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晓茂

作品数:59 被引量:38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生物学
  • 9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核型
  • 10篇两栖
  • 7篇系统发育
  • 7篇DNA条形码
  • 6篇生物学
  • 6篇实蝇
  • 6篇小鲵
  • 6篇分子
  • 5篇形码
  • 5篇沙蜥
  • 5篇沙蜥属
  • 5篇条形码
  • 5篇条形码识别
  • 5篇两栖类
  • 5篇基因
  • 5篇检疫
  • 5篇DNA芯片
  • 4篇生物学技术
  • 4篇染色体组
  • 4篇染色体组型

机构

  • 55篇中国科学院成...
  • 8篇四川出入境检...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5篇四川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美国加州大学
  • 4篇四川省环境保...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广西药用植物...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59篇曾晓茂
  • 11篇王跃招
  • 10篇夏云
  • 10篇郑渝池
  • 9篇刘志君
  • 7篇莫帮辉
  • 7篇莫邦辉
  • 6篇吴贯夫
  • 6篇卿立燕
  • 6篇方自力
  • 5篇赵明
  • 5篇顾海丰
  • 4篇叶昌媛
  • 4篇费梁
  • 4篇李力
  • 4篇郭骁才
  • 4篇谭玲
  • 4篇谢锋
  • 4篇江建平
  • 4篇何建伟

传媒

  • 15篇四川动物
  • 7篇Zoolog...
  • 6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Curren...
  • 2篇遗传
  • 2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旅行医学科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小鲵的核型
2009年
中国小鲵(Hynobius chinensis)被描述于116年前,我国学者于2005年在模式产地湖北宜昌再次采到标本,至此该物种的有效性得以确认。以2007年采于模式产地的中国小鲵胚胎为材料,采用Giemsa染色方法,对中国小鲵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小鲵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56,28对染色体按大小和形状可以分为4组:第一组,包括Nos.1~9,由大型m,sm,st染色体组成;第二组为中型双臂染色体组,由Nos.10~13组成,包含m,sm染色体;第三组,包括Nos.14~18,由小型m染色体组成;第四组,包括Nos.19~28,由小型t染色体组成。与小鲵属其他物种相比,中国小鲵核型与具染色体数为2n=56的类群核型大致相同,差异出现在染色体分组和相应染色体着丝点类型上。
卿立燕陈勤曾晓茂王一丁
关键词:中国小鲵核型小鲵属
普雄原鲵初步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普雄原鲵Pseudohynobius puxiongensis是依据1965年获得的单号标本描述订立的新种,目前仅见于我国大凉山极狭窄区域,是该高寒地区唯一的五趾小鲵科动物。调查小组根据相似分布区及访问线索,于2007—2014年间相继发现普雄原鲵个体(包括成体、幼体和卵袋)和3处栖息地。实地调查面积超过60 km2,其中潜在分布区约400 000 m2,发现普雄原鲵实际生存面积仅3425 m2。3处栖息地海拔2770-3000 m,地处彝族聚集区和牧区草场,主要生境是高山草甸和灌丛、高原山涧、小浸沟及其水坑、小水潭。栖息地分布有茂密的箭竹林、杜鹃丛和草丛等,较好地提供了荫蔽的环境。本次调查发现普雄原鲵成体20尾,幼体157尾,卵袋16对;3处栖息地的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相差较大。各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和牲畜干扰。较之其他同类动物,普雄原鲵野外种群数量极其稀少。
艾永斌袁思棋陈云梅徐凉燕彭卫华罗剑张超华罗玮曾晓茂
关键词:栖息地种群数量繁殖发育
基于亲缘关系的红蛤蚧与黑蛤蚧药效再评估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基于药用亲缘学原理,对红、黑蛤蚧药效情况进行再评估。方法通过Mega软件,采用MP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基于系统发育树判断红、黑蛤蚧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依此探讨红、黑蛤蚧及药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红、黑蛤蚧在系统树上相互嵌合在一起,不能各自形成独立分支(单系),来自不同产地的红、黑蛤蚧分别构成了4个独立支系,这与红、黑蛤蚧截然可分的概念相悖。结论红蛤蚧可能具有和黑蛤蚧相似的药效,不同地区的红、黑蛤蚧药效可能存在差异。该研究旨在为红、黑蛤蚧的药效及化学成分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建议,即开展相关研究应基于亲缘关系,分别对不同产地红、黑蛤蚧样品进行分析。
顾海丰夏云彭锐郑渝池李力曾晓茂
关键词:药效
DNA条形码在国境卫生检疫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综述了DAN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可在检验检疫领域中实现非专家鉴定。
谭玲何建伟王志杰莫邦辉赵明曾晓茂
关键词:DNA条形码DNA芯片国境检疫
髭蟾属研究回顾被引量:5
2003年
本文回顾了髭蟾属动物的研究历史。这些研究集中在形态、核型和蛋白质层次的系统学 ,以及该属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方面。提出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
郑渝池曾晓茂
关键词: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
基于16S rRNA序列的角蟾科部分属间系统关系被引量:8
2004年
采用最大似然法 (ML法 )、最大简约法 (MP法 )、邻接法 (NJ法 )对来自角蟾科Megophryidae (A nura) 8属 17种及外群 2种共 2 5条 4 0 0bp左右的线粒体 16SrR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用于分析的所有角蟾科物种形成两大支 ,第一支包括Megophrys ,Brachytarsophrys和Atympanophrys ,第二支包括Leptobrachium ,Leptolalax ,Scutiger ,Oreolalax和Vibrissaphora。支持将角蟾科划分为两大类群 ,即第一支属于Megophryini族 ,第二支属于Leptobrachiini族。根据分子钟模型初步推测两类群间的分歧时间大致为 14 2~ 18 7百万年前。在Megophryini族中 ,基因树的拓扑结构不支持Atympanophrys建立后的Megophrys为单系 ;而在Lep tobrachiini族中 ,Leptolalax为一有效属 。
郑渝池莫邦辉刘志君曾晓茂
关键词:拓扑结构系统发育角蟾科物种
3种麻蜥MHC I类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序列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有颌脊椎动物基因组中的一个高度多态性的基因家族,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MHC基因特征在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鱼类中已被较好地描述.为了解爬行动物MHC基因的序列特征,通过PCR技术从胎生种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及卵生种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的肝脏中克隆了MHC I类基因外显子3和4的DNA片段,采用RT-PCR(逆转录-PCR)从这3种麻蜥的妊娠期子宫组织克隆了这两个外显子的cDNA片段.结果表明,3种麻蜥MHC I类基因均发生基因重复,密点麻蜥和山地麻蜥至少有4个基因座位,荒漠麻蜥至少有5个基因座位.在山地麻蜥获得的其中一条DNA片段中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推测其为MHC I类基因的假基因.在外显子3编码的α2结构域中检测到多个多肽结合位点和β-2微球蛋白结合位点以及一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在外显子4编码的α3结构域中检测到多个β-2微球蛋白结合位点和CD8分子结合位点以及一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基于氨基酸的系统发育分析提示3种麻蜥的子宫均表达经典的MHC I类基因,可能有一些MHC基因座位未在子宫中表达.DNA系统发育重建揭示3种麻蜥MHC I类基因谱系没有表现出物种特异性进化,而表现出跨种多态性.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胎生繁殖方式与母体免疫系统的协同进化及有鳞目MHC的演化奠定了基础.
原秀云刘金龙曾晓茂郭宪光
关键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外显子基因重复麻蜥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用寡聚核苷酸探针LZF-l,对中国林蛙的基因指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3个居群的Hinf-l酶切片段的DNA指纹图呈现在个体水平、群居水平和物种水平的高度多态性.
谢锋叶昌媛费梁江建平曾晓茂方盛国
关键词:中国林蛙
基于多基因的小鲵科动物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分子分歧时间研究
小鲵科(Hynobiidae)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亚目(Cryptobranchoidea).作为有尾目中较原始的类群,解析其系统发育关系有助于我们对早期有尾目进化历史的理解...
陈梦云毛荣丽梁丹Masaki Kuro-o曾晓茂张鹏
关键词:小鲵科核基因系统发育关系分子钟
中国东北地区林蛙属物种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被引量:96
1999年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士蟆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新纪录东北林蛙R.dybowski,而R.semiplicata(Nikol’ski,1918)和R.chensinensischangbaishanensis(魏刚等,1991a)为该种的同物异名;重新界定了东北林蛙和中国林蛙的分布区,提出中国林蛙仅限于中国分布。
谢锋叶昌媛费梁江建平曾晓茂松井正文
关键词:两栖纲蛙科林蛙属中国林蛙形态分类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