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雨 作品数:14 被引量:4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超声在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估甲状腺超声在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AU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患者1984例,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US并有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诊的病例83例,回顾分析83例甲状腺穿刺结节超声声像图资料,依据美国甲状腺协会推荐的超声图像进行分级:高度可疑恶性、中度可疑恶性、低度可疑恶性。结果 83例中手术证实恶性19例(22.9%)、良性8例(9.6%),临床随诊无异常改变56例(67.5%)。单发结节36例(43.4%)、多发结节47例(56.6%),结节最大径(1.2±0.7)cm。病理恶性19例中16例(84.2%)超声分级为高度可疑恶性,2例(10.5%)为中度可疑恶性,1例(5.3%)为低度可疑恶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恶性程度与穿刺结节超声图像分级显著相关[OR=9.23(2.96~28.79),P=0.00],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结节数目及结节大小无关(P均〉0.05)。结论甲状腺超声图像分级有助于诊断为AUS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 张青 朱庆莉 李文波 姜玉新 孟芝兰 毕娅兰 赵雨关键词:超声 甲状腺结节 原发性心滑膜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报道4例原发性心滑膜肉瘤,并总结分析此类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本组4例心滑膜肉瘤年龄22~52岁,平均41岁;男女之比为1:3,均无滑膜肉瘤病史。1例有吸烟史。4例肿瘤最大径6~24cm,平均12.5cm;2例肿瘤位于心包,1例位于心房,1例位于心室。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镜下检查3例为单相型滑膜肉瘤,1例为双相型滑膜肉瘤。4例随访1天~24个月,3例死亡,1例存活。免疫组化:4例AEl/AE3、EMA、vimentin和bcl-2均(+),3例CD99(+),3例calponin(+),1例S-100散在(+);4例desmin、SMA、CD34和calretinin均(-);Ki一67阳性指数5%~35%,平均18%。结论原发性心滑膜肉瘤比较少见,诊断应首先排除转移性。单相型滑膜肉瘤较双相型多见,心包为最常见部位。原发性心滑膜肉瘤预后较差,特别是心包滑膜肉瘤预后极差,术后放、化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 霍真 赵雨 杨堤 李媛 罗玉凤 曹金伶 梁智勇关键词:滑膜肉瘤 免疫组化 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细胞病理学探讨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4例甲状腺LCH的细针穿刺进行常规涂片并观察细胞学特点、沉渣包埋及免疫组化标记,对其中3例行BRAF V600E突变检测。结果 4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8~40岁,均为系统性LCH累及甲状腺,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涂片见大量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的组织细胞,细胞核略增大,核膜不规则,可见明显纵行核沟,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背景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不等。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CD1a和CD68(+),TTF-1和AE1/AE3(-)。基因突变检测BRAF V600E突变(-)。结论甲状腺LCH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细胞学形态易混淆,术前诊断难度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免疫组化的应用。 赵雨 鲁涛 顾建刚 罗玉凤 曹金玲 杨堤 陈杰 孟芝兰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甲状腺 细针穿刺 细胞病理学 积液标本诊断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细胞病理学探讨 赵雨 顾建刚 孟芝兰细针穿刺诊断胰腺实性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1 2013年 胰腺实性占位性病变尤其是胰腺癌的术前诊断极其重要,早期诊断和手术可以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率。细针穿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但目前国内文献对此系统性介绍的较少,该文就胰腺实性占位病变的细胞学特点及其技术新进展作一综述。 赵雨 孟芝兰 陈杰关键词:细针穿刺 病理诊断 宫颈复合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胰腺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8年 病例:患者女性,51岁,因”宫颈癌术后2年余,发现胰腺占位7月余”于2017-07-14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患者2015年2月因阴道异常流血行宫颈活检,病理示宫颈恶性肿瘤,遂行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示复合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SCNEC)(SCNEC 90%,鳞癌10%),侵及宫颈壁约1/2层,可见脉管癌栓; 刘爱玲 冯云路 赵雨 孟芝兰 吴晰 杨爱明关键词:宫颈肿瘤 胰腺 64例胸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64例MP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p16基因FISH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4例MPM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发病年龄12~78岁。标本获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14/64,21.9%),胸腔镜下切取活检(18/64,28.1%)及粗针穿刺活检(32/64,50%)。组织学亚型包括上皮样型41例,双相型20例以及肉瘤样型3例。对其中46例MPM及另外24例间皮增生的患者进行p16基因纯合性缺失FISH检测,46例MPM中成功检测29例,发现15例存在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15/29,51.7%),而24例间皮增生中仅见1例(该例镜下间皮细胞增生十分显著,后经随访证实为间皮瘤)。对15例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的MPM患者进行随访,其中7例在诊断后的1年内死亡(随访1~12个月),3例存活至今(随访5~1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另5例失访。结论 MPM是一种少见但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欠佳,预后差。其组织学形态多样,诊断困难,应用免疫组化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而p16基因纯合性缺失FISH检测则对良、恶性间皮增生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赵雨 冯瑞娥 曾瑄 孟芝兰 武莎菲 罗玉凤 曹金伶 崔全才关键词:胸膜恶性间皮瘤 P16基因 FISH 免疫组化 细胞学联合组织学在子宫内膜病变无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组织学及细胞学的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有异常阴道出血或B超提示子宫内膜异常需行诊断性刮宫的妇女,术前使用一种特制的带有负压吸引装置的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宫腔细胞学采样,将细胞学及无创组织学的结果与诊断性刮宫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取材满意度、诊断符合率、出血量及疼痛程度。结果: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满意率为98.4%,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达到83.3%、93.9%和91.8%;子宫内膜取样器中组织物获得率91.9%,通过取样器获得组织学的患者与其细胞学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达到84.6%、95.8%和93.4%。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操作中出血量平均为(1.2±0.9)ml;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为100%,出血量平均为(6.3±8.3)ml。结论:可通过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得子宫内膜的宫腔细胞学及组织学标本,从而做到简单、安全、可靠地筛查子宫内膜病变。 张英兰 赵雨 吕昌帅 郎景和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 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浆母细胞淋巴瘤的探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以细胞病理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通过胸腔积液诊断浆母细胞淋巴瘤的特点。方法对1例浆母细胞淋巴瘤胸腔积液进行常规细胞学涂片、沉渣包埋、免疫组化染色、基因重排及EBV检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胸腔积液涂片中细胞丰富,由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的细胞组成,细胞大,有一定量的胞质,核浆比明显增高;部分胞质空泡状;核大,单核、双核或多核,圆或卵圆形,部分细胞核形不整,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单个或多个核仁。大细胞间可见核偏位的浆细胞样细胞,核分裂易见,可见凋亡小体和易染体巨噬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8和CD138(+),棕黄色颗粒沉积在细胞膜或部分胞质;MUM-1(+);B细胞标记物CD20、CD79α和PAX-5(-),T细胞标记物CD3、CD4和UCHL(-),CD15、CD30、ALK、calretinin、TTF-1、AE1/AE3和EMA(-)。Ki-67指数为90%。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浆母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Ig重链(IgH)单克隆性基因重排,EBV(-)。结论经胸腔积液诊断浆母细胞淋巴瘤少见,难度高。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免疫组化的依赖程度较高。 孟芝兰 师杰 赵雨 顾建刚 李致远 罗玉凤 梁智勇关键词:淋巴瘤 胸腔积液 细胞病理学 创伤后应激障碍 被引量:1 2016年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PTSD)是个体暴露于严重威胁或者恐怖事件后所发生的一种精神障碍。很多人在经历创伤后具有很好的恢复能力,但另一些人在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或者长期的创伤(比如儿童性虐待)后会继发PTSD。很难预测到底谁会发牛PTSD。 Jonathan I Bissonprofessor of psychiatry Sarah Cosgrovepublic representative Catrin Lewisresearch psychologist Nell P Robertsconsultant clinicalpsychologist 赵雨 陈杰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