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角膜
  • 4篇角膜塑形
  • 4篇角膜塑形镜
  • 3篇近视
  • 2篇圆锥角膜
  • 2篇配戴
  • 2篇佩戴
  • 2篇偏中心
  • 2篇角膜地形图
  • 1篇眼轴
  • 1篇正视
  • 1篇少年
  • 1篇塑形术
  • 1篇瞳孔
  • 1篇青少年
  • 1篇屈光
  • 1篇屈光不正
  • 1篇结膜
  • 1篇结膜囊
  • 1篇近视眼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张晓峰
  • 7篇杨牧
  • 4篇王英明
  • 3篇孙正太
  • 2篇夏静
  • 2篇付心怡
  • 2篇阙丽娟
  • 2篇李萌萌
  • 1篇夏蔚
  • 1篇李龙标

传媒

  • 2篇江苏省第十五...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配戴Paragon CRT角膜塑形镜后光学治疗区直径的相关因素
2023年
目的:探讨配戴Paragon CRT角膜塑形镜后光学治疗区直径的影响因素以及与眼轴增长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04/2022-09配戴Paragon CRT角膜塑形镜近视患者资料226例226眼。分析戴镜后1mo光学治疗区直径的相关因素以及重叠光学治疗区面积/瞳孔面积比值与戴镜后1a眼轴增长量的关系。结果:戴镜后1mo,光学治疗区直径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与平坦角膜偏心率呈正相关。戴镜后1a,小直径光学区组眼轴增长量(0.25±0.18mm)显著小于大直径光学区组(0.34±0.24mm,P=0.002),小面积比值组眼轴增长量(0.24±0.19mm)显著小于大面积比值组(0.35±0.23mm,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重叠光学治疗区面积/瞳孔面积比值两个因素影响眼轴增长(均P<0.05)。结论:中央角膜越厚、平坦角膜偏心率越小的配戴者光学治疗区直径更小,且光学治疗区直径及重叠光学治疗区面积/瞳孔面积比值均与眼轴增长量相关。
寇洒洒任亚茹庄歆予陈颖杰杨牧张晓峰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眼轴瞳孔
苏州地区125例圆锥角膜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苏州地区圆锥角膜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治疗方法和视力.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角膜接触镜门诊连续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全身并发症、发病...
阙丽娟李萌萌张晓峰杨牧王英明孙正太
近视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近视眼对比敏感度(CS)的不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行近视准分子激光的患者62例124眼,矫正视力均≥1.0。分别根据屈光度、年龄和瞳孔大小分组。采用CGT-1000对比敏感度仪分别进行眩光及非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测试。结果在眩光时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无眩光时。眩光状态下,按年龄分组,<40岁组和40~60岁组间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的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点上均明显低于<40岁组和40~60岁组(均P<0.05)。正视组、中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正视组与中低度近视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6 mm及≤6 m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眩光状态下按以上方法分组比较,结果与眩光时一致。结论年龄、屈光度明显影响近视眼对比敏感度,而瞳孔大小影响不明显。
夏蔚张晓峰李龙标杨牧
关键词:屈光不正正视
角膜塑形镜持续佩戴对青少年结膜囊菌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配戴对青少年近视者结膜囊菌群的影响,以及角膜塑形镜存储盒带菌情况.方法:对角膜塑形镜持续配戴时间>3月者(101人,201眼),采用棉拭子取样、哥伦比亚血平板结膜囊细菌培养.同时对佩戴者使用1月以上角...
王英明张晓峰杨牧孙正太
过夜佩戴角膜塑形镜中心偏离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实验法验配角膜塑形镜过夜佩戴后发生光学区中心偏离的原因,为提高验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omy-4角膜地形图仪定量分析52例(104只眼)近视眼佩戴角膜塑形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偏中心的距离,分析偏中心距离与佩戴前近视屈光度(SPH)、角膜平坦曲率(flat K)、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等参数的关系。结果戴镜1个月、3个月、6月时,偏中心距离分别为(0.465±0.260)mm、(0.452±0.296)mm、(0.471±0.338)mm。戴镜后1个月、3个月、6月时偏中心距离0.5~1.0mm者比例分别为27.88%、26.92%、24.04%,偏中心距离≥1.0mm者比例分别为2.88%、4.81%、4.81%。戴镜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左、右眼镜片中心均向颞侧偏斜。光学区偏中心距离与戴镜前屈光度、SAI、SRI、flatK的相关系数,戴镜1个月时分别为rSPH=0.017,rSAI=0.008,rSRI=0.050,rK=0.012;戴镜3个月时分别为rSPH=0.030,rSAI=0.030,rSRI=0.097,rK=0.006;戴镜6个月时分别为rSPH=0.005,rSAI=0.095,rSRI=0.069,rK=0.007(P均大于0.05)。结论戴镜后不同时期镜片中心均向颞侧偏斜,镜片偏中心距离与佩戴时间、矫正前近视屈光度、角膜平坦K、SRI、SAI等均无明显相关性,镜片偏中心可能与角膜自然生理形态有关。加强佩戴后的随访,是提高验配成功率的关键。
夏静张晓峰杨牧王英明付心怡
关键词:近视角膜塑形镜偏中心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光学区偏中心原因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光学区偏中心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6.5~17.0岁近视患者110例(213眼)。按戴镜前年龄分为3组:A组,6.5~10.0岁组;B组,11.0~13.0岁组;C组,14.0~17.0岁组。按戴镜前近视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3.00 D),中度近视组(-3.00~-6.00 D)。按戴镜前散光度分为3组:<0.50 D散光组,0.50~1.00 D散光组,≥1.00 D散光组。按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后不同偏心量分为:轻度偏中心组(<0.5 mm),中度偏中心组(0.5~1.0 mm),重度偏中心组(>1.0 mm)。检测戴镜3个月后的角膜地形图形态,记录光学区的偏中心分布。分析偏中心与患者戴镜前年龄、近视球镜度、散光度及角膜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成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平均偏心量为(0.53±0.33)mm,偏心方向主要集中于颞下方。配戴角膜接触镜3个月后偏心量<0.5 mm者111眼(52.1%),0.5~1.0 mm者81眼(38.0%),>1.0 mm者21眼(9.9%)。不同年龄组光学区偏心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前近视度(t=1.76,P<0.05)和散光度(F=9.254,P<0.05)越大,偏心量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戴镜前原始角膜曲率分析显示角膜鼻侧较颞侧偏平,重度偏心者鼻颞侧各位置角膜曲率均较轻中度偏心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偏心量与角膜参数(角膜平坦曲率、角膜陡峭曲率、角膜对称指数、角膜非对称指数)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戴镜前球镜度和散光度呈正相关(r=0.354、0.127,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可发生光学区偏中心,偏中心的发生与戴镜前屈光状态及角膜生理形态有关。
付心怡张晓峰夏静杨牧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近视角膜地形图偏中心
苏州地区圆锥角膜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角膜眼表疾病门诊的125例(225只眼)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确诊年龄、家族史、遗传疾病史、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变化特征等情况。不同角膜地形图病变形态的圆锥角膜按照可疑、轻度、中度和重度分为4个等级,以眼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出现近视眼的年龄范围为5~41岁,平均(17.8±3.7)岁;其中11~30岁出现近视眼的患者73例(140只眼),占91.25%。所有患者的确诊年龄为6~50岁,平均(24.3±4.4)岁;其中11~30岁确诊的患者101例(183只眼),占80.80%。因配戴框架眼镜视力仍不能矫正至正常而就诊的患者共69例(124只眼),占55.20%;因初诊验光散光度数较大或复诊验光散光度数增加较明显而就诊的患者共38例(68只眼),占30.40%;因近视眼度数增长过快而就诊的患者共12例(22只眼),占9.60%;因角膜屈光手术前检查发现异常而就诊的患者共6例(11只眼),占4.80%。所有圆锥角膜患者中双眼发病者100例(200只眼),占80.00%,单眼发病者25例(25只眼),占20.00%。所有患者中有角膜变薄、前突者50例(96只眼),占42.67%;Kayser-Fleischer环患者32例(58只眼),占25.78%;Vogt条纹眼患者20例(30只眼),占13.33%;Munson征患者10例(12只眼),占5.33%。圆锥角膜分型:可疑圆锥角膜37例(45只眼),占20.00%;轻度圆锥角膜62例(92只眼),占40.89%;中度圆锥角膜者42例(63只眼),占28.00%;重度圆锥角膜者25例(25只眼),占11.11%。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病变形态:(1)蝶形:共60例(99只眼),�
阙丽娟李萌萌张晓峰杨牧王英明孙正太
关键词: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