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建雄

作品数:248 被引量:1,779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1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0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67篇脊柱
  • 139篇脊柱侧
  • 135篇侧凸
  • 134篇脊柱侧凸
  • 72篇手术
  • 57篇特发性脊柱
  • 56篇特发性脊柱侧...
  • 44篇矫形
  • 38篇青少年特发性
  • 35篇青少年特发性...
  • 30篇腰椎
  • 25篇外科
  • 24篇畸形
  • 23篇融合术
  • 23篇术后
  • 22篇内固定
  • 22篇后路
  • 19篇先天
  • 19篇先天性
  • 17篇并发

机构

  • 236篇北京协和医院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9篇北京大学第三...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 9篇苏州大学
  • 9篇北京协和医学...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航空工业中心...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协和医科...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45篇沈建雄
  • 165篇邱贵兴
  • 127篇王以朋
  • 124篇仉建国
  • 66篇赵宏
  • 60篇赵宇
  • 56篇翁习生
  • 43篇于斌
  • 40篇李书纲
  • 33篇田野
  • 31篇赵丽娟
  • 27篇余可谊
  • 23篇杨新宇
  • 22篇林进
  • 18篇蔡思逸
  • 16篇李其一
  • 16篇吴志宏
  • 15篇刘家明
  • 12篇金今
  • 10篇胡建华

传媒

  • 29篇中华骨与关节...
  • 26篇中华骨科杂志
  • 25篇中国骨与关节...
  • 24篇中国脊柱脊髓...
  • 23篇中华外科杂志
  • 12篇脊柱外科杂志
  • 11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协和医学杂志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七届北京骨...
  • 2篇第一届中国S...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16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15篇2015
  • 15篇2014
  • 14篇2013
  • 14篇2012
  • 11篇2011
  • 14篇2010
  • 14篇2009
  • 16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13篇2005
  • 17篇2004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分割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分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医学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构造图像分割模型,分别得到第一图像模型和马尔可夫图像模型;对所述第一...
沈建雄戎天华谭海宁冯尔维
文献传递
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后路融合术后未融合节段在冠状面平衡重建中的作用
:探讨胸腰段/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腰弯融合术后冠状位躯干偏移的重建与未融合节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之前于我院行后路选择性融合并有至少2年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段/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
孙志坚邱贵兴赵宇王以朋沈建雄仉建国赵宏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进行Meta分析及疗效比较.方法 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Pubmed 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系统综述数据库和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2月发表的文献,并遵循Cochrane指南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 结果 最终纳入2篇随机对照研究,获取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组41例,非手术组38例)进行Meta分析,随访期限最少2年.2篇研究的异质性较大,其中1篇认为随访结束时手术组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及重返工作方面疗效较好;而另1篇的结果则相反.Meta结果显示,手术组并发症(RR =2.85,95% CI 0.83 ~9.75)包括再次手术率(RR=8.39,95%CI 1.12 ~62.87)较高. 结论 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及患者重返工作方面疗效相似,手术治疗往往带来较多的并发症.
汪磊沈建雄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META分析
JZ126术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伴有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脊柱侧凸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沈建雄刘家明邱贵兴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前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 Ib/Ic/IId1型)的疗效比较
<正>目的:比较两种入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2001年7月-2005年3月,2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PUMC Ib/Ic/IId1型),分两组,分别采取两种脊柱矫形融...
王以朋邱贵兴费琦沈建雄仉建国赵宏赵宇赵栋
文献传递
马方及类马方综合征脊柱侧凸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障碍的差异性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马方和类马方综合征脊柱侧凸(Marfan syndrome and Marfanoid scoliosis,MMS)患者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肺功能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1999年9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以胸弯(冠状面)为主的马方及类马方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共85例,其中年龄为11~19岁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0例(MMS组),男14例,女26例;收集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数值采用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析肺功能指标与年龄、冠状面Cobb角、胸后凸Cobb角、胸弯柔韧度之间的关系。并与同期住院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的相匹配的80例AIS患者(AIS组)的术前肺功能参数进行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患者年龄及相关脊柱侧凸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MS组患者中肺功能处于中、重度损害的比例(11/40)显著高于AIS组(5/80)(P〈0.05)。MMS组患者FEV1、FVC均明显小于AIS组患者(P〈0.05);PE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S组患者FEV1、FVC与冠状面Cobb角呈显著性负相关(r=-0.444、-0.524,P〈0.05);FEV1、FVC、PEF与年龄之间呈正显著性相关(r=0.363,0.326,0.348,P〈0.05);FVC与胸弯冠状面柔韧度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321,P〈0.05);FEV1、FVC与胸椎后凸角均无显著相关性。AIS组患者FEV1、FVC、PEF等指标与冠状面Cobb角呈显著性负相关(r=-0.338、-0.293、-0.253,P〈0.05);FEV1、PEF与年龄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286、0.341,P〈0.05);FEV1与胸后凸Cobb角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238,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结论:MMS患者肺功能损害较AIS患者严重,其肺功能主要受胸弯冠状面Cobb角、年龄共同影响�
李政垚王以朋于斌邱贵兴仉建国沈建雄赵宇王亮
关键词:脊柱侧凸马方综合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肺功能
PUMC Ⅱb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即刻肩平衡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PUMC Ⅱb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即刻肩平衡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方程以预测术后即刻肩平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PUMC Ⅱb1型AIS并行选择性胸弯融合手术的66例患者。以术后即刻影像学肩高(RSH)的绝对值>1 cm为肩失衡标准,分为肩平衡组(n=39)及肩失衡组(n=27)。搜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测量并计算相关影像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对术后即刻RSH与胸弯矫正度及胸腰弯/腰弯矫正度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高Risser征(P=0.029)、术前胸弯Cobb角较大(P=0.033)及术前腰弯柔韧度较差(P=0.025)的AIS患者术后即刻可能更容易出现肩失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方程为:术后即刻RSH(cm)=0.069×胸弯矫正度(°)-0.058×胸腰弯/腰弯矫正度(°)-0.179。结论:胸弯与胸腰弯/腰弯的矫正度协调性是影响术后即刻肩平衡的重要因素,骨成熟度高、腰弯柔韧性差的患者术后即刻更容易出现肩失衡。
姚思远仉建国沈建雄赵宇于斌王以朋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不同类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臀部压力及身体倾斜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类型与患者臀部压力、身体倾斜(简称体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6月收治的179例AIS患者。选择同期就诊的非AIS患者30例作为对照。测量AIS患者和非AIS患者左右臀部压力,并标记其体倾方向。比较不同分型AIS患者臀部压力和体倾情况。结果:单弯(腰弯)的AIS患者,腰弯凸侧的臀部压力峰值为(89.6±38.6)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凹侧的(77.0±26.8)mmH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双弯(胸弯+胸腰弯或腰弯)的AIS患者,腰弯凸侧的臀部压力峰值为(98.0±40.4)mm Hg,臀部压力平均值为(28.3±6.2)mmHg,均高于凹侧的(79.3±40.2)mmHg和(24.8±6.1)mmH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三弯(上胸弯+胸弯+胸腰弯或腰弯)的AIS患者,腰弯凸侧的臀部压力平均值为(25.7±4.4)mmHg,高于凹侧的(22.9±3.6)mmH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腰弯、胸弯+胸腰弯或腰弯、上胸弯+胸弯+胸腰弯或腰弯的患者体倾方向与其腰弯凸侧方向相同,分别占84.1%(37/44)、81.0%(51/63)和77.8%(7/9)。结论:AIS患者臀部压力和体倾与腰椎的相关性较大。腰椎凸侧的臀部压力大于凹侧,体倾方向与腰椎凸侧方向相同。本研究结论可用来对比治疗前后AIS患者坐姿改善的效果;亦可指导保守治疗,采取提高腰椎凸侧骨盆从而矫正腰椎侧凸。
袁望舒陈丽霞沈建雄陈铮威张宇航石润林张厚强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生物力学
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脊柱畸形患者可合并有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结果异常,但文献中缺乏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UCG异常的比较。目的:比较青少年IS患者与CS患者UCG结果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青少年IS与CS患者的UCG结果。结果:共分析45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其中IS患者313例,UCG结果异常99例(31.6%),瓣膜病变为主者84例,非瓣膜病变为主者15例;CS患者139例,UCG结果异常36例(25.9%),瓣膜病变为主者24例,非瓣膜病变为主者12例。IS患者UCG异常发生率与CS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瓣膜病变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男性、女性,主弯位于胸弯、腰弯,主弯向左、主弯向右患者,UCG结果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IS患者与CS患者UCG结果异常的发生率相当,瓣膜病变发生率IS患者高于CS患者,性别、主弯位置与方向未影响IS患者与CS患者UCG异常的发生差异。
于斌仉建国沈建雄王以朋赵宏赵宇李书纲王升儒吴南邱贵兴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超声心动图
TSRH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凸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回顾性研究TSRH(TexasScottishRiteHospital)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12 9例脊柱侧凸患者 ,总结其侧弯矫形、脊柱平衡、并发症及 3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根据手术方法不同 ,共分为 4组。A组 :单纯脊柱后路融合固定术 ;B组 :单纯脊柱前路融合固定术 ;C组 :分期前、后路融合固定术 ;D组 :Ⅰ期前、后路融合固定术。四组患者均应用TSRH内固定系统。手术时平均年龄 14 .2岁 (6~ 5 5岁 ) ,平均随访 34个月。结果 A组 :78例病人行单纯脊柱后路融合TSRH内固定 ,术后平均矫形率为6 3.4 %。随访 38个月 (2 4~ 5 0个月 ) ,平均矫形丢失 7°,矫形丢失率平均 9.5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2 .8% ,包括 3例脱钩 ,3例螺钉断裂 (共 6枚螺钉 ) ,1例术后侧弯失代偿 ,1例术后发生曲轴现象。B组 :2 2例患者行单纯脊柱前路融合、短节段TSRH内固定 ,平均矫形率为 74 .8%。平均随访 36个月 ,平均矫形率丢失 5 %。 2例发生一过性交感神经损伤。术后 6个月内均自然恢复。C组 :17例有 90°以上的侧弯 ,且Bending像上侧弯仍大于 7°的患者行前路松解 ,2~ 3周后再行后路融合TSRH内固定。本组平均手术时间 8.3h ,出血 935ml,输血 6 83ml,平均矫形 33.6°,矫?
沈建雄邱贵兴王以朋翁习生叶启彬仉建国
关键词:脊柱侧凸内固定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