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锋
- 作品数:63 被引量:4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脓毒症单病种质控管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 观察本研究创立的脓毒症单病种数据监测系统在改善脓毒症处理中的作用及其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2日至2017年5月5日所有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使用脓毒症单病种质控管理系统,对本研究设置的25个质控指标进行监控,并分类为及时性、规范性和结果性指标。通过系统监测判断临床治疗是否达到这些质控指标,并对未达标的项目定义为可疑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可疑项数目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20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805例,女性415例,年龄(59±17)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为(19±8)分。可疑项总数预测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当可疑项总数〉6时,预测28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61.0%;结果性指标可疑项数预测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当结果性指标可疑数〉1时,预测28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78.0%。可疑项总数预测9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当可疑项总数〉7时,预测90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60.0%,特异度74.0%;结果性指标可疑项数预测9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当结果性指标可疑数〉1时,预测90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88.0%,特异度81.0%。结论 单中心的数据显示,本研究创立的脓毒症单病种数据监测系统可评估临床医生按照规定处理脓毒症患者的达标情况,未达标项数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
- 陈娟王陆豪欧阳彬陈敏英吴健锋刘勇军刘紫锰管向东
- 关键词:脓毒症大数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的TNFα和可溶性TNF受体55水平被引量:10
- 2005年
- 吴健锋曾勉
-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TNFΑ诱导痰抗炎介质炎性介质气道内
- 评价脓毒症免疫抑制生物标志物的4个标准被引量:1
- 2023年
- 免疫抑制是造成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关键环节。免疫状态评估是识别免疫抑制患者和明确免疫治疗时机的先决条件。探索脓毒症免疫状态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 近年来大量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却给临床医生造成选择的困扰。脓毒症免疫抑制理想生物标志物有4个标准。
- 裴飞吴健锋
-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监测免疫抑制
- 胸腺肽α1治疗严重脓毒症有效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目的: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被视为严重脓毒症发生和发展的中心环节,胸腺肽α1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这种免疫调理治疗可能是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胸腺肽α1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有效性,并通过检测治疗过程...
- 吴健锋
- 关键词:脓毒症胸腺肽免疫调节
- 文献传递
-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重症病人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 刘勇军唐朝霞管向东欧阳彬吴健锋陈敏英陈娟黎丽芬黄顺伟刘紫锰马婕
- 重症肺炎患者诱导痰与血浆炎症介质水平变化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者诱导痰与外周血的炎症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局部与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方法:留取6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入组第1、4、7天及出院或死亡当天的外周静脉血及诱导痰标本,测定标本sTREM-1、TNF-α、IL-10水平;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1例)与死亡组(35例),观察两组血浆与诱导痰的sTREM-1、TNF-α及IL-10水平变化趋势。结果:死亡组诱导痰及血浆sTREM-1、TNF-α、IL-10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存活组血浆及诱导痰sTREM-1、TNF-α、IL-10水平呈下降趋势,而死亡组水平均保持高值甚至进一步升高。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全身及气道局部的过度炎症反应,可以诱导痰及血浆sTREM-1、TNF-α、IL-10水平判断患者预后。
- 唐朝霞吴健锋蔡常洁陈娟欧阳彬陈敏英管向东曾勉
- 关键词:重症肺炎炎症介质血浆预后
- 一种容量反应性预测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量反应性预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检测数据获取模块、检测模块以及模型构建模块;检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预测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结果、用药情况、血压值、血压波形、CVP波形、潮气量、空气流速以及压...
- 王陆豪吴健锋管向东顾彬陈传希聂垚司向师瑞宋文亮裴飞
- 以每搏量变异度指导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 进行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以每搏量变异度(SVV)<10%为目标指导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连续收治的外科术后SVV>10%的低血容量患者,并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SVV组和中心静脉压(CVP)组,分别以SVV<10%及CVP10~12mmHg(1mmHg=0.133kPa)为目标进行液体复苏,并于6h内达标。主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的组织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次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的液体复苏情况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入组62例患者,SVV组32例,CVP组3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基线资料、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液体复苏达标时组织氧代谢、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与CVP组比较,SVV组复苏后血红蛋白〔Hb(g/L):102.6±23.4比87.9±16.0〕、氧输送〔DO2(mL/min):944.6±399.4比727.3±183.6〕、平均动脉压〔MAP(mmHg):98.9±15.7比89.8±9.9)、每搏量指数〔SVI(mL/m2):51.8±19.5比41.4±11.3〕进一步升高(均P<0.05),CVP进一步下降(mmHg:8.3±4.4比12.2±2.0,P<0.05);SVV组液体复苏达标所需时间明显缩短(h:1.4±0.6比3.8±1.4,t=6.415,P=0.000),复苏液体量(mL:611.4±453.0比1476.4±741.2,t=4.216,P=0.000)、液体平衡量(mL:366.0±290.8比942.3±532.1,t=4.010,P=0.001)明显减少,复苏中输入红细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0(0,7.0)比0(0,87.5),U=-1.624,P=0.352〕。SVV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CVP组明显降低(0比13.3%,χ2=4.564,P=0.033)。结论在外科术后早期以SVV<10%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DO2,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有利于尽快纠正患者的低血容量状态,防止器�
- 司向吴健锋陈娟陈敏英刘紫锰刘勇军管向东
- 关键词:术后低血容量每搏量变异度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
- 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补液对腹部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补液对腹部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连续收治的137例外科腹部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中实际补液和标准补液的差异率情况分为限制补液组(差异率<-10%,95例)及非限制补液组(差异率≥-10%,42例),评估麻醉术中液体治疗对病人术后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的影响。结果限制补液组中71例(74.7%)病人每搏量变异度(SVV)>10%,非限制补液组中18例(42.8%)病人SVV>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限制补液组病人术后平均动脉压[(96.9±14.0)mm Hg vs.(82.3±14.8)mm Hg,P=0.003]、收缩压[(139.0±16.3)mm Hg vs.(118.8±24.2)mm Hg,P=0.007]、舒张压[(74.1±12.4)mm Hg vs.(63.7±12.6)mm Hg,P=0.014]、心排指数[3.8±1.3 vs.3.1±0.9,P=0.035]、每搏指数[51.8±19.3 vs.41.3±14.3,P=0.047]、术后碱剩余[BEecf:(-1.8±4.2)mmol/L vs.(1.3±4.1)mmol/L,P=0.024;BEb:(-1.4±3.9)mmol/L vs(1.4±3.6)mmol/L,P=0.028]高于非限制补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心率、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每搏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血红蛋白、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的病人,非限制补液病人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而术中限制补液导致术后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注及细胞缺血缺氧的发生风险增高。
- 司向吴健锋陈娟陈敏英刘紫锰刘勇军管向东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
- 集束化治疗依从性及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病死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评估集束化治疗在ICU实施的依从性及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病死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收治的122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进行6h、24h集束化治疗,采用前瞻观察的方法,了解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对病人ICU和28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集束化治疗中EGDT和血糖控制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及自身的缺陷,依从性偏低,其他各项依从性都在90%以上。6h、24h集束化治疗达标的依从性分别为61.5%和60.7%。6h达标的病人ICU、28d病死率分别是18.7%和22.7%,未达标病人的ICU、28d病死率分别是38.3%和44.7%;24h达标的病人ICU、28d病死率分别是15.5%和19.7%,未达标病人的ICU、28d病死率分别是34.8%和41.3%,达标的病人ICU病死率和28d病死率都明显比未达标病人的低(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的病死率,但可能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临床的可行性。
- 吴健锋陈娟欧阳彬杨春华陈敏英黄顺伟管向东
- 关键词:集束化治疗依从性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