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跃招

作品数:105 被引量:1,30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77篇生物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两栖
  • 15篇两栖动物
  • 14篇爬行动物
  • 13篇沙蜥
  • 13篇蝌蚪
  • 11篇两栖类
  • 9篇生物多样性
  • 9篇无尾
  • 9篇两栖爬行
  • 9篇两栖爬行动物
  • 8篇若尔盖湿地
  • 8篇湿地
  • 8篇RANA
  • 7篇沙蜥属
  • 7篇自然保护
  • 7篇物种
  • 7篇林蛙
  • 6篇生境
  • 6篇青海沙蜥
  • 6篇种群

机构

  • 100篇中国科学院成...
  • 9篇四川省林业科...
  • 8篇四川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4篇美国加州大学
  • 4篇四川省环境保...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绵阳师范学院
  • 3篇四川省野生动...
  • 2篇泰山医学院
  • 2篇扬州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厅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05篇王跃招
  • 27篇李成
  • 26篇刘志君
  • 24篇戴强
  • 12篇李旭东
  • 11篇郭宪光
  • 11篇曾晓茂
  • 10篇张晋东
  • 10篇徐士霞
  • 10篇戴建洪
  • 9篇曾宗永
  • 9篇刘少英
  • 9篇顾海军
  • 9篇苑宇哲
  • 8篇李家堂
  • 8篇姚春生
  • 8篇陈跃英
  • 8篇蔡波
  • 6篇冉江洪
  • 6篇方自力

传媒

  • 29篇四川动物
  • 14篇Zoolog...
  • 12篇应用与环境生...
  • 8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四川省动物学...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Curren...
  • 2篇遗传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决策咨询通讯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中国西部动物...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19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溶液中弹琴蛙蝌蚪(Rana adenopleura)的行为模式被引量:10
2004年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阿特拉津溶液中 (ρ1~ 4/mgL-1:5 ,10 ,15 ,2 0 )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的行为 ,运用方差分析 (ANOVA)检验了蝌蚪在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时间段、pH值、溶氧量等条件下的行为差异性 .根据实验结果 ,确立了正常及异常行为模式 .结果表明 :在水温 (15 .0± 0 .5 )℃的条件下 ,弹琴蛙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主要与阿特拉津的浓度有关 ,同时与实验时间的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 ,而与 pH值、溶氧量关系不大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蝌蚪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其中在实验组中 ,蝌蚪在 5mg/L的阿特拉津溶液中与 10mg/L、15mg/L、2 0mg/L中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而在 10mg/L、15mg/L、2 0mg/L阿特拉津溶液中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关性分析表明 ,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与阿特拉津的浓度没有剂量反应关系 (r2 =0 .4 94 ) ;在对照组中 ,0 .5mL/L丙酮对照和空白对照中蝌蚪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图 3表 2参
徐士霞苑宇哲姚春生李旭东刘志君王跃招
关键词:蝌蚪阿特拉津
沙虎属Teratoscincus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1年
沙虎属是壁虎科中比较特化的沙生蜥蜴类 ,主要分布在中亚及其临近地区的低海拔荒漠中。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实物标本 ,对沙虎属的形态分类概况、染色体研究及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沙虎属尚待研究的问题。
陈彬王跃招
关键词:壁虎科系统学
沙蜥属系统学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05年
沙蜥属隶属于鬣蜥科,是欧亚大陆荒漠和稀疏草原常见的蜥蜴。该属特征变异较大,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从其分类史、系统演化关系、生物地理学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指出沙蜥属卵生类群的系统关系还比较混乱,生物地理历史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熊晔张晋东戴建洪王跃招
关键词:沙蜥属分类学系统演化关系生物地理学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为深入了解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有效管理,于2017年7、8月,2018年5、6月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6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9科15属24种,爬行动物2目11科25属32种。与2012年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6种。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43种),兼有少量广布种(13种),无古北界物种;我国特有种29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胁等级的16种。结合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情况和保护现状,应加强科普教育力度与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社区共管的保护模式以及加强科学监测与研究,保护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王刚李万洪康力文赵蔚王跃招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
四川泗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被引量:3
2003年
20 0 2年 9月 4~ 16日对四川省平武县泗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发现 16种 ,隶属 12属 7科。动物地理区系组成分析表明该地以东洋界西南区成分为主 ,同时周围各动物地理区的某些物种在这里交汇。建议适当扩大该保护区的面积 ,使其包括一些较低海拔的生境 。
郑渝池刘志君李成牛喜塔刘少英冉江洪曾晓茂王跃招
关键词: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两栖动物
阻止龟类非法贸易,保护龟类的有力工具——写在《中国贸易龟类检索图鉴》再版之际
2011年
龟类是一类古老的爬行动物,在赏玩、工艺品、食用和药用诸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近几十年不科学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使其在世界范围呈现快速衰减的趋势。所以,加强龟类保护刻不容缓。阻止龟类非法贸易是加强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龟类的鉴定是严格执法的第一步。对于海关、林业、渔政和工商执法人员来说,龟类的鉴定难度很大。尽管目前有关龟类识别的图谱已出版多种,要么缺乏检索引导,要么专业性很强,很不适合非动物学专业的执法和保护人员使用。
王跃招
关键词:龟类执法人员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在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中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概况被引量:54
2003年
简单介绍了两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优越性及其研究历史和现状 ,同时也概述了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 ,总结了污染水体中部分蝌蚪的形态行为特征 ,并且提出了利用两栖动物的形态和行为模式建立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仪器的可能性 ,为生物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徐士霞李旭东王跃招
关键词:两栖动物水体污染生物监测
应用蝌蚪快速检测环境变异的两种方法——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被引量:22
2004年
本文介绍了应用无尾两栖类动物的蝌蚪进行环境监测的两种方法———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此两种环境检测的方法与其他环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 ,简便 ,易操作 ,适于检测现场应用 ,可大面积推广等优点。
苑宇哲徐仕霞姚春生刘志君李旭东王跃招
关键词:蝌蚪生物检测微核试验环境监测
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名录被引量:4
2018年
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名录在《四川两栖类原色图鉴》和《四川爬行类原色图鉴》的基础上,参照《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2012)和《中国爬行纲动物分类厘定》(2015)的分类体系,对四川省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和分布进行了核实和厘定。统计显示,目前四川省分布的两栖动物有2目12科37属107种,其中特有种80种,外来种1种;爬行动物有2目15科47属107种,其中特有种42种,外来种1种。本名录的发布,能在一定程度方便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变动和分布,为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蔡波吕可陈跃英李家堂王跃招顾海军古晓东
关键词:两栖纲爬行纲特有种外来种入侵种
四川若尔盖湿地中国林蛙肥满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于2004年5~6月和8~9月对若尔盖湿地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的肥满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肥满度随季节、年龄、栖息生境的变化而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和改善多样性生境是保护当地两栖类的重要措施之一.
戴建洪戴强张明李成张晋东王跃招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肥满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