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加虎

作品数:314 被引量:2,383H指数:2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5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5篇医药卫生
  • 51篇文化科学
  • 50篇哲学宗教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3篇儿童
  • 29篇青少年
  • 25篇妊娠
  • 25篇健康
  • 23篇少年
  • 21篇教学
  • 20篇队列研究
  • 20篇抑郁
  • 20篇孕期
  • 20篇流行病
  • 20篇流行病学
  • 19篇大学生
  • 19篇心理
  • 17篇中学生
  • 15篇农村
  • 13篇亚健康
  • 13篇自杀
  • 13篇公共卫生
  • 12篇症状
  • 1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3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2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4篇安徽省立医院
  • 9篇皖西卫生职业...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安徽省教育厅
  • 7篇安徽省马鞍山...
  • 6篇皖南医学院
  • 6篇阜阳职业技术...
  • 6篇江门市卫生防...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合肥市第一人...
  • 4篇铜陵职业技术...
  • 3篇昆士兰理工大...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安庆市疾病预...
  • 3篇绍兴市疾病预...

作者

  • 311篇郝加虎
  • 162篇陶芳标
  • 80篇苏普玉
  • 56篇叶冬青
  • 55篇朱鹏
  • 36篇黄锟
  • 29篇黄芬
  • 27篇孙莹
  • 26篇张志华
  • 23篇黄朝辉
  • 23篇许韶君
  • 22篇张秀军
  • 22篇万宇辉
  • 19篇孙业桓
  • 18篇赵玉秋
  • 17篇胡传来
  • 15篇张国庆
  • 15篇王红
  • 11篇伍晓艳
  • 11篇张学军

传媒

  • 46篇中国学校卫生
  • 25篇中华流行病学...
  • 2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5篇卫生研究
  • 1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疾病控制杂志
  • 10篇中华预防医学...
  • 10篇中国高等医学...
  • 8篇中华预防医学...
  • 7篇中国卫生检验...
  • 6篇中国卫生统计
  • 6篇安徽医药
  • 5篇西北医学教育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安徽医学
  • 3篇中国农村卫生...
  • 3篇中国校医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14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14篇2015
  • 19篇2014
  • 25篇2013
  • 20篇2012
  • 37篇2011
  • 25篇2010
  • 20篇2009
  • 26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3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献血人群HCV感染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血源性传播病毒,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献血模式仍然以个体献血为主,到90年代后期国家逐步从个体献血过渡到无偿献血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本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选择安徽省合肥...
郝加虎黄芬叶冬青胡兆平余新炳蒋作君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毒感染LOGISTIC回归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寻找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或抗性基因,为临床诊断和颅后评估提供线索。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苏虹张秀军郝加虎叶冬青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LA-DRB1PCR-SSP遗传易感性
文献传递
1088例中老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分析被引量:3
1998年
1 材料与方法 1.1 目标人群及研究人群 目标人群为高校中老年知识分子,研究人群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合肥地区部属高校知识分子共1088例,其中男性817例,女性271例。40岁以下117例(10.7%),40~50岁177例(16.3%),50~60岁376例(34.5%),60~70岁371例(34.2%),71岁以上47例(4.3%)。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调查人员以专科医生为主,对参加的其他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所调查疾病按统一标准诊断,清晨空腹静脉抽血。调查内容有既往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13项:血清总蛋白(TP,g/L)、白蛋白(ALB,g/L)、总胆红素(TBTL,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μmol/L)、谷丙转氨酶(ALT,karme法)。
刘安银郝加虎
关键词:中老年人知识分子
安徽省留守学生身心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调查安徽省留守学生身心亚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皖南、皖北城乡7所普通中学3421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682名。应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留守学生的躯体亚健康检出率(14.22%)高于非留守学生(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检出率(13.64%)高于非留守学生(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学生的MHT测验得分与其MSQA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躯体活力下降(18=1.456,P=0.001)、情绪问题(β=1.096,P=0.000)、社会适应困难(β=1.011,P=0.006)呈线性回归关系。安徽地区留守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况各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体活力下降、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导致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留守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改善其心理健康。
姚应水康耀文金岳龙陈燕龚伟志郑丽安洲陶芳标郝加虎
关键词:留守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新划界标准的应用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描述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新划界标准应用的结果,为亚健康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温州地区2所高校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进行评定,以全国大一、大二学生常模的P90为阳性症状划界,了解学生的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及其差异。结果高校学生身心亚健康检出率为9.4%,其中躯体亚健康率为15.1%,心理亚健康率为7.8%。男、女生躯体、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女生较高。内向性格学生躯体、心理亚健康高于中性和外向性格学生,而身心亚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负担中等的学生躯体、心理亚健康低于学习负担重和轻度的学生,而身心亚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躯体亚健康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心理和身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新划界标准具有一定科学性和针对性,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判定标准。
徐长恩王若蛟郝加虎陶芳标胡传来万宇辉苏普玉
关键词:亚健康患病率
高职大学生情绪症状与睡眠质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了解高职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情绪症状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3 130名阜阳市某高职在校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 18.1%的高职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50.1%的大学生睡眠时间≤7 h/d。男女生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5.9%和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7,P=0.028)。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40.4%,32.0%,高于无焦虑、抑郁症状的学生(13.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OR估计值分别为2.691(95%CI:2.151~3.368)和2.955(95%CI:2.386~3.659)。结论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不良情绪与睡眠质量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保障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
李俊许韶君侯方丽祖萍赵玉秋郝加虎陶芳标
关键词:睡眠异常
怀远县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5
2001年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程度及其流行特征 ,以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 ,控制与降低伤害发生率。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运用自编调查表对 1 51 49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怀远县中小学生共发生 1 2种不同类型伤害 ,发生率为 39.0 % ,前三位伤害依次为跌伤 ( 1 5.9% ) ,动物咬伤 ( 1 5.2 % ) ,刀或锐器伤 ( 1 1 .5% ) ;以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 51 .7% ,其次为高中生 42 .5% ,小学生最低为 2 8.9% ;伤害发生率与性别有关。结论 伤害严重地影响中小学生健康和学习 ,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叶冬青黄芬陈文化郝加虎张秀军孙本美
关键词:流行病学
高职学生自评体型与不良饮食相关行为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高职学生自评体型与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关联,为干预不良饮食相关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安徽省3所高职学校大一至大三共4 1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现场调查,运用自评体型和BMI标准2种方法评价研究对象超重肥胖情况。结果高职学生按BMI分组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6.3%,男生(13.1%)高于女生(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8,P〈0.01)。高职学生自我体型评价和BMI评价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为0.282 5(P〈0.01)。按性别分层后,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按照BMI分组,超重/肥胖仅是男生控制饮食的危险因素(OR=1.61,95%CI=1.01-2.57)。按照自评体型分组,偏胖/很胖是不良减肥行为、暴饮暴食、控制饮食、减肥药/茶、为吃多而自责、偷偷进食6种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自我体型评价是高职学生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女生群体中尤为明显。
荣峰陶磊张静朱琳张蕾蕾鲍慧慧张曼苏普玉张志华郝加虎
关键词:体型饮食习惯健康教育
系统性红斑狼疮HLA-DM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索HLA DM基因及其与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用PCR RFLP的方法确定HLA DM的基因型,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SLE的危险因素,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环境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 共检测到3种DMA与4种DMB等位基因,其分布在SLE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布一致。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SLE的环境危险因素有5个(潮湿、精神刺激、日晒、刀豆、扁桃体感染),女性个人婚育史因素有3个(出生时母亲的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流产次数)。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提示HLA DMB 0102与扁桃体感染的交互项效应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有多个环境危险因素与SLE的发病有关,HLA DM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SLE发病及活动性没有独立作用,但HLA DM基因与某些环境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叶冬青陆伟李向培张永青施小明郝加虎
关键词:HLA-DM环境危险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M基因扁桃体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编制及其信效度评价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编制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并进行信、效度评价,为开展学生预防近视工作提供测评工具。方法通过循证复习相关文献、专家咨询,构建包含57条项目的初始问卷。使用初始问卷对我国12个省市的4795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由一~三年级问卷(40个项目)、四~六年级问卷(43个项目)和初中问卷(43个项目)3份问卷组成,每份问卷包括10个维度;3份问卷的分半系数分别为0.847,0.874和0.863,Cronbaeh仪系数分别为0.761,0.804和0.792;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反应度分析结果显示,一年级、四年级及初一年级学生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分别高于三年级、六年级及初三年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具有比较可靠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作中小学生预防近视工作的测评工具。
高国朋谭晖张秀军伍晓艳赵玉秋华文娟金菊香裴晨璐郝加虎汪玲陶芳标
关键词:视力测定法卫生保健提供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