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隐斜
  • 2篇梯度法
  • 2篇同视机
  • 2篇AC/A
  • 1篇主导眼
  • 1篇近视
  • 1篇近视眼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医学高...

作者

  • 4篇崔鹏云
  • 3篇高祥璐
  • 3篇邢秀丽
  • 2篇张艳龙
  • 1篇梁蕙
  • 1篇杨丽霞
  • 1篇张玉洁
  • 1篇王景慧

传媒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主导眼评估及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的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别测量注视性、运动性和知觉性主导眼,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测量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分析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的差异。方法:对80位近视眼志愿者,完全矫正后分别利用卡洞法测量注视性主导眼、用集合近点法测量运动性主导眼、附加镜片法测量知觉性主导眼。测量单眼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及调节灵敏度。结果:注视性与运动性、注视性与知觉性、运动性与知觉性主导眼结果一致性分别为k=0.48、k=0.32、k=0.37;双眼屈光差异越大,注视性与运动性主导眼测量结果一致性越低(r=0.732,P<0.05)。运动性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调节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主导眼;运动性主导眼具有更小的调节滞后量和更差的调节灵敏度。
王景慧高祥璐杨丽霞邢秀丽崔鹏云曹瀚坤
关键词:主导眼
隐斜法、梯度法和同视机法测量AC/A值的研究分析
研究目的:  在眼科和视光的临床工作中AC/A值的应用很广泛,而AC/A值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隐斜法、梯度法和同视机法这三种,但是用于参考的AC/A值的正常值范围却只有一个。为了分析隐斜法、梯度法和同...
崔鹏云
关键词:梯度法
不同方法测量AC/A值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AC/A值所得结果是否相同以及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57名在校大学生,使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进行规范验光后,分别用隐斜法、梯度法、同视机法测量AC/A值。结果:梯度法和隐斜法测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和同视机法测得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梯度法中附加不同镜片所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隐斜法中近方注视不同距离视标所得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视机法中附加不同镜片所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梯度法中附加正镜片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临床上测量AC/A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与该方法的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崔鹏云高祥璐梁蕙张艳龙邢秀丽曹瀚坤
关键词:梯度法
附加+0.75D对近视眼调节滞后及调节波动的影响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附加+0.75D对近视眼不同距离调节滞后及阅读过程中调节波动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就读的50名在校学生进行规范验光后做基本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全矫和附加+0.75D双眼视状态下将视标分别放在50、40、33、25、20cm距离下测量左右眼的调节滞后量,然后在40cm距离处分别阅读20min文本,连续测量左右眼的调节反应。结果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全矫和附加+0.75D状态下不同距离(除20cm)的调节滞后量随着距离减少,调节滞后量增大。每个距离附加+0.75D后调节滞后量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0、3.737、5.149、6.022、5.445,P〈0.05)。全矫状态下ESO组调节滞后量大于EXO组,除25cm、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2、-2.569、-2.440,P〈0.05)。40cm状态下阅读,附加+0.75D后调节波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P〈0.05),全矫状态下调节波动量EMM组较LOM组MOM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25,P=0.000),调节波动量与调节幅度呈负相关关系(r=-0.500,P〈0.05)。结论近视者在调节幅度正常的情况下视近时可戴附加+0.75D的镜片,防止近视进一步进展,对于内隐斜更为有效,对于调节幅度不正常者有待进一步研究。
邢秀丽高祥璐张艳龙崔鹏云曹瀚坤张玉洁
关键词:隐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