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智洋

作品数:81 被引量:54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7篇成像
  • 36篇磁共振
  • 30篇磁共振成像
  • 20篇直肠
  • 14篇肿瘤
  • 13篇克罗恩
  • 13篇克罗恩病
  • 13篇肠癌
  • 12篇直肠癌
  • 11篇肛瘘
  • 10篇影像
  • 8篇结肠
  • 7篇血管
  • 7篇直肠肿瘤
  • 7篇MRI
  • 7篇肠肿瘤
  • 6篇造影
  • 6篇软骨
  • 6篇加权成像
  • 5篇新辅助治疗

机构

  • 70篇中山大学附属...
  • 15篇中山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奥胡斯大学
  • 2篇澳门镜湖医院
  • 2篇北京思创贯宇...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珠海市医疗中...
  • 1篇抚州市第一人...

作者

  • 77篇周智洋
  • 26篇曹务腾
  • 22篇邱建平
  • 13篇王馨华
  • 12篇练延帮
  • 12篇李文儒
  • 10篇李占军
  • 9篇熊斐
  • 8篇周杰
  • 7篇邹学农
  • 7篇邓艳红
  • 5篇朱攀
  • 5篇孟晓春
  • 5篇单鸿
  • 5篇李雯莉
  • 4篇吴小剑
  • 4篇黄艳
  • 4篇兰平
  • 4篇康亮
  • 4篇袁芬

传媒

  • 10篇中华胃肠外科...
  • 8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影像诊断与介...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中华炎性肠病...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1999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多层螺旋CT具有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及各向同性的成像功能,在血管成像上有很多优势。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评价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以肝移植受者肝脏血管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10/2006-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27例,年龄31-67岁,男17例,女10例。方法:轴位螺旋扫描范围为膈顶上方2cm至双肾下极以下。电压120kV,动脉期准直0.75mm,平扫、门脉期、肝静脉期准直1.5c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mL/s,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s,50-55s,75-80s。重建增强的薄层图像序列,动脉期层厚1mm,间隔0.7mm;门脉期、肝静脉期层厚2mm,间隔1mm。将图像序列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以MIP、VR等方式显示腹腔干系、门脉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的三维结构。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前后患者血管三维结构。结果:移植前所有患者腹腔干系均得到良好显示,21例肝动脉走形正常,6例患者肝动脉变异,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门脉多发血栓1例,因不适宜手术此3例未进行肝移植。24例患者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结构显示清楚,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18例,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2例。17例肝移植后CT血管成像发现肝动脉吻合口部狭窄2例,门脉高压侧支迂曲缓解10例,另7例患者因检查费用问题选择B超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对适宜手术的病例筛选、指导手术方案及移植后血管结构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李占军周智洋章作铨邱建平谢学斌邹学农
关键词:肝移植X射线计算机血管成像
关节软骨磁共振分子成像与量化分析新技术被引量:3
2007年
简述关节软骨组织结构及老年性骨关节炎软骨的生化改变,就磁共振分子成像新技术对老年性骨关节炎在关节软骨形态异常之前的软骨分子结构变化的探测进行总结和比较。
周智洋邹学农单鸿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骨关节炎关节软骨蛋白多糖胶原
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影像检查就诊的患者65例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危机护理干预;另抽取同时间段在我院行影像检查就诊的患者65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护理干预在影像学检查中应用,可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杜彩虹曹务腾周智洋
关键词:放射科影像学检查
直肠异位胰腺高分化腺癌1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男,68岁,因"外院体检肠镜发现直肠肿物"入院。CT:S2~S5前方见囊状病灶约4cm×4cm×3cm,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并见分隔征象(图1A)。MRI:距肛缘约8cm处直肠右后壁见囊性分隔样肿块,以宽基底与直肠相连,平扫呈稍长T1长T2信号,DWI未见高信号;病变浸润肠壁全层,病变处直肠系膜筋膜间隙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B)。
曹务腾龚佳英王馨华娄晓盈刘海玲周智洋
关键词:直肠异位胰腺腺癌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误诊为肛瘘一例被引量:3
2020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因反复肛周流脓1周入院。患者1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红肿疼痛,伴局部皮温升高,皮肤破溃有脓液流出,无明显发热、便血等症状,就诊当地医院,被诊断为“低位复杂性肛瘘”,予行肛周脓肿引流术。本院专科检查:膝胸位,肛门2点及明显直肠肿物,退指指套无明显染血。
王玲魏凯凯熊斐周智洋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直肠瘘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
结肠型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影像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结肠型克罗恩病(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40例结肠型CD与40例U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肠道造影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CT特征的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特征纳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筛选可诊断结肠型CD的预测因子。结果:结肠型CD和UC患者在发病年龄[(29.3±10.7)岁比(46.6±13.4)岁,P<0.001]、体质指数[(18.4±2.7)kg/m^(2)比(21.0±4.0)kg/m^(2),P=0.001]、出现血便症状的比例(47.5%比90.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肠型CD较UC更易出现升结肠受累(70.0%比20.0%,P<0.001)。UC患者比结肠型CD患者更常出现病变连续性分布(80.0%比57.5%,P=0.03)及肠壁环周均匀性增厚(77.5%比47.5%,P=0.006),更少见肠周炎性渗出(20.0%比67.5%,P<0.001)及肛瘘(10.0%比57.5%,P<0.001)。结肠型CD患者更多表现为不同部位严重程度不一致(75.0%比45.0%,P=0.006),肠壁厚度多高于UC患者[(9.5±3.4)mm比(8.1±2.2)mm,P=0.024]。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升结肠受累(OR=9.209,95%CI:2.238~37.902,P=0.002)、肠周炎性渗出(OR=9.861,95%CI:2.384~40.786,P=0.002)及肛瘘(OR=19.263,95%CI:3.714~99.905,P<0.001)是诊断结肠型C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综合CT特征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结肠型CD与UC,为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杰李彪孔德灿黄梓城周智洋曹务腾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分类中决策树模型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模型在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选取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单纯性肝囊肿以及正常肝脏的CT增强图像各20例。对该60例肝脏CT增强图像分别进行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以及图像变换的纹理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决策树归纳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类。最终分类结果与临床事实分类对照,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验证两种分类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准确性较高。决策树归纳的分类准确性远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准确性96.7%vs 76.7%,Kappa值0.95 vs 0.65,P<0.05)。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可以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不仅能够判断肝脏有无相关病灶,而且仅依据图像的基本特性,可以自动识别肝脏乏血供转移瘤与单纯性肝囊肿,为未来计算机辅助诊疗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及途径。
曹务腾庄乔棣练延帮龚佳英熊斐邱建平张波杨然周智洋
关键词:数据挖掘决策树肝脏CT图像
直肠癌黏液湖比例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黏液湖比例不同的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CRT)的疗效。方法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患者323例均在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检查(包括T_2WI及T_1WI序列)。按照T_2WI上高信号黏液湖占整体肿瘤的比例分为以下几组:无任何黏液湖(组0),黏液湖比例1%~25%(组1),黏液湖比例26%~50%(组2),黏液湖比例51%~75%(组3),黏液湖比例76%~100%(组4)。对照新辅助治疗前首诊MRI分期(mrTN)与术后病理分期(pTN)以及肿瘤退缩程度,尝试比较不同组间降期率及疗效反应程度间差异。结果黏液湖比例不同的五组之间T降期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2),其中组4的降期率高于组3(5/7,6/26),但无统计学差异。五组间N降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84.6%、79.5%、76.9%、84.6%、76.9%,P=0.081)。完全缓解率(CR)方面,组3明显低于其他组,但组4高于其他组。结论直肠癌不同比例黏液湖之间存在疗效差异,部分黏液腺癌仍然可以达到完全缓解。
曹务腾王馨华李芳倩龚佳英刘得超周杰李志周智洋
关键词:直肠癌黏液腺癌新辅助放化疗磁共振成像
对比直肠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探讨磁共振成像识别直肠印戒细胞癌的可行性
2017年
目的与直肠腺癌(adenocarcinoma,AC)相比,探讨原发性直肠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直肠印戒细胞癌及31例直肠腺癌(非印戒细胞癌、非黏液腺癌)患者的首诊直肠MR资料。比较其TNM分期、T2WI序列肿瘤信号以及肿瘤基本影像学特点。结果 28例直肠SRCC中,肿瘤纵径平均49.33 mm,突破直肠固有肌层平均4.03 mm,肿瘤下缘距肛缘平均58.44 mm。SRCC出现远处转移率25.0%(7/28),10.7%(3/28)出现腹膜转移。SRCC环周浸润>1/2周比率高于AC(92.9%vs 61.3%,P=0.004),T2WI序列SRCC肿瘤/脂肪、肿瘤/肌肉、肿瘤/尿液信号比均高于AC。两类组织学肿瘤的肠壁横向最大厚度、纵径最大累及范围及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突破直肠固有肌层外距离方面,AC高于SRCC(6.03 mm vs 4.03 mm,P=0.044)。结论与腺癌相比,直肠印戒细胞癌浸润肠壁常大于1/2周径,但突破肌层距离相对局限,其MR T2WI信号高于腺癌,因此MR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SRCC与AC,从而为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提供影像依据。
曹务腾王馨华龚佳英李芳倩李志孟晓春刘得超周杰周智洋
关键词:直肠肿瘤印戒细胞癌腺癌磁共振成像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与PET/CT在胃肠道肿瘤复发和转移诊断效能方面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与PET/CT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复发和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并评估转移灶和正常组织的ADC值。方法通过28例被确诊为胃肠道癌和怀疑肿瘤复发患者WB-DWI和PET/CT检查结果比较,评估两种方法在检测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效能。以PET/CT和组织学和/或3~6个月的临床随访作为评估参考标准。两位影像诊断医生和一位核医学科医师对MR和PET/CT图像分别进行评估。用Kappa统计比较WB-DWI和FDG-PET/CT用于检测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一致性。同时对18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组织与转移灶之间的ADC值的差异进行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正常组织与转移瘤之间的最佳鉴别诊断阈值(OTV)。结果 28例患者中,5例检出肿瘤复发。PET/CT检出20例淋巴结阳性共72个病灶,WB-DWI检出18例共64个病灶。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肺、肾上腺、腹腔和骨。WB-DWI发现1处脑转移灶。WB-DWI与PET/CT总体诊断性能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别(t=1.332,P=0.194)。WB-DWI在显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方面与PET/CT有很好的一致性,κ=0.877。在b值为600 s/mm2的WB-DWI中,淋巴结、肝、骨转移与各自正常组织之间的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得出其ADC值分别为1.67×10-3、1.95×10-3和1.30×10-3 mm2/s时,诊断转移的准确率最高、效能最佳。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分期应用方面,WBDWI是一种可靠的无电离辐射的成像方法,可以达到与PET/CT一致的诊断性能。此外,ADC值是一种定量值,它在转移瘤的诊断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龚佳英曹务腾张占文邓艳红康亮熊斐练延帮朱攀刘政军周智洋
关键词:全身扩散加权成像FDG-PET/CT胃肠道肿瘤表观扩散系数转移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