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隐斜
  • 3篇近视
  • 2篇散光
  • 2篇双眼
  • 2篇内障
  • 2篇屈光
  • 2篇吸除
  • 2篇吸除术
  • 2篇立体视
  • 2篇近视眼
  • 2篇聚散
  • 2篇白内障
  • 2篇白内障吸除
  • 2篇白内障吸除术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2篇超声乳化白内...
  • 2篇超声乳化白内...
  • 2篇超声乳化白内...
  • 1篇眼内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医学高...

作者

  • 8篇邢秀丽
  • 5篇高祥璐
  • 4篇张艳龙
  • 3篇崔鹏云
  • 2篇肖婷婷
  • 2篇王琦
  • 1篇梁蕙
  • 1篇吕安琪
  • 1篇杨丽霞
  • 1篇王彦君
  • 1篇张玉洁
  • 1篇王景慧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方法测量AC/A值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AC/A值所得结果是否相同以及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57名在校大学生,使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进行规范验光后,分别用隐斜法、梯度法、同视机法测量AC/A值。结果:梯度法和隐斜法测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和同视机法测得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梯度法中附加不同镜片所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隐斜法中近方注视不同距离视标所得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视机法中附加不同镜片所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梯度法中附加正镜片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临床上测量AC/A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与该方法的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崔鹏云高祥璐梁蕙张艳龙邢秀丽曹瀚坤
关键词:梯度法
主导眼评估及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的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别测量注视性、运动性和知觉性主导眼,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测量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分析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的差异。方法:对80位近视眼志愿者,完全矫正后分别利用卡洞法测量注视性主导眼、用集合近点法测量运动性主导眼、附加镜片法测量知觉性主导眼。测量单眼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及调节灵敏度。结果:注视性与运动性、注视性与知觉性、运动性与知觉性主导眼结果一致性分别为k=0.48、k=0.32、k=0.37;双眼屈光差异越大,注视性与运动性主导眼测量结果一致性越低(r=0.732,P<0.05)。运动性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调节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主导眼;运动性主导眼具有更小的调节滞后量和更差的调节灵敏度。
王景慧高祥璐杨丽霞邢秀丽崔鹏云曹瀚坤
关键词:主导眼
附加+0.75D对近视调节、聚散和立体视作用的研究
研究目的:  近视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视防控成为热点。目前的研究针对在全矫的状态下附加正镜控制近视进展,主要是通过降低调节滞后量来增强调节功能。鉴于调节、聚散、立体视之间不仅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而且是评估双眼视功能的重要指...
邢秀丽
关键词:近视聚散立体视
2.2 mm和3.0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全角膜及角膜前后表面术源性散光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0
2019年
目的比较2.2mm和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全角膜、角膜前后表面术源性散光(SIA)的差异.方法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1例(131只眼),年龄44~9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2mm组:同轴2.2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9例(69只眼);3.0mm组: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2例(62只眼).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前检查患者白内障核硬度,并采用Emery分级.所有随访时间内,对患者进行Pentacam眼前节生物测量仪检查.记录每一次随访期,以角膜顶点为中心4mm区域内全角膜屈光力(TCRP)、角膜前表面的模拟角膜屈光力(SimK)和角膜后表面散光(PCA),使用矢量分析方法将散光分解为X-Y径线,计算SIA,并采用SigmaPlot软件进行绘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23例(123只眼)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2.2mm组65只眼,3.0mm组58只眼;两组年龄分别为(69±9)、(71±10)岁;两组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分别为(2.08±0.47)、(2.12±0.46)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全角膜、角膜前后表面的屈光力及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所有SIA进行计算及矢量分解,得到的矢量中心(SIA矢量均值)即为质心SIA.术后3个月2.2mm组TCRP、SimK及PCA的质心SIA分别为-0.11D@146°、-0.11D@151°、-0.03D@67°;3.0mm组分别为-0.25D@158°、-0.24D@147°、-0.04D@47°.2.2mm组与3.0mm组角膜SIA比较,术后3个月2.2mm组与3.0mm组SimK的Y经线SIA度数分别为(-0.10±0.30)、(-0.22±0.37)D,PCA的SIA度数绝对值分别为(0.24±0.16)、(0.19±0.12)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3、P=0.035;t=2.009、P=0.047),其余各径线的分解矢量及SIA绝对值两组间差异�
梁景黎邢秀丽杨晓彤蒋元丰张红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后并发症散光
两种计算方法对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价Barrett计算器和老版AcrySof计算器两种计算方法对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患者64例(81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Barrett计算器组34例(41只眼),AcrySof计算器组30例(40只眼)。术前使用LenstarLS900进行眼部生物测量,两组患者分别使用Barrett计算器和老版AcrySof计算器对ToricIOL进行规划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1个月和3个月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并检查ToricIOL轴位。取随访资料完整者55例(70只眼)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0例(25只眼),女性35例(45只眼),年龄(72±10)岁;Barrett计算器组29例(35只眼),AcrySof计算器组26例(35只眼)。计算器计算得出的预期残余散光度数与术后验光得到的残余散光度数差值即散光矫正误差(ERA)。大小误差为ERA的代数差,矢量误差(EV)为ERA的矢量差。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两组患者术后ERA的大小误差和EV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3个月Barrett计算器组ERA的大小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19±0.16)D、(0.28±0.24)D;AcrySof计算器组分别为(0.36±0.28)D、(0.46±0.41)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50、-2.036,均P<0.05)。术后1个月Barrett计算器组总体、顺规散光、逆规散光ERA的EV分别为(0.30±0.21)D、(0.26±0.22)D、(0.37±0.26)D,AcrySof计算器组分别为(0.47±0.33)D、(0.51±0.34)D、(0.52±0.38)D;术后3个月Barrett计算器组总体、顺规散光、逆规散光ERA的EV分别为(0.37±0.28)D、(0.29±0.17)D、(0.35±0.27)D,AcrySof计算器组分别为(0.59±0.46)D、(0.54±0.37)D、(0.64±0.52)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t=-2.533、-2.436、-2.150,术后3个月t=-2.142、-2.038、-2.481,均P<0.05)。将Barrett计算器组与AcrySof计算器组EV按照矢量进行分解后比
杨晓形张红梁景黎邢秀丽栗勇涛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散光
附加+0.75D对近视眼调节滞后及调节波动的影响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附加+0.75D对近视眼不同距离调节滞后及阅读过程中调节波动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就读的50名在校学生进行规范验光后做基本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全矫和附加+0.75D双眼视状态下将视标分别放在50、40、33、25、20cm距离下测量左右眼的调节滞后量,然后在40cm距离处分别阅读20min文本,连续测量左右眼的调节反应。结果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全矫和附加+0.75D状态下不同距离(除20cm)的调节滞后量随着距离减少,调节滞后量增大。每个距离附加+0.75D后调节滞后量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0、3.737、5.149、6.022、5.445,P〈0.05)。全矫状态下ESO组调节滞后量大于EXO组,除25cm、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2、-2.569、-2.440,P〈0.05)。40cm状态下阅读,附加+0.75D后调节波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P〈0.05),全矫状态下调节波动量EMM组较LOM组MOM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25,P=0.000),调节波动量与调节幅度呈负相关关系(r=-0.500,P〈0.05)。结论近视者在调节幅度正常的情况下视近时可戴附加+0.75D的镜片,防止近视进一步进展,对于内隐斜更为有效,对于调节幅度不正常者有待进一步研究。
邢秀丽高祥璐张艳龙崔鹏云曹瀚坤张玉洁
关键词:隐斜
隐斜对成年人近视眼双眼调节反应与聚散适应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研究水平隐斜对聚散适应以及双眼调节反应的影响,探讨隐斜和近视发展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本科或研究生自愿参与116名近视受试者,根据近距隐斜量(near phorias,NP)分为三组:正位组(N组)48例(-6△≤NP≤0),外隐斜组(EXO组)42例(NP<-6△),内隐斜组(ESO组)26例(NP>0△).持续注视40cm处视频显示终端(VDT)阅读20 min,阅读前后分别行主觉验光,远距(5 m)与近距(40 cm)水平隐斜测量,AC/A值及单眼(MA)与双眼(BA)调节反应(应用Shin-Nippon WR-5100K红外线开放视野全自动电脑验光仪).结果 阅读前三组MA与BA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XO组:BA>MA(t=9.264,P<0.01);N组:BA>MA(t=4.840,P<0.01); ESO组:MA>BA(t =-6.064,P<0.01).阅读前后三组的聚散适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4.026,P<0.01).EXO组表现为集合性聚散适应(外隐斜量减小);ESO组与N组均表现为开散性聚散适应(ESO组内隐斜量减小;N组外隐斜量增大).结论 隐斜通过集合性调节对双眼调节反应产生影响,不同隐斜在融像性聚散需求方向的作用下表现为不同方向的聚散适应.内隐斜双眼调节滞后量较高,可能与近视的发展速度有关.
肖婷婷高祥璐张艳龙王琦邢秀丽吕安琪
关键词:隐斜
注视差异在分析双眼视功能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注视差异在评价和分析双眼视功能中的作用,探寻更加准确合适的反映眼部功能的检查方法,同时为异常双眼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选取志愿参与研究的在校大学生80名,男34人,女46人,平均年龄(22.3±3.2)岁,使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分别进行客观及主观验光,在全矫基础上于40cm处,应用Wesson Fixation Disparity Card配合偏振片测量由不同棱镜诱导下的注视差异的大小和方向,并绘制注视差异曲线。应用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进行立体视锐度的检查。让被检者阅读纸质文本材料半小时,使用视疲劳评估表评估视疲劳程度。分析注视差异与双眼视功能各项参数的关系。结果不同注视差异曲线类型所占比例不同,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6%(37/80)、9%(7/80)、26%(21/80)和19%(15/80)。注视差异的大小与立体视锐度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350,P=0.004)。注视差异曲线斜率与视疲劳程度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857,P:0.000)。结论注视差异是评估某些双眼视功能的有效方法,注视差异的测量结果可以辅助诊断临床异常双眼视功能。
王琦高祥璐张艳龙肖婷婷王彦君邢秀丽
关键词:立体视锐度视疲劳双眼视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