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学

作品数:504 被引量:2,556H指数:25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2篇期刊文章
  • 122篇专利
  • 71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8篇农业科学
  • 57篇化学工程
  • 26篇医药卫生
  • 18篇理学
  • 14篇文化科学
  • 12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3篇食品
  • 35篇冷冻
  • 34篇冻干
  • 34篇冷冻干燥
  • 30篇牡丹花
  • 27篇活性
  • 24篇抗氧化
  • 23篇黄酮
  • 22篇响应面
  • 19篇干燥机
  • 17篇真空冷冻
  • 17篇真空冷冻干燥
  • 16篇地黄
  • 16篇热泵干燥
  • 16篇热风
  • 15篇银花
  • 15篇玉米
  • 15篇金银花
  • 14篇热风干燥
  • 12篇响应面法

机构

  • 459篇河南科技大学
  • 27篇洛阳工学院
  • 2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1篇江苏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江南大学
  • 4篇莱阳农学院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日本筑波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洛阳工业高等...
  • 2篇郑州轻工业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国家粮食储备...
  • 2篇河南出入境检...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国家粮食局科...

作者

  • 498篇朱文学
  • 132篇罗磊
  • 90篇樊金玲
  • 79篇刘云宏
  • 69篇白喜婷
  • 63篇向进乐
  • 50篇李欣
  • 47篇张仲欣
  • 47篇段续
  • 43篇张玉先
  • 38篇任广跃
  • 35篇易军鹏
  • 32篇康怀彬
  • 32篇杜琳
  • 31篇肖海芳
  • 31篇马海乐
  • 29篇刘建学
  • 28篇董铁有
  • 21篇曹崇文
  • 20篇马丽苹

传媒

  • 71篇食品科学
  • 33篇农业机械学报
  • 17篇农产品加工(...
  • 16篇食品与机械
  • 13篇干燥技术与设...
  • 9篇农业工程学报
  • 9篇食品研究与开...
  • 9篇中国粮油学报
  • 8篇食品科技
  • 8篇洛阳工学院学...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2006年中...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园艺学报
  • 4篇中国食品学报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现代食品科技
  • 4篇河南教育(高...
  • 4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17篇2018
  • 24篇2017
  • 17篇2016
  • 32篇2015
  • 36篇2014
  • 36篇2013
  • 40篇2012
  • 30篇2011
  • 28篇2010
  • 33篇2009
  • 12篇2008
  • 36篇2007
  • 30篇2006
  • 31篇2005
  • 11篇2004
5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与水分迁移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解决单频超声产生的驻波问题,采用双频超声真空干燥全蛋液。研究了双频超声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频超声比单频超声具有更好的空化效果。与单频超声相比,使用双频超声干燥全蛋液时,干燥时间缩短了30%,平均干燥速率提高了41.6%,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增加了1倍,这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缩短物料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进而可提高能量效率。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单频和双频超声对全蛋液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状态与迁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频超声,反演谱图上总体峰面积的下降较单频超声显著,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提高物料内水分的流动性,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干燥初期,反演谱中自由水对应的信号幅值逐渐减小,横向弛豫时间逐渐缩短;在干燥中后期,随着自由水的大量脱除,干燥以脱除结合水、半结合水为主。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段,双频超声干燥比单频超声干燥的H+质子密度图像亮度低,说明双频超声更易促进全蛋液内部水分的脱除。
白喜婷侯亚玲朱文学朱文学
关键词:全蛋液真空干燥低场核磁共振
利用猪皮制备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方法
利用猪皮制备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方法,将3—6%的混合菌液接种到94—97%的猪皮胶原蛋白溶液中,在32—37℃条件下,发酵培养24—72小时,形成发酵液,后将发酵液在转速为10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取离心后的上清...
张慧芸朱文学刘丽莉康怀彬杨芳宁庄军辉
文献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牡丹花中花色苷类化合物被引量:40
2007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牡丹花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分离检测了五种花色苷,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信息分别鉴定为矢车菊-3,5-O-二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3,5-O-二葡萄糖苷、芍药-3-O-葡萄糖苷和天竺葵-3,5-O-二葡萄糖苷;比较了六个牡丹品种的花色苷组成。
樊金玲朱文学沈军卫陶冠军
胀果甘草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筛选胀果甘草是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最强的提取物,并研究其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类型,探究其抑制作用机理。考察了胀果甘草7种不同溶剂包括甘草酸、提酸废液、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和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阳离子(ABTS.﹢)、羟基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根据双倒数曲线图形判断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结合抗氧化能力探究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在胀果甘草7种溶剂提取物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3.477 5 g/L,双倒数曲线做图得到了一组纵轴截距不变的曲线,抑制常数K1为0.666 7 g/L,胀果甘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也具有最强的清除ABTS.﹢、HO.的能力,半清除浓度和速率常数分别为0.044 2 g/L和4.634×108L/(g.s)。胀果甘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竞争性抑制,推测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是通过清除了氧自由基和作为竞争性底物而实现的。
张麦茹樊金玲朱文学李欣
关键词:胀果甘草蘑菇酪氨酸酶羟基自由基
一种立体干花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干花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待处理的鲜花置于脱水剂中进行脱水处理,得脱水花;2)采用聚丙烯塑化剂,对步骤1)所得脱水花进行真空浸渍处理,得塑化花;3)将步骤2)所得塑化花进行硬化处理,即得。本...
朱文学王艳巧刘云宏罗磊樊金玲翟浩宇翟芳芳
文献传递
牡丹花干燥过程中色变机理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在牡丹花红色素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品种为"洛阳红"的牡丹花在干燥过程和干花自然存放过程色变的机理作了探讨。研究发现,牡丹花干燥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去除引起的pH值变化和细胞内酶的作用是导致牡丹花干燥过程花瓣变色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在牡丹干花自然存放过程中引起花材色变的主要因素是紫外线和氧气。
朱文学钟莉娟段续张玉先
隧道式中药材干燥机设计研究
为了能够调节中药材干燥时的热风温度、风速、隧道长度等干燥工艺参数,以适应不同性状中药材的干燥,本文进行了隧道式中药材干燥机设计研究.为了保证中药材干燥的质量,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热源采用电加热器,热风温度可根据中药材品种...
张仲欣朱文学
关键词:中药材隧道式干燥机
文献传递
水稻与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变种非寄主互作体系中病原细菌过氧化氢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互作体系中病原菌来源过氧化氢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水稻与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变种互作体系中的过氧化氢积累的定位。【结果】突变体菌株细胞中烷基过氧化物还原酶亚基C的缺失导致胞内其余过氧化氢清除酶活性的补偿性显著上升,使胞内内源过氧化氢积累水平显著下降,并引起病原菌与水稻互作体系中的过氧化氢积累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结论】病原细菌很可能是互作体系中过氧化氢的一个重要来源。病原细菌产生的过氧化氢很可能在非寄主互作中造成细菌周围植物细胞的损伤,对植物细胞具有潜在的毒性。
李欣庞新跃朱文学李鑫玲刘严郭菡李红玉赵春燕
关键词:过氧化氢
蔗糖含量对牡丹花色苷贮藏稳定性和降解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蔗糖含量对牡丹花色苷贮藏稳定性的影响。花色苷降解动力学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牡丹花色苷在20℃和37℃贮藏条件下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花色苷半衰期随贮藏温度降低而延长;褐变指数随贮藏温度的升高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加入蔗糖,提高牡丹花色苷的贮藏稳定性,表现为花色苷的降解速率常数减小,半衰期延长,褐变指数减小。含糖花色苷样品液的降解速率常数和褐变指数依次为:62<30<45<11°Brix。
樊金玲武涛朱文学沈军卫马海乐郭秉印
关键词:花色苷褐变降解动力学蔗糖贮藏
榆树叶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和含量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榆树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的结构和含量。方法:丙酮提取榆树叶类胡萝卜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类胡萝卜素组分,依据其光谱和质谱信息并与标准品和文献相比较,确定主要类胡萝卜素的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集时间的榆树叶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为榆树叶中主要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其含量因采集时间不同而异:叶黄素含量范围为880.2~1 385.4μg/g干样,平均含量为1 098.3μg/g干样;β-胡萝卜素含量范围为142.8~364.2μg/g干样,平均含量为297.7μg/g干样。结论:榆树叶有望成为叶黄素开发的食品新资源。
樊金玲杨睿孙晓菲朱文学刘胜男白喜婷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