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洪杰
- 作品数:35 被引量:584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贺兰-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划分中国大陆东西的地幔陡变带,其南段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由几个性质不同的构造系统叠加组成的复杂构造带.研究发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发育由雁行状左行走滑断裂为骨架的走滑构造带.走滑构造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叠加,早期变形为北东-南西挤压应力场形成的一系列北西-南东走向的逆冲断裂,晚期北西-南东挤压应力场环境下沿先前的逆冲断层形成一系列左行走滑断裂.在这些左行走滑断裂之间,发育一些中生代盆地,盆地沉积相和古流向研究显示,这些盆地的形成受走滑断裂控制.因此,依据盆地内最老地层限定,扬子西缘走滑构造带形成于早中生代.作者认为,这个走滑构造带的形成,很可能与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并持续向北俯冲-碰撞有关,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早中生代中国大陆的主体碰撞拼贴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形成.
- 陈虹胡健民渠洪杰武国利
- 关键词:扬子地块西缘中生代盆地
- 北京西山沿河城地区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充填过程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北京西山沿河城地区的火山—沉积盆地处于太行山与燕山构造带的交汇部位,主要保存了下白垩统东岭台组火山—沉积地层。沉积作用分析表明盆地内沉积相变显著,主体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流和湖泊相,并组成向上渐细的序列,其间具有发育的火山喷发熔岩相和火山碎屑流相。古水流和砾石成分统计表明,盆地发育初期物源主要来自于东部或北东方向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之后沉积物主要来自于西部或西南部的元古界,并增加了同时期的火山岩砾石。盆地底部火山碎屑岩锆石U-Pb年龄指示盆地发育起始于140.7 Ma前后,并在132.24 Ma之后发生重大转折。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盆缘断层构造、沉积充填过程和东岭台组内正断层特征,认为盆地发育受控于北东走向沿河城断层的左行走滑应力场,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北西向横岭—沿河口断层的伸展作用。该期左行走滑作用在华北东部晚中生代期间由挤压到伸展转换的过程里起到了重要的调整作用。
- 渠洪杰王猛余佳冯卉康艳丽陶涛宋立才
- 关键词:早白垩世
- 鄂西地区秭归盆地侏罗系沉积充填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 秭归盆地位于大巴山构造带的东段,是侏罗系地层发育较为完整的陆相沉积盆地。以往对于该盆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古生物和地层对比方面,建立了较完整、细致的古生物地层序列,厘定了地层时代,并可与邻区进行对比,为盆地分析提供了良...
- 渠洪杰胡健民崔建军武国利陈虹
- 关键词:秭归盆地沉积充填地质构造
- 文献传递
- 秦岭造山带内宁陕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0
- 2011年
- 宁陕断裂是秦岭造山带内部发育的一条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研究表明,宁陕断裂运动学性质为左行走滑,变形早期为韧性变形,晚期叠加脆性变形。早期变形形成的同变形变质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显示,变形时代为169~162Ma左右,属于秦岭造山带碰撞后陆内变形阶段产物。宁陕左行走滑断裂的存在暗示着在中晚侏罗世之前,现今南秦岭构造带很可能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宁陕断裂北西侧具有古老变质基底,并有大量早中生代花岗岩体侵入;南东侧只发育中上元古宙浅变质火山-沉积组合,发育晚元古宙-早古生代基性侵入岩脉及一些碱性岩脉。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围绕着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发生过左行走滑变形,这可能与扬子地块在这个时期的顺时针旋转相关。
- 胡健民孟庆任陈虹武国利渠洪杰高卫陈文
-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扬子地块
- 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缘下侏罗统凝灰岩年代学及意义被引量:12
- 2014年
- 沉积盆地地层序列中的凝灰岩是源区造山活动的直接产物,与造山带的活动性密切相关。鄂尔多斯及周缘盆地下侏罗统凝灰岩的相继发现,对于探讨早侏罗世构造演化的关键时限和大地构造背景提供了证据。以凝灰岩的锆石U-Pb年代学为线索,厘定了早侏罗世凝灰岩喷发的期次及关键时限,同时辅助以重点区域凝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凝灰岩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1下侏罗统凝灰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平凉、安口一带,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的宁武-静乐盆地及广灵盆地内,与北秦岭造山带和燕山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2不同地区凝灰岩的喷发时限并不完全具有等时性,鄂尔多斯西南缘平凉策底、安口地区凝灰岩的时代分别为175.2 Ma±2.4 Ma和168.4 Ma±1.3 Ma,宁武-静乐盆地陈家半沟剖面火山碎屑岩的时代为179.2 Ma±0.79 Ma,浑源-广灵盆地板塔寺剖面凝灰岩的年龄为171 Ma±1.0 Ma,总体上处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3在凝灰岩微量元素Th/Hf-Ta/Hf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所有投点全部落入了大陆裂谷带或者初始裂谷玄武岩区,反映了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鄂尔多斯及周缘地区整体上处于陆内拉张的构造背景。凝灰岩喷发时限的确定,也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热演化年代学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 李振宏冯胜斌袁效奇渠洪杰
- 关键词: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下侏罗统鄂尔多斯盆地
- 扬子北缘黄陵地区晚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扬子北缘黄陵地区古构造应力场于晚中生代经历发生了重大转变,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碰撞造山之后陆内构造变形的体现。由黄陵背斜周缘晚中生代盆地充填记录所反映出这一变革的起始时间为中侏罗世晚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盆地内沉积了以桐竹园组为代表的河流—湖泊相岩层,由沉积碎屑成分和古水流统计所得出的物源区为北部的秦岭地区,黄陵背斜上部可能也接受了碎屑沉积;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沉积中心发生了改变,表现为仅仅在黄陵背斜西侧的秭归盆地内有所保存,沉积环境以曲流河到辫状河流和三角洲为主,物源区则局限于黄陵背斜;早白垩世初期,周坪盆地和宜昌盆地为沉积中心,近缘冲积扇和辫状河流体系占据主体,物源区依然为黄陵地区,两盆地在黄陵背斜南缘可能相连,黄陵背斜上部的原下侏罗统被剥蚀;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远安盆地逐渐发育,盆地西缘为冲积扇—辫状河流体系,中、东部则以曲流河—湖泊沉积环境为主体,并间有干旱沙漠环境。原型盆地再造结果显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盆地展布具有近东西向特点,古地貌总体呈现出北部为山脉、南部为盆地的格局;中侏罗世晚期以来,盆地呈近南北向,黄陵背斜逐渐形成山脉,盆地位于其东西两侧。两期盆地沉积特征反映了扬子北缘古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向转变为近东西向的过程。
- 渠洪杰康艳丽崔建军
- 关键词:黄陵背斜古水流
-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侏罗世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被引量:36
- 2015年
- 中—晚侏罗世是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构造带记录了强烈的陆内多向挤压变形,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与古太平洋、西伯利亚、特提斯同时向东亚大陆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记录了该期构造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1)自早侏罗世富县期至晚侏罗世芬芳河期,鄂尔多斯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经历了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河流-三角洲和冲积扇,中侏罗统直罗组底部砾岩发育时期为湖进序列向湖退序列转换的关键时期;(2)Qm-F-Lt图解中,中侏罗统延安组砂岩投点落入了稳定克拉通范围,中侏罗统直罗组和安定组的投点落入了石英再造山旋回范围内,预示着中侏罗世直罗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构造活动性迅速增强;(3)中侏罗统安定组内部发育了一套全区可以稳定对比的泥晶碳酸盐岩,生物化石发育,该套泥晶碳酸盐岩上下地层的颜色由早期的灰绿色突变为紫红色,古盐度突然升高,预示着古气候环境突变,构造活动更为强烈;(4)根据盆地内热流体的记录及相邻区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中晚侏罗世构造事件发生的起始、强烈活动时限分别为168.0 Ma和161.0 Ma。
- 李振宏董树文冯胜斌渠洪杰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西秦岭和松潘地体三叠系深水沉积被引量:34
- 2007年
- 西秦岭和松潘地体三叠系主要由深水沉积物组成.通过对这一地区三叠系主要沉积岩相的详细分析,认为它们是不同沉积过程的产物,包括水下碎屑流、浊流、底流、深水悬浮沉积和液化沉积物流等.碎屑流可划分为砾质和砂质碎屑流两种类型,其中砂质碎屑流沉积在整个深水沉积体系中占很大比例.浊流沉积以发育正粒序为特点,鲍马层序虽普遍存在,但并非全部由真正浊流沉积形成.鲍马层序中不具正粒序的块状Ta段是砂质碎屑流的产物,而具牵引流沉积构造的其他段为低密度浊流或底流改造的结果.三叠系的深水沉积可构成四种相组合,即厚层-块状粗粒相组合、中-厚层状砂岩夹细粒沉积相组合、薄互层状细粒相组合,以及同沉积滑塌/角砾岩相组合.对区域相组合的分析结果显示,西秦岭合作-尖扎一带下三叠统沉积发生在大陆斜坡、水下河道和斜坡底沉积裙等沉积环境,中三叠统则主要由斜坡底部水道-沉积裙沉积构成,而在宕昌-迭部地区,同期地层以台地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自中三叠世拉丁期开始,西秦岭浅水碳酸盐岩演变为深水沉积体系,指示安尼期碳酸盐台地发生快速沉陷.松潘地体北部沉积体系的发展与西秦岭宕昌-迭部地区的沉积过程非常类似,下三叠统和中三叠统下部由浅水碳酸盐岩组成,然后从拉丁期转变为斜坡底部沉积裙沉积组合.
- 孟庆任渠洪杰胡健民
- 关键词:西秦岭三叠纪深水沉积沉积盆地
- 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构造变形分析与古应力场演化序列被引量:19
- 2010年
- 江汉盆地内部发育多个断陷带,其形成与演化对盆地油气聚集至关重要。本文以远安和南漳断陷带为重点,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断裂变形测量,分析了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建立了盆地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与变形叠加特征研究,将断陷带白垩纪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①晚白垩世—古近纪,受NEE—SWW向引张作用,江汉盆地内部发生断陷;②古近纪末期,断陷盆地遭受近E—W向挤压作用而发生构造反转;③新近纪,先后受NE—SW向引张和NW—SE向引张作用,断陷带再次伸展沉降;④新近纪末期,在NE—SW向构造挤压作用下,断陷带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江汉盆地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变形序列的建立,为探讨江汉盆地后期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改造提供了构造地质学证据。
- 田蜜施炜李建华渠洪杰
- 关键词:江汉盆地断陷带晚白垩世构造应力场
- 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裂变径迹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0
- 2010年
-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西两侧造山带地质剖面观察、系统裂变径迹测年与热演化模拟结果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中,主要经历了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通过裂变径迹分析对比,准噶尔盆地两侧造山带具有不同的隆升历史,盆地西北缘早于东部隆升,隆升速率亦大于东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由准噶尔盆地边缘向扎伊尔山先后依次隆升事件,表明了准噶尔西北缘逆冲断裂系向盆内后展式逆冲推覆。准噶尔盆地东西两侧造山带岩石裂变径迹数据均反映了白垩纪以来的冷却隆升事件,充分证实了燕山晚期构造运动在准噶尔地区的普遍存在,为详细研究燕山期新疆北部陆内构造活动提供了证据。
- 李玮胡健民渠洪杰
- 关键词: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