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钢春

作品数:343 被引量:1,01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146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9篇农业科学
  • 37篇生物学
  • 28篇经济管理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9篇养殖
  • 69篇刀鲚
  • 52篇池塘
  • 32篇水产
  • 25篇水产养殖
  • 19篇养殖技术
  • 19篇美洲鲥
  • 19篇黑鲈
  • 18篇河蟹
  • 17篇饲料
  • 17篇饵料
  • 16篇蟹养殖
  • 16篇工程化
  • 15篇鱼类
  • 14篇幼鱼
  • 13篇循环水养殖
  • 13篇中华绒螯
  • 11篇养殖系统
  • 11篇中华绒螯蟹
  • 11篇生态养殖

机构

  • 330篇中国水产科学...
  • 70篇南京农业大学
  • 14篇江阴市水产指...
  • 10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江南大学
  • 7篇江苏诺亚方舟...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南京市水产科...
  • 4篇苏州大学
  • 3篇江苏省海洋水...
  • 3篇安徽张林渔业...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苏州市水产技...
  • 2篇江苏中洋集团...
  • 2篇江苏省水产技...
  • 2篇铜陵市水产站
  • 2篇江苏省太湖渔...
  • 2篇安徽长江渔歌...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336篇徐钢春
  • 166篇徐跑
  • 130篇聂志娟
  • 128篇顾若波
  • 49篇李全杰
  • 48篇闻海波
  • 39篇杜富宽
  • 25篇何杰
  • 24篇张呈祥
  • 22篇强俊
  • 20篇华丹
  • 17篇李红霞
  • 12篇唐永凯
  • 12篇张守领
  • 12篇朱健
  • 11篇郑尧
  • 10篇魏广莲
  • 9篇朱志祥
  • 8篇郑金良
  • 8篇杜金梁

传媒

  • 36篇科学养鱼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篇淡水渔业
  • 9篇动物学杂志
  • 9篇水生生物学报
  • 7篇江苏农业科学
  • 7篇水产学报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长江大学学报...
  • 4篇上海水产大学...
  • 4篇水产养殖
  • 4篇动物营养学报
  • 4篇浙江海洋学院...
  • 4篇长江大学学报...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36篇2023
  • 33篇2022
  • 23篇2021
  • 32篇2020
  • 24篇2019
  • 14篇2018
  • 16篇2017
  • 17篇2016
  • 22篇2015
  • 18篇2014
  • 16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13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3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池鲫DNA含量、倍性分析及其形态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鸡(Gallus sp.)红细胞DNA含量(2.5 pg/N)为标准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龙池鲫(Carassius auratus in Long Lake)的红细胞核DNA含量,采用T型标技术标记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并研究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的形态特征,为阐明龙池鲫的遗传背景及资源增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实验检测的265尾龙池鲫中,42尾龙池鲫样品红细胞核的相对DNA含量接近76,占15.85%,223尾样品接近110,占群体数的84.15%;二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3.83 pg/N,三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5.38 pg/N。龙池鲫是由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的鱼组成的混合群体;侧线鳞数量可作为二倍体龙池鲫与三倍体龙池鲫的辨别参考指标。T型标暂养1周后龙池鲫的成活率达到100%,脱牌率为1.13%。
徐钢春殷文健顾若波周国勤茆健强
关键词:LONGDNA含量倍性流式细胞术
鱼类基因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鱼类基因组研究利用大规模测序获取有关物种的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而阐明鱼类生物学特性、表型变异与基因组结构之间的关系,在鱼类的种质鉴定、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环境毒理和病害防治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自2001年首先对斑马鱼的基因组测序起,到目前为止已有近40个鱼类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且其相关的生物学特征、遗传进化规律等得到较全面的解析。将从鱼类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历程和鱼类基因组解析两大部分对鱼类基因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了解鱼类基因组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后续鱼类基因组研究提供参考。
徐钢春杜富宽卞超石琼徐跑
关键词:鱼类基因组基因组学
哈尼梯田稻-渔共作模式下杂交黄颡鱼肠道微生物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探究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稻渔组,DY组)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池塘组,CT组)下杂交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Pseudobagrus vachellii♂)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试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颡鱼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CT组和DY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CT组相比,在门水平上DY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属水平上DY组梭状芽孢杆菌属、Romboutsia属、Paludibacter属、Epulopiscium属和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邻单胞菌属丰度显著下降。不同的养殖模式没有显著影响黄颡鱼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Richness),但DY组拥有更高的微生物均匀度(Evenness)。BugBase表型预测结果如下,CT组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菌丰度更高,DY组则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丰度更高。同时DY组肠道菌群相较于CT组具有更低的潜在致病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DY组黄颡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高,稳定性更好,对疾病的抵抗力可能更强。水稻-黄颡鱼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更佳的经济和生态效应。
朱昊俊强俊徐钢春陶易凡包景文徐跑
关键词:哈尼梯田肠道微生物
似刺鳊鮈的胚胎及胚后发育被引量:18
2008年
采用体视显微镜成像系统对似刺鳊鲍(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的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显示,似刺鳊鮈受精卵旱卵蚓形,卵膜径为(3.43±0.05)mm。根据胚胎的外形与内部主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7个生理阶段、31个具体发育时期,在水温(20±1)℃下,历时95h 08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初孵仔鱼平均全长7.25mm;在水温(20±1)℃下,出膜后7d,卵黄囊吸收完毕;在水温20~25℃下,继续培育至35日龄,仔鱼鳃盖后缘及前端侧线附近有少量鳞片状突起,标志似刺鳊鮈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此时鱼苗平均全长3.12cm;培育至68日龄,仔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腹膜闭合,身体透明这一特征消失,似剌鳊鮈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此时平均全长达8.70cm,其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均与成鱼相似。本研究对似刺鳊鮈资源的保存及生产性育苗工艺的建立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14-424]
顾若波徐钢春闻海波李晓莉华丹曾令兵张守领
关键词:胚胎发育仔鱼稚鱼幼鱼
美洲鲥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特征被引量:28
2010年
通过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幼各发育期的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仔、稚、幼各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在水温(20±1)℃下,初孵仔鱼全长(6.75±0.60)mm;2日龄仔鱼即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晚期仔鱼阶段,完全依靠外源物质获取能量,主要以鳔室、脊椎形成及各鳍的分化与形成为主要标志;培育至36d,仔鱼鳃盖后缘及脊椎骨两侧线有少量鳞片状突起,标志美洲鲥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仔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腹膜闭合,美洲鲥完成变态成为幼鱼。仔鱼培育期间,除了严格控制培育水温在(20±1)℃外,2日龄仔鱼开口后就应及时投喂轮虫类开口饵料,密度为5~10ind/mL,这是苗种培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稚鱼期间在主食枝角类、桡足类的同时进行驯食。本实验采用特制缓沉饲料及时驯化转食再过渡到全部摄食人工浮性膨化颗粒饲料,驯食时间为21d,驯食是成功进行人工池塘养殖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美洲鲥早期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及成功进行池塘养殖的可行性。
张呈祥徐钢春徐跑郑金良顾若波
关键词:美洲鲥仔鱼稚鱼幼鱼形态发育
仿江海洄游长江刀鲚繁育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长江刀鲚,隶属鲱形目,鳀科,鲚属,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经济品种,长江刀鲚的商品价值与资源保护及利用价值早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及水产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列入长江鱼类重点保护水生动物。目前国内江苏中洋集团、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单位均取得了人工繁殖的成功,由于受地理位置限制仿江海洄游人工繁育研究较少,江苏中洋集团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海水,模拟长江刀鱼洄游规律,取得繁殖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王耀辉郭正龙朱永祥徐钢春孙侦龙
关键词:淡水渔业鲱形目
一种红蒸美洲鲥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蒸美洲鲥的制作方法,属于水产品营养、烹饪技术领域。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保鲜膜包裹的冰鲜美洲鲥,将内脏及鳃去掉,并剔除骨头,鱼体洗净沥干水后置于鱼形瓷盘中;将调料充分拌匀,调料与鱼体按1∶10~1∶8...
郑金良顾若波徐钢春张呈祥
文献传递
两种淡水贝类的核型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活体注射氯化钴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18,核型为2n=8m+10sm,染色体臂数(NF)=36;背瘤丽蚌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8,核型为2n=24m+12sm+2t,NF=74。两物种中均未发现随体和性染色体。
闻海波顾若波徐钢春华丹
关键词:中华圆田螺核型氯化钴
美洲鲥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被引量:38
2012年
2007~2009年,利用深井水及设有钢架保温大棚的土池成功进行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的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的研究,同时观察了美洲鲥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2龄美洲鲥在池塘中经专池培育并采用激素+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投喂、水流刺激等培育措施使雌雄鱼的性腺成熟率达60%~80%。性腺成熟的亲鱼经生态调控促使产卵或人工催产繁殖,生态调控促使产卵中水温保持在16~23℃,池水始终保持流动状态,50对美洲鲥亲鱼自4月中下旬至5月底陆续产卵,共收集鱼卵9.0万粒,平均受精率10%,孵化率70%~80%;人工催产试验中,采用LHRH-A2+鱼类催产助剂、LHRH-A2+HCG+DOM+鱼类催产助剂和LHRH-A2+HCG+鱼类催产助剂3种催产剂配伍,背鳍基部两针注射法,催产率20%~100%,获卵10.57万粒,受精率0~21.5%,孵化率0~70%。美洲鲥受精卵呈卵圆形,卵膜径为(4.03±0.25)mm,根据胚胎的外形与内部主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7个生理阶段30个具体发育时期,在水温(20±1)℃下,历时约71 h4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徐钢春张呈祥郑金良顾若波
关键词:人工繁殖胚胎发育
水产养殖用浮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浮漂,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该浮漂包括漂体,所述的漂体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绳耳;所述的漂体为中空球形,从内到外依次为SEBS层、SIS层和PET层,在漂体的上部设有充气阀;所述的漂体...
徐跑强俊徐钢春何杰朱志祥
文献传递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