • 3篇农业科技与装...
  • 2篇北方园艺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杂粮作物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第二届全国测...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棕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为研究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棕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昌图棕壤试验地上设6个处理,测定不同培肥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并研究了土壤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和施用厩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纤维素分解强度。在提高脲酶、转化酶活性方面施用厩肥效果好于秸秆还田,全量施用优于半量施用;在提高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方面秸秆还田效果好于施用厩肥。各处理中,秸秆还田配施厩肥对提高脲酶活性效果最好,对提高其他各类酶活性效果一般。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他各类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各种土壤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脲酶与转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3**);转化酶与磷酸酶呈极显著负相关(r=-0.643**);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9**)。土壤酶与其他肥力因子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脲酶与纤维素分解强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水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06**、0.821**、0.911**、0.917**、0.888**、0.867**);土壤转化酶与纤维素分解强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水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58**、0.857**、0.855**、0.842**、0.820**、0.831**);土壤酸性磷酸酶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666**),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r=-0.560*);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5**)。
兰宇韩晓日战秀梅刘小虎吴正超邹殿博
关键词:厩肥秸秆还田土壤酶
不同品种小麦下土壤微生物量和可溶性有机物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辽春10号和辽春18号小麦是常见的两个小麦品种,但是关于这两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对维持土壤肥力的差异性方面还未知,因此探讨土壤中活性有机库(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在各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价土壤活性有机库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以及转化。【方法】以不同品种盆栽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45 kg·hm^(-2)、N2:90 kg·hm^(-2)、N3:135 kg·hm^(-2)、N4:180 kg·hm^(-2)、N5:225kg·hm^(-2))的设定下,探究土壤活性有机库在小麦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小麦生育期以及氮水平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外(P>0.05),小麦品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均有显著影响(P<0.01)。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P<0.05),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在N3处理达到最大,然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在N5处理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均低于不施氮肥处理(N0);与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碳相比,施用氮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增幅更大;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在N5处理下最大(平均值分别为13.28和11.45),而在N3处理下最低(平均值分别为7.94和7.83)。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均在开花期最大,其次为收获期、拔节期和分蘖期,苗期最小,总的来说,在各个时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可溶性有机氮与微生物量氮之间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两个不同品种小麦之间,其地上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且随小麦生育期而增加;而土壤有机碳和土
杨馨逸刘小虎韩晓日段鹏鹏朱玉翠齐文
关键词:氮水平
一种花生耐冷专用叶面肥及其施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肥料,尤其涉及一种花生耐冷专用叶面肥料以及喷施该肥料的方法。本发明的花生叶面肥,按照下列比例进行配比:0.2kg硝酸钙、0.4-0.6kg的普通白糖、0.15-0.3kg的葡萄糖、100kg的蒸馏水,上...
刘轶飞韩晓日王岩刘小虎林国林战秀梅杨劲峰王月
文献传递
沈阳市玉米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及其与玉米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5
2007年
为了解沈阳市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玉米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于2004~2005年对沈阳市不同肥力水平的玉米主要产区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及其与玉米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玉米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中低水平,有效磷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玉米的产量水平与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之间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无机肥配施以及建立适应目前农业生产需要的土壤磷素丰缺指标是发挥玉米增产潜力的必要手段。
战秀梅韩晓日杨劲峰刘小虎谢飞温秋香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有效磷
关于饱和D-最优设计的再商榷被引量:1
2010年
以试验误差理论为基础,通过误差类型和自由度的划分,论证回归设计的实质是通过增大信息矩阵A的行列式来减少模型误差,提高回归方程的拟合性,而与试验随机误差无关;至于能否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性检验,则取决于是否有剩余自由度。饱和D—最优设计A的行列式最大,在给定回归模式和设置重复的条件下所需的试验处理数也最少,因而是最优设计。本文还结合肥料田间试验特点,对现代回归设计的农业应用进行了讨论。
王兴仁申建波刘小虎
关键词:肥料田间试验
一种包膜控释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包膜控释复合肥料制备方法,它包括包膜液的制备和复合肥颗粒包膜,结合常用造粒设备,在特定工艺条件下,以可降解的高分子土壤改良剂聚乙烯醇、天然高分子淀粉和肥料长效剂为主要成分合成肥料包膜层,包裹颗粒复合肥,制成一种能同时...
韩晓日王忠强宋正国刘小虎战秀梅刘小燕刘兴斌
文献传递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籽实氨基酸含量影响被引量:18
1997年
对棕壤长期轮作施肥试验中玉米、大豆籽实的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猪厩肥和化学氮肥,均有改善蛋白质质量,提高玉米、大豆籽实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的作用。猪厩肥施用量与玉米及大豆籽实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呈现2次多项式回归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籽实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随化学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呈现线性回归关系,大豆则为抛物线型多项式回归关系。在施用猪厩肥或氮磷化肥基础上配合施用钾肥,增加玉米籽实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效果显著,对大豆亦有增加趋势。施用猪厩肥、氮肥和在此基础上配施钾肥均可提高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含量的比值。
邹德乙刘小虎韩晓日赵富杰
关键词:施肥玉米大豆氨基酸长期定位试验
新型包膜肥在早熟禾上的试验研究
2007年
通过自制长效包膜肥与常规施肥在草地早熟禾盆栽上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同一施肥量的情况下作基肥一次施入,长效包膜肥在整个试验期间可以满足早熟禾整个试验期对养分的需求,但常规施肥则出现了缺肥症状。包膜肥加工过程及加入缓释剂对N素养分和P、K养分的释放规律有所不同:缓释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N肥效但却加速了肥料中P、K的释放;包膜却对N、P、K均有延缓释放的作用。
韩晓日刘兴斌孙振涛战秀梅王月刘小虎
关键词:早熟禾包膜肥料缓释剂肥料利用率
土壤胡敏酸与锰离子的络合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试验从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效长期定位实验田中选择8个处理:(1)对照(CK);(2)低量氮肥(N1);(3)氮磷肥(N1P);(4)氮磷钾肥(N1PK);(5)低量有机肥(M1);(6)低量有机肥+氮肥(M1N1)(7)低量有机肥+氮磷化肥(M1NP);(8)低量有机肥+氮磷钾肥(M1N1PK),采用田间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胡敏酸与锰离子的络合特征及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可提高土壤HA与Mn2+的络合稳定常数,其中,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处理大于单施化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处理大于氮磷或单施氮肥处理;HA-Mn2+趋与形成1∶1型络合物,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HA对Mn2+的吸附数量和吸附强度,施用化肥降低土壤HA对Mn2+吸附的数量,增加其吸附强度。水培试验的结果证实,源于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HA对玉米Mn2+的吸收影响不显著,而来自有机肥各处理的土壤HA降低了玉米的吸锰量。络合稳定性指标和吸附强度指标与玉米吸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养分有效性的指标。
刘小虎张俊文刘侯俊王月李娜刘宁韩晓日
关键词:胡敏酸锰离子有效性
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腐殖酸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8
1999年
在沈阳地区棕壤上设置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凡经15年在玉米—大豆—玉米轮作条件下连续施用猪厩肥和NPK化肥,耕层土壤胡敏酸C相对下降545%,富里酸C相对提高1626%,HA/FA比由1979年的269降到1993年的046,土壤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体转化为以富里酸为主体。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腐殖酸消长的影响。
刘小虎邹德乙康笑峰程艳丽王洪岩周崇峻王绍新
关键词:施肥棕壤腐殖酸轮作土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