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月

作品数:95 被引量:821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土壤
  • 12篇施肥
  • 11篇病原
  • 10篇病原菌
  • 9篇油松
  • 9篇棕壤
  • 8篇花生
  • 8篇教学
  • 7篇酶活性
  • 6篇基肥
  • 5篇定位施肥
  • 5篇玉米
  • 5篇植物
  • 5篇生物炭
  • 5篇可燃物
  • 5篇枯病
  • 5篇长期定位施肥
  • 4篇对花
  • 4篇杨树
  • 4篇生物学

机构

  • 80篇沈阳农业大学
  • 15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辽宁省林业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伊春职业学院
  • 1篇沈阳市环境监...
  • 1篇化工研究院

作者

  • 95篇王月
  • 38篇高国平
  • 27篇韩晓日
  • 20篇祁金玉
  • 20篇杨劲峰
  • 9篇孙守慧
  • 9篇李娜
  • 8篇战秀梅
  • 7篇郑雅楠
  • 5篇黄玉茜
  • 5篇刘兴斌
  • 4篇程瑞春
  • 4篇张中一
  • 4篇陈雪梅
  • 4篇佟文君
  • 4篇张淑红
  • 4篇林咸永
  • 4篇章永松
  • 4篇刘轶飞
  • 4篇彭靖

传媒

  • 14篇沈阳农业大学...
  • 10篇植物营养与肥...
  • 8篇辽宁林业科技
  • 7篇西北林学院学...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土壤通报
  • 3篇北方园艺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技信息
  • 2篇中国森林病虫
  • 2篇花生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沈阳地区油松枝枯病病原菌的鉴定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近些年发生的油松枯枝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对筛选的2种真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油松发病枯死枝上分离到的6个菌株(A1、A2、A3、A4、B1与B2)为2种菌,其中,菌种A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ex Fr.),菌种B为松丛赤壳菌(Nectria cucurbitula Sacc.)。2种真菌对油松健康小枝条均有侵染致病性,并分别获得有性子实体,证明了2种真菌为引起油松枯枝病的病原菌。
王月高国平张瑶琪周阳王允祁金玉
关键词:油松枯枝病病原菌鉴定接种试验
生物炭及炭基肥对花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连续三年的棕壤田间试验,以猪厩肥配施化肥、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为对照,研究施用生物炭及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对花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促进了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单株荚果重和百果重,显著提高了花生的产量,比猪厩肥配施化肥、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生物炭配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2.8%、12.3%、12.0%。生物炭与化学肥料复混造粒的施用效果要好于与生物炭与化肥简单混合。本研究成果可为生物炭在花生作物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月刘兴斌蔡芳芳韩晓日杨劲峰
关键词:生物炭花生生理特性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铜、锌形态转化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31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铜和锌含量变化及其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耕层(0-20cm)土壤各处理水溶态铜、弱酸溶态铜和残渣态铜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可还原态铜和可氧化态铜含量在化肥区有所降低,在有机肥区有所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明显减少,其他形态锌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各形态铜分布趋势因处理不同而不同,锌以残渣态为主。在空间分布上,2种元素弱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都是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可氧化态铜与有效态铜关系最密切;可还原态锌对有效态锌的贡献最大。
韩晓日袁程王月杨劲峰李娜张欣昕
关键词:棕壤施肥
托鲁巴姆与西安绿茄嫁接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探讨嫁接茄子抗黄萎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为解决茄子连作障碍奠定基础。本试验以茄子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以野生茄品种托鲁巴姆为砧木,感病品种西安绿茄为接穗,一共设置4个处理:西安绿茄自根苗(CK)、嫁接处理的嫁接苗(B)、接种黄萎菌的嫁接苗(GB)和接种黄萎菌的自根苗(GA)。利用Biolog技术研究嫁接和接种黄萎菌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嫁接可提高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并增强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使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分布均匀;接种黄萎菌会使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嫁接处理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和多酚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嫁接处理可使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显著增强,均匀度指数最高,达2.98,同时优势度指数得到大幅度提高,但使物种丰富度指数下降,为1.00,与对照差异显著。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PC2贡献最大的碳源有10种,占总碳源的32.2%,其中羧酸类占12.9%,氨基酸类占9.6%,糖类占6.4%,聚合物类占3.2%,因此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碳源为糖类、氨基酸、羧酸类和聚合物类。
张淑红詹林玉王月李猛田悦悦
关键词:嫁接根际土壤黄萎病抗性BIOLOG
辽宁地区油松松针枯萎病病原及其培养特性被引量:6
2006年
对辽宁地区油松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广泛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确定油松上5种病害。接种试验证明松落针病[Lophodermium conigenum(Brunaud)Hilitz]、松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 Desm.)和松叶枯病(Sphaeropsis sp)3种病原有明显致病性。3种病原菌在36h时孢子萌发率达到99%以上。菌丝的最佳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最佳碳源是果糖和蔗糖,最佳pH值6~8。
王月高国平黄荣雁石凤莲
关键词:油松枯萎病病原接种试验
基于自监督预训练的道路病害检测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监督预训练的道路病害检测方法,其中,方法包括:充分利用所有数据,根据其数据变换的方式形成伪标签,利用伪标签对特征提取器进行预训练,然后将特征提取器参数迁移到有监督模型中,利用带真实标注的病害数据对模...
卜佳俊王月莫佳笛周春鹏谷春斌于智
植被类型对滨海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在盐城滨海湿地采集植被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碱蓬(Suaeda salsa)和光滩的土壤样品22个,分别测定了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结果显示,植被覆盖下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均高于光滩土壤,且不同类型植被下土壤之间酶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同一类植被覆盖下,不同样点间土壤酶活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关分析表明,β-葡萄糖苷酶和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和全氮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和有机质/磷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限制性物质,地上部生物量相对较大的植物(如互花米草)在提高有机质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不仅可以增加土壤酶活性,还能促进养分循环和利用。
黄利东汪丽军王月
关键词:植被湿地酶活性
抗生素对柞蚕蛹期软化病3个病原菌菌株的抑菌试验被引量:3
2010年
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érin-Méneville(Lepidoptera:Saturniidae)]蛹为替代寄主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Yang(Hymenoptera:Eulophidae)]技术在我国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Lepidoptera:Arctiidae)]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时,蚕蛹健康对繁蜂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而软化病是导致繁蜂失败的一种常见病害。为了保证蚕蛹健康、降低病原细菌对繁蜂的不良影响。本研究利用抗生素对繁蜂时常见的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Bizio(Enterobacteriales:Enterobacteriaceae)]C1、C2和C3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杀菌效果好的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浓度为卡那霉素10U.mL-1、庆大霉素200U.mL-1或链霉素2.0×104U.mL-1;对蚕蛹体内注射上述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每个蛹内注射0.1mL)后接蜂,小蜂的生存几率增加,其寄生成功率分别提高69.16%、36.95%和69.24%。可见,即使采用效果最好的抗生素注射预防,仍有大约30%蚕蛹因发生细菌病害而使小蜂败育。
程瑞春崔建国王洪魁高国平孙守慧祁金玉王月
关键词:柞蚕细菌性软化病黏质沙雷氏菌抗生素抑菌试验
柞蚕蛹期灵菌败血病Serratia marcescens C3菌株分离鉴定被引量:9
2010年
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为替代寄主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技术在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等地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时,柞蚕蛹期软化病是繁蜂的主要障碍。通过对利用柞蚕蛹繁蜂时蛹内组织液化后呈粉红色这一未知软化病的典型症状进行病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得到C3菌株。经Biolog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C3菌株为灵菌(Serratia marcescens),经过柯赫法则检验,确定灵菌C3菌株是导致柞蚕蛹期灵菌败血病的病原菌。描述了繁蜂时柞蚕蛹期灵菌败血病发病期的认别特征。
程瑞春崔建国王洪魁高国平孙守慧祁金玉王月
关键词:柞蚕白蛾周氏啮小蜂黏质沙雷氏菌
辽东桤木防火林带内草本可燃物的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对辽东桤木(Alnus tinctoria Sarg.)防火林带下草本可燃物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辽东桤木林带的防火性能,为林业生产中防火林带的营造提供了理论依据。采取林下设立标准地定期抽样调查草本植物种类,天平称量法测定可燃物负荷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辽东桤木防火林带下草本植物种类和个体种群数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坡向对草本植物种类分布有影响,东坡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少于西坡,上腹坡位少于中腹、下腹;随林龄增长,林下的草本植物负荷量是逐渐下降,15年生辽东桤木林下载荷量最小(54g·m-2)。
王月魏振宏高国平
关键词:辽东桤木可燃物负荷量动态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