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云

作品数:18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固体分散体
  • 4篇丹酚酸
  • 4篇溶出度
  • 4篇纳米
  • 4篇酚酸
  • 3篇丹参
  • 3篇丹参酮
  • 3篇硬脂
  • 3篇硬脂酸
  • 3篇磷脂
  • 3篇磷脂复合物
  • 3篇缓释
  • 2篇药组
  • 2篇银杏内酯
  • 2篇油水分配系数
  • 2篇溶出
  • 2篇体外
  • 2篇内酯
  • 2篇中药
  • 2篇中药组

机构

  • 17篇江苏省中医药...
  • 16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西本草天工...

作者

  • 18篇陈小云
  • 17篇贾晓斌
  • 16篇张振海
  • 7篇刘丹
  • 6篇孙娥
  • 4篇郁丹红
  • 4篇蒋艳荣
  • 3篇金鑫
  • 2篇刘其媛
  • 2篇朱静
  • 2篇夏海建
  • 2篇严红梅
  • 2篇胡琴
  • 1篇郑智音
  • 1篇丁冬梅
  • 1篇宁青
  • 1篇谭晓斌
  • 1篇胡绍英
  • 1篇唐静
  • 1篇黄赛燕

传媒

  • 8篇中国中药杂志
  • 6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成药

年份

  • 2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内酯组分释药单元体外释药行为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中药组分多元释药系统是多组分、多成分制剂体系,如何评价其多元化的释药行为一直都是中药制剂现代化面临的考验。该文通过对银杏内酯组分释药单元中各代表性成分释药的研究、释药行为相似度分析以及采用权重系数法对多成分的释药曲线进行整合,希望可以为中药组分制剂的释药评价提供思路与方法。
刘丹张振海陈小云贾晓斌
关键词:中药组分体外释药相似度评价
采用Fe3O4磁性粒子降低橡胶膏剂中天然橡胶的过敏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使用KH-550改性后的Fe3O4磁性粒子处理天然橡胶及其衍生物,降低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的量,降低其过敏性。方法超声处理后用磁场分离含蛋白质吸附的Fe3O4。含KH-550改性后的Fe3O4磁性粒子溶液与天然橡胶及其衍生物进行去蛋白处理,通过考马斯亮蓝法考察去蛋白质效率,去蛋白质橡胶对小鼠进行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去蛋白处理后,天然橡胶及其衍生物中蛋白质明显降低,未测到小鼠过敏性。结论使用KH-550改性后的Fe3O4磁性粒子处理天然橡胶及其衍生物可以用来制备橡胶膏剂低致敏的骨架材料。
朱静贾晓斌胡琴陈小云郑智音
关键词:橡胶膏剂
黄芪多糖口服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该实验利用黄芪多糖中引入的仲氨基与FITC中氰基发生亲核反应,得到FITC荧光标记的黄芪多糖,并采用Caco-2细胞模型评价了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和鱼精蛋白对黄芪多糖的吸收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该荧光标记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和鱼精蛋白对细胞毒性作用均较小;2种吸收促进剂对黄芪多糖的吸收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吸收促进剂的比例越大时,作用越明显,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的作用略强于鱼精蛋白。实验前后细胞跨膜电阻(TEER)的变化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吸收促进剂能暂时打开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增加了膜的流动性,从而提高药物的透过性。
陈小云谭晓斌孙娥刘丹贾晓斌张振海
关键词:黄芪多糖FITCCACO-2细胞模型吸收促进剂
丹酚酸组分中各代表性成分药效贡献率的评价及其油水分配系数的整合表征被引量:12
2015年
该实验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实验、家兔体外凝血4项实验和大鼠心肌缺血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丹酚酸组分中3个代表性成分的药效活性的差异,并利用CRITIC权重法评价代表性成分的药效贡献率;结果得到丹酚酸组分中代表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素的贡献率分别为28.85%,30.11%,41.04%。采用摇瓶法测定了丹酚酸组分在水以及不同p H缓冲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进一步以质量权重系数和药效贡献率相结合的方法整合表征了该组分整体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丹酚酸组分在正辛醇-水/p H 1.2的盐酸溶液/p H 2.0,2.5,5.0,5.8,6.8,7.4,7.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0.32,1.06,0.89,0.98,0.90,0.13,0.02,0.20,0.56。该实验为组分整体性质的表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严红梅陈小云夏海建刘丹贾晓斌张振海
关键词:油水分配系数
银杏内酯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释药单元的制备被引量:6
2014年
将微晶纤维素和壳聚糖联合应用于银杏内酯组分固体分散体(GKS)微丸的制备,考察银杏内酯组分微丸的溶出性。以微晶纤维素-壳聚糖为复合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银杏内酯组分固体分散体,借助差示扫描量热(DSC)对其进行制剂表征,进一步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银杏内酯组分微丸释药单元,考察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黏合剂、载药量和崩解剂对制备银杏内酯组分微丸释药单元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微晶纤维素和壳聚糖按1∶3制备的GKS固体分散体,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80%以上,银杏内酯组分微丸释药单元能显著改善GKS的溶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刘丹张振海陈小云贾晓斌
关键词:微丸固体分散体溶出度
胶体二氧化硅固化银杏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制备银杏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GF-PC),并利用胶体二氧化硅(CS)对其进行固化。方法以CS为载体,固化GF-P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法、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PRD)法和扫描电镜(SEM)法对所制备的磷脂复合物和固化粉末进行物相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和流动性。结果 DSC和XPRD图谱表明,GF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固化粉末中。体外溶出结果表明,固化粉末能够有效促进药物的溶出。结论 CS固化GF-PC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在提高自身流动性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其溶出性。
夏海建张振海孙娥陈小云万高星河贾晓斌
关键词:胶体二氧化硅磷脂复合物
丹酚酸组分整体药剂学性质的表征及其释药单元的建立
中药是一个多成分的复杂体系,各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作用成分不明确等都成为制约着中药制剂发展的主要因素。中药制剂的研究必然要考虑中药多组分的性质和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随着现代制剂技术和高分子材料学科的不...
陈小云
基于羟基磷灰石的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共沉淀物的制备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该实验旨在制备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的羟基磷灰石(HA)共沉淀物,以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同时改善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的粉体学性质。首先采用溶剂法制备共沉淀物,以丹酚酸组分中的丹酚酸B和丹参素为指标成分考察其体外溶出,同时对其进行粉体学性质的考察,并利用DSC,XRD,FTIR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得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与羟基磷灰石按1∶2制备的共沉淀物的体外溶出效果较好,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90%以上;粉体学性质考察结果表明该共沉淀物流动性良好,吸湿性低,粉体学性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微观结构的表征分析表明药物仍旧以非晶形式存在。该实验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陈小云张振海刘丹孙娥贾晓斌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粉体学性质
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作为辣椒素透皮凝胶基质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HPMC-硬脂酸)作为辣椒素透皮凝胶基质的适用性,并对制剂处方进行优化。方法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了辣椒素透皮凝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基质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和稳定性。结果所制备的凝胶为白色半透明胶体,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优化处方组成为1%HPMC-硬脂酸、15%丙二醇、10%甘油,辣椒素12 h累积渗透量为275.45μg/cm2。结论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的辣椒素凝胶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皮渗透性能,有望成为辣椒素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陈小云张振海胡琴蒋艳荣贾晓斌
关键词:辣椒素透皮制剂
不同方法制备的丹参酮-多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多孔二氧化硅为载体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比较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对药物体外溶出度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等技术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表征结果显示在2种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均以非晶形式高度分散。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表明,溶剂法制备的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45,60 min时,丹参酮I,II 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80.9%,84.6%和86.2%,88.7%;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45,60 min时,丹参酮I,II 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92.7%,95.3%和95.8%,97.1%。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均能成功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更利于提高溶出度。
蒋艳荣张振海丁冬梅陈小云孙娥贾晓斌
关键词:丹参酮多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溶出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