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家彬

作品数:88 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会议论文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5篇毒性
  • 29篇细胞
  • 25篇线粒体
  • 17篇线粒体毒性
  • 16篇心肌
  • 16篇药物
  • 15篇蛋白
  • 15篇金属硫蛋白
  • 13篇多柔比星
  • 13篇脏毒
  • 13篇PGC-1Α
  • 12篇心肌细胞
  • 12篇心脏毒性
  • 12篇通路
  • 12篇肌细胞
  • 12篇阿霉素
  • 10篇血管
  • 9篇对乙酰氨基酚
  • 9篇乙酰氨基酚
  • 8篇信号

机构

  • 79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加州大学
  • 1篇北京市丰硕维...

作者

  • 88篇郭家彬
  • 79篇彭双清
  • 43篇赵君
  • 33篇袁海涛
  • 31篇张廷芬
  • 18篇崔岚
  • 11篇侯明月
  • 9篇王以美
  • 8篇张丽
  • 8篇彭辉
  • 8篇殷健
  • 7篇张利军
  • 7篇冯敏
  • 6篇苑晓燕
  • 6篇史慧勤
  • 6篇黄昌
  • 5篇阳海鹰
  • 5篇陈立娟
  • 5篇闫长会
  • 5篇李慕

传媒

  • 8篇毒理学杂志
  • 6篇中国药理学与...
  • 5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2013年(...
  • 4篇中国毒理学会...
  • 3篇北京环境诱变...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2014线粒...
  • 2篇第四届药物毒...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药理通讯
  • 1篇中国工程科技...
  • 1篇第十届中国实...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15篇2014
  • 18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PGC-1α活性与线粒体功能抑制多柔比星心肌细胞损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抑制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血管毒性。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在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线粒体稳态调节以及细胞损伤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提示,白藜芦醇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PGC-1α有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PGC-1α以及线粒体功能在白藜芦醇介导的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探讨白藜芦醇抗多柔比星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人源心肌细胞(AC16)给予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预处理,随后再给予DOX处理。采用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漏出检测细胞损伤,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等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超氧阴离子水平,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RT-PCR分析检测PGC-1α及其下游靶点(NRF-1、TFAM、Mn SOD和UCP2)的表达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ATP水平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转录活性,通过免疫共沉淀法检测PGC-1α去乙酰化水平。应用Si RNA敲降SIRT1,观察SIRT1敲降后DOX诱导的细胞和线粒体损伤特征及对PGC-1α通路改变。结果白藜芦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多柔比星细胞毒性和线粒体功能紊乱,包括细胞存活率下降、LDH漏出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丧失、ATP水平下降和超氧离子形成增加。白藜芦醇可增加SIRT1的活性,促进PGC-1α的去乙酰化修饰,进而激活PGC-1α通路,增强线粒体生成功能与抗氧化防御能力,减轻多柔比星诱导的PGC-1α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下降。SIRT1敲降能加剧DOX诱导的细胞损伤和线粒体功能紊乱以及氧化应激,明显降低白藜芦醇对心肌细胞和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增强PGC-1α的去乙酰化修饰,进而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成和氧化应激调节,最终抑制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细胞与线粒体损�
郭家彬崔岚袁海涛张廷芬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PGC-1Α多柔比星心肌损伤
硫酸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对阿霉素致心脏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硫酸锌诱导金属硫蛋白(MT)对阿霉素(DOX)致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小鼠(MT+/+)及敲除MT基因的转基因小鼠(MT-/-)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DOX组、锌预处理组、锌预处理+DOX组。动物单次腹腔注射DOX(15 mg.kg-1)或生理盐水(NS),此前24 h及48 h分别给予锌(ZnSO4,20 mg.kg-1,s.c.)或NS预处理。给药4 d后测定心脏组织超氧阴离子(O2.-)水平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DOX能显著增加MT+/+小鼠及MT-/-小鼠心脏组织中O2.-的生成,耗竭GSH,上调eNOS的表达水平,而且MT-/-小鼠变化更为明显。Zn预处理能显著降低DOX致MT+/+小鼠O2.-生成增加以及GSH耗竭,抑制DOX诱导的eNOS表达增强,但在MT-/-小鼠中无此效应。结论:MT可抑制DOX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及GSH耗竭,此效应可能与eNOS表达改变有关。
郭家彬陈立娟闫长会阳海鹰王国强彭双清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阿霉素氧自由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药物致线粒体毒性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主要来源之一。线粒体损伤是许多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线粒体毒性已经成为多种药物研发失败或临床应用受限的重要因素。已有多个候选药物因存在严重的线粒体毒...
郭家彬袁海涛张廷芬侯明月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线粒体毒性药物发现临床前评价靶标药物筛选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PGC-1α活性与线粒体功能抑制多柔比星心肌细胞损伤
目的 前期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抑制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血管毒性.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y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在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线粒体稳态调节以及细胞损伤...
郭家彬崔岚袁海涛张廷芬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PGC-1Α多柔比星心肌损伤
富马酸(R,R)戊乙奎醚对清醒Beagle犬心血管系统及体温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清醒Beagle犬静脉注射给予富马酸(R,R)戊乙奎醚后对心血管系统及体温的影响。方法:设溶媒对照组(0.9%Na Cl溶液)、富马酸(R,R)戊乙奎醚高、中、低剂量组(1.0,0.1和0.01 mg·m L-1);选用5只Beagle犬进行拉丁方设计,设4个给药周期;使用DSI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采集清醒Beagle犬的心电、血压、体温参数。结果:富马酸(R,R)戊乙奎醚低剂量组动物所有心电参数均未见明显改变;中、高剂量组的心率、PR和QT间期在药后15 min开始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至180~240 min恢复正常。各实验组动物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均未见明显改变。富马酸(R,R)戊乙奎醚中、高剂量组个别时间点动物体温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出现略微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论:富马酸(R,R)戊乙奎醚在临床拟用剂量范围内对心电、血压和体温无明显影响。
彭辉郭家彬袁海涛张廷芬何秀姝仲伯华张高魁王以美彭双清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体温
对乙酰氨基酚对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但是其过量服用可引起严重的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细胞坏死.APAP引起肝损伤的重要靶标是线粒体,APAP的肝细胞毒性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
张廷芬郭家彬袁海涛侯明月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乙酰氨基酚肝毒性PGC-1Α线粒体
毒性通路扰动与线粒体毒性AOP及其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s pathways,AOPs)旨在描述一个已知的直接分子起始事件(molecular initiating event,MIE)与在生物系统所出现的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有害结局...
郭家彬袁海涛张廷芬候明月崔岚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AOPMIE
文献传递
PubMed/MEDLINE数据库中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索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以医学主题词表(Me SH)制定检索策略,检索Pub Med/MEDLINE数据库,获取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的相关文献,将题录信息导入Thomson Data Analyzer(TDA)软件,对文献基本特征进行解析,用可视化网络图展示作者间关系,并采用共词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高频Me SH词进行热点分析。结果检索入选文章1 714篇,1966~2015年发文数量随年份呈增长趋势;美国和英国刊发文章数量最多;《肝病学》(Hepatology)杂志刊登的文章数量最多,《柳叶刀》(Lancet)影响因子最高;药物过量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肝脏损伤的主要诱因;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胱甘肽(GS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重要的肝损伤检测指标;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是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毒性结局更多关注的是急性肝衰竭。结论通过定量文献分析,确定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的重要机制,植物疗法(植物提取物)是肝脏保护的前沿研究,以及确定临床治疗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热点;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损伤机制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宏观信息参考。
何秀姝彭辉胡完郭家彬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毒性文献计量学医学主题词表
PGC-1α-SIRT3信号通路在丙戊酸致肝细胞线粒体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线粒体是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肝脏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VPA肝毒性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紊乱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线粒体参与的VPA肝毒性作用机制仍然不是完全清楚。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
殷健郭家彬张丽张廷芬袁海涛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丙戊酸肝毒性线粒体
雌激素对体外模拟缺血致星形胶质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郭家彬
关键词:雌激素星形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活细胞成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