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君

作品数:92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会议论文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毒性
  • 29篇细胞
  • 20篇线粒体
  • 14篇脏毒
  • 12篇氧化应激
  • 12篇药物
  • 12篇线粒体毒性
  • 12篇斑马
  • 12篇斑马鱼
  • 11篇蛋白
  • 11篇心肌
  • 10篇多柔比星
  • 10篇异烟肼
  • 10篇金属硫蛋白
  • 9篇斑马鱼胚胎
  • 8篇心肌细胞
  • 8篇心脏毒性
  • 8篇胚胎
  • 8篇肌细胞
  • 8篇干细胞

机构

  • 91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四川大学
  • 3篇国家食品安全...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总参谋部

作者

  • 92篇赵君
  • 86篇彭双清
  • 43篇郭家彬
  • 32篇袁海涛
  • 26篇张廷芬
  • 20篇王以美
  • 18篇崔岚
  • 16篇苑晓燕
  • 13篇张利军
  • 13篇赵增明
  • 12篇何俊
  • 12篇史慧勤
  • 12篇束玉磊
  • 10篇殷健
  • 9篇贾栗
  • 8篇张丽
  • 8篇李利忠
  • 7篇张添光
  • 7篇侯明月
  • 5篇冯敏

传媒

  • 10篇中国药理学与...
  • 5篇生态毒理学报
  • 4篇毒理学杂志
  • 4篇2013年(...
  • 4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军事医学
  • 2篇北京环境诱变...
  • 2篇2014线粒...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第九届全军流...
  • 1篇中国工程科技...
  • 1篇中国环境诱变...

年份

  • 15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15篇2014
  • 2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BPK模型的反向剂量测定法预测药物的毒性
基于毒性测试替代策略的非动物方法的开发,从体外毒性数据预测体内的毒性发生,是目前毒理学领域对药物安全性测试的研究热点。然而,在风险评估中使用体外毒性数据并不简单。主要问题之一是来自体外模型的浓度-反应曲线需要转化为体内剂...
虞林郭继芬郭家彬殷健崔岚杨莹赵君彭双清
PINK1-Parkin-PGC-1a通路在阿霉素诱导人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人心室肌细胞(AC16)线粒体毒性,引起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DOX分别处理AC16细胞24h.检测DOX对细胞存活率、线粒体内活性氧(ROS)水平、...
殷健崔岚郭家彬Qiang ZhangJin Li袁海涛张丽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阿霉素PINK1PARKIN
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06年
大肠菌群常常被当作水体中肠道病原体污染的指征,在大肠菌群中又以检测大肠杆菌最为常用。寻求建立快速、敏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一直是饮用水工业关注的问题。本文详细比较了多管发酵法、膜过滤法、酶活性检测法、免疫学方法(ELISA和IFA)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PCR和ISH),并从特异性、敏感性、时耗、操作的难易程度和成本等诸多方面就以上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就饮用水大肠菌群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京梅张凌赵君粱伟
关键词:大肠菌群饮用水
基于PBPK模型的反向剂量测定法预测药物的毒性
基于毒性测试替代策略的非动物方法的开发,从体外毒性数据预测体内的毒性发生,是目前毒理学领域对药物安全性测试的研究热点。然而,在风险评估中使用体外毒性数据并不简单。主要问题之一是来自体外模型的浓度-反应曲线需要转化为体内剂...
虞林郭继芬郭家彬殷健崔岚杨莹赵君彭双清
不同种类消毒产品的一般毒性评价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的消毒产品一般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结果,为消毒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的剂量设计和毒性分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本研究室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的41个化学消毒剂产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的41个消毒产品中,属实际无毒级的消毒产品占总数的73.2%,属低毒级的消毒产品占总数的26.8%。亚急性毒性试验评价的41个消毒产品中,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1 000 mg/kg的消毒产品占总数的66.7%,NOAEL为500~1 000 mg/kg的消毒产品占总数的13.3%,NOAEL为100~500 mg/kg的消毒产品占总数的6.7%,NOAEL为10~100 mg/kg的消毒产品占总数的13.3%。结论醇类、碘类、胍类消毒产品属实际无毒级,较为安全;过氧化物类、含氯类、醛类消毒产品毒性相对较大。
赵君何俊王以美彭双清
关键词:消毒产品安全性评价
金属硫蛋白-Ⅰ/Ⅱ对丙烯酰胺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探索金属硫蛋白Ⅰ/Ⅱ(MetallothioneinⅠ/Ⅱ,MTⅠ/Ⅱ)对丙烯酰胺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新生C57野生型(MT+/+)和MT敲除型(MT-/-)小鼠进行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纯度。MT+/+和MT-/-两种细胞分别给予0.01、0.1和1 mmol/L丙烯酰胺处理,于不同时间点检测其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细胞培养至15 d,两种细胞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丙烯酰胺低剂量组(0.01 mmol/L)作用24 h后,MT-/-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MT+/+,高剂量组(1 mmol/L)作用时间短于24 h,可见MT+/+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高于MT-/-,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后,未见明显差异。丙烯酰胺作用24 h后,LDH漏出率和细胞凋亡率均随剂量依赖性增加,且丙烯酰胺中低剂量组(0.01和0.1 mmol/L)MT-/-细胞LDH漏出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MT+/+细胞。结论 MTⅠ/ⅡI对丙烯酰胺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冯敏郭家彬黄昌袁海涛李慕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星形胶质细胞丙烯酰胺
药物线粒体毒性的评价策略与方法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线粒体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线粒体毒性已经成为多种药物研发失败或临床应用受限的重要因素。一些国际大型制药公司和管理机构纷纷将线粒体毒性评价作为候选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针对药物致靶器官...
郭家彬袁海涛张廷芬侯明月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线粒体毒性药物发现靶器官毒性测试
金属硫蛋白对异烟肼、利福平联用致小鼠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 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单独或联合使用都会引起肝脏毒性。研究表明,氧化损伤在INH与RFP的肝脏毒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抗这种氧化损伤则有可能发挥肝脏保护作用。金属硫蛋白(MT)是一种内源性细胞保护剂,...
王以美连勇夏静贾栗张廷芬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异烟肼利福平金属硫蛋白肝脏毒性氧化应激CYP2E1
Sirt1/PGC-1α在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毒性中的作用
目的 线粒体新生障碍及由此引发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紊乱,是DOX诱导的心脏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新生活动受到细胞核和线粒体基因组的共同调控.其中核中蛋白因子PGC-1a是调节线粒体新生功能的关键信号分子.而其上游的沉默...
崔岚殷健郭家彬Qiang ZhangJin Li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阿霉素SIRT1
芥子气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芥子气对人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探讨氧化损伤在芥子气所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人皮肤真皮层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芥子气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检测芥子气对细胞内ROS的影响;采用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芥子气作用于成纤维细胞24 h,对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15μmol/L;随着芥子气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ROS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芥子气导致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并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细胞在芥子气和ROS清除剂的双重作用下存活率显著高于芥子气组。结论芥子气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导致ROS的产生,活性氧清除剂NA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芥子气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李漾束玉磊周维崔岚殷健闫夏贝赵君赵增明彭双清
关键词:芥子气成纤维细胞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