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建国

作品数:69 被引量:402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8篇血管
  • 13篇多层螺旋CT
  • 12篇成像
  • 11篇动脉
  • 11篇X线
  • 10篇动脉瘤
  • 10篇血管成像
  • 10篇X线计算
  • 10篇X线计算机
  • 10篇病变
  • 9篇体层摄影
  • 9篇体层摄影术
  • 7篇肿瘤
  • 7篇16层螺旋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6篇结缔组织病
  • 5篇多层螺旋CT...
  • 5篇颅内
  • 5篇灌注

机构

  • 33篇常州市第一人...
  • 30篇苏州大学附属...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苏州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金坛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常州卫生高等...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常州市口腔医...

作者

  • 64篇邱建国
  • 40篇邢伟
  • 15篇陈文华
  • 13篇孙益芳
  • 12篇俞胜男
  • 11篇陈杰
  • 11篇丁玖乐
  • 10篇史新平
  • 7篇彭亚
  • 7篇聂建新
  • 7篇潘解萍
  • 6篇陈明
  • 6篇王杰
  • 5篇吴小凤
  • 5篇吴伟成
  • 5篇单飞
  • 4篇张敏
  • 4篇薛京利
  • 3篇李蓓
  • 3篇顾晓方

传媒

  • 9篇中国CT和M...
  • 7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中国医学计算...
  • 4篇放射学实践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右江医学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综合临床医学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外科手术结果对比,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5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A图像与DSA和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在356例患者中的195例患者颅内发现215个动脉瘤。5个动脉瘤CTA漏诊,9个动脉瘤在DSA检查中未能清楚显示,但被CTA发现,其中5个得到手术证实,另外4个未行手术治疗。16层螺旋CTA对于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与DSA的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颅内动脉瘤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何展飞陈文华邢伟邱建国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20排容积CT对192例病例进行全脑灌注扫描,利用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容积图像,减影后选择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方式获得脑血管重建图像,并利用软件生成相应的全脑灌注三维图像。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动态血管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发现脑血管病变77例,其中动脉瘤30例,血管畸形15例,血管狭窄或闭塞32例。动脉瘤病例均经DSA证实,血管畸形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血管栓塞病例行溶栓术后病理证实,22例血管狭窄经DSA证实。治疗前全部患者存在脑灌注异常区域,患侧与健侧比较,rCBV、rCBF减低,M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异常灌注区域rCBV、rCBF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对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随访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实现对脑血管病变的全面评估。
陈明邢伟邱建国孙益芳丁玖乐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血管造影术脑血管病变
MSCT肺密度测定评价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肺密度测定软件,找出肺密度变化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已确诊为患有CTD的患者,利用MSCT行高分辨扫描(即HRCT),应用附带的Pulmo自动评估软件测定上、中、下肺区的平均CT值及象素的频率分布(即象素指数),并分析它们的变化与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部间质改变的关系。结果 72例患者中42例(R组)HRCT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表现;同时这些患者的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象素分布异常和曲线波峰降低并右移。30例患者HRCT无明显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的表现,但其中13例(P组)患者的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和象素分布曲线的异常,17例(N组)患者的平均肺密度和象素分布曲线表现正常。结论 MSCT肺密度测定对早期诊断CTD所致的肺间质改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平均肺密度和象素分布曲线的变化与CTD伴肺间质病变的程度具有相关性。
邱建国潘解萍聂建新孙益芳陆亚华
关键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肺密度多层螺旋CT检查
对比剂外逸在急腹痛及腹部闭合性创伤CT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对比剂外逸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5例患者包括腹主动脉动脉瘤破裂2例、闭合性腹部外伤12例及腹壁自发性血肿1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随访证实。观察所有病例对比剂外逸的CT特征,并对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均可见对比剂外逸。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外逸对比剂CT值分别为(175.5±20.7)HU和(157.8±21.6)HU。14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5例呈喷射状,10例为血肿内局灶性高密度灶,其中2例延迟后血肿密度部分升高。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分辨外逸对比剂及原发病变有明显差异,门静脉期图像优于动脉期。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评价活动性血管外对比剂逸出的有效方法。
陈杰胡春洪邢伟邱建国陈明张永成
关键词:活动性闭合性创伤腹部
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研究正常成人水负荷前后肾脏变化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监测正常成人水负荷前后肾脏血氧水平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11名健康志愿者水负荷前后的肾脏SWI图像资料.选取水负荷前后同一层面的SWI图像,使用SPIN软件分别测量皮质带和髓质带的相位...
丁玖乐邢伟陈杰俞胜男邱建国
关键词:代谢肾脏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一例被引量:3
2009年
患者女,67岁。出现纳差、消瘦1个月,体重下降约10k,无发热、黄疸、腹痛、腹泻。CT显示肝内外胆管全程扩张,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处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扩张肝内胆管内可见多发乳头状结节影;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中等程度强化(图1,2;箭)。手术病理表现:术中见胆总管直径约3cm,张力高。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内充满大量白色胶胨样黏液,胆总管下端、肝总管及左肝管内有多灶性、节段性苔藓样肿瘤,表面不平、充血。病理结果:(胆总管黏膜)示黏膜乳头状腺瘤生长,乳头密集拥挤,部分上皮细胞核大,有异型,偶见核分裂(图3,HE×200)。
陈杰邢伟邱建国史新平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乳头状腺瘤黏液瘤胆总管十二指肠胆总管直径胆总管下端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开放评价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4例患者的47个夹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作为参考标准。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CTA和DSA的图像质量、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结果16层螺旋CTA检出3个动脉瘤有残留,靠近钛夹的全部载瘤动脉可以被准确评价。16层螺旋CTA检出动脉瘤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100%(97.5%CI:29.2~100%)、100%(97.5%CI:92.0~100%)和100%(97.5%CI:92.5~100%)。阳性和阴性预测率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A在诊断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残留和载瘤动脉开放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检查。
陈文华王杰邢伟彭亚邱建国吴林全
关键词:脑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AVM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处理技术分别为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表面遮盖法(SSD)。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发现AVM,24例发现脑动脉瘤和3例发现烟雾病,26例CTA和DSA检查阴性。17例AVM患者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6例发现供血动脉(94%),15例可见引流静脉(88%)。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AVM检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它在AVM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陈文华王杰邢伟邱建国俞胜男孙益芳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CT血管造影术16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术前评估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在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胰腺癌患者进行MSCT双期增强薄层横断位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演示(VR)等后处理技术,对胰腺癌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估,并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和分析。结果:3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19例MSCT认为可切除的,实际术中切除15例(可切除率79%);16例MSCT认为不可切除的,实际术中不可切除15例(不可切除率94%)。结论:MSCT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顾晓方邢伟邱建国史新平薛京利戴虹
关键词:胰腺癌多层螺旋CT术前评估
胃肠道神经鞘瘤和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对照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目的研究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螺旋CT表现,并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进行对照分析。资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鞘瘤12例及GIST3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螺旋CT表现,并对其螺旋CT表现加以比较。CT影像资料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增强模式、强化程度、肿瘤与黏膜接触面溃疡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良性GIST最大直径小于胃肠道神经鞘瘤和恶性GIST(P<0.05)。胃肠道神经鞘瘤(83.3%)和良性GIST(80%)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而恶性GIST(84%)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胃肠道神经鞘瘤和良性GIST与恶性GIST肿瘤形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胃肠道神经鞘瘤和良、恶性GIST均可呈腔内生长、腔外生长、腔内外生长,其生长方式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神经鞘瘤和良性GIST增强模式、强化程度与恶性GIST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IST溃疡(28%)比胃肠道神经鞘瘤(25%)和良性GIST(20%)更常见,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神经鞘瘤CT上多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扁圆形的匀质肿块,强化不明显或呈轻度强化,该表现类似于良性GIST,但与恶性GIST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
邢伟谭华桥俞胜男吴小凤孙益芳邱建国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神经鞘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