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燕铭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调强
  • 7篇剂量学
  • 7篇放疗
  • 5篇调强放疗
  • 5篇鼻咽
  • 4篇肿瘤
  • 4篇鼻咽癌
  • 2篇调强放射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术后放疗
  • 2篇吞咽
  • 2篇左侧
  • 2篇左侧乳腺癌
  • 2篇腺癌
  • 2篇剂量学比较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癌患者

机构

  • 1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1篇程燕铭
  • 8篇张秀春
  • 7篇胡彩容
  • 4篇柏朋刚
  • 4篇蔡勇君
  • 4篇郑明志
  • 3篇李奇欣
  • 3篇林金勇
  • 2篇林冯杰
  • 2篇陆军
  • 2篇阴晓娟
  • 2篇李江山
  • 2篇吴君心
  • 2篇徐鹭英
  • 2篇陈开强
  • 2篇陈济鸿
  • 1篇费召东
  • 1篇陈榕钦
  • 1篇方卫宁
  • 1篇钟沛霖

传媒

  • 2篇医疗装备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2015放射...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rcCHECK系统六维摆位误差校正方法精确性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观察使用ArcCHECK系统验证全六维摆位误差校正方法的精度。方法 选取 2015年5—9月接受IMRT技术治疗的 14例鼻咽癌患者,使用CBCT获取初次治疗摆位误差。在ArcCHECK模体上模拟摆位误差,使用全六维校正方法对摆位误差进行校正。分别对正确摆位、校正误差前以及校正误差后3种情况进行计划验证。正确摆位与校正误差前后计划验证的DTA和γ通过率行配对t检验。结果 正确摆位,校正误差前及校正误差后验证的DTA、γ通过率分别为(96.76±1.57)%、(98.35±0.92)%,(59±21.42)%、(62.86±21.63)%及(91.41±4.82)%、(94.11± 4.33)%。正确摆位与校正误差前后验证的DTA通过率不同(P均〈0.05),正确摆位与校正误差前后验证的γ通过率也不同(P均〈0.05)。结论 全六维摆位误差校正方法应用于鼻咽癌IMRT患者的临床治疗是可行的,而且可以更好的修正误差,获得高精度的IMRT治疗剂量分布。
柏朋刚戴艺涛陈榕钦李奇欣程燕铭陈传本费召东陈开强陈济鸿
ArcCheck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研究ArcCheck验证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的应用。在病人接受放射治疗之前,进行容积调强计划的验证,使其满足计划设计要求。保证患者实际照射中接受到准确的剂量,确保治疗的安全。方法:选择34例鼻咽癌病例用热塑型体部网罩固定,CT扫描定位,将计划CT传到Pinnacle计划系统(9.2版本)中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计划传输至MOSAIQ网络系统上。同时把治疗计划导入ArcCheck模体中重新新型剂量计算。在验证之前,对Arccheck系统进行本底校准,矩阵校准,绝对剂量校准。分析方法采用的是Gamma方法在ArcCHECK自带软件中对治疗计划系统中计算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二者的差异,阈值标准选择3%,3mm,10%。采用微软Excel2003数据统计软件。结果:Gamma分析方法相对量通过率97.9%,绝对量通过率为95.9%;实测剂量分布图与理论计算剂量分布图在高低剂量点分布上重合很好;另外X方向和Y方向的平坦度,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很接近。结论:ArcCheck验证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剂量验证中是可行的。它是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旋转调强剂量验证方法。
张俊俊邱小平李奇欣柏朋刚张秀春蔡勇君陈开强李江山程燕铭
关键词:鼻咽癌
调强放疗对保护鼻咽癌患者吞咽结构的随机对照剂量学研究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技术对鼻咽癌患者吞咽功能保护的剂量学优势。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连续入组T1-4N2-3M0鼻咽癌病人90例,并随机分成常规调强组(rIMRT)、保护吞咽结构的调强组(p...
胡彩容程燕铭张秀春林冯杰徐鹭英
关键词:调强放疗鼻咽癌剂量学
TomoDirect和TomoHelical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比较4野和6野断层定野照射(TomoDirect)及断层螺旋照射(TomoHelical)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放疗计划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作为回顾性研究,本文选取16例已行调强(IMRT)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4野和6野的TomoDirect及TomoHelical3种技术的模拟计划,比较3种技术设计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治疗参数。结果3种技术设计的乳腺癌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其中,4野TomoDirect技术对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尤其是脊髓、健侧乳腺最大剂量Dmax,肺的V5,心脏Dmean(F=595.60、129.24、60.44、65.37,P〈0.05)的保护优于TomoHelical技术,但在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方面,以TomoHelical技术较优(F=2.78、60.93,P〈0.05)。6野TomoDirect技术,在保证较TomoHelical技术低的危及器官限量的条件下,提高了4野TomoDirec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此外,TomoDirect技术的机器跳数均优于TomoHelical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F=24.89、3.75,P〈0.05)。结论对于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6野TomoDirect技术设计的计划具有一定优势,与TomoHelical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大大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与4野TomoDirect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较优,更适宜于早期乳腺癌患者。
林金勇胡彩容张秀春陆军柏朋刚郑明志陈济鸿程燕铭吴君心潘建基
关键词: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剂量学
94例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宫颈癌ArcCHECK验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ArcCHECK在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验证中两种不同评价方法通过率比较。方法:选择94例宫颈癌在Pinnacle计划系统中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设计,然后将计划传输至MOSAIQ网络系统上。同时把治疗计划导入ArcCHECK模体中计算。对比模体计算的结果和ArcCHECK测量得到的剂量,采用DTA方法和Gamma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阈值选用3%,3mm,10%,使用Excel统计方法选用配对t检验。结果:Gamma方法相对量通过率97.67±2.94%,DTA方法相对量的通过率为95.86±3.31%,Gamma和DTA计划通过率有明显差异(t=1.99,P<0.001)。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的宫颈癌验证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验证结果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价方法的本质才能客观评价验证结果。
蔡勇君柏朋刚方卫宁李奇欣张秀春李江山程燕铭
关键词:宫颈癌
鼻咽癌IMRT和VMAT计划对机器跳数和MLC误差剂量学敏感度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 模拟机器跳数(MU)和多叶准直器(MLC)叶片位置在计划执行时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检测并分析鼻咽癌静态IMRT和VMAT计划对上述误差的剂量学敏感度。方法 选取5例已行IMRT的鼻咽癌计划,在相同物理参数的基础上重新制定VMAT计划,修改两组计划的MU,引入1.25%、2.50%、5.00%系统误差;同时修改计划的MLC原始文件,引入0.25、0.50、1.00、1.50、2.00 mm系统误差,模拟治疗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叶片不到位情况。其中MLC系统误差的运动方式为两侧MLC叶片朝同个方向运动和两侧MLC叶片朝相反方向运动(射野外扩或内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计算并比较IMRT和VMAT计划相对于MU和MLC系统误差的剂量学敏感度差异。结果 随着MU系统误差增加,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和OAR受量呈线性增加,且满足R2=0.992-1(P〈0.05);对于MLC的误差,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和OAR相应剂量学参数的偏移误差引起的敏感度最小,分别为-0.26%/mm和-0.65%/mm;其次是外扩误差4.87%/mm和8.68%/mm,最大的是内收误差-6.04%/mm和-9.88%/mm。此外,3种类型误差中VMAT计划由误差引起的剂量学敏感度大于IMRT计划。结论 MU和MLC的系统误差对鼻咽癌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有显著影响,尤其是VMAT计划。做好加速器MLC的日常QA工作对更好、更精确地实施放疗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程燕铭胡彩容阴晓娟郑明志张秀春
关键词:剂量学敏感度
调强放疗计划验证γ通过率的参考范围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关于调强放疗(IMRT&VMAT)计划验证γ通过率的参考范围,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期建立合理的可实现的γ通过率参考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于医院行调强放疗的2487例患者的计划剂量验证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按照病种部位(因素A)、计划系统(因素B)和验证工具(因素C)对3%/3 mm、3%/2 mm和2%/2 mm评价标准下的γ通过率进行分类,并进行3×3×2析因分析,检验各因素对γ通过率的影响情况,同时参照AAPM TG-119报告提出的置信限(CL)的定义,探讨2%/2 mm、3%/2 mm和3%/3 mm评价标准对应病种部位、计划系统及验证工具下的调强放疗计划γ通过率的置信度区间。结果不同病种部位、计划系统和验证工具均是γ通过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它们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病种部位与计划系统、病种部位与验证工具、计划系统与验证工具对γ通过率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P<0.01)。对于头颈部、胸部和腹部肿瘤,在不考虑计划系统和验证工具的情况下,其3%/3 mm、3%/2 mm、2%/2 mm的γ通过率的平均CL分别为(5.7、9.4、16.2)、(5.1、9.6、19.3)、(5.5、9.9、20.4);对于Pinnacle、Oncentra和Monaco计划系统,在不考虑病种部位和验证工具的情况下,其3%/3 mm、3%/2 mm、2%/2 mm的γ通过率的平均CL分别为(7.2、12.1、23.0)、(4.6、9.4、18.4)、(4.4、7.4、14.5);对于ArcCheck和MapCheck验证工具,在不考虑病种部位和计划系统的情况下,其3%/3 mm、3%/2 mm、2%/2 mm的γ通过率的平均CL分别为(5.0、9.6、18.9)、(5.8、9.6、18.3)。结论病种部位、计划系统及验证工具对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的γ通过率既是独立影响的主效应因素,又存在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即不同病种部位、计划系统和验证工具的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的γ通过率不同,CL值也不同。
程燕铭丘贺金游鸿强郑明志蔡勇君林金勇胡彩容
关键词:调强放疗置信限
半弧和剪刀形切线弧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半弧(semi-arc,SA)和剪刀形切线弧(tangent-arc,TA)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应用研究及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15例根治术后的左侧乳腺癌病例,在Monaco计划系统上分别采用SA和TA两组射野方式进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最大剂量、适形性指数(HI)、均匀性指数(CI)等,以及危及器官(OAR)的相关受照剂量体积参数。[结果]对于胸壁靶区PTV-T,TA射野组的Dmean和D2均小于SA组(P〈0.05),且HI和CI值优于SA组;对于锁骨淋巴结靶区PTV-N,虽然在HI和CI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ean、D98和D2均呈现TA〈SA(P〈0.05)。对于危及器官的受量,TA组的射野方式对降低健侧肺V5、V10和Dmean的效果明显好于SA组(P〈0.05),且更进一步地保护了心脏、脊髓、对侧乳腺和左侧肱骨头。[结论]对于乳腺癌的VMAT计划,两组射野方式都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但TA组在得到相同靶区处方剂量覆盖率、平均剂量、最大剂量、HI、CI等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改善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与受照体积,认为TA组射野方式是一种更适合左侧乳腺癌放疗的VMAT技术。
郑明志胡彩容程燕铭陆军张秀春吴君心
关键词:乳腺肿瘤剂量学
宫颈癌宫旁残留两种后程加量方式剂量学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后装放疗计划及体外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利用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间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照剂量的差别。结果两种放疗方法均能很好覆盖靶区,满足计划要求,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24±1.21)Gy、(2.98±1.01)Gy、(2.43±0.87)Gy,膀胱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04±0.58)Gy、(1.82±0.56)Gy、(1.46±0.32)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1.37±0.61)Gy、(0.91±0.24)Gy、(0.76±0.19)Gy。体外调强放射治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4.84±1.34)Gy、(4.32±1.12)Gy、(3.76±1.01)Gy,膀胱剂量在1 cm3、2 cm3、5cm3时分别为(3.43±1.12)Gy、(3.10±1.02)Gy、(2.69±1.01)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37±0.98)Gy、(2.05±0.78)Gy、(1.77±0.88)Gy。与体外调强放疗计划对后程加量中相比,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对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剂量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图像引导下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在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保护更好,将能降低膀胱、乙状结肠、直肠并发症出现概率。
钟沛霖冯梅程燕铭李秀华郭爱华蔡勇君
关键词:宫颈肿瘤调强放疗剂量学
调强放疗对保护鼻咽癌患者吞咽结构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对鼻咽癌患者吞咽功能保护的剂量学优势。[方法]收集T1-4N2-3M0鼻咽癌患者90例,分成常规调强组(rIMRT)、保护吞咽结构的调强组(pIMRT)和二维常规放疗组(2D-RT),每组30例。其中pIMRT在rIMRT的基础上增加对吞咽结构咽缩肌(PC)、声带和声门上喉(包括会厌)(GSL)、食管上端(Esoph)的勾画和剂量限定。比较吞咽结构在三组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及相应的功能损伤。[结果]pIMRT计划中吞咽结构PC的平均剂量Dmean、V40、V50、V60分别为4743.77±261.50cGy、10.05%±3.59%、4.05%±2.49%、1.60%±1.45%,明显好于rIMRT和2D-RT(P〈0.05),同样GSL的平均剂量Dmean、V40、V50、V60分别3643.58±1822.48cGy、6.37%±5.35%、0.45%±0.77%、0.02%±0.07%,也优于rIMRT和2D-RT(P〈0.05),但是对于食管上端的受照剂量,2DRT计划的各项参数占优势(P〈0.05);对于功能损伤,pIMRT组中重度损伤较少,其次是rIMRT,2D-RT组多数出现中重度损伤。[结论 ]pIMRT对吞咽结构的保护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为进一步研究吞咽结构的受照剂量与吞咽困难发病率的相关性提供有力的研究基础。
胡彩容程燕铭张秀春林冯杰徐鹭英
关键词:调强放疗鼻咽癌剂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