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志娟

作品数:143 被引量:30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专利
  • 5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18篇经济管理
  • 6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2篇养殖
  • 36篇刀鲚
  • 31篇池塘
  • 14篇工程化
  • 11篇循环水养殖
  • 11篇饵料
  • 9篇苗种
  • 8篇饲料
  • 8篇长江
  • 7篇养鱼
  • 7篇鱼种
  • 7篇河蟹
  • 7篇黑鲈
  • 7篇大口黑鲈
  • 6篇绒螯蟹
  • 6篇水产
  • 6篇轮虫
  • 5篇驯食
  • 5篇应激
  • 5篇幼鱼

机构

  • 137篇中国水产科学...
  • 21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江苏省海洋水...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江阴市水产指...
  • 2篇江苏省水产技...
  • 2篇江苏省太湖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扬中市水产技...
  • 1篇安徽长江渔歌...
  • 1篇镇江山水湾生...

作者

  • 137篇聂志娟
  • 130篇徐钢春
  • 79篇徐跑
  • 51篇顾若波
  • 42篇李全杰
  • 25篇杜富宽
  • 11篇李红霞
  • 10篇张呈祥
  • 8篇杜金梁
  • 7篇曹丽萍
  • 7篇郑尧
  • 6篇郑金良
  • 6篇唐永凯
  • 5篇闻海波
  • 4篇张守领
  • 4篇华忠
  • 3篇周鑫
  • 3篇强俊
  • 3篇张勇
  • 3篇金武

传媒

  • 12篇科学养鱼
  • 6篇淡水渔业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水产学报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渔业经济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养殖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17篇2023
  • 15篇2022
  • 9篇2021
  • 14篇2020
  • 16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转录组分析刀鲚开口期仔鱼摄食前后基因表达变化
运用转录组分析刀鲚开口期仔鱼摄食前后基因变化谱的变化。比较摄食前后有154个基因上调和144个基因下调。相比于摄食前,视黄醇代谢和脂质存储是摄食后的两大主要过程。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验刀鲚开口期仔鱼摄食前后生物学过程...
高俊聂志娟杜富宽黎燕杨西伟邵乃麟徐跑顾若波
关键词:转录组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刀鲚MSTN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被引量:12
2014年
运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和RACE技术,从刀鲚(Coilia nasus)肌肉组织中克隆了肌肉生成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的cDNA全长并分析了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在刀鲚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刀鲚MSTN基因的cDNA全长2 252 bp,编码区1 125 bp,编码374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刀鲚MSTN具有MSTN家族的典型结构域,包含Pfam和TGFB结构域。运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刀鲚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MSTN基因在健康刀鲚肌肉和脑中呈高表达,鳃、肝、脾、肠、肾和头肾中微量表达。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认为,刀鲚MSTN基因的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组织表达模式相似,推测该基因的功能也具有高度保守性。本研究旨为MSTN基因在刀鲚后续育种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杜富宽聂志娟徐钢春徐跑顾若波
关键词:刀鲚MSTN基因克隆
一种螃蟹卡位固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螃蟹卡位固定装置,采用全新机械化结构设计,基于顶盖(1),引入两根摆动杆(7)分别以其中心位置为圆心转动,并引入主弹簧(6),配合卡位件(9)与弹性凸起(10)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压板(3)基于支撑弹簧(4)...
李红霞徐钢春聂志娟唐永凯徐跑
文献传递
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
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包括水源储存及处理罐,一组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培养液回收储存罐。及采用该系统的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装置预处理;水源预处理;轮虫培养;轮虫收集;培养液回收;重复上述步...
聂志娟徐钢春顾若波徐跑鲍明明
文献传递
养殖刀鲚与生长环境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分析养殖刀鲚体内与生长环境菌群结构,利用PCR-DGGE技术,对养殖刀鲚鳃、胃、肠壁及肠内容物和养殖水体菌群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PCR-DGGE指纹图谱分离显示,42条清晰条带,其中养殖水体(27)、鳃(9)、胃(13)、肠道壁(19)、肠道内容物(18)的香农指数分别为3.037、1.883、2.193、2.825、2.683;养殖水体与刀鲚鳃、胃、肠道壁及肠道内容物分别具有6、9、11、8共有带。UPGMA聚类分析显示,样品3个重复相似度都在95%以上,差异不明显;不同样品之间,养殖刀鲚鳃和胃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相似度(76%),同时与养殖水体相似度达29%;养殖刀鲚肠道壁和肠道内容物聚为一支,相似度为38%。回收测定所有显示条带,主要包含变形菌、放线菌、拟杆菌、柔膜菌、蓝藻细菌、厚壁菌、梭杆菌及少量未定义菌种。研究表明,PCR-DGGE技术能区分养殖刀鲚主要部位及水体微生物的结构差异和多样性,澄清养殖刀鲚及生长水体微生物区系,可为定植益生菌的开发提供参考。
聂志娟徐钢春程起群张勇杜富宽顾若波
关键词:刀鲚
一种人工养殖系统、用于刀鱼人工养殖的饵料投喂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人工养殖系统、用于刀鱼人工养殖的饵料投喂方法,所述人工养殖系统包括滴漏式投喂装置与流水式投喂装置,所述滴漏式投喂装置用于投喂第一饵料,所述流水式投喂装置用于投喂第二饵料,具体通过...
徐钢春邵乃麟朱纪坤顾树信聂志娟王裕玉高建操孙毅李全杰杨西伟
文献传递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 y =0.031 6 x 2.903 8 ( R 2=0.980 1)和 y =0.032 1 x 2.898 5 ( R 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王裕玉徐跑聂志娟邵乃麟徐钢春
关键词:养殖密度血清生化指标
一种刀鲚苗种规模化生态培育的方法
一种刀鲚苗种规模化生态培育的方法,包括刀鲚受精卵的自动集卵技术,采用室内水泥孵化池,孵化密度为0.6‑0.8万粒受精卵/平方米,在孵化池旁设置高位开口饵料培育池,池顶安装照明灯。刀鲚鱼苗孵化后第5天,将开口饵料培育池的水...
徐钢春徐跑聂志娟于士明顾树信朱纪坤
文献传递
长江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灯光诱鱼协同缓沉饲料驯食过渡至浮性颗粒饲料投喂的方法,高密度驯养长江刀鲚(Coilia nasus)鱼种,建立了8~10 cm刀鲚鱼种转食浮性颗粒饲料的人工饲养技术,为刀鲚的集约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经16 d的驯食,刀鲚在投饵后1 h之内吃完饲料,驯食期间刀鲚平均成活率为75.05%。闪光诱鱼比常光诱鱼更利于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先期对浮性颗粒饲料处理成缓沉投饲驯食并逐步过渡至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的操作能让刀鲚鱼种在短期内(16 d)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
徐钢春李全杰杜富宽聂志娟孙阿君顾若波徐跑
关键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
两种养殖模式下黑鲷肠道及养殖水体菌群结构特征的研究
2021年
为了研究池塘流水槽循环水黑鲷养殖模式(IP)和传统池塘黑鲷养殖模式(EP)菌群结构特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2种养殖模式黑鲷肠道和养殖水体中菌群组成结构与功能。结果显示:黑鲷肠道和养殖水体中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其丰度之和为98.32%~99.22%;在属水平上,菌属差异明显,IP模式下黑鲷肠道显著增加的菌属包括鲁杰氏菌属Ruegeria(14.84%)、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14.24%)、Marivita(3.58%)、noranko_PeM15(2.97%)、norankC_KD4-96(2.56%)(P<0.05)(IP>EP);而EP模式下,黑鲷肠道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10.31%)、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10.30%)、Romboutsia(7.37%)、肠球菌属Enterococcus(6.29%)、乳球菌属Lactococcus(5.38%)显著增加(P<0.05)(IP0.05)。2种养殖模式条件下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且存在较多丰度差异显著的菌属。IP模式下黑鲷肠道中具有差异显著的优势菌属大多为有益菌,而EP模式黑鲷肠道多为慢性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属。
聂志娟邵乃磷张志伟胡佳雯徐跑徐钢春
关键词:黑鲷菌群结构肠道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