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死(SCI)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40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于术后24~72 h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是否出现SCI分为SCI组和无SCI组,单因素分析比较患者病史资料、检查指标及术中情况。结果术后7例患者出现SCI,发生率为17.5%。统计分析发现左房后壁BOX消融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SCI显著相关(P<0.001)。结论左房后壁BOX消融显著增加房颤射频消融术后SCI风险,临床上应谨慎评估左房后壁BOX消融的应用指征,减少SCI发生。
- 施海峰都明辉王东旭陈浩佟佳宾邹彤刘俊鹏种甲吕游杨杰孚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无症状脑梗死
-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在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肾衰竭过程中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肾衰竭过程中的表达与意义,了解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急诊就诊的124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衰竭分为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组42例(A组),脓毒血症无急性肾衰竭组82例(B组),另选取非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患者60例(C组),以及60名健康志愿者(D组)作为健康对照组。每组分别在入院24 h内及在相应治疗后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BP和血肌酐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脓毒血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HBP水平明显高于C组和D组(P <0.05),而发生急性肾衰竭的A组血清中HBP浓度较B组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只有A组HBP水平有明显下降(P <0.05)。结论 HBP可作为评估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指标,也可作为评价其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 李丽娜陈新光吕游
- 关键词: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血肌酐
- 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不同抗凝方案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大于75岁的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围导管消融期三种抗凝方案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12月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高龄(>75岁)房颤患者85例,术前常规华法林抗凝后经食管超声检查排除左心耳血栓,分为三组:传统抗凝组30例,消融前停用华法林,以低分子肝素桥接,术中用普通肝素抗凝,术后桥接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过渡到单用华法林;华法林持续使用组32例,围消融期正常使用华法林,术中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23例(达比加群组12例,利伐沙班组11例),术前、术中同传统抗凝组,术后4 h开始服用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抗凝。比较三组抗凝方案围术期到术后3个月的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传统抗凝组住院期间新发脑梗死1例,下肢血肿7例,假性动脉瘤1例,出院后3个月内内脏出血1例,小出血事件6例;华法林持续使用组院内下肢血肿4例,出院后3个月内小出血事件4例;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院内下肢血肿2例,出院后无小出血事件。结论高龄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总体安全有效。与传统抗凝治疗方案对比,持续使用华法林方案或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能进一步降低出血并发症风险,并未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 佟佳宾施海峰邹彤陈浩刘俊鹏王华李莹莹吕游种甲董敏杨杰孚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凝治疗血栓栓塞
- 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以及植入器械治疗现状
- 2024年
- 目的 调查并分析总结我国住院心力衰竭(HF)患者的病因、合并症、临床特点、植入器械以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取中国心力衰竭中心注册研究2017年1月~2022年8月169家医院的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筛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的患者,分析其中接受植入器械治疗的患者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诊断、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指标、心力衰竭病因、合并症和治疗等。结果 共纳入LVEF≤35%的32 777例患者中接受器械治疗的患者3 646例(11.1%),其中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1 494例,占全部病例的4.6%,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治疗642例,占全部病例的2.0%,植入CRT-D治疗1 510例,占全部病例的4.6%。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为扩张型心肌病[57.1%(1 881/3 297)]、冠心病[30.5%(1 007/3 297)]、高血压[7.5%(248/3 297)]及瓣膜性心脏病[4.3%(143/3 297)]。合并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31.9%(1 163/3 646)]、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9.6%(348/3 536)]。合并的非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28.7%(1 039/3 625)]、贫血[27.7%(973/3 520)]、慢性肾脏病[14.2%(518/3 640)]、低钠血症[9.0%(317/3 522)]、恶性肿瘤[2.2%(81/3 631)]。植入器械的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襻利尿剂的使用率为87.2%(3 163/3 627),静脉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率为10.4%(378/3 640)。出院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为31.5%(1 149/3 64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使用率为23.9%(871/3 646),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使用率为29.5%(1 076/3 646)、B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90.3%(3 239/3 64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率为84.8%(3 087/3 642)。结论 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现状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器械治疗的植入率偏低,与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差距仍较大;在接受植入器械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中,�
- 吕游赵静蒋瑞辉王华袁凤仪
- 关键词: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器械治疗药物治疗
- 依达赛珠单抗治疗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心脏压塞一例
- 2020年
- 依达赛珠单抗是达比加群酯的特异性逆转剂,国内临床应用有限。现报道1例射频消融术后、达比加群酯抗凝期间出现心脏压塞合并急性肝肾功能不良、血小板减低,在应用依达赛珠单抗后成功避免开胸手术。该例是国内较早非临床试验入组的应用病例。
- 郑裴裴施海峰刘俊鹏姚思敏佟佳宾邹彤陈浩种甲吕游杨杰孚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心脏压塞达比加群酯
- CYP2C9突变体、其对应的核酸片段及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CYP2C9突变体。本发明的突变体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该突变体对药物的代谢活性低于野生型,对个体化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本发明还提供对应于该突变体的核酸片段及其应用。
- 陈浩戴大鹏杨杰孚蔡剑平施海峰巫华兰种甲吕游周姗赵芳玲
- 体外电复律治疗房颤对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房颤患者接受体外电复律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经皮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患者51例,其中接受体外电复律治疗7例(13.7%),观察电复律对装置的影响及相关不良事件。结果:51例患者中,接受电复律治疗的7例(13.7%)患者未发生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房颤患者接受体外电复律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施海峰刘俊鹏佟佳宾邹彤陈浩种甲吕游杨杰孚
- 关键词:房颤
- 200 J体外电复律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估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治疗中,采取200 J进行体外电复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影响复律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筛选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北京医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患者,纳入术中接受固定高能量200 J双相波直流电体外电复律治疗者206例,根据电复律结果分为电复律成功组200例和失败组6例,评估电复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影响复律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电复律成功率为97.1%,首次放电成功率为86.4%;27例发生了与复律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心动过缓8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低血压事件4例,心力衰竭11例,舌咬伤1例,血栓栓塞事件2例,电复律失败组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电复律成功组(33.3%vs 4.5%,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长程持续房颤与电复律成功率呈负相关(OR 13.276,95%CI 1.76~100.126,P=0.012)。结论对于房颤消融治疗后仍持续发作房颤者,采取固定高能量方案进行体外电复律治疗是有效的,但有一定并发症发生;长程持续房颤是影响电复律成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 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施海峰邹彤陈浩吕游种甲林高峰朱婉蓉姚思敏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 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前瞻性应用研究
- 目的 华法林治疗剂量个体差异与诸多因素相关.本课题的前期研究中,结合遗传及个体因素建立了针对我国汉族房颤患者的华法林稳态剂量预测模型.本课题拟通过临床应用新模型,研究CYP2C9和VKORC1的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态剂量...
- 杨杰孚李彭陈浩张瑞生吕游王华
-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比较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结合细胞色素P450(CYP)2C9、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多态性与多项非遗传性变量建立预测中国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华法林稳态剂量的新算法。方法 2011年1~11月于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选取服用华法林抗凝达标的汉族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131例,直接测序分析两个SNP位点(即:rs1057910和rs9934438),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以及各项临床及人口统计学信息。单因素相关分析剥离出与稳态剂量密切相关的变量后对相关变量行分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针对我国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预测算法并与现存的其他算法进行拟合度比较。结果 131例达到抗凝目标(INR 2.0~3.0)的患者,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除了CYP2C9和VKORC1多态性外,年龄和体表面积(身高及体质量)也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呈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R2=0.436)显示:上述变量在影响华法林稳态剂量个体差异性的权重分别为:20.8%、11.5%、4.5%和6.8%。结论对于中国汉族心房颤动患者,年龄、体表面积以及CYP2C9和VKORC1基因型等多种因素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密切相关;有近1/2权重的华法林稳态剂量个体差异性可以应用我们建立的预测算法来解释,其拟合度与国内外多种算法相当。
- 陈浩吕游种甲田伟萌佟佳宾杜昕马长生杨杰孚
-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CYP2C9VKORC1