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州
- 作品数:121 被引量:1,728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人口机会窗口与人口红利变化历程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为了研究中国人口机会窗口、人口红利的变化历程,基于人口普查与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人口机会窗口开启,人口红利随即产生,直至2050年左右消失,持续约60年的时间。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是人口红利收获的重要标识,合理的就业政策是同步实现人口红利获得与人口机会窗口开启的关键因素。人口红利无法脱离人口机会窗口而存在,单纯利用就业政策无法持续延长人口红利收获周期。人口红利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持续转变,未来人口结构变动应着力于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期在人口红利和人口可持续发展之间持续优化。人口红利消失不可避免,一方面要探寻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之策,推动实现稳定人口;另一方面也要寻找经济发展之方,开发劳动年龄人口群体中各年龄阶段的就业潜力,持续发掘人口之外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王广州刘旭阳
- 关键词:人口红利静止人口
- 新时期中国生育水平及相关社会发展指标再探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分析当前中国人口规模、结构最具完整性和时效性的数据。利用“七普”数据间接估计2005—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其结果与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其他来源数据测算结果不尽相同。趋势上,2014—2015年是生育峰值年,总和生育率先升后降;水平上,2005—2020年总和生育率整体维持在1.6以上,高于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总和生育率水平的判断。从数据质量视角探析“七普”与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结果差异原因,本文认为,两种数据均可能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考虑到“七普”数据与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之间的差异,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低估生育水平,而“七普”数据也存在高估历史生育水平可能,总和生育率真实水平介于两者之间,接近“七普”数据估算结果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基于“七普”数据计算,2005—2020年小学净入学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婴儿死亡率较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更低,需要深化探析这些指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刘旭阳王广州
- 关键词:人口普查总和生育率婴儿死亡率住院分娩率入学率
-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孩次性别递进过程分析
- 王广州傅崇辉
- 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居住特征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样本,在对原始个案数据进行母子匹配的基础上,分别从母亲和子女的角度揭示了城乡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居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家庭亲子居住方式因城乡、母子的年龄和流动状况而存在明显差异。城镇独生子女母亲与子女同住比例普遍高于同年龄的乡村独生子女母亲;55岁及以上独生子女母亲与子女同住比例明显低于相应年龄的多子女母亲,且城镇高于乡村。0-14岁的未成年子女和15~30岁的成年未婚子女构成了城乡与母亲同住者的主体,同住比例超过50%。在城乡母子同住独生子女家庭中,母子未离开户籍地的比例最高,接近80%,母子共同流动到外地的比例次之,约12%,而母亲流动到子女所在地的比例不到5%。从调查时的情况看,追随子女异地养老的独生子女父母并未给流入地社会带来明显的养老压力,有关部门对区域养老的规划与关注仍应以户籍地老年人为主要对象。
- 伍海霞王广州
- 关键词:独生子女
- 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二孩生育意愿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当前低生育水平下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计划受到高度重视。本研究采用2012~2016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数据,通过对比生育政策调整前、过程中,以及调整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变化,研究育龄人群的二孩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育龄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变化幅度很小,保持在1.94左右。意愿生育水平的城乡差距甚微,年轻队列的生育意愿较低和理想子女生育目标集中在二孩的特征进一步强化。尽管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后,想生二孩的比例明显提高,但计划生育二孩的比例出现下降,明确不打算生育二孩的比例上升,生育意愿转变为实际生育行为风险加大,养育子女的最主要压力是经济压力,经济和教育压力成为抑制生育意愿与阻碍生育计划的重要因素。
- 王广州张丽萍
- 关键词:生育意愿生育计划
- 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出生人口规模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被引量:50
- 2016年
- 本文以1990、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后,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新增育龄妇女目标人群,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进行分析,对2000年以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和出生漏报进行估计,2015年全国15-49岁全面二孩政策新增目标人群在9000万以内,其中25-39岁育龄妇女新增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在5000万以内,40岁及以上二孩政策育龄妇女在4000万左右,占目标人群的比例在40%以上。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2020年每年比较有可能的新增出生人口在230万-430万左右,出生堆积期间每年出生人口规模在1900万以内,5年累计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出生人口在1800万以内。出生人口堆积期间出生人口总量达到或超过2300万的可能性不大,即与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每年新增出生人口不太可能达到或超过800万。
- 王广州
- 关键词:生育意愿生育计划
- 孩次性别递进比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作为孩次递进方法论的新拓展,本文以新的理念和方法,创立了孩次性别递进比人口发展模型及孩次性别递进比指标系列;开创了独特的人口指标类型及其表达形式;给出了计算方法和实例,探讨了应用前景,论述了孩次性别递进比方法的应用前景和在出生性别比分析中的独特优势。
- 杨书章王广州
- 关键词:计算方法出生性别方法论
- 中国走出低生育率陷阱的难点与策略被引量:44
- 2021年
- 基于对低生育率陷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再认识,针对中国是否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研究争论,通过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年度人口变动调查等数据,采用总和生育率、分孩次递进生育率等人口指标和模型,对相关政策或策略预期效果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文章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第一,2019年、2020年总和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数下降标志着全面两孩政策“堆积”效果的基本结束,生育水平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大增。同时,中国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争论也得到进一步证实。第二,中国低生育率陷阱的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影响因素不断强化,低生育率陷阱的运行机制已经形成。第三,单纯地取消生育政策难以扭转生育水平持续低迷,总和生育率仍将处于很低的水平,今后长期稳定在1.5以上的可能性很小。第四,只有确保育龄妇女1孩递进生育率超过0.95和2孩递进生育率超过0.8,中国未来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才能稳定在1.8左右,迫切需要提振1孩和2孩生育率。从目前的生育水平、结构特征、变动趋势和低生育率形成机制来看,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目标。
- 王广州
- 关键词:总和生育率生育意愿
- 依靠深化教育缓解就业压力被引量:2
- 2009年
-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包括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在内的青年就业方面,而教育和培训是增强他们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化解危机的关键之举。因此,当前应该大力深化教育,实现应对危机的近期手段与提高我国经济可持续性的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
- 蔡昉王广州王美艳
-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压力教育深化教育回报率
- “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及相关问题分析被引量:43
- 2014年
- 经过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独生子女。本文以"单独二孩"计划生育新政目标人群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为基础,结合1990、2000以及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微观人口仿真技术,建立2010年原始仿真数据库,对目前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和非农业"单独"育龄妇女和一孩"单独"育龄妇女总量、结构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一孩"单独"育龄妇女有2051万人左右,其中农业户口这类"单独"育龄妇女有925万左右,非农业户口不到1120万,符合新政策可能生育的育龄妇女在1411万左右。"单独二孩"可能生育的目标人群东部地区最多,约688万人,其中非农业一孩"单独"育龄妇女495万,中部地区"单独二孩"目标人群不到395万人,西部地区约328万人。最后,本文针对"单独二孩"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张丽萍王广州
- 关键词:生育政策独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