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近视
  • 4篇隐斜
  • 3篇年龄
  • 3篇屈光
  • 3篇近视眼
  • 2篇眩光
  • 2篇视功能
  • 2篇视疲劳
  • 2篇双眼
  • 2篇同视机
  • 2篇屈光不正
  • 2篇立体视
  • 2篇立体视锐度
  • 2篇亮度
  • 2篇聚散
  • 2篇空间频率
  • 2篇放大镜
  • 1篇单眼
  • 1篇眼科
  • 1篇眼科学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张艳龙
  • 13篇高祥璐
  • 4篇王琦
  • 4篇邢秀丽
  • 2篇杜蓓
  • 2篇崔耀珍
  • 2篇梁蕙
  • 2篇石浩淼
  • 2篇肖婷婷
  • 2篇康峥
  • 2篇王彦君
  • 2篇崔鹏云
  • 1篇刘文兰
  • 1篇刘文兰
  • 1篇李筱荣
  • 1篇刘洵
  • 1篇吴淑英
  • 1篇徐延山
  • 1篇高飞
  • 1篇李丽华

传媒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2010(重...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隐斜测量方法可重复性的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隐斜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56名大学生自愿者,分别使用不同的隐斜测量法对其水平眼位进行测量,远距离(5 m)隐斜测量方法为:VG 0.6、FVG 0.6、VG 0.9、FVG 0.9、MR、FMR及SCT;近距离(40 cm)隐斜测量方法:VG 0.5、FVG 0.5、VG 0.9、FVG 0.9、MR、FMR以及SCT,VG 7×7、FVG 7×7。各种方法对同一人分别进行前后连续两次远、近距离隐斜的测量,比较各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及"Flash"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远距离VG0.9与FVG0.9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它方法"Flash"参与后,测量的结果与无"Flash"的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后两次结果间的差异比较,远距离VG0.6、VG 0.9、FVG 0.9及SCT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lash"可彻底破坏融像,从而排除融像性辐辏量改变对隐斜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远距离FVG 0.6、MR以及FMR的可重复性较高,近距离所有的测量方法均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崔耀珍高祥璐张艳龙刘文兰
关键词:隐斜测量方法可重复性有效性
不同方法测量AC/A值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AC/A值所得结果是否相同以及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57名在校大学生,使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进行规范验光后,分别用隐斜法、梯度法、同视机法测量AC/A值。结果:梯度法和隐斜法测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和同视机法测得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梯度法中附加不同镜片所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隐斜法中近方注视不同距离视标所得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视机法中附加不同镜片所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梯度法中附加正镜片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临床上测量AC/A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与该方法的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崔鹏云高祥璐梁蕙张艳龙邢秀丽曹瀚坤
关键词:梯度法
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探讨亮度、眩光、空间频率、年龄和屈光不正度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用OPTEC6500对比敏感度仪模拟四种状态(85 cd/m^2无眩光、85 cd/m^2有眩光、3 cd/m^2无眩光和3 cd/m^2有眩光),对402例患者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①在85 cd/m^2和3 cd/m^2环境下,分辨低、中空间频率(1.5 c/d,3.0 c/d,6.0 c/d)物体时,有无眩光其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分辨中、高空间频率(6.0 c/d,12.0 c/d,18.0 c/d)的物体时。不同亮度(85 cd/m^2和3 cd/m^2)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于低度、中度及高度的近视患者来说.在85 cd/m^2无眩光、85 cd/m^2有眩光、3 cd/m^2无眩光、3 cd/m^2有眩光四种环境下,各种空间频率造成的对比敏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于各种屈光不正度的近视患者来说.在以下情况时屈光不正度造成的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85 cd/m^2无眩光状态下,空间频率为12.0 c/d的视标:在3 cd/m^2无眩光状态下,空间频率为6.0 c/d的视标:在3 cd/m^2有眩光状态下.空间频率为12.0 c/d和18.0 c/d的视标。(固在85 cd/m^2无眩光状态下,不同年龄(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的患者.分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标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亮度、眩光、空间频率和屈光不正度五个因素均会在某些情况下对对比敏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张艳龙李丽华高祥璐
关键词:年龄亮度眩光空间频率屈光不正
波前像差技术在眼科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从屈光手术、白内障、视网膜疾病、干眼症、复视、圆锥角膜等方面介绍了波前像差技术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波前像差技术还可用于评估白内障的手术方式、人工晶体的材料和设计等对人眼成像质量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的治疗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眩光、夜视力差等问题对人眼的影响。指出波前像差的临床应用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前景,然而实现其应用的特殊技术尚处于初步研发阶段,一些涉及到调节、年龄和色像差等问题的基础研究亟待加强,因此其在眼科临床上的理想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郭俊来张艳龙高祥璐
关键词:波前像差人工晶状体视网膜
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水平隐斜视及聚散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测量屈光不正患者戴镜后的水平隐斜视及聚散力,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测量日常戴镜状态下的矫正视力,使用Von Graefe法检查远方(5m)、近方(40cm)的分离性水平隐斜视,利用梯度法计算AC/A比率;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Risley棱镜检查远方、近方的水平聚散力。40例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屈光参差组远方、近方的分离性水平隐斜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组水平聚散力的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值均小于对照组,除近方BO恢复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影响水平眼位,减弱聚散力,患者可拥有双眼单视功能,但注视近方距离时,患者可能存在单眼视状态。
梁蕙徐延山杜蓓张艳龙
关键词:屈光参差
调节对近视性散光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调节对近视性散光的可能影响及散光的变化对近距离工作的可能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者87例(166眼存在散光),检查其屈光不正度、远矫正下近视力(DCNVA)、视近(眼前40cm)状态下的散光修正度及视近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NVA)。视近状态下散光的修正采用交叉柱镜。对视远与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度、视远与视近状态下散光轴位、DCNVA与ACNVA三对数据的差值进行正态性检验,若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若不服从则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视近状态下和视远状态下散光的差异量与残余散光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视近与视远状态下散光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32.P〈0.01),且视近时散光度呈增加的趋势;二者轴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有提高的趋势(Z=-5.74,P〈0.01)。顺规、斜轴及低度散光(≤-1.00D)者与总体趋势相一致,而逆规散光及散光度〉-1.00D者不具有该趋势。结论人眼各子午线的调节不均衡使调节时散光发生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近视力,从而影响近距离工作,这于顺规、斜轴及低度散光患者更为明显。
刘文兰高祥璐张艳龙崔耀珍
关键词:散光视力
近视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课题主要分析了空间频率,年龄,屈光不正度,亮度和眩光五个因素会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基本包括了全部对对比敏感度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目的 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的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空间频率...
张艳龙
关键词:年龄亮度眩光空间频率
文献传递
一种同视机不等像检查图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同视机的不等像检测画片,并检验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前瞻性重复测量设计实验研究。根据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原理设计两张同视机不等像测量画片,用来检测主观不等像值。通过比较实际测量的不等像和无焦放大镜诱导的不等像理论来研究该画片的可靠性,比较间隔24h的两次测量结果来研究该画片的可重复性。实验数据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次测量结果总的回归系数0.908,比理论值1低:两次测量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同视机不等像检查图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但其在临床中的检验效果,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康峥高祥璐张艳龙
关键词:同视机
动态检影法下近视患者反应性与刺激性AC/A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测量调节滞后量和眼位,研究在不同调节刺激下,患者反应性AC/A和刺激性AC/A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在校大学生29例,在全矫基础上,利用棱镜分离法测量被检者【平均年龄(23.3+3.8)岁,除近视外,无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在5m和40em处的隐斜量。在全矫度数的基础上添加+1.00、+1.50、-1.00、-2.00D球镜,重新检查被检者在40cm处的隐斜视,应用MEM动态检影法测量患者的调节滞后量。采用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不同的调节刺激下,患者的调节滞后量、梯度法反应性AC/A及梯度法刺激性AC/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6.85、8.992、17.319,P〈0.05)。基于梯度法得到的反应性AC/A与刺激性AC/A均呈正相关(+1.00D:r=0.542,P〈0.01;-1.00D:r=0.789,P〈0.01;-2.00D:r=0.812,P〈0.01)。基于计算法得到的反应性AC/A与刺激性AC/A也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附加负球镜时,调节滞后量更大。计算法求的反商件AC/A与刺瀚忡AC/A的相姜件帚捍.
张艳龙高祥璐王琦石浩淼高飞刘洵
关键词:近视
附加+0.75D对近视眼调节滞后及调节波动的影响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附加+0.75D对近视眼不同距离调节滞后及阅读过程中调节波动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就读的50名在校学生进行规范验光后做基本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全矫和附加+0.75D双眼视状态下将视标分别放在50、40、33、25、20cm距离下测量左右眼的调节滞后量,然后在40cm距离处分别阅读20min文本,连续测量左右眼的调节反应。结果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全矫和附加+0.75D状态下不同距离(除20cm)的调节滞后量随着距离减少,调节滞后量增大。每个距离附加+0.75D后调节滞后量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0、3.737、5.149、6.022、5.445,P〈0.05)。全矫状态下ESO组调节滞后量大于EXO组,除25cm、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2、-2.569、-2.440,P〈0.05)。40cm状态下阅读,附加+0.75D后调节波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P〈0.05),全矫状态下调节波动量EMM组较LOM组MOM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25,P=0.000),调节波动量与调节幅度呈负相关关系(r=-0.500,P〈0.05)。结论近视者在调节幅度正常的情况下视近时可戴附加+0.75D的镜片,防止近视进一步进展,对于内隐斜更为有效,对于调节幅度不正常者有待进一步研究。
邢秀丽高祥璐张艳龙崔鹏云曹瀚坤张玉洁
关键词:隐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