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临床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钢板治疗的4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8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的有21例,占4.34%。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共培养出19株,占67.8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共培养出10株。革兰氏阴性菌共培养出7株,占25.00%,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共培养出3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有糖尿病病史、骨折类型、骨折复杂程度、手术时间、是否有遗留死腔、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时应认真清洁创口、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的损伤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 唐旭东周永强黄凯
- 关键词:双钢板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 枕颈融合联合扩大成形减压治疗枕颈区畸形
- 2019年
-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联合扩大成形减压术在治疗枕颈区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枕颈区畸形患者行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枕颈融合、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8个月。15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3例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无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加重、脊髓空洞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3~18(15. 42±0. 52)分,较术前8~12(11. 52±0. 79)分明显改善(P <0. 05),改善率为71%。结论枕颈融合联合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有效解除枕颈段脊髓压迫、稳定上颈椎,是脊髓减压、重建上颈椎稳定性有效、可靠的方法。
- 黄凯唐旭东周永强陈安富
- 关键词:枕颈融合椎管扩大成形
-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48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融合率、吞咽困难情况。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级、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百分比。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0年。手术时间80~120 min,术中出血量20~120 ml。1例切口脂肪液化,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良好;2例轻度吞咽困难,给予营养神经、流质饮食等对症处理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均未发生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螺钉断裂、沉降、松动及移位等并发症。JOA评分、NDI、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百分比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术前(P <0.05);末次随访时Odom评级优良率为95.8%(46/48)。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时为95.8%(46/48),末次随访时为100.0%(48/48)。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显露范围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恢复满意。
- 姚高文余虹汪卫周永强王勇平陈晓
-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椎体结核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体结核的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1年-2014年间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体结核总共70例。其中前路内固定组32例,后路内固定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和术后脊柱后突畸形纠正角度,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经平均2年的随访证实,前路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短于后路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两组患者内固定植骨融合速度相当;前路组和后路固定组术后畸形矫正角度分别为13.1°,24.5°,有显著性差异(P〈P〈0.05)。结论脊柱结核前路内固定可以缩短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速度和并发症发生相当,但后路手术对多椎体结核中后突畸形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
- 汪卫周永强王勇平
- 关键词: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术
- 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Meta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相关指标,为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对于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Jadad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的感染发生率、成功愈合率、二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52例患者,自体骨移植组有410例,骨形成蛋白组有2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骨移植组与骨形成蛋白组在感染发生率[RR=1.32,95%CI(0.90,1.93),P=0.16],成功愈合率[RR=0.95,95%CI(0.84,1.08),P=0.43],二次手术率[RR=1.16,95%CI(0.43,3.12),P=0.76]及住院时间[MD=0.69,95%CI(-0.38,1.75),P=0.2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骨移植组术中失血量明显高于骨形成蛋白组[MD=223.00,95%CI(32.72,413.28),P=0.02]。结论:对于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骨形成蛋白可以获得和自体骨移植一样的骨折愈合率,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骨形成蛋白可能更适合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 陈安富黄凯周永强
- 关键词:META分析
-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90例双节段CSM患者,其中48例行ACDF术治疗(观察组),42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临床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节段融合率均为100%,术后1、6月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增高(P<0.05),融合节段Cobb's角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6月颈椎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CSM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和疼痛情况,且并发症发生较少,ACDF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更小,更有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
- 曹况钟王勇平周永强陈晓王林
- 关键词:颈前路椎间盘切除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脊髓型颈椎病
- 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LED)在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开放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直腿抬高角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 周永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
- 双节段、单节段去松质骨截骨与全脊柱截骨强直性脊柱后凸矫形策略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背景:单节段与双节段的截骨手术常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但制定术前策略时对截骨节段、截骨方式的选择常依赖临床经验。目前国内外对双节段去松质骨截骨及全脊柱截骨的生物力学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建立强直性脊柱后凸的单节段、双节段截骨模型,针对全脊柱位移、内固定系统应力、截骨接触面等效应力强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与探讨。方法:通过MIMICS与Geomagic studio等医学软件建立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全脊柱截骨与去松质骨截骨两种模型,每种模型中再分为单节段截骨与双节段截骨,即L1单节段全脊柱截骨模型、L1单节段去松质骨截骨模型、L2单节段全脊柱截骨模型、L2单节段去松质骨截骨模型、T12L2双节段全脊柱截骨模型、T12L2双节段去松质骨截骨模型、T12L3双节段全脊柱截骨模型、T12L3双节段去松质骨截骨模型8组。导入ANASYS软件对模型进行加载,记录不同截骨工况下的全脊柱位移,以及椎弓根螺钉、连接棒、截骨接触面的等效应力云图。结果与结论:(1)无论是去松质骨截骨还是全脊柱截骨模型,单节段截骨的全脊柱位移小于双节段截骨;无论是单节段截骨还是双节段截骨模型,全脊柱截骨的全脊柱位移小于去松质骨截骨;L2单节段全脊柱截骨模型的位移最小;(2)无论是去松质骨截骨还是全脊柱截骨模型,单节段截骨的内固定装置等效应力均小于双节段截骨;无论是单节段截骨还是双节段截骨模型,全脊柱截骨的内固定装置等效应力均小于去松质骨截骨;其中L1单节段全脊柱截骨的内固定装置等效应力最小;(3)所有单节段截骨模型的截骨接触面等效应力值均较小,未超过28 MPa;在双节段截骨模型中,全脊柱截骨的截骨接触面等效应力值均小于去松质骨截骨;(4)结果表明,单节段截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双节段截骨,全脊柱截骨的稳定性优于去松质骨截
- 段延辑陈晓周永强黄凯沈东兰马原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 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7-05-2018-05在我院做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患者27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出院后为期1年的随访工作,观察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在进行肿瘤切除前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脊髓损伤的Frankel功能分级情况也有明显改善,SF-36健康调查评分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损伤、降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适用性广泛。
- 周永强
- 关键词:手术切除生活质量
- 前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种不同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11—2012-11本院收治32例脊髓型颈椎病,14例行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8例性行前路单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B组);分别比较2组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前柱高度、生理曲度及术后随访植骨骨性融合率。结果术后32例均获得随访,2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及改善率较术前改善明显、颈椎前柱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时A组植骨骨性融合率86%、B组植骨骨性融合率94%,6个月时2组植骨骨性融合率达100%。结论2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选择联合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加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式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手术疗效。
- 姚高文汪卫周永强
-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手术方式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