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辉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毒性
  • 3篇毒性作用
  • 3篇对乙酰氨基酚
  • 3篇药物
  • 3篇乙酰氨基酚
  • 3篇神经毒
  • 3篇神经毒性
  • 3篇安全性评价
  • 3篇斑马
  • 3篇斑马鱼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氧化应激
  • 2篇药物安全
  • 2篇药物安全性
  • 2篇药物安全性评...
  • 2篇脏毒
  • 2篇神经毒性作用
  • 2篇通路
  • 2篇文献计量学

机构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彭辉
  • 10篇彭双清
  • 8篇郭家彬
  • 5篇赵君
  • 3篇张廷芬
  • 3篇张利军
  • 3篇王以美
  • 3篇史慧勤
  • 2篇贾栗
  • 2篇何俊
  • 2篇崔岚
  • 1篇苑晓燕
  • 1篇袁海涛
  • 1篇张丽
  • 1篇赵增明
  • 1篇殷健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科技...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的药物毒性测试替代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传统的药物研发及安全性评价对实验动物的需求量大,费用高,周期长,种属差异性问题难以克服。人胚胎干细胞(h ESC)可自我更新及定向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逐渐成为毒性测试体外替代法的新工具。h ESC的体外替代模型预测受试物对人体各种靶器官的毒性及毒作用机制,如生殖毒性测试模型、神经发育毒性测试模型及体外代谢模型等,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快速高效地分析多条代谢通路,寻找潜在的毒性生物标志物。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贾栗彭辉赵增明乌瀚宝栎尔彭双清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毒性试验生殖毒性神经毒性
氯化镉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神经行为毒性作用被引量:13
2013年
为探索低剂量镉持续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神经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后36h(36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氯化镉受试液中持续至受精后6d(6dpf)。在一般毒性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视频跟踪技术检测了48孔板中幼鱼的自发运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惊恐反应及恢复能力。结果显示:在不引起外观形态明显改变的暴露剂量下幼鱼自发运动表现异常。其中,0.1~0.5μmol·L-1暴露组幼鱼自发运动增多、轨迹紊乱、刻板式转向运动增加、触壁活动减少;1.0μmol·L-1暴露组幼鱼出现运动抑制、静止和原地震颤等状态,幼鱼的自发运动距离与氯化镉浓度关系呈现剂量依赖性倒"U"型,这种行为毒性效应与乙醇急性暴露引起的运动效应相似。光照惊恐反射实验中,暴露组幼鱼对突发的光暗变化表现敏感或迟钝。在撤除光源后暗适应减慢或加快。以上结果说明,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对氯化镉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敏感,并且高通量的幼鱼神经行为学方法在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评价中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史慧勤张利军苑晓燕彭辉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斑马鱼氯化镉毒性神经行为视频跟踪幼鱼
PubMed/MEDLINE数据库中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索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以医学主题词表(Me SH)制定检索策略,检索Pub Med/MEDLINE数据库,获取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的相关文献,将题录信息导入Thomson Data Analyzer(TDA)软件,对文献基本特征进行解析,用可视化网络图展示作者间关系,并采用共词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高频Me SH词进行热点分析。结果检索入选文章1 714篇,1966~2015年发文数量随年份呈增长趋势;美国和英国刊发文章数量最多;《肝病学》(Hepatology)杂志刊登的文章数量最多,《柳叶刀》(Lancet)影响因子最高;药物过量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肝脏损伤的主要诱因;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胱甘肽(GS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重要的肝损伤检测指标;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是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毒性结局更多关注的是急性肝衰竭。结论通过定量文献分析,确定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的重要机制,植物疗法(植物提取物)是肝脏保护的前沿研究,以及确定临床治疗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热点;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损伤机制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宏观信息参考。
何秀姝彭辉胡完郭家彬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毒性文献计量学医学主题词表
功能观察组合试验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安全性药理学的核心组合实验是研究受试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潜在影响,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是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给药后机体的运动功能、行为改变、协调功能、感觉/运动反射和体温等的变化.ICH S7A推荐...
彭辉郭家彬彭双清
线粒体毒性评价及其在创新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意义被引量:18
2012年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和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主要来源,在病理条件下对细胞的存活与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线粒体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一些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等可显著诱导肝脏和心脏等靶器官线粒体损伤。药物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可能涉及多条途径和多种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毒性可能是多种已上市药物被迫撤市或受到美国FDA"黑框"警告以及候选药物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开展线粒体毒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郭家彬彭辉王以美彭双清
关键词:线粒体创新药物安全性评价
氯丙嗪在斑马鱼胚胎和早期幼鱼发育过程中的神经毒性作用
目的:采用模式动物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氯丙嗪(CPZ)暴露对胚胎和幼鱼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一般毒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胚胎细胞凋亡检测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CPZ对神经发育的器质性改变;采用神经行为学方法...
史慧勤张利军彭辉何俊郭家彬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实验药理神经毒性
文献传递
Nrf2信号通路扰动及其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新研发的药物与日俱增,依赖于动物实验、周期长且耗资巨大的传统毒性测试评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量未上市药物对人类健康危害评估的需求。2007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布了'21世纪毒性测试:远景与策...
彭辉郭家彬张廷芬王以美彭双清
关键词:氧化应激
文献传递
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的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引发肝损伤的文献调研,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献基本特征的定量分析数据.方法 制定检索策略,依托PubMed/MEDLINE数据库,以医学主...
何秀姝彭辉胡完郭家彬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毒性文献计量学
Nrf2信号通路扰动及其在化学物风险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新的化学物质与日俱增,依赖于动物实验、周期长且耗资巨大的传统毒性测试评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量化学物对人类健康危害评估的需求。2007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布了21世纪毒性测试:远景与策略(简称TT21C)的报告,前瞻性地指出未来化学物风险评估策略将会由传统的毒性测试评定模式向基于人源化细胞、高通量、低成本的体外方法测试策略转变。
彭辉贾栗张廷芬崔岚郭家彬王以美彭双清
关键词:氧化应激风险评估
氯丙嗪在斑马鱼胚胎和早期幼鱼发育过程中的神经毒性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采用模式动物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暴露对胚胎和幼鱼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一般毒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胚胎细胞凋亡检测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CPZ对神经发育的器质性改变;采用神经行为学方法,包括幼鱼触动逃避反应、自发运动以及惊恐逃避反射等,研究氯丙嗪暴露所致的神经发育功能性障碍。结果斑马鱼胚胎受精后6 h(6 hpf)~72 hpf暴露于CPZ(≥5 mg/L)可引起胚胎和幼鱼死亡、致畸和幼鱼孵化延迟,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采用吖啶橙染色检测36 hpf整体胚胎凋亡细胞,发现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在胚胎中脑、后脑、丘脑以及中后脑连接区、脊索和尾部等处;脑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7dpf幼鱼颅腔增大、脑体积减小、脑细胞缩小且细胞间隙增宽。6~72 hpf CPZ(≥0.0625 mg/L)暴露后,幼鱼神经行为学研究发现,CPZ(≥0.125 mg/L)可引起3dpf幼鱼触觉运动能力下降;CPZ(≥0.5 mg/L)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幼鱼自发运动,并出现僵直不动、震颤或快速刻板式转圈运动等行为改变;光惊恐实验中,暗环境下各暴露组幼鱼对突发强光刺激均表现为惊跳逃避,并且暗-光交替期运动加速度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撤除光源后,1mg/L和2 mg/L暴露组幼鱼暗适应时程缩短,而0.125 mg/L和0.25 mg/L暴露组暗适应时程延长,提示CPZ对外界刺激引发的幼鱼活跃游动有抑制和促进双重毒性作用。结论 CPZ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具有明显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模式动物斑马鱼作为一种高通量筛选模型在外源性化合物神经发育毒性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史慧勤张利军彭辉何俊郭家彬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氯丙嗪斑马鱼神经发育毒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